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中国(苏州)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

[复制链接]
7 g9 K# u+ t: H5 K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同仁:, k6 S# \; ~' @: W$ N& i
中国(苏州)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将于4月14日-16日在苏州市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苏州)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组委会、中科农研生态科学发展促进中心、中科农研生态环境专家智库、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交流服务平台、中国农业发展与科技交流学术网、中科农研(北京)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生态科学智汇大讲堂承办,成都栢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北京锦泽国际会议服务中心负责招商。" z9 g5 i$ b  r# m* o
作为我国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界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本届会议坚持“综合性、专业性、引领性”的办会宗旨,打通企学研的跨界联动和跨域务实交流,推动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协同创新研究和融合发展。全面呈现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最新研究热点和未来焦点,展现我国在该领域学术创新活力,围绕全球变化、生态中国、健康土壤、生态系统碳汇、湿地-湖泊-河口-边缘海环境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新方向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R% ]  L9 b- ~" a7 l* }- n
乘风破浪,砥砺前行,我们在苏州欢迎您迎接行业发展新未来。
) ?; i8 N; {- e$ [) G: b会议合作伙伴:成都栢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x: A. I) I- T+ Y媒体支持全球微生态、生态环境科学、生态遥感前沿、全球变化与碳氮循环、生态学家、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学者、宏基因组、碳汇土壤等8 l7 t+ H/ C5 k+ f
一、会议形式:线下报告,线上同步直播(有偿观看)7 e% |7 i, O# o" P4 y2 q# t
二、会议主要议题及征文内容:
4 v" R4 k; _$ l/ c9 Y(一)聚焦行业学术科研热点与前沿8 h' y! }0 U4 _% X
1. 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环境效应、生态;
5 s% h( C6 S% @$ d2. 全球变化生态学;
& j4 [9 V  _) A8 B* F: V7 `; {0 V3. 生态系统碳汇与监测。- r! S8 N7 R2 a
(二)综合报告与学术交流
' h' q1 e$ l* {1. 土壤化学与环境、生态科学;7 V+ J% o& M- z+ C
2. 生态系统、气候变化与碳氮循环建模、演化预测及仿真;
. ^* M+ R. ^7 ~  U. k6 C, H' n3. 植物-土壤和生态系统养分循环;4 X' c7 Z& |' i( y+ X3 ^1 `% g- m# z
4. 农田生态、土壤营养与高效栽培增效提质研究;1 @! a* R  T* t1 x% L5 |5 S5 I. O
5. 微生物与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k9 j8 w8 L! Q3 j7 ~6 `  z6. 金属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 \5 B* B% s' h7. 土壤氮磷元素的迁移与转化;+ K  p  S  i$ f4 l: ~
8. 生态系统过程、变化与调控研究;
9 l7 @1 K% J. E7 Q9. 绿肥及土壤碳氮循环;1 [9 b5 ~2 }  M3 h0 Q1 K
10. 土壤碳和养分元素循环、养分吸收转运及信号转导;, l* a1 q1 K( ^; d
11. 土壤、植物营养与根际微生态;# ?% k; B$ ]. I6 @
12. 湿地-湖泊沉积物环境地球化学循环;
9 [, e6 d# \, J4 ^13. 河口-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 m6 y# m1 w2 _14. 森林生态与碳循环;, v* p5 Z  Z: ?& n5 o( q( l
15. 陆气相互作用及陆地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
# z" b1 d6 V/ J( M3 O16. 土-水介质碳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n6 \, E) O* Q: s& |# W" J- G
17. 土壤-植物碳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1 `! i) q/ y) Z5 }+ u! z18. 同位素技术与应用。, V8 W3 H, P1 Q6 V+ h; i! T0 N" ^
