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的2020年

[复制链接]
- _6 I4 F6 q8 _8 P0 Y& G
" e/ X+ w/ `- a9 Y( G
8 [: f: H2 |) o& T2 I* p* L
f5 W. k5 v- d4 D1 |

3 {3 l# a) y/ s. [( f: R' m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开通当日,一列复兴号列车驶出雄安站。孙立君/摄

7 g( o1 n! p. V! w

2 Q/ ^6 s$ W. [, L) A+ A

2020年12月22日,绥化工务段组织桥隧工人对绥佳铁路241公里700米至800米之间的山体桥涵进行刨冰作业。吴健/摄

0 Q: S9 e7 T, [, V+ G; f4 _- M/ W" w7 ~

R0 ~" B' v9 F5 v6 S" S; b1 R

山东淄博至泰山的7053次公益性“慢火车”上,旅客争相购买列车农贸大集的当地特产。张栋/摄

$ f/ R2 x% t+ r8 ^2 t

7 J- r3 Z0 t0 ?( c& _

2020年12月12日,郑州至太原高速铁路焦作至太原段正式开通运营,郑太高铁实现全线贯通,郑州至太原间最快旅行时间由3小时38分压缩至2小时24分。图为焦作车务段青年志愿者为首次乘坐郑太高铁旅客送上吉祥物。宋京/摄

& r# T8 s4 { {. g

; q; \2 `5 H2 K9 N0 m7 q' m

2020年12月30日,首趟昆明至临沧的动车到达临沧站。大理至临沧铁路的开通运营结束了佤族之乡临沧不通铁路的历史,与全国铁路网联通。图为第一次乘坐动车的少数民族旅客,刚下动车就唱起了山歌,庆祝大临铁路开通运营,也为家乡的变化高声歌唱。杨紫轩/摄

! T/ X( l- A7 v& A5 q

6 f2 k) l6 t3 K+ U) w

2020年,经中国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口岸站进出境中欧班列达3548列、324310标箱,与2019年相比分别增长35.1%、37.6%,年内首次突破3500列。果乃轮/摄

% d6 k% u, S"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铁路冲破重重阻碍,合力攻坚,不仅为旅客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更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和铁路“十三五”规划目标,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年终成绩单。

3 z: h" H/ K: o. X5 N

一趟趟高铁列车如同金线绵延伸展,编织出万千百姓的美好生活;一列列货运班列仿佛纽带有力拉伸,迸发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力量。

" n; c8 V+ h3 y$ j( {

全家福又添“新丁” 复兴号系列动车组持续领跑世界

3 J" x& C' F) I" d0 L, |: M, e

2020年立冬前,网络上热传一个与复兴号系列动车组相关、带着温暖气息的词——“蓝暖男”。

( m7 A, X' A7 K, Y; X; l" s# g7 {5 N

“蓝暖男”是复兴号家族新成员CR300BF型动车组的昵称,将在杭深、连镇、贵广、南广、南昆、成贵、郑太、石济、海南东环等多条高铁上线运营。

9 X( _5 x0 r5 N" J

至此,从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不同速度等级的复兴号系列动车组全部投用,中国铁路科技创新迈出重要步伐,以复兴号系列动车组为代表的中国高铁技术持续领跑世界。

' G* L! F7 K+ _7 H. {1 l9 W

“十三五”时期,在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的国家战略下,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复兴号品牌战略,牵头组织国内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创新团队,根据旅客和市场需求,采取正向设计的原则,在高铁关键装备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 r9 K% T' p! ]5 `0 w

复兴号研发团队搭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创新平台,系统掌握了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等核心关键技术,关键系统软件均为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

1 ?1 N1 Z1 I4 C# o0 b1 ?8 r

2016年7月,2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在郑徐高铁进行了交会和重联综合试验,创造了时速420公里的世界纪录。

, P% C3 B" f# E/ Q

2017年6月,中国标准动车组被命名为复兴号,并在京沪高铁上线运营。2017年9月,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树起世界高铁建设运营新标杆。

3 H2 j+ X# Q: U% D F2 ^5 s7 K

2019年12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京张高铁上线运营,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

2 {) \# g8 |8 B: t1 \

目前,复兴号已有CR400AF、CR400AF-A、CR400AF-B、CR400AF-C、CR400AF-G、CR400BF、CR400BF-A等13款车型,速度等级覆盖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编组包括8至18辆多种编组型式,可适应零下40摄氏度高寒地区等各种运用环境。全车部署2500余个检测监测点,能够全方位实时监测,全面保障列车安全运行。

4 @7 E! M, T& y. {' ^% [

目前,全国铁路配备复兴号系列动车组1036组,已累计安全运行8.36亿公里,运送旅客8.27亿人次。

" b7 y; c, n4 J6 r4 M4 ~

客货运输为保障与改善民生作出新贡献

; Q/ x6 e3 V" g U/ O* U

人们不会忘记,2020年湖北武汉三大火车站曾按下“暂停键”,离汉通道关闭了76个日夜、1814个小时。

. H H1 A: p {8 \) n9 F

2020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由350名江苏、浙江紧急医疗专家组成的团队乘坐G1745次列车抵达武汉站。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铁路运输的首支医疗团队。

( d5 V" f& P' E; j

一切为挽救生命让路。国铁集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快速调整相关机车和乘务交路,争分夺秒开辟医护人员、防疫物资、民生物资运输的“生命通道”“绿色通道”。

