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j& p- T0 p: d2 k7 n
原标题:中考物理必考章节全归纳:“声现象”知识点与方法技巧归纳总结
' V9 Z$ v. Y7 u
6 L H1 l" e6 \+ R) w9 _ 刚刚开始学习八年级物理的初二学生,目前也已经大约学了两章内容了,很多学生会误以为物理好简单,甚至到现在为止,也就只学了一个公式而已,完全不像九年级学生说的那样难啊,更不像高中生说的物理是最难学科。
. d" [! h5 t, Z1 g4 j5 [ 的确,八年级物理在设计之初,就把简单易懂、有趣且紧密联系生活的知识放在了上册,让多数学生先建立起学习物理的兴趣、适应这门学科、养成一些简单的思考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实验探究的规范步骤、反思归纳的良好习惯……而不是仅仅为了掌握住物理知识!
: i. _, N* H& |3 Y( P 知道了这一点,初二的学生们就一定不要对物理掉以轻心了。 % M2 p2 _7 D6 V, m
 6 G' \. e" U- P3 x
即便是看起来简单易懂又有趣的最初几章内容中,也还是有很多易错、常错、难懂的知识。如果只懂得死记硬背、亦或是不注重实验中的科学探究过程、不注重研究物理量的内涵和外延、不注重为数不多的两个物理公式的灵活运用,照样无法取得理想成绩。
6 y( B- ^ T2 l/ {' Y 就拿最简单有趣的内容:“声现象”这一章节来说,其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声音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Z1 Q1 N: s( i! u) ]0 D
其中,声音的三个特性是最难理解、也几乎属于每年必考的知识点! % k5 E! ?' f- U7 ?
我们今天就来总结归纳一下这些知识点中的必考与易错知识点: 5 x/ S3 d% `$ [2 I Y* U* l# Q4 Z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6 y" ]: z4 |9 n; a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振”字,一定不要写成“震”!
1 i! n* A4 U' m3 }/ {# l 2.振动停止时,发声停止,但是此前发出的声音依然向远处传播,直到能量耗尽。 ; F) p$ M7 H$ a+ p# u0 Z
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但是声音能够被人听到却需要很多条件:要有声源,要有传声介质,响度要达到一定程度,频率要在人耳能听到的范围之内(20Hz-20000Hz)。 ( L; {/ \, g3 N9 ]
4.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声音也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一般情况下声速满足V固大于V液大于V气,要注意有例外,比如软木中的声速接近于空气中的声速。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 a, K( s: A4 q3 v
5.本章有两个最重要最常考的实验:一是“真空罩中的闹钟或者手机铃声”;二是“音叉弹开乒乓球实验”。这里说明一下: + j% w+ G5 z4 V' f! [

, `; [; m2 Y5 t- H: J- i k 首先:
7 U. V( q2 ?$ |2 r( f1 k! R: H5 n “真空罩中的闹钟或者手机铃声”实验是“实验事实+科学推理”!因为我们无法做到绝对的真空,所以最后一步“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只能通过科学推理得出。 - ^. b0 z! [* E" z) T" Y' a1 Q
其次:
9 I% H1 I0 }4 R& k, D7 s0 W1 a “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只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E1 l/ ~! K, c& n+ @7 B; a “真空罩中的手机铃声”可以说明两点: 9 r$ c% k3 j H5 R, M% M
(1)“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8 Q9 q' ^1 Y* v* J+ z, {5 F
(2)不断抽气过程中,声音的响度变小,但是音调不变! 1 n: u) c2 Q6 }# J. p0 X9 v
关于“音叉弹开乒乓球实验”,要知道,其作用可以用来得到两个结论:“验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者都用到了一个很重要且常用的科学方法——“转换法”!前者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了乒乓球放大了的振动;后者是把响度大小转换成了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
' [4 _3 [5 |- D7 Z4 \ R# J 6.人耳听到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也就是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在17m以上时,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得原声加强! 8 K; {0 v# }2 b+ M0 n5 d6 l
7.一定要注意“回声测距”及其类似题(激光测距),由于需要测量的是单程距离,而试题中给出的往往是双程的总时间,所以,当声速与时间相乘时,得到的是双程距离,所以要求出单程距离,则必须除以2。
7 F0 Z" U7 E6 Z. s+ G7 Z2 w 
+ r* P* L2 S" y' L* x0 o( M! V 8.通常人耳听到声音有两种传导方式:一是空气传导,二是骨传导;相关的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与“神经性耳聋”,前者可以通过助听器的骨传导原理听到声音。
