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Z. v6 W+ F
烟台市市长郑德雁(资料图)
/ f6 D! d" A+ @# o& E5 h! a" X
0 d# a! }4 j+ U$ i/ ^# M5 W. J; Q+ J0 J1 N2 k
2023年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 n: x S, z8 d1 |& z
——2022年12月28日在烟台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 {; V& K: g* C" S
烟台市市长 郑德雁 + q- _# c# |) |- @2 v. ^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22年工作回顾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加快构建“1+233”工作体系,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各项工作开创了新局面。以科学精准的策略坚决防住疫情。面对世纪疫情反复延宕,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构建“五大片区”指挥体系,实施“五大能力”倍增计划,健全数字防疫系统,建立起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迅速有效处置突发疫情,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推进由防控感染向医疗救治的转变。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分兵把口,广大党员、干部、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昼夜奋战,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有力有效的举措坚决稳住经济。面对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我们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打出稳增长“组合拳”,大力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实施企业倍增计划,1855个服务企业专员搭起政企“连心桥”,全力保障企业不停产、商场不停业、项目不停工、物流不停滞,广大企业克服困难稳岗位、保生产、拓市场,截至目前,我市取得了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额全省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全省第一的好成绩。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巩固,为全省稳住经济大盘作出了贡献。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守住安全。面对各类风险因素叠加挑战,我们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落实“八抓二十项”创新举措,实施百项措施,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成功抗击台风“梅花”,生产安全事故呈持续下降趋势,再次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实施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统筹做好金融风险防控、社会治理、信访稳定、扫黑除恶、禁毒等工作,平安烟台建设取得新成效。各位代表!2022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们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我们战胜困难的意志无比坚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的成绩殊为不易。我们要为各级各部门、各条战线同志们的拼搏奋斗点赞,向付出极大艰辛和重要贡献的一线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大力扶持企业。推出纾困解难等系列政策措施,为46万户次市场主体办理退减缓税、降费近200亿元。深入实施服务企业专员制度,解决企业诉求3700多个。获批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十大领域设备购置贴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444个,168个项目获专项债券支持277.7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13家、瞪羚企业6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5家。29个品牌入选中国品牌价值榜单,数量和价值均居全省第一。全力稳住投资。滚动实施重点项目百日攻坚行动,325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突破2000亿元,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加速推进,万华乙烯二期、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获批建设。蓬莱、莱阳、烟台化工产业园扩区,110个项目实现“四证齐发”,蓝色药谷生命岛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持续扩大消费。出台系列促消费措施,发放汽车、家电、餐饮、文体等消费券1.7亿元。芝罘仙境特色文化街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金沙滩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推出“手拉手”促销等新举措,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回归合理区间。(二)着力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246项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任务顺利实施,较好完成了“五年取得突破”目标。制定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重大战略。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省实验室一期封顶,新药创制省实验室获批,八角湾国际科创中心竣工,南山科学技术研究院投用。23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类新药“若欣林”上市,国核设备、荣昌生物分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金奖、银奖。校地合作深入推进,北京大学万华楼奠基开工,“烟台云”卫星数据服务平台启动建设,驻烟高校智库作用进一步加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60%以上。成功承办山东省双创活动周主会场活动,新增高层次人才9000多人,荣获“齐鲁杰出人才奖”“齐鲁大工匠”称号各1人。先进制造业持续壮大。大力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加快构建16条重点产业链,新增省“雁阵形”产业集群3个、特色产业集群2个,产值过千亿元产业增至5个,九大产业产值突破8700亿元。发展新赛道加快布局。开展智能低碳城市建设行动,国家电投核能总部落户,海阳核电二期开建,渤中、半岛南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居全省首位。全力建设海洋强市,海洋牧场超过140万亩,全球最大的半潜式游艇运输船顺利交付,组建海工联盟抱团出海,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加快布局航空航天产业,一批高质量项目进驻东方航天港,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运载火箭近岸海上发射和捷龙三号“一箭十四星”发射任务。现代服务业活力增强。实施金融赋能行动,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664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增上市企业4家,实现股权融资136.8亿元、居全省首位。