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儒德:2022,中国海洋事业精彩纷呈

[复制链接]
● 2022年是世界激烈动荡的一年,新冠病毒扩散全球,拖累了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俄乌军事冲突”衍生的对俄制裁反噬了欧洲经济,欧洲人只得忍受一个发抖的寒冬。美国总统签署《通胀削减法案》,引发欧洲各国广泛抵制,“盟友”裂缝越发扩张。
' p" X. v! X# p9 S) Z- u/ J" u然而,中国海洋人奋发图强,赶超世界,稳步发展,精彩纷呈。在海洋众多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产生了不少引领世界的产品,呈现中国海洋事业的持续、坚韧和创新,有力支持国家“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建设,成为推进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8 q3 D# @1 o1 i% h" G* K5 h01 世界领先 “中国鱼”漫游海底深渊9 P% p9 u8 Q2 e. d( V
2022年4月30日,中国研制的自主遥控潜水器“海斗一号”首次采用全海深高精度声学定位技术和机载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搭载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海深电动机械手,完成了深渊海底样品抓取、沉积物取样、标志物布放、水样采集等科考作业,打破了最大下潜深度达10908米、海底连续作业超过8小时等多项无人潜水器的世界纪录。0 N  x* K! e7 t  W# l2 y
“海斗一号”成功研制、海试和试验性应用,为中国深渊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标志中国无人潜水器技术跨入了全海深探测与作业的新时代。
& {) k8 k# l7 b7 f; H) q% u

5 f6 F% ?' c; }: j# k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k) G7 g4 u" n4 ?0 F% @( |
“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 C' @/ ?; @  p' y: k; p6 N
( t( t! e8 _$ ]& ]) z8 z+ ]9 N
02 全球首座,“深海一号”荣评“全国工人先锋号”$ {3 M+ q3 l1 e9 a. i: c1 ?! g2 B
2022年5月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座10万吨级深水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在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会议上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该平台总高度达120米,总重量5万多吨。设计标准达到“30年不回坞检修”“核心设施疲劳寿命达150年”,创造了多项国际海洋工程领域新纪录。1 k, `" @( k* s2 n/ t
“深海一号”投产一年来,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20亿立方米,外输凝析油超20万立方米,成为我国“由海向陆”保供油气的主力生产储油平台,标志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进入了“超深水时代”。9 `. j. K% V3 Q/ [0 t3 E" K3 D

6 i. x% z& A& O0 L4 A5 p) w7 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 @2 U. _2 Q
“深海一号”深水生产储油平台7 |+ Y; C7 l4 H* F% D
0 t, w! P9 E* _9 r
03 全国首艘,国产无人艇动态避碰试验成功: m# X8 D& M* ~, S8 W! B# \) f
2022年10月23日,我国首艘全国产、百吨级无人艇在舟山海域完成实船动态避碰试验,根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验证了无人艇在对遇、追越、交叉等不同复杂环境下自主避碰效果。: A% h' A+ i6 A
试验艇在雷达、水深、电子海图等动静态数据感知,会遇态势综合研判,多场景动态避碰路径自主规划,复杂海况路径自动跟踪控制,人机控制切换等功能良好,设计技术指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为下一步开展深远海自主航行试验以及创建无人船时代打下坚实基础。# T, m# [% n' h% K4 U
1 i0 c" g9 P-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d- o9 G3 h; t! w* L+ [全国产百吨无人动态避碰试验艇
) C) R& ]+ u/ X( M  X7 q3 |: N. S
04 全球首个,风光同场漂浮式光伏实证项目成功发电1 Q3 l1 _0 L' P
2022年10月31日,位于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场20兆瓦漂浮式光伏500千瓦实证项目成功发电,成为全球首个投产的深远海风光同场漂浮式光伏实证项目,验证了抗风浪能力和海洋环境耐候性和风光同场并网的技术可行性。
8 n. Z8 ~9 I1 Y' {该项目是全球首个实现距岸30公里、水深30米、极端浪高10米的海洋环境下实现风电、光伏同场发电,为未来海上光伏实现规模化、商业化、标准化探索技术路线,展现发电平台由陆地到海上、从近海向远推进的里程碑意义。! k3 v; _6 d. U  P! `5 _0 r( U- x

