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海洋经济已高度渗透到一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体系,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构成拓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的重要依托,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未来,全球海洋经济发展可能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 j/ G, Y7 E9 H# S第一,海洋经济增长潜力超过全球整体经济增速,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扩大。从产值和就业两方面来看,以海洋油气、港口航运、海洋旅游和海洋渔业为主体的海洋产业成为包括欧美发达国家、亚太发展中国家国民财富增长的重要来源。2018年6月欧委会发布的首份欧盟蓝色经济年度报告指出,欧盟蓝色经济发展动力强劲、潜力巨大,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9年5月欧委会发布的第二份蓝色经济报告指出,欧盟六大海洋产业———沿海旅游业、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石油天然气、港口仓储、造船修理、海运业等2017年总增加值(GVA)增长到1800亿欧元,较2009年增加8%;总营业额为6580亿欧元,增加11%;直接雇佣400多万人,增加7.2%。2020年6月,欧盟发布的《2020年度蓝色经济报告》指出,尽管2020年沿海及海上旅游业、渔业及水产养殖业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严重影响,但总体上看,蓝色经济对绿色复苏的贡献仍旧潜力巨大,发展趋势依旧向好。2019年,欧洲的海上风电总装机达45兆瓦,约占全球的70%。预计2020年至2022年之间还将增加装机300兆瓦。截至2019年底,欧洲海洋能产业上下游供应链有430多家企业,为欧洲海洋能产业创造了2250个就业岗位。一些重点产业,特别是海洋油气、海洋旅游、港口航运业的重要性突出。
0 Q. f& t6 P$ e+ T% \在经合组织(OECD) 2016年发布的报告中,通过对169个国家的海洋经济数据库进行初步计算,全球海洋经济产出达1.5万亿美元,约占世界总增加值的2.5%(约590亿美元)。从构成上看,海上油气占海洋产业增加值近34%,其次是海洋和沿海旅游(26%)、港口活动(13%)、海洋设备(11%)、水运(5%)、全球海产品工业鱼类加工(5%)以及造船和修理(4%),而工业捕捞渔业(1%)、工业海洋水产养殖(0.3%)和海上风能(0.2%)所占份额较小。若将手工捕捞渔业(主要在非洲和亚洲)所产生的附加值估计数包括在内,将使捕捞渔业总额再增加数百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海洋经济对全球GVA的贡献额可能会翻一番,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海洋水产养殖、海上风能、水产品加工、船舶修造行业将呈现尤为强劲的增长。2 e( E2 S( Y( K6 X
第二,全球海洋产业发展格局加快调整,海洋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这在造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金融、航运、滨海旅游等诸多海洋产业中都已经有所体现,而且未来和可能保持这种发展态势。原因在于:一是亚洲国家凭借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中国、韩国、日本的造船产量已经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75%,韩国的钻井船占国际市场的80%左右。二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各国已经成为世界海洋渔业发展的佼佼者。2016年,亚洲水产养殖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超过89.4%,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和泰国等国家成为海产品的主要供给国。三是世界海运贸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亚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装货区和卸货区。2019年英国劳氏日报发布的全球集装箱港口排名前十,中国港口占了7席。这些动向为亚洲地区成为全球海洋经济新的中心创造了条件,也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及成功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历史机遇。
; L1 A4 [( [( Y3 v# k第三,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创新驱动日益成为海洋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海洋新兴产业高度依赖高新技术,需要创新驱动来取得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在海洋科技方面,突出重要的领域有两个:一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海洋新兴产业中高风险、高投入但回报最快的行业,一直受到欧美各国的重视。美国、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积极在全球收集、筛选优质海洋生物资源,建立资源养殖基地。据经合组织统计,2017年欧盟蓝色生物技术产业规模达到46亿美元。二是海洋可再生能源。在全球气候变化压力下,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已经成为需要全世界共同面对的挑战,化石能源燃烧所带来的污染,迫使世界各国急切需要寻找绿色能源取而代之。全球海洋能储量巨大,海上风能资源丰富,适合大规模开发,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预计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就业人数将达到43.5万人,其中欧盟占比将达到56%,其次是中国(23%)、美国(20%)。深海石油、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和“可燃冰”等深海资源开发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美日韩等海洋大国争先恐后地掀起“蓝色圈地”运动。; s9 j4 Z' j& f9 k' r4 r
第四,地区一体化规则有望成为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对外路径是利用“海上丝绸之路”并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与东盟国家之间加强在海洋低敏感领域的合作,共同发展海洋经济。各种类型的自贸区协定磋商、贸易便利化进程加快,陆海经济的统筹互动,自由化规则安排产生的激励效应,特别是于2022年1月1日生效启动的亚洲区域伙伴关系协定(RCEP),15个成员国总人口达22.7亿,GDP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以上三个方面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均在30%左右,势必将为地区国家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与合作提供新的内驱动力。业界认为,RCEP对海洋相关产业意味着巨大的商机,比如中国进出口90%通过海上进行,这将有力促进船运、物流、港口、造船等行业的发展。4 a4 ~3 b' ?2 p7 c1 q, d& s
4 i& U- C! b0 k1 |2 A
文章来源:节选自《全球海洋经济:认知差异、比较研究与中国的机遇》,原刊于《太平洋学报》2022年第1期
$ D% n, G# n/ v J作者:傅梦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兰芬,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 r* @) Y/ m( v+ j7 ?% | I9 @
J! U/ W( o+ O, P' T: g, o0 R+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