我市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万标箱,烟台港货物吞吐量稳居全国沿海港口第八位。世界设计公园一期建成,我市企业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1金1铜的好成绩。举办重点展会100多场,获评最佳品牌会展城市。(三)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重点领域改革走在前列。全省首创“多评合一”“扫脸办事”,平均缩减办理时间80%以上,“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0万户。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市级财政透明度实现全国地级市“六连冠”。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引进三类500强项目200个、10亿元以上大项目317个,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位居全省第一。加强关地协作,全国首创保税混金模式,自贸区推出省级以上制度创新成果44个,黄渤海新区在全省率先挂牌运行,烟台开发区入选全省唯一的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综合评价跻身全国前十。全市预计实现进出口4500亿元,稳居全省第二位。我市与3座城市缔结友城关系。(四)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构建“12335”中心城区建设格局,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编制完成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现代水网等重点规划。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改造老旧小区393个,惠及群众7.8万户。中心城区新改建市政道路35条,贯通断头路、丁字路22条。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41公里,整治黑臭水体23条。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潍烟、莱荣高铁桥梁隧道工程基本完工,大莱龙铁路实现全线电气化拉通,国际机场二期T2航站楼主体完工,城市快速路“两纵”完成主体工程,老岚水库重力坝工程基本完工。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实施城市治理七大攻坚行动,新建标准化农贸市场27个,治理违法建设2774万平方米,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行镇街工作法,优化调整基础网格1.5万个。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淘汰小煤电机组44.7万千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全省第一。实施精准造林3338亩,治理废弃矿山114处,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河湖7条。长岛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昆嵛山在黄河流域国家级保护区综合评估中列第二位。(五)着力推动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加快重塑。出台支持莱州崛起、加快莱阳突破、支持长岛发展等政策措施,龙口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9位,招远黄金产业转型重振,海阳丁字湾双碳智谷加快崛起,栖霞城区实现系统性更新。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粮食实现丰产丰收,建成高标准农田18.3万亩,烟农1212创全国小麦高产纪录,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达到69个,4家企业入围国家级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农村环境持续改善。打造103个美丽乡村样板村,完成7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1018个村庄供水改造提升工程,改造农村公路2084公里、清洁取暖16.3万户。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推出稳就业20条措施,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3.8万个,新增城镇就业1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增公办幼儿园35处,学前教育公办率提升至63%。新改扩建中小学30所,新增学位1.3万个。“双减”工作成效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全省领先,入选全省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市。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建成投用,市中医院、奇山医院启动扩建,市妇幼保健院、八角湾国际医院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莱山院区、疾控中心主体封顶,新建县级以上示范村卫生室360处。社会保障提质扩面。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提高140元,职工和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分别下调4000元、2000元,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提高10%以上。新增养老护理型床位2742张、幼儿托位5000个。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1万户,交付回迁安置项目58个。文体事业全面发展。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开展文化活动1.2万场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600多场,我市在省第25届运动会上获得优异成绩。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人防、海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对口支援、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气象地震、史志档案、机关事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残疾人、红十字、仲裁、打私等各项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七)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支持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与市政协建立政务、议政、信息专报三个民主协商直通车,办结市人大代表建议177件、政协提案586件。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组织“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大竞赛”,树立争先创优、狠抓落实的鲜明导向。12345政务热线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日益成为群众和企业信任的城市“总客服”。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审计、统计监督,统筹抓好“十廉工程”,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纵深推进。