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 h( l0 Q5 |6 i0 A3 l 原标题:歪戴帽子、脚蹬公屐:古代名人“带货”能力哪家强? ; L* E6 H# J- ~3 w$ |4 z; c1 q
! Y* j1 J( {, A; i ~ o' U
) O9 n) i. {: ]$ u
; L5 _4 ^& w; C9 m0 \7 U1 L* s7 i4 o' f% D4 p0 m
最近,我们的手机是不是又收到了各大促销短信的轮番“轰炸”?是的,那个曾经关爱单身青年的节日,居然不知不觉成了另一种“狂欢”。而在激烈的竞争下,谁能找到“带货”能力强的人,谁就可能会胜出。比如电商界直播带货名人(李佳琦、薇娅、辛有志、罗永浩)不说个个人尽皆知,但一般人也都是知道的。 # C6 ?. S/ D7 k" g
“带货”一词,是从2017年开始火的,它特指明星、网红、社会名人或公众人物对某一商品有意无意的助销,甚而引发大面积流行、热销。不过,“带货”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代一样有不少“带货红人”,没有网络,照样掀起一波波爆款流行风潮。
, x4 g1 d9 ?, {: K0 q 洛阳纸贵 9 l7 ~: y j% A0 G: Y
洛阳纸贵的典故相信大家都听过,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被当时称颂,造成争相购买,以致“洛阳纸贵”的局面。那么左思是如何凭借卓越才华写下《三都赋》,间接带动了洛阳城纸的供不应求?
6 W) a+ }9 U2 B/ L& G 
7 M" g. Z5 N! N0 h6 }/ J# b+ p$ H 左思造像 作者:施大畏
$ ?9 F5 J% F' w* v% W 非也。其实,正儿八经被“带货”的不是纸,而是《三都赋》,虽说能流行有左思的功劳,但从带货的角度看,功劳是属于皇甫谧、张载等当世名人的。
" l7 z! J: Y' Q- m% L7 T9 v 左思用十年时间一点点磨出来的《三都赋》,在刚写成时并没有被时人重视。他没什么名气,相貌又丑,口齿笨拙,其实没什么人关注他。但左思自认《三都赋》并不输给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应该被人看到,就向当时威望很高的皇甫谧自荐,希望能获得认同,如果皇甫谧可以帮忙推荐就再好不过了。 $ z& v) i6 l1 N g( M+ |- q/ u

9 H. `& y8 ]4 T7 x3 B8 L% { 皇甫谧画像 作者:李志锋 现存甘肃医学院 & d0 _! g! S1 p9 M' b
于是,以《三都赋》为对象的“带货”开始了。
7 j0 T+ ] h% J4 x 左思的文章确实很好,皇甫谧读后大为称道,还为他写了序文。一个小透明的作品得到了行业名人的推荐(作序),这宣传效应和现在的明星代言、直播带货没什么太大差别。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的文章并称誉推崇。
* v r/ F5 J/ ?; N% @7 I8 D- i 当时还有以文学著称的三张(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之首,张载为《三都赋》之《魏都赋》做注释(注意:此张载并非北宋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学家张载);经学渊博、文才美茂的刘逵则为《吴都赋》《蜀都赋》做注,并作序说: 2 m( M7 T# y; E5 s! f; h7 \
“秦汉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义理胜于文辞,张衡的《二京赋》则是文辞重于立意。而《三都赋》比拟诸家,在词藻运用和阐发义理方面都颇有情致,如果不仔细研读,根本无法理解这篇赋作蕴含的意旨;不通晓博物的人也无法统摄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世人皆崇古,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创作,不肯用心了解作品的实质情况。” # f! h9 o, O( X* o7 b _5 d4 B2 k
这序文就像是宣传文案一样,对比了众家作品,然后对《三都赋》予以肯定,可见刘逵对其评价非常之高。其后还有陈留卫权、司空张华也都叹其出众。
