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 D5 W' e- |4 ?% X
( x/ U! Q0 d& v/ d
随着海洋强国建设不断深入
8 a# g0 Y/ M; U) c3 X% J$ E国家一步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K# g5 X- h# R0 e* X7 ]8 [
国家急需大批8 j1 @# X' S7 C" Y
具有文理工交叉知识背景的
9 x7 }- A4 K3 ]4 o6 i7 F3 b# X9 P高层次人才: Q0 |" x9 h( S+ H3 u
基于此$ `- g+ X+ v2 ~: Z
由中国海洋大学未来海洋学院、海洋发展研究院
, W( H0 o: j6 F |6 L: e1 r& n; I联合打造的课程 《经略海洋》
/ D! E& h/ Y1 F9 C, M/ X% f应运而生7 u- ^5 G/ T% ?, u$ O" L. C0 S( r
3 H% M1 g( P( s6 A9 ]% ^8 n0 e4 }8 m+ h
- Y: x, l- P) \, W0 V' T自2021年秋季学期开课以来9 [8 b" |5 C& f2 a _, K$ l
已经有来自学部、各学院
, p) o D5 ~% ~' V2 N' Z上百位研究生参加
+ w9 }2 g9 M& }: }$ X$ T6 c这门反响热烈、好评如潮的课
2 m8 R: R) I0 a% u为何这么火?
8 d& z( U: s; {$ B1 d9 S
. l% N) z# n( ~# k- h; l8 @快跟着小海来看看
0 s; l& g# ]7 J, M! Y, v/ T课程简介
; U) f( Z% [; R0 L, I. c1 o; l6 v- v本课程旨在探索高端人才培养的新路径,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指示要求,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W+ Y A. {$ D, h/ ]
, q+ ?8 ^6 |+ p/ `+ c
3 e& V/ M! P1 Q3 p1 i" b' d
教学目标
% F/ k' ^$ W8 W3 B. N通过文理工交叉融合的教学形式传授全方面的海洋知识,让学生掌握和了解海洋相关文理工学科知识,以及海洋科学前沿发展情况,获得对海洋文理工贯通宏观层面的认知,锻炼学生的战略思维,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海洋领域高层次管理人才。
- |1 |6 L! A T' U% c. Q% ]& f9 y0 Q- K4 d& P" s' u2 L
1 B" J0 h0 t' y' m1 g$ E教学团队: [$ v" X* X+ Y P5 P* g% ~. L
课程由吴立新院士领衔21位涉海文理工领域学术带头人联合授课。教学团队专业涵盖海洋战略、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药物、海洋能源、海洋技术、海洋环境、海洋水产与气候、海洋文明史、海洋国际法、海洋经济、海洋管理等方向。
/ F3 {6 M7 P u' C
6 {7 C3 G. p1 Z( W9 m, B+ k- C学科领域及专家↓↓↓: P5 m4 E* L8 S
(排序不分先后); }6 i# }# Q7 |4 X( `0 {. O
1 Q6 I$ t9 g- ?0 K! j+ Y8 g5 K! O3 P& A1 V# D8 a
0 d* C4 |9 a& q$ G: A
1 p2 H) y. v8 v# J+ Y
6 t( V6 x; [, \) f) m1 x% i" W& F8 a) I- f8 N: |
5 X, d1 u7 \! x
( D1 v c! }9 w1 u5 O课程框架与内容: t2 p& q, t+ Q( {$ c3 @
课程共38学时,包括“序章:战略原理与海洋战略体系”“海洋文明史”“全球变化与全球海洋治理”“海洋经济”“海洋技术”“海洋管理”六个版块,涵盖十余个学科方向前沿。
2 N7 G; g& b: V* I课程通过全方位、广领域、多层次的讲授模式,深入海洋领域文理工多学科前沿,全方位展示“大海洋”交叉研究方法和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并认识海洋前沿知识。# ]! M9 Z' Y0 v; A7 F. `6 e4 @: u
课程框架
6 X& d) G8 S; `! H: e: S/ B一
/ f4 r& e, K5 S' o8 M战略原理与海洋战略体系8 a2 ^( H. `' b/ c" [6 ^* i5 V! a2 F
二; {$ S3 D8 y- g; Y& R0 G s
海洋文明史! H9 C& ^! e8 M4 g! W
三# w8 c0 u% n3 {4 x* j+ ^) ]
全球变化与全球海洋治理
) j3 Y* V1 X) a: E0 m四 T3 g9 L' }- n2 i( x
海洋经济2 B7 e. H8 P. Q' T3 K+ L- c: `
五/ @7 i F/ _1 O7 S
海洋技术0 R# U: c: C2 M: S2 {- S: e
六 z a2 r3 H; A' @; _. _; z
海洋管理
0 F' _ X( ~% r! V
; @1 Q- g# x. X$ G n( |9 T& |
) c: q& D) Y: O# h; z9 B3 a& S+ d课程总结与未来发展研讨会" x+ u* H, d, L, S+ r7 @9 q: i
课程思政
* o: m& D. {4 ^3 W* ]在课程中融入 海洋强国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以国家观和爱国主义教育为指向,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建设海洋强国、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 q9 {3 ]8 s3 M) Q课程三大亮点
( K) g7 _+ [( X# o! ]一
! ?8 N! Y3 ?7 {6 D- B* i4 o, P“先”/ l* r# G" ]4 R4 x/ }
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的号召,顺应教育部建设交叉学科的趋势,率先建立了首门海洋类文理工交叉研究生公共选修课;/ w8 P7 y+ O, P- K3 a/ f