各位代表!2022年我们经历了重重困难,也收获了满满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力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省属驻烟机构,向驻烟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烟台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稳定运行压力较大,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消费需求相对疲软,稳增长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需大力提升,企业人才引进难问题较为突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还不够强。主动服务企业意识仍需增强,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有待提升,县域经济新动能亟需加强,城乡人居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基层基础工作需要进一步夯实,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二、2023年政府工作任务目标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起步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持续构建“1+233”工作体系,紧紧围绕“五个更高”目标要求、“六个观念”思想方法、“十个发展新突破”重要任务,加快建设更具竞争力的新时代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争取突破万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外贸进出口促稳提质,实际使用外资平稳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以上,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各位代表!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风雨无阻向前进,在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干出高质量、率先走在前。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扛牢重大政治责任,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走在前。烟台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实业报国的情怀、勇立潮头的精神世代赓续、历久弥坚。我们要牢记“国之大者”,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高水平改革开放引领高质量现代化建设,以产业现代化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以城市现代化推动内涵式发展,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共同富裕,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全方位增强城市“生长力”,让城市生长的声音更响、向上的力量更强,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烟台担当、烟台形象。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扛牢动能转换责任,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使命。烟台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三核”城市之一,要在“高质量发展”上当先锋,奋力开辟新赛道,不断增强新动能,打造黄河流域港口门户城市,建设充满活力的智能低碳城市、现代海洋强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要在“高品质生活”上当样板,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和就业平台聚集人才,打造一流的基础设施聚集人口,打造一流的旅游目的地聚集人气,建设年轻人向往、孩子们喜欢、老年人乐居的全龄友好型城市。要在“高效能治理”上当表率,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扛牢经济大市责任,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上走在前。烟台在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举足轻重,省委、省政府对我们寄予厚望,全市政府系统要知重负重、勇挑大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发挥实体经济基础深厚优势,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把产业链建在园区上,打造产业垂直生态体系,支持企业倍增发展、协同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保持稳中有进的好态势,推动各项工作在全省“保三争二奔第一”,昂首奋进万亿级城市行列,打造山东发展重要增长极,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多作贡献。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扛牢为民造福责任,在迈向共同富裕道路上走在前。烟台产业兴旺、文化深厚,烟台人民勤劳智慧、务实进取,具备率先实现共同富裕的良好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在加快城市更新上持续发力,在补齐乡村短板上久久为功,在发展社会事业上提升层次,在关爱“一老一小”上善作善成,在帮扶困难群众上用心用情,在平安烟台建设上提质增效,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年更比一年好!各位代表!新征程是奋斗者的远征。全市政府系统要始终践行走在前的使命观、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绿色低碳高质量的发展观、实事求是狠抓落实的实践观、统筹兼顾的系统观、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以大地为纸、实干为笔、汗水为墨,用烟台色彩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在新征程上阔步向前、再创辉煌!三、2023年重点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总抓手,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一)聚焦扩大内需战略,在稳定经济增长上培强新动力。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推动消费恢复扩容。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智慧商圈,打造特色街区,丰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高批零住餐等基本消费品质,打造5个区域消费中心。促进居住消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筹集人才公寓5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9000户以上,按期交付24个回迁安置项目,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积极扩大文旅消费,打造滨海观光廊道养马岛—芝罘岛示范段,推进太平湾—烟台山综合风貌提升改造,加快建设芝罘仙境、海上世界、崆峒胜境,新建朱雀山野生动物园,构建山海相通、城岛相望、城乡相融的全域全季大旅游格局。加快培育新型消费,繁荣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建设养马岛国际音乐营,举办沙滩音乐节、海岸生活节,让城市红红火火、充满蓬勃活力。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围绕产业链培育、绿色低碳发展、“两新一重”、民生保障等领域,谋划实施总投资2.2万亿元的537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250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裕龙石化产业园、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烟台化工产业园三大千亿级园区,推动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中交,万华乙烯二期主体工程建设过半、15个延链补链项目投产,引领黄渤海南岸高端低碳石化产业基地加速崛起。