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于2022年4月10日下午考察了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并对建设海洋强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为我们研究、传授和传播海洋知识、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重要指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1 W4 D- B3 I' f# q2 r, O一、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 a5 O$ h6 |' T. M7 A j+ n# k(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今,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就更为突出。因为海洋的资源和空间所蕴含的自然禀赋、固有特质和功能属性等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所以,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能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挥海洋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必须一以贯之、坚定实施,确保目标实现。
# g! P! z& [8 O二、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治理体系的成形与固化 * z$ ^% y1 @, f/ S' k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完整提出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本内容(提高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建设海洋强国的四个方面的要求,使建设海洋强国的具体内涵和基本要求得到了充实和发展。
- B5 p Y# f6 {& s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内涵,形成新时代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即其提出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并指明了在建设海洋强国过程中应坚持的理念、原则和重点以及方向,形成新时代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治理体系。
' D: m! p. b! ^! x) }4 j1 ^* F此外,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上的重要讲话和指示,固化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治理体系。例如,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考察时强调,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国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为此,明确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和核心领域,实现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治理体系的固化和升华目标。
& G1 _7 r( t3 b1 D- q三、中国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核心挑战与任务
* e5 D1 z7 L% [2 _& w& }如上所述,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具体路径是坚持新发展观,发展和壮大海洋经济。这是由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价值决定的,也是发展蓝色经济、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为发展广义的海洋经济,需要稳定的海洋环境,确定合理可控的边界范围,尤其需要解决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的诸如领土主权争议、海域划界争议等问题,保障海洋经济发展环境,以实现共享海洋的空间和资源利益目标。换言之,我国应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包括优先利用政治方法解决海洋争议问题,通过制定规则管控危机,实现合作共赢处理海洋问题争议的基本方略,维护海洋安定秩序。而要解决这些争议问题,必须严守“依法治海”的理念和目标,其中的法律应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并受到普遍的尊重和遵守。
' K5 J( G) [* o- b' Y; U在现代国际海洋法体系尤其在成文法的发展进程中,海洋科技和海洋装备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于大陆架制度的创设和发展、国际海底区域制度的建立、认知海洋环境和勘探海洋新资源,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多种海洋前沿性、挑战性课题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换言之,持续鼓励和发展海洋科技是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现实和未来海洋问题的动力源和助推器,我国也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并取得成效。这是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人海共生目标的重要武器。 " S; N; ?! k" w- }( t1 F
此外,在发展和壮大海洋经济的过程中,也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为此,我国应搞好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尤其要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包括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海洋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为确保这些举措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比较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加快制定和实施诸如“海洋科技促进和保护法”那样的专门性、功能性法律。
0 }' f7 v a' G9 A; V4 I尽管经过多年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海洋科技水平有所提高和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制约海洋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海洋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源头供给不足,转化效率不高,协同创新不够紧密。第二,海洋公益服务技术支撑能力不足,海洋关键技术装备自给率较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体系不完善,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的技术途径和方法相对较少。第三,以企业作为主体的海洋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基地、园区和创新平台的服务带动能力还较为薄弱,创新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第四,科技兴海的开放共享发展不足,诸如对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撑带动作用有待全面加强。
& s5 p" J a# ?为逐步消除上述薄弱环节,需要我国在政策倾斜、资金投入、税收优惠、扩大参与主体、加大市场开放与合作、人才培养、加强基础性和应用性技术,以及技术转让等重要方面采取综合性、连续性措施,联合攻关,强化科技合作,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进而实现国家科技强国目标。
" ^; H! y7 e& q% j G; @' O" ~. s& \四、落实“建设海洋强国”重要指示的几点思考 6 S: |( d1 A* H9 k( ]( \3 C
“建设海洋强国”的核心要义是“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所以,需要在三个层面/维度(国民、社会和国家)上持续地用脑用心用力,加强研究、传授和传播海洋就特别重要和关键。
' U8 [& p$ \! s% V第一,为进一步关心海洋,需要科普海洋知识,使国民增加对海洋的认知,吸引其树立为海洋事业服务的理想和信念。 8 c: C( q! d, A. G. H
第二,为进一步认识海洋,需要增加对海洋的吸引力,包括提供优质的海洋食品、商品和健康娱乐产品,使社会整体增进对海洋的作用和贡献认知,体味海洋的功能和优势,从而使更多的人员投身于海洋产业的创新发展。 $ x& s1 e% w9 C# m+ T. X% _2 b
第三,为进一步经略海洋,国家需要优化顶层设计,使海洋强国战略进入国内法内容,这样既可提升其地位,强化其重要性和保障作用,又可提升国家海洋治理体系和海洋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海洋强国战略最终目标——海洋命运共同体。 ' Y+ @+ r9 a& W" f
为此,需要我们强化对海洋进行总体化、一体化、系统性研究,呈现更多服务于关心海洋、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的优秀科普作品、优质海洋产品(成品和装备)、优良海洋规则,使建设海洋强国事业更上一层楼。
6 k" ?- n& g q9 r/ z. q: s6 `, ]* z7 J1 T) G9 R f8 a. g- V
. L& }4 t/ z1 F2 b
# \6 g- ]* H% u/ }! p
7 k3 c: t# J( M+ @# t+ a& o7 `文章来源:节选自《“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与任务”笔谈》,原刊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 q) B2 s* Q& L2 D6 i8 u, j作者:金永明,系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