. p( M8 o; ^+ D8 d) t3 t7 }" 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n2 e* ^$ a+ |2 }! P2 f
海上风光同场漂浮式发电站; ~3 r# c) K% Y8 |/ ]- l. d# O5 Q
$ l) H) o6 q' N
05 中国独创, 非接触打捞“长江二号”古船
: s% Q0 T. u# S+ K2 L* D% T: q" u# V2022年11月21日,沉没于长江口150多年的古沉船“长江二号”打捞出水。该船为清代的木质帆船,残长约38.1米、宽约9.9米。通过对4个舱室进行的小范围清理,证实该船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丰富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
% b: B5 a4 D$ R3 u/ U中国采用了“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先用22根弧形梁构成一个重约8800吨的巨型沉箱包固着整体古船。再由一艘中部开有一个长56米、宽20米月池的“奋力”轮,将沉箱从海底提升、运输、卸载,展现中国水下考古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技术、中国经验。
* G8 J% q! ]; l. n
- U: h- P- P1 i) `1 ?+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0 D: H/ d+ A2 S' H! z! e巨型打捞专用船“奋力”号
" [4 h$ J& u$ N& k4 ~7 E) ~
1 j( C* A8 _# y1 p4 g06 全球最大, 首艘LNG运输加注船交付运行8 B& C0 h5 x5 Z' u
2022年11月,全球最大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海洋石油301”轮在广州完成改装,成为中国首艘LNG运输加注船。该轮总长184.7米,型宽28.1米,可装载30000立方米LNG,是中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大型LNG运输加注船。8 d* M$ x" m( v, ~' ?% r9 E
“海洋石油301”可以为中国沿海港口的LNG燃料动力船舶提供船对船的燃料加注服务,大型船舶无须进港,可以在船舶装卸货过程中同步进行加注燃料作业,是当前助推LNG燃料船舶发展的重要基础。
, S  }& `) {1 N7 N
& D& J$ v& e7 ~  S# y/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p! B7 w6 \3 L
中国首艘全球最大LNG运输加注船
6 G* L* o& `0 [0 K' i3 k# N7 h: T' k; v& `+ N
07世界最大,“皇冠上的明珠”发运英国
/ F. D# b( G2 G' F: ^2020年12月6日,我国建造的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圆筒型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从青岛启运发往英国北海。该装置集原油生产、储存、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相当于一座“海上油气加工厂”,是目前全球海洋油气开发的主流生产装置。由于集成化程度、技术要求、建造难度高,被誉称为海洋工程领域“皇冠上的明珠”。% Z1 v+ f7 |, j
该装置由船体和上部模块两个部分组成,整体高度118米,总运营重8.8万吨,储油量40万桶,原油处理能力1275万桶/年,天然气处理能力12.4亿立方米/年,可满足33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气量。
5 @! |8 {. A4 B9 d4 h5 O( A2 D
' J: K5 y) w; ~) g) j6 Z! L8 M% F" 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f. t/ ^/ t, n, O9 I' m* J
08 世界首座,成功构建深海原位光谱实验, U' s' T2 \  R+ F6 b
2022年12月7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成功研制了国际上首座深海多通道拉曼光谱探测系统,在我国南海冷泉区域成功构建了深海原位光谱无人实验室,用于长期、连续、多点位的海底观测、数据采集和可控实验。2 X+ N. x3 n7 v) P+ U
该系统通过激光产生的光谱,探测深海极端环境中“可燃冰”等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与组成,并捕捉其相关动态规律和潜在联系,用于科学探索、揭开深海奥秘的重要手段。该系统可以耐受4500米的海底压力,未来可以布局在深海热液区,使我国深海资源科学研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 _6 F  a; E% ^6 i3 S

/ ?. H3 u( n( ?4 X$ f,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J% `2 m' E' g! V- k' ]
热液区域原位光谱实验室示意图1 m3 o7 E( Y+ x: e) o. {

) S+ a$ b3 v$ ~) J; U09 航空新器 “鲲龙AG600M”试飞成功8 a8 {( {! R; q. L1 I* `
2022年12月9日,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M”在广东珠海首飞成功,标志该型飞机2022年“三架机首飞”任务完美收官。验证了飞机安全性、任务执行能力、舒适性及经济性等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使我国航空业在“C919”“运20”后增添的大飞机新成员。. i2 k* v4 ~2 Q% K: I3 L
“鲲龙AG600M”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迄今世界最大的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最大起飞重量60吨,最大投水量12吨,巡航高度7600米。在执行水上救援任务时,一次最多可救护50名水上遇险人员。( M9 {# x; a+ o. N( K" P

+ t% t# O$ E: u2 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r$ A# g, ^4 Y# Q( o
“鲲龙AG600M”在水上滑行
: ?* L7 v; L* ~: ?3 ~! {# G8 }! H# P+ I2 _- Q- M! z' M% G& ~
10 重要突破  捷龙三号海上“一箭14星”首飞成功
& O7 F# Q! J* Q12月9日,我国运载火箭新成员“捷龙三号”在黄海海域点火升空,将14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该火箭具有运载能力强、整流罩包络空间大、发射方式多样化、发射效率高等特点。是面向未来的一型高性价比、高可靠、快履约、快发射的固体运载火箭。$ V9 K  V4 q  V5 u0 K9 W! D- n* z- O
“捷龙三号”可以执行海上“一站式”发射,即总装、总测、出港、发射一体化,减少了运输成本及运输过程可能产生的风险,为后续海上高频次、批量化发射奠定了基础。( @/ z3 B: V3 _" y0 m5 [5 R/ M
# ~4 M' Z- U. s6 R* 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i" M6 ?! z8 O. i" {7 I) O. V6 H/ x8 b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点火升空
) e& ^6 r- c( ?$ G- H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dmoqhholgb
活跃在2021-7-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