推动上汽通用凯迪拉克高端新车型量产上市,启动建设全新纯电中高级轿车及电池电驱项目。实施100个过亿元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健全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机制,加强土地、能耗、融资等要素保障,推广“四证齐发”审批模式,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建设国际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实施35个重点交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91亿元,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烟台样板。畅通主干线,基本完成潍烟高铁铺轨,实现莱荣高铁通车,开工建设栖霞至莱州高速公路,加快荣乌高速改扩建,实施5条国省干线建设,打通对外联络大通道。疏通细支路,实施疏堵保畅行动,城市快速路部分路段通车,新改扩建83条市政道路,打通16条丁字路、断头路,建成智慧交通一期,开通40条定制公交,新建4500个停车泊位,畅通市政路网“内循环”。沟通客货流,实施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建设烟台南站及动车所和6个“零换乘”综合交通枢纽。贯通三类港,系统谋划海港、空港、陆港连接通道,推进疏港铁路、疏港高速、港口与主干线联络线、重点交通枢纽及配套工程建设,建成蓬莱国际机场二期,推进莱州港疏港铁路工程,谋划裕龙岛、蓬莱东港区铁路专用线,推动德龙烟铁路一体化运营,形成海陆空紧密连接的立体交通网络。强化外贸支撑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RCEP成员国合作,加密RCEP客货航线,开通美洲洲际货运航线,稳定发展对非洲杂货班轮、中欧班列,畅通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深化关地协同机制,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动货物贸易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服务贸易,积极融入胶东沿海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推广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实施市场采购共享计划,建设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促进外贸创新发展、量质齐升。(二)聚焦链式集聚提升,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构筑新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深入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抓链条强集群,做实1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逐链引育创新平台、策划品牌会展、培育专业团队、招引重大项目。做大做强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两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汽车、清洁能源等13个省“雁阵形”产业集群,培育形成绿色石化、有色及贵金属两个2千亿级产业集群。抓载体强基础,突破发展福山、莱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投用牟平蓝色药谷生命岛医用同位素创新应用基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化基地,建设卫星产业园、空天海战略装备智造城。抓平台强赋能,支持各类科创平台建设,建成投用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省实验室,加快建设新药创制省实验室,积极创建矿山固废资源循环利用、微纳传感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抓骨干强龙头,大力实施企业倍增计划,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力、市场占有率内涵式倍增。新增上市及过会公司8家、规上工业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100家以上。抓服务强保障,树牢“重企扶企”理念,深化细化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支持广大企业家心无旁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拓展提升现代服务业。实施百强企业培育专项行动,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强化设计赋能,推进工业设计小镇、世界设计公园加快建设,高水平建设国家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研究院,创建工业设计联合创新学院,继续办好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积极申建世界设计之都。做强现代物流,加快建设黄渤海国际陆港、胶东智慧物流港、胶东综合物流产业园,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动金融创新,开展金融支持蓝绿融合发展创新实践,建设财富管理金融创新园,拓展供应链金融,做活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打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发展现代会展,办好世界石油和化工产业博览会、化工新材料国际创新大会、碳达峰碳中和烟台国际论坛、全球智慧能源高峰论坛、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国际葡萄酒博览会等重点会展活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作用,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开展智慧工厂、智能产线“百企千线”示范推广行动,推动华为大数据产业园、“8K+元宇宙”游艺创新城区、中电光谷产业园建设,打造烟台智算中心。利用我市“绿电”资源优势,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引导重点企业率先实现低碳转型。举办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大会,推广应用标识解析体系,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等平台企业发展,加快胶东经济圈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先行城市。(三)聚焦科教强市人才兴市,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上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效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强化教育支撑。推动高等教育扩量提质发展,全面深化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支持驻烟高校设立博士点、更名升格大学,建成烟台大学黄渤海新区科教园、山东建筑大学产学研基地。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加快构筑高水平特色职业院校集群,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产教融合示范标杆。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课程改革和校长教师队伍管理改革,新改扩建中小学33所。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新增幼儿园学位1万个,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70%以上。