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Y* g! g8 w2 _( r3 q7 }( I
天地生人
8 Z. j7 ~2 E$ G) c4 k6 O 李世辉
" |+ T9 t. ^3 P$ y, j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 $ Y$ q# G2 D* W
〈现为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院重点实验室〉 0 T. t- e; F; [. F, s6 q6 Q& ^0 m; J# p; V
客座研究员 8 m6 i" c4 i; h# ~) C7 }
 3 C* |% k& \3 J
科研 # Z6 x" t/ W3 D- f- e' F# |: o
* T/ X4 E# \' x+ @8 u 精神 ' o. U8 K2 x1 m# j+ @7 b1 x
4 \/ A& A. W. k& T' V. U: a- z 赵玉林、钱复业夫妇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探矿专业。邢台地震后,响应周总理“一定要攻克地震预报难关”的号召,在兰州地电队现场奋战十年,作为精英人才双双调入北京。唐山地震预报即将成功,由于地震局领导指导思想错误、不作为,功亏一篑,钱复业被扣上“漏报犯”的帽子。他们发疯似地大量研究历次大地震前的实测数据,掰开揉碎地对每个细节进行反复推敲,力图从唐山地震这一份沾满鲜血的资料中找到可靠的地电临震信息。1978年,赵玉林、钱复业夫妇终于从昌黎地电台的实测记录中,筛选出一种较确切的短临地震信息。这是一种与起潮力有关的、有规律的脉冲现象。这种脉冲平日很微弱,随着大地震发生时间的临近,地电出现越来越明显的起伏震荡,它们的峰值呈规律性变化,每日延迟约50分钟左右。从理论上可视为临震前震源区介质刚度急剧变弱时,微小的引潮力将引起震源体的谐波震荡。
9 |0 r0 C6 r0 t; E" ?- G6 s 钱复业、赵玉林提出的“潮汐力谐振共振波短临地震预测法”(HRT波法)的原理:利用日、月潮力(如12小时周期的半日潮)对地球介质的脉冲加载,采用工业探伤技术即“敲碗听声判断有无裂纹”类似的“黑箱”方法,实地辨识包括固、液、气三相的断层岩体刚度的失稳动力断裂过程。他们的儿子赵璧如研制出抗电磁干扰能力极强的PS-100远程监控的大地电测仪。 ' Z5 i* w: {8 ~) f- t( ~. U- n: q
当时即将退任的中国地震局局长宋瑞祥予以大力支持,2004年初在川滇地区建成4个PS-100HRT波接收台站,从而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9级海啸地震2个月开始到3天前,在世界上第一次记录发现了来自震源体的潮汐力谐振共振波(HRT波)。
: t& B0 H/ q9 f" @0 _+ X! ~ 2005年钱复业、赵玉林开始地震预测内部试报。2005年5月1日,提出对5月19日印尼将发生7.1级地震的书面预测,实践证明:发震时间、地点、震级三要素全部正确。
/ y- f) T0 Z" ]6 u | 赵玉林、钱复业夫妇 3 e4 ]/ H* R. ^" {, i( D

0 D" ]7 ]; H1 k4 ?& ` 2006年到2013年,国内发生的5次7级以上的地震,钱、赵预测的发震时间、震级与震中距(宋瑞祥局长离职后,维修资金中断,往往只有一个PS-100台站勉强维持,只能测出震中距,不能交会震中的地理坐标),均与震情吻合。实践证明,正确地预测短临地震三要素,这一遥遥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在中国已经实现突破;只是有待在普及应用中进一步验证与完善而已。PS-100HRT波红格台于2008年4月30日至5月12日5时,记录到汶川地震的HRT波短临前兆。钱复业、赵玉林5月12日2~6时HRT波的分析计算结果:5月12~13日,在以红格台为中心的600~800km环带范围内,将要发生7.9~8.4级地震(汶川地震的宏观震中是北川,距红格台640km)。令人遗憾当时震前只有一个台站在观测,无法给出震中位置,按照中国地震局当时的规定,“地震三要素不齐”不准上报地震预测意见。2013年12月,赵玉林不幸殉职,钱复业精神遭受惨重打击。
% a, O! ]# w' b% J( Q0 u [1]钱复业等,汶川8.0级地震HRT波地震短临波动前兆与HRT波地震短临预测方法——关于实现强震短临预测可能性的讨论,《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39(1), 11~23.
$ G. H$ `& g0 j+ z. i! f+ M+ N2 D, o5 A1 K! l9 `2 U
) o( k* Y) y* ^/ T( t- R7 x2 | ~$ z) F: u- b$ ~: M( U
( W$ x3 M6 n1 E8 P' t2 L2 J3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