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的根本宗旨是为从事海洋技术及其装备研究的单位和研究人员搭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交流海洋技术的学术与应用研究成果,探讨海洋技术发展新趋势及发展目标;探讨开展合作的方式,共同设计承担海洋技术领域的重要科技项目,交流海洋技术类专业建设经验。
/ {( P! c2 W0 A; n2 i+ s) k- B大会分设《海洋传感器与海洋观测技术》《新概念潜水器技术》《水下光学与智能视觉技术》《海洋“双碳”技术》《深海采矿技术》《极地海洋技术》《水下动力推进与能源供给技术》《海洋能源安全与装备技术》《水下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船舶海洋高端装备技术》《海洋能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评估技术》十三个会场邀请到海洋领域的专家们出席会议并做专题报告。
/ G" r! u: G* C) x2 r8 ^第一分会场 海洋传感器与海洋观测技术
/ k! F' X& ^6 t, v9 x1 ?召集人:毕卫红教授(燕山大学),
& b# V" x3 }4 d4 B0 C- u, c刘岩研究员(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5 E0 B: b6 L$ u' F刘东教授(浙江大学)1 c8 R- | r9 ^5 U! @& ~$ [
联系人:黄慧副教授(浙江大学),* ? c2 V& {5 G/ q, v! o
huih@zju.edu.cn
1 c7 _3 @# L% T! H0 `5 r" |! S/ U分会场内容介绍" P$ e0 f# o6 F, \
考虑到传感器技术是海洋仪器设备的基础,采用传感器观测海洋是一切海洋活动的开始,是透明海洋、智慧海洋和海洋信息化的重要基础。第六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海洋传感器与海洋观测技术分会场召集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中科院大连物化所、燕山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东海实验室以及浙江大学等多家研究单位的多位海洋领域知名专家开展专题报告。! y3 i2 f$ `! g
分会场重点围绕立体感知网、激光雷达、光纤传感器、荧光传感器、激光传感器、水下原位LIBS系统增强方法、海气界面观测、海上超薄云观测、原位检测芯片研发、传感器抗生物附着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研究问题展开研讨。
7 d$ A6 {2 j4 `6 u/ B/ j' N邀请报告及报告人简介
5 y; I6 `6 K3 y! z# X% c8 oPart.
P0 I7 g; g9 Q, G1- h3 [1 i( G6 c1 |6 Y% h; w
报告专家:毕卫红 教授 (召集人)
' r2 Z# X6 p8 j$ n& O5 Q
, _5 a) A& [& l. Z6 N/ v( s, o, j8 a9 \( s! Q( b" R& \
专家简介:毕卫红,女,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1982年获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无线电专业学士学位,1988年获燕山大学电路与系统硕士学科硕士学位。2003年7月获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学位。自1982年起执教于燕山大学,现任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中国光子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子学学会委员、SPIE会员。曾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毕卫红教授一直从事光电传感领域和信号处理等领域的科研工作,曾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以及河北省攻关等科研工作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热玻璃球外径CCD测量”1997年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精密光纤位移传感器”1998年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模糊控制的锅炉微机控制系统”2003年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期间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论文被SCI、EI、ISTP检索27篇;获专利3项。主编或主审专著与教材9部。正在进行863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的研究。: i5 h' C# P/ \$ n( w
Part.
- p3 v, W& W( u2
# N+ E, M8 u6 W/ K7 R报告专家:刘岩 研究员 (召集人)
5 A! {) _" V8 a! ]报告题目:海洋立体感知网传感器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发展思路
5 q$ X' F; T' N5 ^% g- p, l" ~7 P2 M8 p# T! o8 P
# J) Q) w* Y9 O& j7 ]
专家简介:刘岩,男,海洋化学专业理学博士,教授/二级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青岛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生态监测技术。1997年毕业到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工作,工作至今一直从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究、海洋生态监测传感器及仪器的研制,是山东省科学院学术带头人,青岛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4项,国际合作、海洋公益专项及省市课题十余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现为科技部海洋技术领域“十四五”海洋监测装备技术预测专家组成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湖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观测分会理事。8 }$ g4 k: _& w& D( C. k
Part., l9 F, [7 m2 n3 k! L
3
- W4 l9 T; a: E- ^报告专家:刘东 教授 (召集人)* G: U* U# B7 d
报告题目:海洋激光雷达技术与应用( D6 j! t; C7 X7 I7 E. N! v: m; _
* d7 v. ? U" N! z( ]
" U: o5 o' e7 M5 O* R- Q) ?0 M专家简介:刘东,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现任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海洋光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委会、环境光学专委会委员,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执行副主编,《光学学报》、《光学精密工程》、《Remote Sensing》等期刊编委。团队于2018年主办了海洋光学遥感国际研讨会、2019年承办了大气光散射与遥感国际研讨会(ISALSaRS'19)、2020年联合承办了全国海洋光学高端论坛、2022年主办了大气及海洋激光雷达遥感国际研讨会;担任多个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主席(Chair)/共主席(Co-chair)、科学委员会(Science Committee)委员、程序委员会(Program Committee)成员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包括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其他国家、省部级等项目几十项,出版教材2部、专著1部(2/2),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被SCI收录80余篇、被EI收录百余篇,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实现成果转化10余项。
+ Y# L) h. d, M6 Z1 wPart.