强化科技支撑。高标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八角湾科技创新区、黄石湾海洋经济创新区、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等科创集聚区。强化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究,实施20项以上重大技术攻关项目,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争取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0项以上。实施产业链科技协同创新工程,支持企业共享科研资源,培育专业化科研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完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300亿元以上。深入开展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城市。强化人才支撑。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作用,打造人才集聚区。积极举办高层次科技学术论坛,加强与战略科学家合作,引进培养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烟台工匠”建设工程,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新增高层次人才9000人以上,培育高技能人才1万人以上。完善人才保障政策,提高人才公寓的适用性和使用率,探索高成长创新型企业“人才定制房”政策,让各类人才在烟台安居乐业。实施青年人才“百千万”集聚计划,全年引进不少于400名博士、5000名硕士、6万名大学生,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让青年与城市同呼吸、共成长。(四)聚焦全面绿色转型,在智能低碳城市建设上取得新成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持续壮大清洁能源规模,打造“核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格局。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推进海阳核电二期,建设招远绿色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开展海阳国家级先进能源示范区、莱阳清洁能源基地前期工作。实施风电向海行动,争取华能上海电气半岛北、三峡半岛北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实施光伏倍增行动,实现中广核招远海上光伏项目并网发电。争取4个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占比54%。打造双碳示范载体。加快“一谷一区一岛一港”建设。丁字湾双碳智谷,开工建设核电及风电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打造全省绿电生产样板区、国家零碳产业示范区。“3060”创新区,建设新能源设备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新高地。长岛国际零碳生态岛,加快清洁车船替代,高水平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做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推动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氢能、储能融合发展。推进东方电子智能科技园、东德氢能核心装备产业园建设,塑造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校区示范样板。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大力推广低碳清洁供暖,推动核能供暖工程远距离延伸,新增市区工业余废热供暖10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万华聚氨酯路面材料试验示范。加快生活固废循环经济园区、绿色建造产业园区建设,建成6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基地,新增绿色建筑8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40%。鼓励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新增1万个汽车充电桩、200辆氢能源汽车,推广垃圾分类及循环利用,让绿色低碳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加快建设美丽烟台。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整改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严格落实“三线一单”,改造提升“两高”行业能效,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实施66个现代水网项目,老岚水库具备蓄水条件,开展大沽夹河综合治理、县域“母亲河”全流域治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年内建成区雨污全部分流、黑臭水体全部清零。保护性开发山海资源,开展28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启动建设大南山等10处山体公园,改造提升南山公园,打造山海步道,推动长岛争创国家公园,支持昆嵛山创建全国一流自然保护区,让广大群众在绿水青山中畅享自然之美。(五)聚焦海洋经济突破,在建设现代海洋强市上迈出新步伐。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坚持陆海岛统筹、港产城融合,持续增强蓝色动力,开辟广阔海洋发展空间。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强化“十港联动”,做强烟台港载体功能,发展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烟台港广场第四代港口新基地,构建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加快港口工程建设,启动芝罘湾港区客滚业务搬迁,加快蓬莱东港区扩建,建成西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二期,开工建设烟台港至裕龙石化输油管道,推进LNG工程。放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优势,打造化工新材料交易平台,建设中国北方矿石、能源等储备中转中心,做强东北亚滚装运输中心、全国商品车转运基地,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4.5亿吨。壮大现代海洋产业。强化“三产联动”,构建优势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实施现代渔业“蓝色良种”工程,深入开展海洋牧场“百箱计划”,新建8座深水养殖网箱。大力发展高端海洋装备,建设山东海工装备和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支持哈工程烟台研究院筹建卓越工程师学院和海工装备研究院,建造新一代风电安装船,投用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建设蓬莱高端海工装备基地,打造海洋装备全产业链生态。整合发展海洋工程,组建中集海洋科技集团北方总部,打造海洋工程集成服务基地。突破发展海洋文旅,建设旅游码头,丰富海岛游、海上休闲等业态。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产业。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强化“陆海联动”,一体化实施沿海防护林、河口、岸滩、海湾、湿地、海岛等生态保护修复,强化入海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加强国控入海河流水质综合整治,推进海水养殖污染防治。深化莱州湾、丁字湾等重点海湾治理,创建美丽海湾。以绿潮、赤潮防治为重点,建立海洋生态网格化预警监测机制和综合研判决策机制,有效应对海洋生态突发事件。(六)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绘就新画卷。