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6 a8 G2 ^/ M
$ Y. o; x' x% [
辽宁省葫芦岛市海域海冰一角。隋军鹏 摄
1 o# ^9 W7 T) N p 4 t; {3 B* O% J/ j4 j
" f5 p I8 ?- V" T
本报记者 赵宁 通讯员 贺靓 郝鹏 P2 W4 z5 e" D W
海冰是冬季影响我国北部海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海上航运、海洋工程、油气开采、港口安全作业影响较大,并对海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典型生态环境等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海冰成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灾害风险防范等工作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1 h/ h# B4 | ~% C 目前,随着冷空气不断加强,渤海沿岸海冰增势迅猛,我国渤海海域的海冰已经进入盛冰期(严重冰期)。连日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对今年冬季海冰的特点、影响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判,为开展海冰灾害预警报服务、保障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海冰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了重要保障。
# b7 y% A2 W& x& h1 C. y( | 辽东湾海冰覆盖比例超30%
: w& i) y0 g9 J( R! V4 b' h 受寒潮影响,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海面,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海冰生成。其中,渤海的辽东湾冰情最为严重,包括辽河口、海河口、黄河口、鸭绿江口等河口附近,均为冰情严重的区域。 & N9 I, } C6 I0 t6 m
“根据海洋一号 D卫星遥感实况图分析,目前辽东湾的浮冰外缘线达到52海里,辽东湾海冰整体覆盖的比例已经超过30%。可以说,渤海的海冰已经进入了盛冰期。”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冰首席预报员刘煜说。 # P+ @4 H" O% [! s q0 y. @1 ?0 o
刘煜介绍,一般来说,由于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等差异,我国海冰冰情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和时间变化。海冰的发展大致分为初冰期、盛冰期、终冰期3个阶段。 7 q) X, U( Y' m; A
鉴于2021年以来发生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较高,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及时关注冬季渤黄海冰情实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重点关注2022年1月中旬~2月中旬盛冰期冰情发展,并联合各涉海预报机构及时发布海冰冰情监测和预警报信息。
0 u5 j* E* a e. z, o: y; E- D 自2021年11月底至今,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已对外发布各类海冰预报17期,发出海冰预报产品100多份。
- }; S2 H; `8 R0 r: d' I9 D! T8 G 根据最新监测结果显示,辽东湾海冰的厚度已经达到了5厘米~15厘米,部分海域的海冰厚度达到30厘米。预计2022年春节前后,辽东湾海冰浮冰最大范围将达60海里左右。渤海湾和莱州湾最大浮冰范围预计在5海里左右,黄海北部最大浮冰范围15海里。
, ^4 s* d3 t# W: n" ^ “今年冬季,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的海冰盛冰期预计为2022年1月中旬~2月中旬,3月中旬终冰。”刘煜说。 / I4 h/ t# V+ \; w, h4 Y8 s
赶赴现场调查冰情
J7 S: _% v. X- v# l/ r 为准确掌握黄渤海沿岸海冰情况,1月18日,国家海洋预报中心联合辽宁省自然资源厅、辽宁省海洋预警监测中心组成海冰调查组,顶风冒雪,赴辽宁省沿海地区开展海冰调查。
: T) t% Z. K% n+ ^5 e 在葫芦岛市,调查组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站在岸边望去,冰面上已经形成龟背般的纹理。参加本次调查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隋俊鹏说:“根据现场观测,葫芦岛附近海域已被海冰覆盖,沿岸可以观察到高低不平的固定冰,最大高度近1米。” 5 B* A+ F! G: E2 r8 E
调查组在现场利用多种仪器测量、记录冰情数据。“通过海冰调查,可以准确掌握黄渤海沿岸海冰情况,及时为预报减灾工作提供信息支撑。历次海冰调查积累的数据、资料,也是今后应对海冰灾害的重要参考依据。”隋俊鹏表示。 1 G# d ^. Y" \0 Q
海洋浮标是一种高科技的海洋监测手段,可以对水质、气象等参数进行连续、实时、不间断的自动监测,常规海洋浮标于每年11月时回收。“渤海作为我国海冰冰情最严重的海域,受冰情影响,冬季无浮标运行,导致冬季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序列缺失严重。”隋俊鹏说。
" L$ [: d: u1 X' \+ g; j$ ~$ W/ c; Q/ D, Q 隋俊鹏介绍,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与应对”项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在辽宁营口鲅鱼圈开展了冰-海两用浮标的试验测试工作,实现了对冰期海洋水文要素的实时监测,相关数据也已在海冰业务化预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x4 P3 B* T( c: J: K: t
阶段性寒潮影响需警惕; K0 e; t F) C0 a' ?6 D, t
拉尼娜现象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拉尼娜被称为“反厄尔尼诺”,其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虽然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但也可能带来灾害影响。
9 \5 ~8 @/ w+ F# S( Q* _. Z7 w “2021年9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监测发现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到冬季发展为一次强度偏弱的拉尼娜事件。”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谭晶说,“一般而言,拉尼娜发生年的冬季,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会较常年偏低。”
: F9 l: p* H9 `! O( F9 N* z5 C 那么今冬黄渤海的海冰,是否会因拉尼娜影响而加重? : \4 z& e( Q) l: S
“拉尼娜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异常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谭晶表示,北极海冰变化、欧亚大陆积雪变化等因素,都有可能引发我国冬季气温异常。
% \3 J& |9 |# k “根据数据统计,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拉尼娜对我国出现冷冬的概率影响呈下降趋势。”谭晶介绍,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我国今冬绝大多数地区气温较往年偏高,仅在东北地区北部,以及西藏自治区的局部地区监测到气温较往年偏低的数据。
, T9 \4 k, J( L& Q5 B0 i9 L 对此,刘煜也认为,“今年的海冰边缘线与近10年的平均状况相接近,海冰的密集度和冰厚较往年略微偏轻。” 5 V: K" n. t5 Q0 X" W3 m4 b
“根据数值模式预测,今冬气温偏高的特点还会维持到1月下旬~2月。”谭晶表示,在此趋势下,要警惕阶段性寒潮过程可能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海水养殖、渔业捕捞、海上交通运输、港口码头、石油开采以及其他海上施工作业的有关单位和公众,应密切关注当地冰情变化和预报机构发布的海冰预(警)报信息,做好防冰抗冰工作。建议海岛居民提前做好生产、生活等物资储备。
) G. w$ D9 d9 s2 h, Z7 x5 T! G$ r
+ t; z$ V* n# j' ?5 p4 `1 Q3 }( T" ^0 U
- m# O9 C: `% k2 Q. y; _.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