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增加碳汇备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焦念志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微型生物碳泵”储碳理论,开辟了海洋碳汇研究的新领域,被美国《科学》杂志评论为“巨大碳库的幕后推手”。 ; J. K; [ O$ V: g
焦念志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提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除了减少CO2排放,增加碳汇也是“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是陆地碳库的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研发海洋负排放的前景远大。 ( y7 r# m4 z! z4 X `' ?
焦念志表示,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去年,这一计划正式成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联合国十年倡议计划框架(UNDecade)中的国际大科学计划,这意味着,今后世界各国在本领域向联合国提出的研究项目,都可纳入我们的大计划中,这就确立了中国的领导地位和话语权。目前已有33个国家的78家大学和科研院所参与我们的这项大科学计划。我们的目标之一是在我国打造海洋碳负排放国际示范基地,并建立海洋负排放技术规范和国际标准。 6 E& X/ H0 g( ]2 x2 c
+ P+ e3 b" F/ Y2 ~. C ) `4 f h) h/ r5 m8 q$ N
文章来源:原刊于《新京报》9 {7 D( U- s7 \/ m9 O* A8 Q& ^0 V
作者:焦念志,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