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j* I5 E9 p; q2 O6 C& z- n/ e/ t: J7 d
0 L$ {& u; H% v6 _: p( M7 W' d7 [2022年12月13日,经过遴选和评审,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推荐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长聘教授谷保静(参选作品《在缓解PM2.5空气污染方面,减少氨比氮氧化物更具成本效益》)、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刘学炎(参选作品《非化石燃料氮氧化物排放的重要贡献》)、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院士(参选作品《厄尔尼诺对全球变暖响应的蝴蝶效应和自调节》)三位中国科学家参与全球“前沿地球科学奖”评选。此次评选工作主要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负责。经过一个多月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共有23位常规申请人和28位项目组推荐人共计51人参与初步评选,经投票,初评遴选出19位“前沿地球奖”论文候选人人选供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经终评专家投票,最终排名前三位的论文候选人提名入选“前沿地球奖”主要候选人。“前沿地球奖”由前沿研究基金会(Frontiers Research Foundation)于今年发起设立,旨在表彰过去两年在同行评议期刊上发表的、有助于将地球系统保持在环境安全界限的研究成果。该奖项每个国家最终可推荐3名参赛者进入大名单,由Frontiers评审委员会选出1名“国家冠军”,然后由100名领先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家组成的评审团投票,选出三名“国际冠军”,奖金为100万瑞士法郎/人。据悉,此奖项最终结果将于2023年4月公布。按照Frontiers Research Foundation(FRF基金会)的要求,主要奖励以下保持地球系统在环境安全界限的九个方面:7 K8 C; U- Y/ i
1.Stratospheric ozone depletion(平流层臭氧消耗); [' g& B! i# f% j; P/ Y
2.Biosphere integrity(生物圈完整性)
. x1 X2 C( }+ R0 ~% ]* g 3.Novel entities(新实体)
( U' q' f, t7 E! u' o7 b2 T3 G/ C 4.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
! ^, m, p- Y& ]" [ 5.Ocean acidification(海洋酸化)3 M. h0 n6 p, g7 w$ l, W
6.Freshwater use(淡水利用)
6 M/ k' T9 x! D" \ 7.Land system change(土地系统变迁)( r0 U' {( g! z4 p
8.Biogeochemical flows(生物地球化学流)
$ @! `. g7 c. W# l7 i 9.Atmospheric aerosol loading(大气气溶胶负荷) B$ C" W S, j5 W& {' _/ K7 w
0 j3 _% R+ ~1 N, l8 f3 I
1 C% o% _/ z& j9 b4 h1 K9 }
5 K. y" \2 W7 L
- A: Z2 ^( D! f" B" H& R吴立新,男,汉族,1966年9月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民盟盟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2015年7月任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2022年该实验室去掉试点正式挂牌组建崂山实验室,吴立新担任崂山实验室主任),2015年8月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兼任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山东省委副主委、民盟青岛市委主委,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山东院士专家联合会副会长。2022年荣获第二届齐鲁杰出人才奖。吴立新院士依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现为崂山实验室),领导发起了“透明海洋”研究计划,推动海洋超算、“ 两洋一海”立体观测系统等多项重大工程的实施,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太平洋重大研究计划、科技部十四五海洋环境重点研发专项的专家组组长。2019年,吴立新因在“跨尺度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与领导力,获得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导力最高奖,并被授予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是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也是首位成为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的中国海洋学家;同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5 r6 A+ Q6 x! Y" K, B5 z- m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Z6 Z" e# F" p/ Z V- r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