拟邀嘉宾及发言报告题目1 `/ u* r; Y. a' y( w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张晓君 研究员
. `: R5 @8 f7 q- h2 V) t7 ~$ D报告:农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机制与微生物减排7 Y4 p- g' }% F9 `4 w8 T)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赵俊芳 研究员* M# i8 w, m) y" _, Q( ~
报告:气候变化对全球森林碳收支的影响( T. n1 X, F2 i5 j! \) B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蔡 琛 研究员
0 f8 ]- M# o0 L# F) o, o报告:缺失的碳氮循环链接:甲烷厌氧氧化耦合(亚)硝酸盐还原
2 A. n5 l) F' n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 张海涵 教授5 k8 v0 C4 j4 f
报告:水源水库好氧反硝化菌群结构及其脱氮功能强化技术
$ b! I% G% Y# V3 p" J2 n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夏永秋 研究员1 I$ t; H2 C) {/ q% P+ b* x
报告:我国东部稻田-城市过渡带活化氮投入与水体间接N2O排放解耦特征
3 {" D8 ]/ r1 `1 {2 A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吴沿友 研究员" W' Z$ O! T! P: Y( H
报告:生物地球化学循化的“起搏器”-光合放氧作用& s( i, q- G; ]) t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森林生态研究组首席专家9 N3 _* V) M- \5 |* P
国家林业局钱江源森林生态站站长 周本智 研究员8 ?$ t- M& u( L: o6 P3 N( m% T
报告: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弃营竹林土壤的案例研究8 I/ E1 [7 S1 z#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鲁显楷 研究员0 J. U- o/ K* A0 J2 H/ G0 G$ v" u8 _
报告:氮沉降全球化背景下热带森林碳吸存潜力0 E6 R* ^2 L* l! F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隋跃宇 研究员
+ y7 i- |6 `* Z5 r9 C8 u报告:
* B: p, c7 h+ E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O3 n" Q2 i% _5 ^$ v8 M# b$ q- b8 H
中科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胡振宏教授) T+ b. B/ L; p
报告:树种属性调控气候变化对森林死木分解的影响及机制
! h; l8 d, M5 t  V3 @% J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盛彦清 研究员1 A$ n1 D! [7 q# U5 P# W
报告:滨海水体与沉积物中硫对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机制7 M" u6 ]/ _0 ^3 I. n5 W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王艳玲 教授1 V% l! ^: y1 E+ Z
报告:坡耕地红壤剖面遗存磷的赋存特征与流失风险& l& t3 I4 j2 s9 k# [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于 飞 教授: y# r* ]/ v1 r4 z" S! x& {
报告:黄河滩涂土壤碳氮格局及微生态效应% Y4 b/ o' p+ ~+ V7 q7 Y# I
宁波大学 葛体达 研究员
* Q& T( h3 L6 S8 W$ S* K9 X3 I- o报告:亚热带稻田土壤固碳效应研究. q# d0 a) n! e% \6 B/ W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马庆旭 研究员
  F  ~* ]1 Q5 M% `$ D: U& L4 O报告:土壤元素循环过程研究进展-基于13C、14C、15N、33P、35S多标记技术" Z3 T7 U* J) J6 L+ d
福建师范大学 倪祥银 研究员
# z' W: d. I! H. G1 i4 y& ?报告:" X# y. d. S7 s3 R- d/ A1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余龙飞 研究员
. Z) Q8 u8 x0 `! u0 p报告:亚热带氮饱和森林活性氮汇及氧化亚氮排放
- z* x+ E3 ~3 a- @6 _3 w, b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 林 璐 研究员
0 n( G. \+ U  ?3 r& ]6 P) Q  H' Y报告:近海潮间带微生物驱动陆源有机碳代谢的分子机理研究: `1 l* @1 c3 K1 W4 Z. @