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推动“五个振兴”协同发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市。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50万亩以上。深入开展种业振兴行动,培育小麦、花生、甘薯等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工程,开展新一轮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统筹推进新型主体培育、技术创新、品牌重塑、质量升级,全方位提升烟台苹果核心竞争力。打响烟台大樱桃、莱阳梨等区域品牌,做优海产品、畜禽、粉丝及深加工和花生及食用油等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预制菜等新兴产业。打造国际葡萄酒小镇,实施丘山谷休闲体验园区二期工程,高标准建设国际葡萄酒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设施,改建农村公路2135公里,完成580个单村供水提升工程。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建成4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改造清洁取暖11.2万户,推进百万吨禽粪资源化利用项目,完成3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达到60%以上。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富民工厂”“创业车间”。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完善农村电商配套服务。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训农业技术骨干1万人次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和新致贫。强化村级组织建设,严格按标准落实村干部报酬,深入开展乡村振兴“争先晋位擂台比武”活动,让农村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和睦幸福的家园。(七)聚焦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促进区域协调上构建新格局。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县域振兴,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聚力突破中心城区。持续构建“12335”建设格局和“T”字型空间布局,实施总投资3351亿元的406个城建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807亿元,打造精致舒美的活力城市。集中力量突破核心区,建立划片攻坚、市区联动工作机制,强化规划引领,抓好重点项目,疏解老城功能,导入新兴业态,均衡公共资源,尽快实现核心区功能大提升、面貌大改善。统筹推进“三城联创”,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实施20个片区和362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历史文化中轴复兴、环山路百年工业走廊、登州古城等保护性改造,让城市遗产焕发时代风采。更新改造体育公园,引进体育赛事、音乐演艺等业态,建设“年轻态”青春活力区。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95个市级示范项目,完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可透水地面占比达到41%以上。开展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海上调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新城建”水平,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构建城市智能感知体系,投用城市体检、智慧排水等示范项目,新建3000个5G基站,创建国家级“千兆城市”。加快振兴县域经济。深入实施振兴县域经济三年行动,支持龙口壮大绿色石化、高端铝材等产业,推进高端低碳绿色新材料产业园、新材料科技产业园、东海生命科学产业园建设,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北方样板、山东龙头。支持招远加快建设黄金科创园、健康食品产业园,擦亮黄金之都品牌,打造绿色能源、植物基之城。支持莱州加快黄金、石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大力发展银海化工、临港临电产业园,推进新材料、新能源、新港口、新城市协同发展。支持海阳壮大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做强东方航天港,研发东方慧眼星座遥感卫星,建设空天信息服务示范系统。支持莱阳推进绿色高端原料药产业转化基地、国际绿色食品城建设,叫响中国梨乡、中国恐龙之乡、中国预制菜之乡名片。支持栖霞建设永续水源地和生态功能涵养区,与黄渤海新区联手打造松山产业园,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八)聚焦改革开放共赢,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开拓新局面。坚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添活力,充分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主动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冰轮环境、泰和新材管理体制试点改革,加强国有经营性资产统筹运营,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重点领域财源建设攻坚,深入实施财政支出管理方式改革。深化地方法人银行系统化改革,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一体化整合。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维护农民财产权益。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开展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年活动,重塑招商工作机制,实现招商精准度、质量效果、服务环境“三个提升”。办好跨国公司高层对话会等活动,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平台招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进一步深化与央企强企合作,加快国电投核能总部、东方电气区域总部等总部基地建设,吸引更多总部机构落户烟台。加强与国际友城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提质增效做强经济园区。推动省级以上经济园区二次创业、全面提升,实施开发区“一号产业”培育行动,确保2023年发展速度高于上年、经济指标增长高于全市、总体指标高于全省平均。国家级开发区要领先发展,对标先进园区,立足自身优势,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烟台高新区要建立高质量提升机制,优化“一区四园”布局,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支持自贸区推出更多创新成果,支持综合保税区培强新兴业态。中韩、中日、中德产业园要抓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机遇,选准突破方向,创新合作模式,加快塑成比较优势,拓展对外合作新空间。瞄准一流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互联网+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构建“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一件事一次办”高频场景全覆盖。健全“政企通”服务体系,真心实意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培育“信用烟台”“无证明城市”“一企一档·免申即享”等一批“烟必行”品牌,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九)聚焦民生福祉改善,在促进共同富裕上展现新作为。