# w4 H8 A/ y+ i$ a# x: ^
8 C' \# r3 l3 B6 z0 `) V' m, o高校教师,正在“博士后化”。
8 {1 |/ x; b3 d2 o. E ?# ^5 I6 ^# D4 y
2023年4月27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发布《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在“深化教师综合管理改革,提升教师队伍治理能力”方面,文件提到:推动扩大博士后培养规模,推动高校将博士后作为教师重要来源。这意味着,以高精尖、高科技、高层次著称的博士后群体,未来或将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力军。& g& k) d+ T/ g8 p. h
) H5 U j, z' s8 Y3 F: N+ f/ J/ Z/ V" l: q* l/ i8 y- V* {5 ]+ ~
图源:教育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 s! m2 I" \% I0 L5 D1 W6 w6 B
扩招博士后,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预备军”3 [3 z, L2 q. @; U: }0 C' k
博士后作为高校青年科研队伍中活跃的生力军,对加快建设一流学科、构建一流师资队伍发挥着关键作用。
# X3 m2 X4 B% E+ A3 m近年来,针对高校博士后队伍建设和发展,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3 T4 c& e7 ^: O. V
早在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就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培育高等教育事业生力军”方面明确提出,鼓励高校扩大博士后招收培养数量,将博士后人员作为补充师资的重要来源。
: D9 Y; ~: J* J" P# J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其中再次提及,鼓励建设高校扩大博士后招收培养数量,将博士后作为师资的重要来源。+ o$ ^1 n0 g2 D( D! x+ {
去年9月,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谈及未来“惠师”和“强师”措施时同样提到,要提升高端紧缺专业教师队伍的储备和支持,推动高校扩大博士后招收培养的数量,将博士后人员作为补充师资的重要来源。
- N7 Q0 f+ m( ?) b" M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截至2021年12月20日,我国已累计招收博士后28万余人。未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高水平的博士后队伍或将更加宏大。
/ D# U7 E5 L }$ z$ }( s% ]
/ ~2 K" Z ~$ S" c( Q3 I' \+ T
% o' v) s& c! @- G u9 Q. x5 p& K! R亟待完善的师资博士后制度
+ l* b8 `7 k' @! Y9 \ f实际上,师资博士后在我国由来已久。
# r! \' Z8 S5 Z' L3 _6 ]& ^这是一项极具中国本土特色的制度,它诞生在中国高等教育快速扩张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扩招推动中国快速进入高等教育大国行列,但师资不足这一影响高等教育质量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高校开始大力补充高学历青年教师,这也间接掀起了博士扩招的浪潮。
+ I. d' [) i1 s+ j. u% D" P8 s; I在选聘青年教师的过程中,部分高校将博士后制度与教师招聘相结合,即高校新聘教师必须作为师资博士后进校,根据出站考核结果决定能否转为正式教师。高校依托师资博士后制度建立人才流转机制,通过2至3年的考察期淘汰不合格教员,将真正适合进入高校师资队伍的人员筛选出来。
9 {5 }) K( M) T: H: D# }0 Y% V! [2005年4月,《浙江大学师资博士后管理办法(浙大发人[2005]15号)》文件实施,浙江大学成为在全国高校率先推出师资博士后政策的高校。随后,南京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也相继实施了师资博士后制度。目前,师资博士后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博士后职位类型。( Y! M% L( l: t- P. E
然而,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师资博士后概念界定仍没有统一的标准,对师资博士后的招收、管理和身份待遇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规范,现有的师资博士后管理办法和规定均是各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所以,目前师资博士后政策还存在稳定性不足、培养模式多样等问题。( A/ b) c7 i& E# o& d; n" j \# g
去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时任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认为,当前师资博士后制度缺乏政府部门明确定位、社会对师资博士后认同感低、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尚待解决。他提出,应建立国家层面的师资博士后制度,修订《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将师资博士后纳入国家统一管理范畴。
7 W, _% D) L4 `
8 J, _$ D1 I4 j" U9 E/ F8 D5 y: R: \
熊思东8 l4 S% j! t3 Z: B: K- a. n' D9 c
图源:科学网
+ S$ h) ^7 a+ L9 q. q/ A* a熊思东表示,师资博士后制度对增加高质量师资数量、提升青年教师学术水准、激发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提高了高校人才选聘的灵活性,解决现行人事管理体制中人员“能进不能出”的弊端,又提升了新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岗位胜任力,还为现行博士后制度增添了新的活力。“应将高校师资博士后制度规范化、制度化,解决做大做强高校青年人才的‘蓄水池’。”0 [; f& m7 Y/ v4 ^! c; L; D
为此,熊思东分别从设立师资博士后基金、建立共同投入机制、简化师资博士后入职程序、完善师资博士后保障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A+ A6 B# I9 X* R
今天的博士后就是明天的大师、战略科学家、 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完善师资博士后制度,创新博士后支持机制,为博士后队伍构建一个良好的用人环境,才能更好地引才育才聚才。
8 R, j* d6 w$ T: n& V高校教师队伍,既是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等国家战略人才的集聚区,也是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汇集地。师资博士后作为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不仅可以优化高校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还能有效激发师资队伍的发展活力,是高校的新鲜血液。# b U8 y6 o0 k9 U! i
师资博士后制度有效地解决了教师“能进不能出”的窘境,延长了高校对未来师资的考察期,降低了人才引进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高校的人才流动。但在发展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不稳定性,加强师资博士后政策权威性、规范师资博士后考评体系、完善师资博士后日常管理.....为师资博士后提供一个稳定的“后台”保障,或许可以更好地吸引这些高水平人才积极融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去。8 a/ \( |* o8 r7 H# t! [
) \ W U9 R- s- u2 Z! @3 }. D# z3 B
* f9 b9 b) R8 q) V* o) {$ c1 _) x J
信息来源:软科整理自教育部官网等。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查看文件原文。
8 V8 Z0 Z$ I8 W9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