2 v6 J( p( w' E0 [; t+ y

落实最严格的站车、候乘车环节疫情防控措施;多次调整退票政策,优化退票流程,先后出台5次免费退票、在线退票措施,累计退票2.06亿张,大大减少了人员聚集,及时解除了旅客的后顾之忧;助力复工复产,按需组织开行“点对点”务工专列、学生专列;分区分级精准实施“一日一图”……铁路部门充分发挥全路一张网、一盘棋的优势,稳住民心,确保旅客安全出行。

9 j. Q% `8 k. e$ H9 N2 c

入汛后,洪峰迭起,多地告急,运输安全面临严峻考验。铁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牢守住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的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统筹谋划、紧急部署,全力以赴保证防汛救灾物资和人员运输,用铁肩扛起防汛抗洪的责任担当。

2 q7 J" L0 r- l/ u8 ~! P

阳春三月,满载300余名旅客的“钱江源号”旅游专列从杭州站启程,今年全国首趟旅游专列成功开行。

7 r% h6 M1 [- f0 M% z5 ^8 H

金秋十月,流动中国尽显复苏活力。“坐着高铁看中国”成为一段美好回忆。

9 {% C9 w$ Z9 I0 \7 `4 V" Y' t

11月8日,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国铁集团大力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

$ Y2 y1 S+ Q# s4 r J9 R

一年来,铁路始终坚持便民、利民、惠民理念,全面落实客运提质计划,深入实施复兴号品牌战略,人民群众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 B3 u! _% n; N: j

电子客票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一证通行”带来的快捷和便利;“铁路12306”App与“东方航空”App实现系统对接,旅客可根据意愿选择高铁与航班组合;普速列车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部分普速列车互联网订餐服务上线;降低出行成本,让利于民,对25条城际铁路、201趟动车组列车加大票价折扣力度,实施灵活折扣的市场化票价机制;推出“静音车厢”服务新举措,为旅客提供更加安静舒适的旅行环境。

- P( o# i- q$ m

货运方面,2020年11月起,全路开展冬煤保供60天专项行动,促进全国煤炭供应稳定,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今年以来,国家铁路不断刷新装车历史纪录,全年完成货物发送量35.8亿吨,同比增长1.41亿吨。

4 Y8 s% C6 o% y

为了当好拉动经济复苏的“火车头”,铁路部门持续推进煤炭、矿石等大宗货源“公转铁”入箱运输,稳定大宗货物运输基本盘;推行“散改集”项目,以35吨敞顶箱为主的集装箱运输得到快速发展;发展多式联运,加强主要港口集疏运组织,加快重点铁路专用线建设,打通物流服务“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坚决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降低物流成本。

) H! C& ?4 r! \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中欧班列实现逆势增长,全年开行中欧班列首次突破1万列,达到1.24万列。铁路部门还优先运输国际合作防疫物资,研发实施95306“数字口岸”系统,提高通关效率,积极为稳外贸、抗疫情作贡献。

# r" B' e$ u q9 O% H: }4 \# u

此外,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建设稳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也超过3500列。

; L5 x' v, i9 C$ ~) S4 r/ \! H4 Y# c7 P

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要向科技创新要潜力

9 f2 h# k ~; \+ R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时速350公里高铁连接起首都和雄安新区。

) |; }7 n" @ c1 Q6 R) z

京雄城际铁路全长91公里,设6座车站,是雄安新区第一个开工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应用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智能化设计多达71项。它首次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营三维数字化智能管理,树立了世界智能高铁的新标杆。

1 y7 L5 P7 W& o# o

在大兴机场站,建设者们在航站楼下方安装了1232个减震垫,最大限度减少列车高速穿越地下隧道时引起的震动。

, U( o' g( j6 B2 s9 z$ x

雄安站的屋顶自带光伏电站,4.2万平方米的光伏建材年均发电580万千瓦时,每年能为这座亚洲最大的高铁站提供30%的绿色能源。

/ `/ `+ e0 a) S; Y( Q3 r1 L6 ?

京雄城际铁路只是一个缩影。在多个铁路重大工程建设规划中,科技创新正在释放巨大的能量。

4 ]4 ?" b9 r# n( k. M. G* T

中国铁路破解了千米级超大跨度桥梁工程建设技术难题,铁路建设者相继建成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等一大批超级工程。其中,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设计建造技术实现了5个“世界首创”。

8 w1 C0 G1 g. \5 n; t9 n

2020年8月,国铁集团发布了《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明确了“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的奋斗目标,让新一代信息和智能技术与铁路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快。

2 o- m" i* i/ g! p

未来,中国铁路将依托智能京张、智能京雄等重点项目,智能高铁顶层设计持续优化,覆盖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三大领域的智能铁路成套技术体系、数据体系和标准体系成功构建并不断完善,智能铁路技术发展路线更加明确,中国铁路正在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

) F- U, G3 [$ Q" m9 P, h8 T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铁路科技创新高地。而未来,中国铁路还有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 E/ t. E+ B; R; g* m0 ~7 _4 D& ^

根据2020年发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都将全面形成。

! W" E' `, f6 r4 T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1月14日 11 版)

4 n5 z9 O# q1 S4 J: Q
0 o: k/ k2 Z P1 ^2 q5 M" I
3 o4 o% V! x6 P3 P
* L9 X9 t* Z- V: ?( x9 r' i3 {5 B: ^- K 3 i! d, c" C" X$ G* p# c( a( Y' x, x+ L2 A% { \( } % q$ ?1 `- Z' i; p# F# ^4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曙光行动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