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g3 D: k# \# R1 B: s# S" A 2021年11月27日,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国产无人机翼龙-10,搭载着多种气象探测载荷成功执行海洋气象观测科研试验任务。这也是在2020年南昌飞行大会的首次改名亮相后,翼龙-10察打一体无人机再次增添的一个新的用途,同时开创了同一无人机平台多模式应急气象协同观测的先河。
$ \- N+ s1 @! k& X ) M9 ~) c( o3 q* H( g S
2021年11月27日,翼龙-10搭载着多种气象探测载荷成功执行海洋气象观测科研试验任务
' N# X& o$ o; u) K( D* @
/ C' i/ ?& N9 W 翼龙-10性能再析 % P9 b* t" A# P) Z- [, t
翼龙-10,此前被称为“云影”无人机,是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一款双发、高空、高速、长航时无人机,其首次公开亮相是在2018年珠海航展以及同年阿联酋航展上。从航展的画面资料来看,翼龙-10无人机采用了双垂尾、大翼展设计,并将进气口放在了机背后方,是目前无人机主流的气动外形设计。此外,该无人机的机身采用了大量的新型复合材料,不仅提高了无人机的隐身性能也降低了机身重量,机身整体设计成流线型,机头光学窗口,也进行了隐身处理,这都降低了雷达波反射的面积。 3 c5 _/ Y. X& P& w
除了隐身性能,翼龙-10的挂载能力也非常强劲,察打型的翼龙-10机翼下有4个挂点,最多可悬挂6枚导弹/炸弹/吊舱,最大载弹量可达400公斤。而翼龙-10可以挂载各种各样的武器系统,这主要得益于翼龙-10先进的雷达和光电系统。从南昌飞行大会展出的翼龙-10资料可以看出,该无人机可以挂载至少7种导弹/炸弹,其中包括:100公斤级YJ-9E轻型反舰导弹,可以在25公里外对1000吨级以下的舰艇造成毁灭打击;FT-7防区外精确制导炸弹,可以攻击90公里外的目标;以及LS6100激光制导炸弹、BA-21“蓝剑”反坦克导弹等。而在不同模式下,搭载不同导弹/炸弹,可以极大扩展翼龙-10的任务宽度,这种多任务的无人机也可以为一些中小国家节省经费。 1 Q. g5 u, f" E7 f# }$ v
2 [ R0 l; ?* y0 ~$ l
翼龙-10,此前被称为“云影”无人机,是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一款双发、高空、高速、长航时无人机 ^6 N+ d" Z6 {6 Q
% V+ ?5 o' e+ B- E2 a
除此之外,与之前整个“翼龙”无人机系列相比,翼龙-10的体格更大。该无人机还是国内第一款装配双涡扇发动机、双发双控的无人机。其发动机为ZF850喷气发动机,最大转速22000转每分,最大推力833daN,空气流量13.4公斤每秒,增压比5.47,耗油率小于1.12kg/daN.h,排气温度小于740度,净质量210公斤,理论升限21公里,首翻间隔150小时,总寿命大于600小时。其动力和航程也远超前两代,数据上,最高飞行高度在14500米,最大飞行速度650公里,最大航程4000公里。另外,从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到,翼龙-10无人机机身后侧,存在两个副油箱接口。换而言之,如果遇到特殊作战任务,还可以额外增加作战半径。综合来说,翼龙-10察打一体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快、飞行高度高、载弹量大,而且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作为外贸版,该无人机相比军贸市场的同类型无人机有着不小的优势,其综合性能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MQ-9“死神”无人机,若不考虑疫情等因素,其外贸市场前景应当十分广阔。 ) U+ ~0 t$ g& y* a
再添新用途 9 u! M. W$ I2 n7 t$ L7 @
11月27日上午,2021年无人机海陆空立体协同观测科研试验正式启动。搭载多种气象载荷的翼龙-10无人机在高空与海面浮标、气球探空系统、地面垂直遥感观测设备组成立体观测网络,对多气象载荷及无人机平台进行验证,探索建立基于无人机的气象应急观测体系。此次试验中翼龙-10无人机新搭载了GNSS掩星/海反探测系统、太赫兹冰云探测仪。其中,太赫兹冰云探测仪可对云中冰水含量进行有效探测,GNSS掩星/海反探测系统可通过接收低轨卫星信号来反演大气温湿廓线及海温、海风等气象要素。同时,下投探空系统和毫米波云雷达也将在试验中同步开展气温、水汽、风和水凝物的垂直观测,试验将持续1个月左右。 , j8 w+ S4 V$ F" j- l5 [. |
该任务是继2020年翼龙-10执行我国首次无人机台风探测试验任务后的又一次技术突破,是建设以无人机为主体的空基观测体系所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为今后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奠定了重要基础,对海洋开发利用、防灾减灾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重要支撑,并为全球气象服务提供全新精准的技术手段。
. h1 t. @8 S* ~5 i; |5 n) Z
; p! a6 u. ]8 G8 z2 r4 n 翼龙-10其综合性能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MQ-9“死神”无人机
; Z v/ a: N6 d3 q2 h0 Q1 w0 |* H2 z# A 6 A, R# [4 |1 o( v" E! P1 p4 a
航空工业翼龙-10无人机现场指挥唐克兵表示,翼龙-10无人机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具有航速快、飞行高度高、自主能力强等优势性能。为更好地适配多型任务载荷,完成此次科研试验任务,航空工业集团在去年执行台风探测的翼龙-10平台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升级,飞机性能明显提升。该无人机首次搭载多种气象探测载荷,开创了同一无人机平台多模式应急气象协同观测的先河。
. z9 e/ Q3 D+ U/ q& c0 a) ]5 ~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主任李良序表示,高时空海洋观测资料匮乏、气象应急探测手段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防灾减灾的重要原因,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观测体系之路还很漫长。中国气象局将不断完善飞机平台、丰富探测载荷和观测方法,为最终建立无人机全链条式观测业务打下重要基础。 1 u/ a$ }5 r; |& v, f% C) m1 E' z
无人机气象观测试验的持续推进,已验证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翼龙-10无人机、下投探空系统、毫米波测云雷达等装备可在多领域发挥作用,所获取的探测数据集在数值预报模式和预报中已得到初步应用,并提高了台风路径预报精度和数值模式影响区域预报评分。
) _& ?( W" d1 @/ v$ C7 B$ C- s' ~
7 a; J7 d! n8 m% D/ N2 H 翼龙-10本次执行的任务,开创了同一无人机平台多模式应急气象协同观测的先河 # X2 I6 m# @$ ^& v6 a+ T) v
( }9 O# ]& A& Y; R K C9 ?( C
结语 $ L8 o6 i o3 |
翼龙-10本次执行的任务,开创了同一无人机平台多模式应急气象协同观测的先河,是继2020年8月2日翼龙-10执行我国首次无人机台风探测试验任务后的又一次技术突破。此举意味着,航空工业集团在将翼龙-10作为军用无人机打入国际军贸市场后,因疫情等多种原因影响未能打开军火渠道的背景下,又将翼龙-10打造成高空气象探测无人机的优先考虑。
" {8 Q5 S/ Q- x8 }# A% d. O/ Z
7 _$ X! O. f5 z w* M; U' L2 A, V* M0 @ d8 ~9 s' K
" V4 g+ F- \0 j, v8 f3 A1 k; U. I1 E6 _8 i/ H0 a1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