6 g# Q- k7 v/ {, e$ U 
# F& X+ ? ]' w5 G4 C- |. h" g 班固《两都赋》《昭明文选》截图 ; f+ H+ b0 h! S6 L9 N) k- I
而在名人效应以及优秀“宣传文案”的帮助下,左思的《三都赋》名气大涨,豪贵之家竞相传写,以致洛阳的纸张都供不应求,价格大涨。可见古代威望很高的人“带货”效果非常不错,《三都赋》流行到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可能左思本人都没有想到。
; e" ` o5 g; y! K5 `! G/ B 这个故事后续还有段“打脸”的小尾巴,当然“打”的不是左思和皇甫谧等人的脸,而是后来被誉为“太康之英”的陆机。他和弟弟陆云被誉为“二陆”,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事情就发生陆机入洛阳前后—— " B* `7 s# @3 g8 b; j

7 i8 H, \9 A h8 i, Y& Z! i3 } 陆机苏州石刻像
" v9 G5 l- g# X/ y 陆机从南方来到洛阳时,有创作《三都赋》的打算,听说左思正作此赋,拍手大笑,给弟弟陆云写信说:这儿有个粗俗之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那些纸应该只能拿来盖酒坛子。结果左思之赋传出后,“打脸”现场来了——陆机赞叹不已,佩服至极,认为自己无法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
$ v4 `2 I+ O0 i) Y5 q. a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故宫藏品) " ^. c, p0 R; v' ~( k
 / V1 d: y' P5 {" D. v5 q
陆机最初的表现就像左思一开始担心的——“恐以人废言”(担心别人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等到名人“带货”效应发挥作用后,陆机看了他的作品才改变想法,认同了他的才华。可见皇甫谧为其“带货”的作用不可小觑。 3 B" X5 Z6 U5 G. Z

{4 t% j2 |% {! j! I/ l 
" c+ c' j. J8 X 
% Z$ Y/ h. T4 [4 T. s" X 侧帽风流
& E) r4 N% Z4 }1 F: h* q 
( t7 s( ]7 s0 b' C& R  ' H4 {7 l, D# x$ N8 a0 C4 C
北朝时候,有位将军叫独孤信,本名如愿。一生仕北魏、西魏、北周三朝,官至大司马、柱国大将军,镇守陇右近十年,属民皆称其善,敌人秋毫不敢犯。 % M, ~# K. B; L* @% L
说他政治上的成就可能大家并不熟悉,换种介绍方式——他被戏称为“天下第一岳父”:长女独孤氏,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谥号明敬皇后;四女独孤氏是唐高祖李渊之母,追封元贞皇后;七女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的皇后,谥号文献皇后。 5 v/ {+ X% K5 \8 o8 v
 . V6 ?! V+ Y2 ~! Z/ p& Y: d
电视剧《独孤天下》中的独孤信与独孤般若(长女)
" r$ ]; l; I7 l" ?# o 《北史》记载:“信美风度,雅有奇谋大略。”意思是,他容貌俊美而又胸有韬略,百姓爱戴,军功卓绝,这样一个人物在当时想来必是风流人物。他年轻时候的一桩风流轶事充分体现了他的“带货”能力。 0 |, r" S9 F6 B9 U! v8 g) ?9 ~
当时他在秦州。有一次出城打猎,大约是沉迷其中忘记时间,等他反应过来时,天色已晚,他快马加鞭飞骑入城,帽子被风带偏。他本身就俊美,侧偏的帽子可能给他的丰姿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当时有不少人目睹了这一幕。第二天早上,城里的百姓官吏,凡是有帽子的人,都模仿他将帽子侧戴,侧帽一时间成了潮流。
4 b/ {2 X: |3 u2 a, L: H% d 独孤信未曾料到自己一时没注意形象竟掀起了一股着装风潮……满城皆跟风,可见其带货能力风流。正如清人褚人获的《坚瓠集》所说:“若信武官,处偏安之世,而能风动如此,为尤奇也。”独孤信作为一介武将,在战乱四起,偏安一隅的时代,依旧能够引得时人风动如此,可谓风流之至。 % J5 C8 B, t& b0 ^& E8 O
