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十八载 砺剑育英才——中国海洋大学国防生培养工作纪实

[复制链接]
& o7 e: s, w; H3 I/ n f: j
$ P/ V8 t- j& \ B/ u

新生军训现场。

; s3 A9 {" c9 B# Q/ C
* N- z4 F1 S t' l6 g

  “努力成为一名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尽快完成由一名大学生向合格基层军官的转变。”8月2日,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2020届国防生毕业出征仪式隆重举行。88名国防生告别母校,奔赴万里海疆,开启崭新的军旅航程。

" @- n, D+ j3 a4 C# ]; y+ }

  国防生,既是大学生,又是准军官,他们的梦想是蔚蓝大海,他们的归宿在热血军营。2020届国防生,是中国海洋大学(以下简称“中国海大”)培养的最后一届国防生,伴随着他们的顺利毕业,这项始于2002年的人才培养工作完美谢幕。

7 q; u' F5 d. `2 G0 M! D# ]4 F, g& F( ~

  十八载栉风沐雨、上下求索,中国海大蹚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军地携手育人新路径;十八年砥砺奋进、滴水汇海,中国海大坚守着应国家需要、服务国防建设的优良传统,向部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 p8 t: c V5 x$ Z ~+ i

  锻造高素质创新型后备军官

# I* B' w7 J' n5 E8 d

  “国防生”,一个源于本世纪初的新名词,把“国防”和“学子”连在了一起,从此我国高校增添了一道光彩夺目的风景线。

- ]* j- V1 b4 y8 E; E- J% X( ] z! J

  2000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开启了我军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大幕。

% e6 }# u% P; Q) k. U2 v

  2002年4月25日,中国海大与海军签订依托培养后备军官协议,首开山东省国防生培养工作之先河。

- C J( ^8 x, ^, N! S5 L& Y- m! D, x

  国防生培养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中国海洋大学和海军驻校选培办“摸着石头过河”,闯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树人立新之路。

6 n/ C3 K+ \( Z' x+ S

  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和方向,中国海大通过各种渠道强化政治理论教学,提高国防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并积极把优秀国防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使历届国防生入党比例均在60%以上。

5 _, a! x. T: k4 Z/ x

  “双导师”是中国海大为国防生量身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在中国海大国防生工作开展十周年之际,学校一次聘任了32位导师,其中学校导师14位,部队导师18位。

8 P" X7 `: @$ R# f

  “想要护海,先要知海、懂海、学海。各专业国防生的必修课程,80%以上由教授担负授课任务。我国著名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士筰坚持多年为海洋科学专业国防生授课,并亲自指导毕业设计。学校的‘东方红2’‘东方红3’科考船,以及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也优先满足国防生的实验教学。”海军驻中国海大选培办主任曲凤桐说。

6 q+ z' }6 p5 p; s# E% S

  军政素质训练与专业知识学习是国防生培养的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海大不仅把总部规定的13门军政训练课全部纳入国防生学科教学体系,还增加了选修课,有效实现了军队人才需求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此外,还聘请海军潜艇学院骨干教员、海军作战部队主官担任客座教授,定期为国防生讲授海军战略、军事高科技知识和信息化战争理论等课程,加深国防生对军事前沿知识的感知,了解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开拓视野、更新观念。

5 n8 s- n1 S3 _) ^

  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4 X. ]6 K" j4 H# G2 E& B

  在一年一度的中国海大运动会开幕式上,入场的各方队中,国防生方队最为特别,他们手握钢枪、步伐整齐、口号嘹亮,赢得现场雷鸣般的掌声,“圈粉”无数。

& y* k0 H- n" Y

  北海苑3号楼,是国防生宿舍楼,步入其中,军营气息扑面而来。从军容镜,到强军格言,再到英雄墙、荣誉墙、风采墙、励志墙,无不昭示着生活在这栋楼里的同学“铸剑海大、建功深蓝”的使命与担当。

0 Q1 Q0 `! L! l, O3 c

  每逢大学开学季,部队都面临着军训教官调派的压力。2004年,中国海大首次挑选出10名优秀国防生,由他们辅助部队教官开展新生军训工作。“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把国防生的日常教育教学引入到普通新生的军训中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防生的理论素养、军事管理能力、军事指挥能力和军人作风养成等都得到了锻炼提升。”曲凤桐说。

0 F, {0 ]' |1 i2 C& ^

  2007年,中国海大实现了完全由国防生带训的历史性跨越。国防生军训团创造性地推出了“连长课堂”“模拟实弹射击”“消防演练”“海军旗语”“男子擒敌拳”“女子防身操”“应急棍术表演”等项目,开启了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有机融合的“大军训”模式。很快,这一大学生军训新模式在兄弟高校间推广。

8 g/ `7 t \4 Q" a0 t) j3 a

  逐梦深蓝护海疆

5 g1 R G: A/ A+ i( K/ p

  “好男儿志在四方,我们应该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届又一届中国海大国防生立下铮铮誓言。

. w+ j) I) x* I Q: T- B1 x) y

  十八年来,中国海大国防生100%服从组织分配,100%志愿到艰苦地区工作,在祖国的万里海疆,担负起守望蔚蓝、谋海济国的重任,在军营大熔炉里淬炼成钢。

- l: c. c& L5 J# {0 u

  2003级国防生杜志新,毕业后被分配至海军某作战支援舰支队。“只要把本职工作当事业干,平凡岗位同样大有作为。”这是激励杜志新成长的座右铭。在一次海上作业任务中,由于海面风急浪高,船体摇摆非常厉害,杜志新晕船了。为了完成任务,杜志新拿了一个垃圾桶固定在身边,难受极了就吐出来,然后继续工作,连续奋战了10多个小时,顺利完成了任务。此外,他还利用外海作业的时间,对仪器操作规范、仪器使用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精确地描述,完善了16个细则方案,改进和创新了多种方式方法,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5 Z; u* n( u0 N6 f; Q) G- n

  2010年11月,在海军组织的专业比武竞赛中,杜志新获得个人全能第一名、个人实作第二名的好成绩。面对荣誉,他说:“我比武竞赛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功、拿奖金,我就是想通过这样一个机会,看看自己的实力到底在什么样的水平,看看我们的船在整个海军处在什么位置,我想不仅是我,换成其他人,只要肯钻研,一样会取得好的成绩。”

( ~" K& k6 E+ ^" Y5 y

  从辽宁舰入列,到亚丁湾护航;从南沙群岛守礁,到青藏高原戍边,处处闪现着中国海大国防生的身影。

( O1 b# l) `' H; }) r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海大毕业国防生中有3人荣立二等功,100余人荣立三等功,13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在天安门广场光荣接受党和人民检阅,60%以上成长为部队技术骨干,在部队海洋水文气象、航海保障、装备维修、科研试验、作战训练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 M. S D. C- i0 P0 R' O' p

作者:  冯文波

7 G* B6 b5 b. B) j $ V% W5 \9 U: }8 d6 i. {( l7 z$ s. Y4 f( ~9 Q3 |+ _) w$ d E- c2 u$ h4 r0 }2 `5 X$ g 2 M. `; \2 b3 G9 f6 x* m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袁爱忠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