河南大学 张晨露 教授
' S: J; [9 F( g( @0 [4 S# U7 v报告:长期氮沉降对我国温带森林植物生长的影响5 n' K; ~, b! q2 x" s2 N& ~; M) y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葛晓改 副研究员# M/ q+ l3 w! m* B# _% A' q5 X/ N: p
报告:生物质炭-根系互作对亚热带典型森林土壤碳激发效应研究
9 D1 |; V: Y, J+ O+ e8 C, q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李 妞 助理研究员
4 v9 X6 Q8 M! x/ \( j; _报告:盐沼湿地休牧对反硝化脱氮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e2 L. h, U; ^7 |2 k' _中央民族大学 宋文琛 讲师, V% R) L0 s9 ^7 H9 H7 y
报告: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真菌多样性与土壤营养
; H& c% d) @( p: N4 T注:更多专家正在邀约中....$ Y7 P# \5 Z1 o- [; }0 t/ t6 r* y
、报告宣讲申请:' C1 D* @* D5 }0 e& v
我们欢迎国内青年学者参会并分享您的精彩学术报告(20分钟左右)。会议为青年学者和您的团队提供最佳展示平台申请截止时间:4月6日,需提交摘要或者全文)
0 V  t9 Z6 z$ N1 _# X8 Y+ k# l4 h墙报展示- E# b' d2 ?* k  i+ Z, a2 _' [8 J
墙报建议尺寸高120厘米,宽90厘米,自行印制带到会场(展架自备),会务组提供场地。
  Q3 ~: t3 y& N7 L3 N. q+ L/ F( i& z、会议时间、地点:) t6 Z! L! c6 Y7 [3 L7 X4 r
报到时间:2023年4月14日(09:00-23:00)8 ?& M$ p! l5 V! x
会议时间:2023年4月15日-16日(16日下午返程), V9 ~& ^1 }; O4 U; C
会议地点: 苏州
" u- A0 J" \0 l) X* S报到地点:苏州戴斯酒店大堂
  s+ f/ F4 D, f. M' b酒店地址:苏州相城区人民路4555号繁花购物中心B座2 b' q" A3 ?  A$ q
、会议注册:
0 l$ s0 w" H8 e7 `0 F7 q1.会议采取邮件回执、微信报名注册,不接受现场注册。
! b" H' z8 G; a9 [' T+ V5 @5 t2.会务费及标准:
. Y* ]* S8 l' h, l7 V* }) V  D(1).在职代表2000元/人,持学生证1500元/人。' Q3 y/ x+ F0 o: `' r
注册费(含会议筹办、参会邀请、专家邀约、场地、会议期间餐费等)。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3 W1 u# G$ U9 K) Z  [
4月7日前汇款缴费每人减200。+ L; @" F( e# O4 D5 ?% o9 v4 @9 g
(2).线上听报告1000元/人(无优惠,4月12日前完成付款)。
; f" l. Z5 m4 n# p8 S  O* l- r3.提前缴费方式:
  N( c# i7 C0 b) J" b6 P, {5 c银行转账汇款(注:提前电汇请注意附言:碳氮循环+姓名), M9 i& H. n' a0 H% f- c
收款单位:中科农研(北京)农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5 x; E% V+ B$ l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辛安支行
$ G9 `: {& L5 Q% g& B% z" y3 K; ~帐 号:0200 0058 0920 0168 1726 t$ R9 A' X2 P" j4 L
现场缴费:完成注册报名后,也可以现场刷公务卡(银行卡)或者微信支付。
: p8 t5 a& g0 W+ d8 Z1 d4.发票领取:电子发票(增值税普票)* X% @. a; m5 ?' _
、组委会联系方式:6 Q. @5 b! `. A0 I8 b
负责事项:会务、专家邀约、报告/参会咨询、报告论文提交0 b# M$ {. c( N' ]8 ?/ M
联 系 人:许克升
4 p! ~4 E- ]4 e# Z; b; I: k, ^* J. g电 话:137 1807 3731(微信同号)
; ~, W0 }: D) x) t$ S/ u参会报名:填写回执或者微信直接发送:单位名称、姓名、手机号(多人只需留一个手机号)、发票信息即可。
6 Y  I5 T* _2 a+ R中科农研(北京)农业技术研究院9 r7 f# z: D5 ^: W8 `
中国(苏州)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
/ _3 n' t$ U( [( N4 c7 l+ g4 s3 w组 委 会2 D: t0 I$ ^7 J9 B, ^
2023年2月8日% e# `/ _- _8 n2 B9 `* q3 J7 ]

6 D( E9 [7 H  J* T  [! W- M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c5 g) F, J! m: _. R- r3 u; q* N! t, F+ j5 ~6 {& p
6 s5 k- i) q/ z" E* `" r. e( T
信息来源:中国(苏州)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会务组。
8 G( I8 t. L! T6 m7 `0 [, D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