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q7 w- G8 ?" k7 t, ?5 |
据最新一期《地球物理研究通讯》刊发的论文,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小组通过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基于物理学的计算机模型,推断木卫二欧罗巴表面冰层下的海洋含有大量氧气,可以支持隐藏在海洋中的生命。
, s3 z) B1 b+ \; r7 X# f

. l5 j* J) B9 ^ 木卫二欧罗巴是寻找外星生命的首选之地,因为科学家已经检测到了氧气和水的迹象。
9 c& |* t$ Z g+ q8 N1 w
据报道,木卫二欧罗巴是寻找外星生命的首选之地,因为科学家已经检测到了氧气和水的迹象,以及可以作为营养物质的化学物质。
. i9 ~: C/ S: f 但是,这颗卫星的冰壳估计约有15英里(24千米)厚,是水和氧气之间的屏障,而氧气是由太阳光和来自木星的带电粒子撞击冰面而产生。如果我们所知道的生命存在于海洋中,那么就需要有一种方法让氧气进入其中。
; W8 R# e2 S) I) S2 I* F: m/ d" K

* |/ ?. M. E; J5 M0 }5 ]' q" Y 欧罗巴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冰层上的氧气如何进入海洋,这是研究小组要解决的悬疑。
6 w/ g% y* b. O1 n6 G# ^ 科学家早就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带入欧罗巴海洋的氧气数量可能与今天地球海洋的数量相当。
]! L6 O' l' E/ f% @* G- k
为此,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小组通过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基于物理学的计算机模型,对该理论进行验证。
( J+ {( j8 k+ n5 F% l) }
杰克逊地质科学学院地质科学系教授、首席研究员Marc Hesse表示,根据现有的证据,最合理的情况是氧气由盐水带入海洋。
: p+ N. }6 E6 X, n( h* t
研究人员创建的计算机模型显示了欧罗巴“混沌地形”形成后盐水的情况。混沌地形形成于欧罗巴的冰壳部分融化形成盐水的区域之上,而盐水可以与表面的氧气混合。
" x8 J! l, R5 G K% p7 j2 g

! N; h5 x- T% q; P- {" R& a 模型显示,冰壳上的盐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排出,即冰中的孔隙瞬间扩大,允许盐水通过,然后再密封起来。
* o0 j2 L9 \+ \; } n( f
模型显示,冰壳上的盐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排出,即冰中的孔隙瞬间扩大,允许盐水通过,然后再密封起来。
% W3 } b! m+ v$ r, t. w& x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运输方式似乎是将氧气带过冰层的一种有效方式,86%的氧气在地表被吸收,并随着波浪一路到达海洋。
4 e7 z/ q6 u$ o: G) Z# R1 U7 ^ T& p 共同作者、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研究科学家Steven Vance表示,最高的估计值将使欧罗巴海洋中的氧气水平与地球海洋中的氧气水平相提并论,这让人对这些氧气支持隐藏在海洋中生命的潜力产生希望。
0 A) N% x8 v% R/ ~5 N o* X4 E

: f% a% w1 t5 T$ [9 z' h 美国宇航局即将于2024年进行的欧罗巴Clipper任务将探测木卫二上氧气和其他生命成分。
2 }( n& T- U4 M( n' ^: g$ q I5 U 他表示,美国宇航局即将于2024年进行的欧罗巴Clipper任务可能有助于提高对木卫二上氧气和其他生命成分的估计。
3 Y) M2 j3 t( C; @+ e1 d 美国宇航局JPL专注于欧罗巴研究的科学家Kevin Hand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评述说,这项研究为欧罗巴上的氧气运输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 u1 ?5 S5 e6 L+ j/ P' }, ^
文/南都记者 陈林
+ A& Z# q! B3 n( @. E# A# Y+ }- z
编辑:陈林
F5 D' c/ b' ^1 S! l 国际视野 人文 社会 科技
3 [5 O8 h; U9 k4 F&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