虽然是无意之间的“带货”,但能靠脸或靠人格魅力掀起全城跟风,也是独孤信在“带货”方面的天赋和优势。
6 V* ^9 F4 E/ Q8 _ 而与侧帽风流相似的大型跟风现场还有东汉时候,“(郭太)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
: q' K3 c2 k+ {6 j" t  7 s! J3 c( \, \
郭林宗像
. N1 W' v5 S2 B2 W* I. V 东汉的郭太,字林宗,名重一时,当时的人都很推崇他。他曾周游郡国,有一次往来与陈、梁两地时,在路上遇到大雨,头巾的一角折起来了,当时的人为效仿他,故意折起头巾一角,称作“林宗巾”。
- S' K1 \+ g/ M. G2 ]  u; J0 E' i3 w

0 k: ~* W, ^& g- n  8 ~. f! B; k) n1 m' I/ H
东坡IP
1 i& X1 \, n2 @2 V1 V# N6 D, i8 W  2 d7 n5 b2 c4 X' K1 _% M9 ?
 " v) f, N! H" D' s0 a
有关苏轼,其文学家、美食家等多重身份大家都有所了解,同时,他也是讨论古人“带货”无法跳过的角色。
: B4 ~+ z! Q' T Z6 g 他与其他带货的古人相比,才能多且完备,甚至成就了自己的“美食IP”。 Q+ G) F S) Z2 L" o# _# o

* Y, c! K8 @: s- C$ V4 y9 x 苏东坡像
M' a6 g% }) H- H* N( S 他与独孤信依靠颜值无意中掀起“爆款”风潮不同,苏东坡是凭借自身经验累积出的名声以及文案“有意识”的取胜。
) _5 W5 W0 k1 u, N* a8 L. |: d- O+ Z “经验积累出名声”是什么说法?其实就是说苏轼不仅爱吃,还是出了名的会吃,是名副其实的“老饕”,他的诗词书稿中也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都是他品评美食的经验积累。
7 k* }3 B# Y8 P2 K' ?1 v7 e 他名下的“东坡IP”包含东坡肘子、羊蝎子等多种美食,不管是后世附会命名的美食还是当时就有流传,都体现了大家对苏东坡在美食方面的信任,所以但凡是苏轼点名说好吃的店家,都会受到广泛关注,并且在“苏轼都说好”的号召下,被迅速扫劫一空。 ! a' j; ^# y+ D0 Q- ^1 j4 j

( a- }! ^4 _+ u& }6 H7 W 东坡肉 ! ^2 v* ^1 i# N" v* ^" q; l1 [3 u
而苏轼点名说好的方式是通过诗词,也可以理解成文案。南宋庄绰《鸡肋编》记载:
! `% g; p2 X+ G! j u5 B1 q 苏轼被贬到儋州(海南岛)时,恰遇一个卖环饼(也称馓子)的老妇人因为生意不好而发愁。苏轼挥笔为老妇人作了一首广告诗:
: d# q- C' i7 N+ v& W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2 H( p1 }# m, O% t7 b3 M" @ 夜来春暖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 W8 \; p: W: c7 ^9 T6 B4 |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并且刻画出环饼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老妇人把诗贴到了门上,还真成了活广告,不多时,环饼店就顾客盈门,收入倍增。
0 q; i0 v! A* c( Y0 k$ R 
2 m+ H" L" O! _/ h; D& ~7 e 环饼,亦称馓子 5 |9 E( f* k: O0 Y. w* Y+ E
苏轼的这个文案(诗)可以说既贴合商品特点,又具有可读性,让人要尝试环饼的欲望,一代文豪的带货对象“环饼”的销量突飞猛进。 7 ~: n; d: b' w& A. b
除此之外,苏轼还给黄州的猪肉写过“文案”,顺利将当地滞销的猪肉打造为“爆款”——