二
; t/ s( F$ H+ t }* y“强”* X3 k# H% M! q3 \; p4 ]
精心组织一流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和授课内容,提供强大的教学支撑力;# F |) D2 F& T8 G5 G! T
三' B) }* u; c, b9 d! k
“新”5 I! L! p& m) k/ T( T
进行新时代海洋教学文理工交叉课程模式的大胆尝试。. T! ?6 s3 T9 z9 [, N$ i" m4 p9 b
! H, ^: ]! G. A& D A$ F6 n( J) h/ V; W% [- Z
0 r5 p4 ?- k& w" L. w* z; o
5 z+ V( r) f2 Z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8 M/ z- L$ ~ |" Z' P" `) U
课程评价
: f3 U3 L/ ~. S* w& }未来海洋学院院长李建平教授:
- R4 Q0 F( {3 [! o9 v; ~' g3 A K该课程的开设是新时代大海洋教学文理交叉课程模式的重大尝试,是海洋高端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的必然选择。该课程聚焦科学前沿,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指示要求,成功探索了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战略思维的涉海国际化高端人才的新路径,引领并推动了国内海洋科学拔尖人才培养。 : L+ v+ w. C4 k: V7 G2 ]; b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朝晖教授:$ h9 y8 I! M* r+ J/ F5 e
学校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经略海洋》等系列精品课程建设,积极打造人才培养的海大模式。 5 A7 W0 j* u) M, B& v& I& `- I+ E
未来海洋学院副院长甘波澜教授:
! `1 Z- @) g& D7 j9 h4 u该课程是未来海洋学院交叉融合式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中的一次重大创新,让学生宏观了解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研究前沿,以及海洋综合管理治理背景,锻炼学生从国家战略角度思考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科学支撑和法治道路。
7 l& ~( s6 \- q# g& o- F文科处处长金天宇:; X# W$ Y, c1 b! G+ O! ~
该课程是海洋发展研究院发挥涉海国际化人才培养功能的新形式,也是学校促进文理交叉合作的新手段,体现了学校的时代担当。 . }% p0 s5 M8 ~# a+ I. f
研究生培养办公室主任刘海波:
( @$ m* v8 v- X8 z; J3 {" N0 j学校深入实施“3+1+1+4”为核心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构建了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工程、海洋发展相融合的完备“大海洋”学科生态体系,重塑了“经略海洋”为引领的理工融合课程体系,着力培养一大批引领国际海洋科学发展和支撑海洋强国建设的核心力量。
# J8 q/ z9 v. P' A7 t) [+ n6 O% R2 f学生评价
$ t% ]4 k& q1 L0 U- X" _+ c: t7 x5 F未来海洋学院第二期学员、物理海洋学专业 博 士生徐炳元:9 g# C5 B! i5 `
文理兼攻的课程设置使我们可以广泛涉猎知识,构建立体化的知识脉络,打通文理界限,逐步向经略海洋迈进。
, f3 V- h. s* H/ [& e) A9 A9 w未来海洋学院第二期学员、海洋化学专业 博 士生王爽:, ?: [7 B( y* R
理科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海洋中的生物化学循环模式等学术知识,为我们的科研打下基础,而文科老师让我们认识到宏观管理的重要性,为科研开辟了新的窗口。
# b9 F3 X8 ?9 q$ I8 ^海洋发展研究院2021级海洋可持续发展专业博士生李晓璇:
+ o) e; m3 n. T/ f7 Z9 J0 g新海洋时代,经略海洋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选择。授课专家的渊博学识和睿智思辨,让我更加清晰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要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家国梦想结合在一起,聚焦本研究领域的重点难点,脚踏实地,有所突破。
6 e. ~6 k/ O% S% D3 `' N+ l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生刘莹莹:* W& z' c& a& V$ I2 w
通过对海洋文理贯通、宏观全面的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海大学子的光荣感与使命感。中国海大学子都应做经略海洋的积极践行者,以谋海济国为使命,在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征程上砥砺奋进、勇攀高峰。
/ h4 F4 c2 X5 \3 s* ?! M来源 / 未来海洋学院" y( M/ O4 b! [! p
编辑 / 张慧! P5 M, i) o4 Z" A3 J4 V
责任编辑 / 刘莅
x$ m' j9 l0 \+ A( T) y/ `( w0 X; n O( U2 f+ u9 r5 J
1 y3 m5 t$ m; L2 m6 N; A( P& r3 k$ q5 L6 _9 G" c
信息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 M6 ?& o5 U0 Z5 _) g"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