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水静压力实验
6000m以下到11000 m的深海被称为海斗深渊,开展深渊科学研究对揭示地球大陆板块运动、生命起源等科学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对深渊的探索发现备受世界瞩目,而深渊探索离不开全海深探测技术与装备的支撑。海水温度、盐度和深度是深渊海洋研究中最基本的要素,开展深渊科学考察时,“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海斗”号全海深水下机器人、深渊着陆器等主流深渊探测平台上都搭载了全海深高精度温盐深测量仪器(简称CTD)。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作为国内最早开展CTD技术研究的单位,在2018年启动了全海深CTD研制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已顺利完成120MPa水静压力试验和压力标定及稳定性试验。
2021年1月,中心研制的两台全海深CTD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完成120MPa水静压力测试。测试采用阶梯式加压-保压方式,依次完成0-120MPa的水静压力测试。经检验,全海深CTD外观完好无明显变形,仪器内部没有漏水、渗水的痕迹。
图2 全温区(-5—40℃)全海深压力校准误差
同期,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开展了高精度万米压力传感器的研制和测试。借鉴十二五“863”和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项目组采用国内技术最为成熟的压阻式压力传感器进行高精度万米压力传感器的研制,从材料和电路、测温方法、补偿算法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在全温区(-5-40℃)内测量误差绝对值最大为1.2dbar,折合精度为±0.012%F.S,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技术上初步解决了高精度万米压力测量的卡脖子问题。
4月22日,项目组对研制的高精度压力传感器进行了全温区稳定性测试。数据表明,经过6个月,全海深压力传感器在全温区内最大测量误差绝对值为1.5dbar,折合漂移量为0.015%F.S。就目前看,可满足十三五国家重点计划项目指南中对万米压力测量的指标需求,长期性能将进一步持续跟踪。
图3 6个月后全海深压力复测误差
—END—
信息来源: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传感器室 李春芳 贾文娟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时间变更通知!CM2021北京海工展将于6月8日-10日举办
►南沙群岛造礁石珊瑚和鱼类资源专著正式出版
►《中国近海海洋地质》出版发行(吴自银研究员、温珍河研究员等著)
►我国首部风暴潮数值预报专著《现代风暴潮预报技术及应用》
►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介绍自然资源部“十三五”期间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情况
►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多位涉海专家入选!
►全国人大代表 吴立新院士:全国海洋大学、高校设置涉海学科数量和体量难以满足海洋强国建设对海洋科技人才的需求
►重磅!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海洋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正式发布!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海洋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马上开始,将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海洋国家实验室组建工作
海
►我国首部风暴潮数值预报专著《现代风暴潮预报技术及应用》
洋
书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栾锡武研究员 著
屋
►《海洋机器人科学与技术丛书》出版发行
►《海洋空间规划与海岸带管理》出版发行(刘大海、李彦平主编)
►1:300万比例尺《中国海海洋地质系列图》出版发行!| 实现了中国海全海域海洋地质基础图系的更新换代
►我国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生教材出版
►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吴自银研究员等牵头撰写《High-Resolution Seafloor Survey and Applications》出版
►《自主水下机器人》封锡盛院士等主编、徐会希高工等著
►林明森研究员团队:中国海洋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工程、产品与处理
►《渤黄东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中科院海洋所宋金明研究员等编撰
►《海洋和海岸环境塑料污染与治理》骆永明等编著
►《恢复生态学》:湿地生态系统的功益及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法
►《地球系统与演变》白令海道开启和和北冰洋的演变 (附注:北冰洋大洋钻探 )| 汪品先院士:为地球系统科学正本清源
海洋知圈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