1 B2 E+ y4 l5 k8 b* M1 z2 } 二、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 * g& D* P9 _0 ?
1.声音的三个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 x- L/ Y& b) D/ p1 H" P 2.音调:即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取决于“频率”!而频率的大小决定了音调的高低!这里就涉及到试题中常常出现的关键词“快、慢”二字,凡是遇到这俩字,二话不说,直接就是在讨论“音调”的高低,而非响度大小!振动快的物体频率大,音调高!振动慢的物体频率小,音调低! ( E5 [$ e/ o1 \) C" t% M
举两个最常考的例子: 2 ]) `9 K! q/ M) q0 E
弦乐器中的弦越短(手指摁住不同位置)、管乐器中的空气柱越短(手指摁住不同的孔),则在同样大小的力的情况下,弦和空气柱振动越快,频率则越大,音调则越高。反之越低。
. }9 h* ?/ @' y5 w% i5 _ 
7 U6 [( q4 n1 V% z 敲击瓶子和吹瓶子时,音调的变化要看主要发声体的长短,敲击时,水柱是主要发声体,水柱越短,音调越高;吹瓶子时,空气柱是主要发声体,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 k3 j$ Z {" S7 |

# U' u \8 y# N7 ~$ n 说到频率,则一定要注意人类“可闻声”和“不可闻声”! : Q3 E& B; C( _: `" ]# v8 T' k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要记住次声波、超声波都是声!不同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有时候,人认为很安静的环境中,狗却听到了次声波、猫听到了超声波,他们都因此变得警觉。更神奇的是,大象可以用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交流信息。而自然界中的次声波往往是由于地震、火山、台风、海啸等大型自然灾害产生的,这些次声波往往会导致一些动物或者鱼类的内脏破裂而死亡(次声波频率与其内脏固有频率相同,发生了共振,导致内脏破裂)。 - }1 S( m0 }8 \& V8 Q
3.响度:即声音的强弱(或者说大小)!响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当然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试题中最长出现“力”这个字眼,只要遇到用力大,说明振幅大,则响度大!用力小,说明振幅小,则响度小!
+ Z' H0 U8 W! ]( @5 |/ A 4.音色:即声音的品质(音质、音品)!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M8 @) u; M! R; e( D' M 5.以上为基础,然而,很多学生却不知道,声音的三特性之间毫无关系,要记住: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比如蚊子叫声响度小、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音调低!因此,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之间毫无关系!
: m2 J* a; O: r, i7 ?  0 {) b4 v( L: i
6.关于乐音的波形: 8 X, U! K2 }! b2 W d( W- ^! D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波形的疏密程度(通过数一数最高点或者最低点的个数得到密集程度)比较音调高低,波形越稀疏,说明发声体振动越慢、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反之越高! 4 Q( Z4 Z2 D, k# s5 }. n
通过观察振幅大小(波形最高点或最低点到平衡位置的距离),比较响度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反之越小! " ]( U. n) D6 }( _$ y2 N: s
通过观察波的形状,比较音色异同!形状不同的,则音色不同!
8 j2 T p! A# C2 `  4 ~: g# o, F7 |: J) O; B* X( W1 p
相关习题如下:
7 e' ~0 w% K( o f# w/ T. R  + j$ T s7 S/ Z: j
7.举个例子,课本和试题中常出现的“音调可变的哨子”,有的是利用活塞上下推动导致空气柱变化,有的是利用剪刀剪短!当活塞向上推动或者用剪刀剪短时,空气柱变短,音调变高!
5 M4 V& }, y4 ]! g% } 三、声音的利用 " _ D0 e. \+ R! _
本节常考习题类型如下: 5 X, n' P. O4 c& n; @$ H& C
1.超声波传递信息的例子:蝙蝠的回声定位、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此雷达利用的是超声波,其他多数雷达利用电磁波)、声呐、B超、探测裂纹。
- i7 g, R& t+ n# j 普通声波传递信息的例子:听诊器。
: _. g* }! J- r0 x0 k% T 2.超声波传递能量的例子:清洗钟表、清洗眼镜、除去结石。 $ _6 l- e1 p$ P3 v
普通声波传递能量的例子:声波使蜡烛熄灭。 / m0 K* \9 L1 {7 i @
3.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在围墙内的墙壁多次反射的原理。
- B; V7 t6 e9 X* O. p/ n1 }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y9 h" i% D1 @& S$ E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则的。
; q5 c3 r+ V# u! @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休息、学习、工作、以及干扰音,都属于噪声! 4 T$ B" j% l6 [
3.分贝是“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而不是等级!
* `0 A `+ A+ o) m; S1 v' Q 4.0分贝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而不是没有声音、也不是听不到声音! & Y0 c5 r0 P7 r; K- A( Q3 J5 j: X
5.控制噪声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 D) c; S9 r1 I. W “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防止噪声入耳! - F1 Z' U3 |) Z$ ~
 4 o' W' l6 y: Y- W y
以上内容即为初中物理“声现象”章节的全部知识点与易错点!可以作为预习、复习的重要参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O$ t6 |0 _. s3 Y; c1 o1 _: g
3 I# K1 J. c4 y& V% d- V 责任编辑:
( q+ H& c3 H7 B1 ?8 s4 j0 }% V& v9 J4 A, w9 O- h
I; `: p# z5 l" b3 ^! t
8 |4 f' G3 w# R4 M! S
) W5 a* o5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