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卫星20年:万里海疆首迎“天眼”组网观测探“蓝海”

[复制链接]
2 j: W t- W+ L9 n- y! z4 j7 K$ ?

海洋一号卫星拍摄的渤海海冰遥感影像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供图

/ V4 }( R: {& ]) i6 C+ @

海洋一号卫星拍摄的渤海海冰遥感影像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供图

: ^% p6 g% w# j5 G) ]4 X9 J& ^

中新网北京5月15日电 (马帅莎 张国航 毛凌野)大力发展、广泛应用海洋卫星,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从2002年5月15日中国首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卫星发射至今,已经过去20年。

( Y! ~& l' w$ U. G& z

万里海疆迎“天眼”

, e/ c4 |0 |4 w. U j

使用卫星对海洋进行遥感观测、获取各类数据、开拓应用空间,具有独特优势。自1978年美国发射第一颗海洋卫星开始,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都相继发射了海洋卫星。中国有着绵延几万里的海疆,急切呼唤一个能从太空遥视海洋的“科学管家”。

, ]# E- T( k# k2 P+ t6 P7 U; ~

2002年5月15日,海洋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实现中国海洋卫星“零”的突破;5月29日,卫星接通地面,传来第一轨遥感图像数据,图像清晰,海洋特征明显。中国广袤的“蓝色国土”从此有了“天眼”。

/ `& P$ B! p3 m4 h

海洋二号C星模拟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供图

2 K! E# ^4 A6 z& n

海洋卫星家族“添丁”

9 }$ O7 S% f. T" }

2007年4月11日,中国第二颗海洋水色卫星——海洋一号B星成功发射,其实际在轨寿命达到9年10个月,也因此成为中国小卫星领域有名的“寿星”。

: @1 H p q" o3 w, V/ d5 e

2011年8月16日,中国迎来首颗海洋动力环境探测卫星——海洋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它与在轨运行的海洋一号卫星相互配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海洋立体监测体系。

, b+ z4 R' \& O7 b

2018年9月7日,海洋一号C星升空,拉开了中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海洋业务卫星的序幕。2020年6月11日,海洋一号D星发射升空,与海洋一号C星组成中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实现双星上、下午组网观测,大幅提高对海洋水色、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有效观测能力。

3 Z5 B: f9 C! J& b f

中国海洋卫星进入组网观测时代

- |/ n& I4 W5 j* N7 ^

海洋二号B星、C星、D星先后于2018年、2020年、2021年成功发射,并在轨组网建成中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三星组网运行后,仅需6小时,全球海洋监测覆盖能力达80%以上,海洋监测的效率和精度大幅提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效服务于中国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发展海洋经济等工作。

k1 _8 J* b* w6 K' S8 {; V

除海洋一号、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外,中国还发射了高分三号系列卫星,中国海洋卫星已进入组网观测时代,形成对全球海域连续高频次观测覆盖能力。

8 t0 _. [* ?" {

中法海洋卫星研制现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供图

2 Y$ j! A6 z; N! v' Q+ t' \+ E

中法海洋卫星强化国际合作

" D8 q% {+ B# F% o% u

中法海洋卫星是中法两国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2018年10月29日,该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 i4 G6 k( T" J8 S

中法海洋卫星是中国航天历史上第一次同先进宇航国家开展系统级、全流程的合作。卫星平台由中方提供,两台有效载荷由中法两国共同承担。其中,中方负责研制海风观测载荷,法方负责研制海浪观测载荷,借助两台先进载荷,卫星首次实现全球风浪同步观测。此外,卫星的运载发射和测控工作由中方承担,中法双方均建有数据接收地面站。(完)

; X0 P; \" l& e5 _* K% z6 p+ J a 8 N; N9 t% N: P" p9 u4 ^" U* g, Y " F1 ^: `, A0 f. f 1 @1 E9 ?$ y+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往事淡如云烟
活跃在2025-1-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