; K: G" ~/ C5 X0 Z49 J6 Z- e/ K/ ~
报告专家:李红志 研究员
- f- k( _" c! a6 y, D H+ R0 X: O报告题目:海洋传感器抗生物附着技术研究) n/ e8 d9 c% S4 v3 G& g
8 h5 i7 V7 }0 X, F) X
3 u4 S4 Q! Z' F7 ~( `" t' g专家简介: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洋装备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科技面向2035的战略研究暨第六次国家技术预测海洋监测探测子领域工作组成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岛礁可持续发展”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北太平洋核素科学与放射性环境质量研究组(SG-RS)与北太平洋海洋放射性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组(WG30)成员,中国海洋学会理事,《海洋技术学报》副主编,《水下无人系统学报》编委。一直致力于海洋观测前沿、关键技术研究,在海洋温盐深与放射性测量传感器技术方向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潜心海洋观测传感器创新,在微小型低成本MEMS传感器、全海深和极区低温传感器等方面取得原创突破,并实现10余型海洋观测传感器成果转化,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替代进口。成果2021年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t! v, v* Y8 ]& c2 u" h2 l2 x
Part.
7 i) T8 H! T! A7 v! F5; |* _- L: Z8 @2 ~' V7 d9 Q/ ? R
报告专家:杨华勇 教授
5 _( N; Z& h+ Q. G, U1 u- F报告题目:海陆一体光纤传感器监测研究、试验及应用+ q0 @. p! C8 m$ m: w. g
+ y, l- y. S! i/ m
2 H) v; r# U9 e& H2 K9 E
专家简介:杨华勇,男,教授,现任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全职PI(2020-),长期从事军民融合海洋观测、探测领域基础研究、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及人才培养等工作。1992-2002年在国防科大获得本、硕、博士学位,2002-2016年任国防科技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澳大利亚UNSW高级访问学者,2016-2020年任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洋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先后作为首席科学家、首席专家、项目负责人、分系统总指挥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项目等30余项。先后获军队院校育才奖、军队科技进步奖、军队教学成果奖多项,荣立三等功1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60余篇,获发明专利10余项。先后获省级“双创人才”和“333高层次人才”、区级“高端领军人才(杰出)”计划支持。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东海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信息产业联盟专家组成员等。+ y3 n$ z, j8 Q+ U7 U, f) j
Part.' f7 [3 k9 r; h% d' |7 L
6
0 f6 @4 B" c. A报告专家:耿旭辉 研究员8 p; P! G" o/ m* b* Q( u$ o2 c' n
报告题目: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研制与应用 o4 R5 Z# B2 N' ^
6 d+ Q4 i, O1 d: T( Q
( [/ p6 X& o( G专家简介:耿旭辉,男,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组长,辽宁省深海组分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高灵敏小型荧光检测器及应用研究,在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5篇,授权发明专利35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课题、中科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带领团队,研制出系列我国首套4500 m级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在印度洋和南海海试成功,灵敏度比国外同类产品高数倍;研制出我国首套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器,灵敏度比国外同类产品高数倍;研制出高灵敏小型荧光检测模块,在非洲猪瘟检测和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中应用。系列荧光检测装备经成果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入选国家WR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科院特聘核心研究岗位、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科技人才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成果奖;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工委副主任委员、分析仪器分会副秘书长、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工程与装备分会秘书长;The innovation和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青年编委。/ Z% o; W) ^' D& U& z1 I
Part.+ f: ^8 h1 S! q, j5 m8 Y) i
7; Q6 m2 I6 }/ z- b8 K6 W* Q1 B5 k
报告专家:付广伟 教授
. o9 o' Y- y1 t, _% K2 j, b( V报告题目:基于三维荧光的鱼毒性藻赤潮传感器研发
5 d- E2 G( l9 F, Z, P7 ]. |# o/ Y3 ~0 ^! J2 X
: T2 [5 I, L& d1 I1 j9 n4 D+ Z
专家简介:付广伟,教授,博士生导师。燕山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河北省重点项目5项。至今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项。现为中国光学学会会员,中国光学学会专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会员。- V- l d r8 m4 M
Part.6 I% E$ D! j4 U, V4 A; {
8. C X6 l& K& n7 z$ Y; ?( ^
报告专家:薛彬 研究员
2 z/ d4 l b$ Q# S; a报告题目:水下邻域声场的高光辨激光传感技术
4 v6 A! K, o/ V
% ~1 E& L& V5 Z% x
B6 q5 _4 r+ `( x. S专家简介:薛彬,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硕博毕业天津大学精仪学院,2014年在天津大学任教至今。173重点项目首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学会海洋观测技术分会委员,《红外与激光工程》青年编委,《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客座编委。担任世界光子大会、国际计算成像会议、国际新型光电探测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全国海洋光学高峰论坛、全国海洋光学技术交流会等国内外会议的组织委员会主席或专题主席等职务。主持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出版教材1部,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
) ]. u0 O% j. v2 ZPart.! c! b. X1 l" Y* S
9' z c9 ?7 ~% j1 [+ M! h
报告专家:郭金家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0 k. n; j% h6 D* Y$ X& v+ z报告题目:水下原位LIBS系统增强方法研究及实验验证# c- ]6 k! j% E3 b6 i
8 u* L/ P3 Z; y1 ~8 I1 b/ x
. `- N* ?2 @$ N0 u0 @
专家简介:郭金家,男,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海洋探测技术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海洋光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激光学会理事,《光学精密工程》编委。主要从事激光光谱水下原位探测关键技术和系统研发工作,在水下原位探测光谱传感器研制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研究基础,发表SCI/EI收录论文70余篇。作为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等,先后研发国内首套深海拉曼光谱系统和深海原位LIBS光谱探测系统,研发设备两次入选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海洋工程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 E5 i& d% C' e3 ^2 q) v
Part.