% q0 v+ n, r3 B ]! C 《食猪肉》 + @7 n, L% h. c" A2 \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6 w) m- k4 _; E( h* \6 O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 k# L& z" G( L" q3 [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 / D' X1 d" Y C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 x" Y; T% i1 T# ~
这“文案”写成后,来自苏东坡的认证推荐也公之于众。一群美食爱好者、文学爱好者追随苏轼,蜂拥而上,让原本严重滞销的黄州猪肉迅速脱销,可见苏轼带货实力之强,同时,苏轼还将原创的东坡肉也通过这首诗的第三句带出来了,其中记录了东坡肉的部分做法,后来这道菜成了一道闻名海内外的名菜,一直流行至今。 / `3 s( q g/ V2 H: Q
苏轼的一首诗虽无华丽词藻,却让人感受到带货的真诚。苏轼扮演的是一个经验丰富、有资历、威望高的人,他的品味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所以他的评价总是成为风向标;同时苏轼本身就是创造者,以东坡在美食方面受欢迎的程度,他的东坡肉等美食在当地必然也是倍受追捧,一直被传承至今。他仿佛创造了个人品牌,走的是品牌效应路线。 4 h7 b& K( B: M, h
碍于篇幅,这里只讨论三位带货牛人,其实还有很多古人做过带货相关的事。比如魏晋时期谢灵运和他改良的木屐—— # B N) I2 h- l" g+ N `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 H8 Y" V" J5 T1 t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 [6 `5 D+ }$ X/ p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必背古诗词让不少人认识了谢公屐,魏晋时期,男士爱木屐爱到疯狂,当时有个叫阮孚的人,爱木屐成狂,家里来人也不招呼,自顾自给木屐打蜡,还一边感叹:“也不知道这辈子能穿几双木屐。”而这一切都归结于谢灵运,是他的改良和示范作用,让谢公屐成为魏晋爆款男鞋。
$ `$ U2 m- n4 M- L% h1 i/ k5 E0 e7 B7 E1 k0 G; y5 m
谢灵运像 0 t t. J7 p9 X& D2 }
( g% G1 A4 |8 O% m 浙江旅游博物馆陈列的谢公屐和谢灵运的诗文。图片来源于浙江日报
; [2 h3 Y, d: r8 @7 x5 \! ` 再如王羲之为卖竹扇的老婆婆题字,并将自己的名号授权给她,之后,果然集市上的人争抢着买,不好卖的竹扇一会就卖光了…… ) C3 y+ \: e7 z/ u. U6 H# m
无论古今,带货的牛人们都会给大家带来“拥有同款”“爆品不亏”的体验,只是古人带的货范围更广,不只是商品,他们带的可能是文章、服饰、穿衣方式……这些爆款、潮流体现了古代仕人文化生活与百姓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也说明名人效应、带货安利在我国自古就有很不错的发展空间。
, I% o$ q2 t% O x: k5 v+ R4 ?, r 而现在,直播带货迅猛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必多言,网络搭建的便利让带货成为一种工作、一个行业,也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毕竟古人“带货”大多是“示范”作用,仕人百姓遭遇风险的可能性小。而现代的销售带货则是商业行为,需要纳入更规范的原则当中,才能让消费者愉快又安心的消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n% P" s5 f* s1 L
" j2 w2 z' Q0 \ E0 E, l
责任编辑: 8 o" R& r4 Q+ E$ Z1 l$ j P0 B! k
, f4 S2 V# i+ \9 X2 H# n. s D
$ ?; k. A* N" B8 Q
: \: @9 h2 J1 n; a+ T
! S/ @# s \1 \1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