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o, H- G$ I0 i/ K. N1 w 2022年国家优青(海外)项目已开启
- ]2 h) N1 k# P 中国海洋大学诚邀全球英才 ; v0 _/ X% j: C/ ?
一起向未来!
s# j0 k6 t0 X! j4 v# n' t) p 一、项目背景及定位 ( T& O) [' P8 E1 B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自2021年起,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 T0 }: y9 E4 d6 v* F4 F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4 b4 v6 T6 V2 g7 K9 z 二、资助模式
5 o$ J: M3 X x) f (1)资助强度:100-300万元。
1 |( T$ e; r2 f' t (2)资助期限:3年。
! K8 S& C! @, S* ?/ f 三、申请人条件
6 |2 f7 b' c. K, x6 `' {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4 b! z. S" ^$ }4 i5 X3 z (2)出生日期在1982年1月1日(含)以后; J- E3 g7 k+ c+ J
(3)具有博士学位;
& U7 j2 }" v. @7 S7 U3 Y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3 g/ S3 X" P( t. }! w (5)在2022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 p) I- D' U. T i, o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 R6 M: a0 }+ P" o9 X- p$ u2 [! y. u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1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1 [6 u7 g. \" b: `+ @; F% } 四、限项要求 # J! p/ y6 |7 @
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支持期内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5 k8 D/ i% ~# [. o 五、学校支持条件
0 o e9 r) v7 Q9 h* E3 r (1)聘为学校筑峰或英才工程教授,享受相应层次有竞争力的年薪待遇和科研经费支持,并可获得相应的科研绩效奖励(详见学校人事处网站);
$ j0 | Q4 X5 s _: S (2)额外享受省市提供的不低于200万元的人才经费配套补贴;
) |1 N1 u8 M" ]2 m v (3)学校提供人才公寓,并提供可观的安家及购房补贴; ( x7 P' B3 ]- y. \, y8 W
(4)经认定获得博导资格,提供实验室、工作办公空间、合作团队平台等良好的学术支持条件; / [, A6 s" O3 m! b6 W
(5)协助解决子女入托入学等事宜。
. U9 F" i* v* k- }3 T, {$ e, x8 e 六、申请流程及注意事项 " p- L; e5 m1 G! W6 F! ^) D% a! Z
申请人将简历发送至学校或学院联系人,达成申报意向后将由专人协助申请人开展后续申报工作。 1 t* \7 X! X& E! \' P6 L
(1)申请人于2022年2月15日以后 ) Q2 a9 m2 Y0 {9 ^* G& u* H: s) F
登录申报信息系统( https://isisn.nsfc.gov.cn/ ),在线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2 |6 W5 N: @9 Z9 H
截止日期为4月15日。申请人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r; i: ~6 f) o* Q0 N- B- x d* ^5 z' ^
(2)申请人应当按照申请书填报说明和撰写提纲的要求用简体中文或英文在线填写申请书,并上传附件等材料。
% ^# j3 N% {( R: F( ?4 c6 {4 ~ (3)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实行无纸化申请方式,申请人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公正性承诺书等材料至学校,由学校审核后在线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 S% d2 ?. B- {2 K+ @7 b 七、联系方式 & q3 b. G" C* a* B/ |# }0 Y
1.科学技术处:宋老师、魏老师
4 S& _. d7 ]; C$ i* u+ |6 Q) m, }0 c& a ^ 电子邮箱:xsong@ouc.edu.cn、weijunfeng@ouc.edu.cn 5 D/ V' ?0 @( j) f7 [. l; R" U
联系电话:0532-66782723、0532-66781675 * M0 s l5 g: A9 A* U
2. 人事处:杜老师、胡老师
; @, @1 M: K+ O0 g/ g" X# _ 邮箱:dhk@ouc.edu.cn、hubokai@ouc.edu.cn 0 X- C9 q/ l" M4 l: P+ L
电话:0532-66782689 . P* m" B" `0 ]/ o2 Q7 M* D- n
3.相关学院(重点实验室): - o: x- T. r; W3 A# H- K* I1 e
见各学院(重点实验室)网站 http://www.ouc.edu.cn/bmsz/list.htm6 X# Q, t7 M/ n1 E; u3 d. t
5 K2 N* ?# m6 Z, o8 a, w' |
中国海洋大学简介 # O/ w6 `( S! H3 C: s( i" |
“海纳百川,取则行远”。中国海洋大学始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现已发展为一所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 o r8 T6 l' M/ O& D' \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学校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主持其中“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2个功能实验室的工作,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其他6个功能实验室的建设。获批建设我国地球科学领域首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和海洋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建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基地平台40余个。
9 |0 J) x8 F; W' |/ m& ] 学校拥有教学和科学考察船舶3艘,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学校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微生物学10个学科(领域)名列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十三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4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0项。
' w8 P* r+ B# w5 d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 _+ t# B! d6 G) `1 ]* B 2022海外优青 / w% \8 d6 s W
中国海大诚邀您的加入!
$ U( G! W B$ L3 G- B; X4 U! r# {9 `9 O 来源 / 科技处 % `' x" L) {) U4 Y; J+ M
编辑 / 张潇杨
; A$ F" _7 r$ r, D0 X& S( i( ` 责任编辑 / 刘莅 张慧
' I4 a! t/ U. I+ T' d& N1 J) H( Q3 T9 K7 C$ \8 E% o
3 H# s9 |! |! a1 m8 P* M
" X% f, V, G/ o' ~8 }+ u" p' D4 a; x% r
4 s1 e- C6 X$ }; U% a4 S&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