% m5 ~* f' Z1 m: O6 a101 M/ g+ }' O0 M, X' W
报告专家:周立 教授
& B1 i8 X5 W' \报告题目:多智能体组网协同海气界面观测技术研究! M9 X) T7 u: @# e C9 K" O+ u
) `5 l" q6 g6 s: F3 P- k- E
+ G3 r6 W$ x+ T7 R6 p专家简介:周立,男,江苏海洋大学二级教授,江苏省海洋工程技术综合实验中心主任,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智能装备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理事,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海洋勘测与地理信息产业研究分会理事,《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现代测绘》等期刊编委;海洋技术国家特色专业负责人,国家一流课程《卫星海洋测量学》主持人。- x5 b+ M v- ^
主要从事海洋空间信息技术以及海洋智能观测教学与科研。主持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海洋公益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20余项。主持完成的《GPS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控制网系统》获2008年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基于CORS的海域使用管理陆海一体化空间基准框架研究》获得2012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三等奖、《近海核电站温排热污染遥感监测与影响评价研究》获得2013年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三等奖、《智能化高精度GNSS港口航道安全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7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二等奖、《港口航道地理空间基础数据集成分析与信息共享服务关键技术》获得2019年度中国测绘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港口航道基础地理时空一体图共享服务关键技术》获得2020年度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
7 x$ v: g* z/ j. m% j J$ x. CPart.
' F- s8 x) J+ e2 r11" V3 e3 ~7 j- e# l' c* _. R
报告专家:孙文波 研究员+ c' k, ?8 q$ z, ~: }
报告题目:极化计观测海上超薄云0 S" Z, A) [ f$ k, X6 i) i
. k4 b" X4 o, I2 t/ M( P+ O H& r0 v& k: W
专家简介:孙文波,男,海洋学博士,研究员,东海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兼海洋环境感知中心主任。从事大气遥感、海洋遥感,光散射与辐射传输和计算电磁学方面的研究。获得了 3 项美国发明专利,在SCI期刊和书籍上发表了85 篇论文(半数为第一作者)。获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杰出公共成就奖章以及三十多项研究,发表文章,专利及工作表现奖。作出了世界上首个基于全匹配边界条件与单轴全匹配边界条件的三维有限元时域算法的电磁散射仿真计算模式(3D PML/UPML FDTD)。是加拿大Optiwave公司被世界光电技术研究和生产领域广泛使用的光子设计软件OptiFDTD的核心代码作者。开发了NASA极化光辐射传输模式ADRTM,是卫星遥感海上不可见超薄云,全透光与全反射光子筛滤光片,和激光雷达遥感云中部分融化液滴等方法的发明人。国际遥感会议ISALSaRS的主席和多次国际遥感会议的组织者。' M7 u6 v/ c: H0 Y9 n# c& t
Part.
C- Z( @- ~4 P9 G: L6 |# r+ _12
. j Z7 ^1 _0 L, P; Y报告专家:蔡巍 副教授6 W1 j" d8 z$ t
报告题目:海洋生态多参数原位检测芯片研发 A8 V" Z% y4 Z/ h
, E/ w c0 Q4 }
4 f2 W' r9 i$ a专家简介:蔡巍,男,副教授,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07年和2012年分别获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士和博士学位,2012年7月-2021年5月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实验室工作,2021年5月入职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担任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深圳分部主任助理/海洋机器人与动力系统实验室副主任,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全国潜水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会特聘专家。主持海洋技术和基础研究相关项目10项,参与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研究开发项目10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973项目1项。累计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参编中文专著3部、英文专著2部。
! i2 |1 v4 E- \, I文:第六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组委会/ N/ @& C, l1 s `% N/ s9 `
排版编辑:何耀辉
1 }' ~1 U- k: i责任编辑:沈昱帛5 ?, k3 v, a5 h1 _
审核:高楚清# O7 @+ Z7 X& f) p6 u' P
3 ?* y' ~+ z" b7 E! ]9 [
" g! d: i* Z! C6 t2 z
& U m6 {2 c. U" z3 n V3 O信息来源: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3 i8 \( U; X' \8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