立足共同富裕目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用心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新设城乡公益性岗位2.5万个左右。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健全双创公共平台服务体系,开展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6万人次以上。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开展社会保险“精准扩面”行动,适度提高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职工医保普通门诊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着眼于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整合盘活养老资源,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为5000户特困独居老人提供远程监测照护服务;提高居民二孩、三孩生育补助标准,新增托位5000个。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公益慈善城市。推进健康烟台建设。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救治能力建设,建成投用15处疾控中心,加快市中医院幸福新城院区等项目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体系,改造30处老旧乡镇卫生院,建成350处县级以上示范村卫生室。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市,提升家庭医疗服务精准化水平,守护好群众的身体健康。繁荣发展文体事业。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优秀文化“两创”活动,打造沿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胶东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强化与知名媒体和新媒体合作,讲好烟台故事,提升烟台传播影响力。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加大本土文化挖掘和整理力度,完善保护机制,打造一批示范样板。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高水平建设长岛北庄遗址公园、山东解放区海关关史馆。完善四级文化服务体系,创建一批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繁荣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史志档案、社会科学等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大中型群众性体育活动300场以上,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开展社会治理创新突破年活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实施镇街工作法,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力量下沉,用好数据平台,夯实基层治理中坚力量。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社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深化七大领域攻坚行动,加大违建治理力度,提高居民小区物业服务水平,新建改造一批标准化农贸市场,让城市充满文明味、烟火气。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开展“查问题、除隐患、防事故”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强化食药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加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集中攻坚化解信访积案。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入开展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依法严惩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完成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扎实做好兵员征集、民兵建设、国防教育、海防等工作,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创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谱写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新篇章。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全市政府系统要奋力开拓新境界、展现新作为,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对党绝对忠诚,铸就为政之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民主法治,推进依法行政。积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深化参政议政直通车机制。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牢记服务宗旨,厚植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完善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机制,全方位提升12345政务热线服务水平,更加广泛地了解民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民生答卷写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化数字赋能,建设数字政府。完善城市大脑功能,发挥城市运行中心作用,全面推广镇街综合数据平台,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大力推广“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加强集成化、一站式服务供给,实现更多便民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强化正风肃纪,永葆风清气正。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严控“三公”经费,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预算再压减5%以上。广大公职人员要锤炼政德、敬畏权力,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以良好的形象打造清廉建设标杆城市。各位代表!2023年是一个奋斗年,必须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全市政府系统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部署要求,立标准、树规则、建机制,弘扬“严真细实快”作风,提高执行力、争当“实干家”,事争一流、唯旗是夺,迎难而上、敢于斗争,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以苦干实干创造出更加优异成绩!各位代表!党的二十大绘就了宏伟蓝图,目标指引方向,目标凝聚力量,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1 n5 G8 g; d5 F4 w9 I& a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m4 L Q% R) v. o C" W: ?# o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