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r* [; L, ^: A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4日至26日举行。在疫情防控政策有所调整的情况下,今年教育部提出“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的工作目标,北京也优化了考试防疫方案。那么,各考点有何具体的防疫要求?教育部明确提出的“借考”将怎样实现?考生在初试之后如何参加复试?什么样的考生能进行调剂呢? ' f1 g/ e& M; f' S* n: w& c+ i
【问题一】考试期间有何防疫要求?
. G/ c% a1 O' X. k2 ]: p: j. l 考试期间考生须全程佩戴口罩 6 Z2 ]; S7 `+ F# Y0 S6 X/ a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王军政
0 p4 E* d" L; e8 l 为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的工作目标,本市优化了考试防疫方案,按照“一类一策”的组考模式,分类设置考点考场。各考点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专门的组考方案,以保障各类考生安全顺利参加考试。
$ k! g5 S2 o0 _5 J 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要求,所有考生要进行考前抗原或核酸检测,须于12月20日中午12时前通过“2023年北京市研究生考试考生信息采集系统”的“抗原或核酸检测结果”模块,填报本人24小时内的抗原或核酸检测结果(12月19日中午12时以后的)。考生须从考前第5天(12月19日)开始,自行进行每日体温测量、记录和健康状况监测,填写《健康承诺书》。届时,考生凭本人的《准考证》、资格审查时所持的有效身份证件和《健康承诺书》(只在参加首场考试时查验,后续不再查验),测量体温后,方可进入考点。
4 C, ?% u5 q7 K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北京理工大学考点对考务工作进行了相应调整。往年考试时,我们学校会将中关村校区和良乡校区的学生统一组织到中关村校区考点参加考试。今年,为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良乡校区设置考点,该校区的289名本校应届生直接在本校区考点参加考试。中关村校区考点利用119间教室设立了275个考场,迎接6560名本校应届生和社会考生参加考试。
' z* a, f- ~" L5 _ 考试当天,考生应适当提前到达考点。为保证安全,我们在考点内设置了单行线,考生进入后应听从指挥,从专用通道进入不同的考场。针对考生的健康状况,考点设有普通考场和专用考场。抗原或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考生在普通考场参加考试;抗原或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考生在专用考场参加考试。此外,我们在每栋考试楼相对独立的位置预留了一部分备用考场,因为难以预测准确人数,也将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教师休息室、报告厅等场所设置为备用考场,考生一旦临时出现疑似症状,将被安排在备用考场参加考试。进入考场后,考生须按指定位置就座。 9 }% }' }$ z5 [3 Y: t2 q
考试期间,我们将强化考场通风消毒,配足配齐防疫物资,严格执行考场防疫规定,并安排医务人员全程跟踪,确保考生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安全。普通考生须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抗原或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当天出现疑似症状的考生须全程佩戴N95/KN95口罩。 4 Y* [0 T6 T( T9 u0 j! [8 J# d
^# ^" G$ ?# P8 l2 R8 h
【问题二】借考考生如何安排?
: Z) U1 d% q/ J$ N/ A 我们为借考生安排了专门休息区 : p) ~5 n3 V0 U8 v6 M# L( h% |1 U
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汪长征 & |. G- P) D; M' a' z8 |
“应考尽考”“平安研考”是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基本原则,为解决滞留京外且返京确有困难考生参加考试的问题,教育部明确提出允许考生借考。对此,我们学校提早进行了调研,深入了解明确借考条件,强化组考要求,在各个阶段为考生排忧解难,让考生安心备考,顺利参加考试。
" w( i" a+ j5 j( f3 q; ]5 w4 N* u 为了尽早了解考生需求,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的安排,学校从11月15日开始就通过调查问卷进行了考生信息摸排,通过公众号信息推送、研招网站内信息发送、学工辅导员提醒、点对点电话沟通4种途径,确保每一名考生都填写问卷。因疫情防控原因,研招办工作人员在暂时无法进校工作的时候,将已对外公布的两部办公室座机呼叫转移到个人手机上,确保考生的咨询电话有人应答。遇到有疑问的考生,老师们会耐心给予解答,指导符合借考条件的考生按要求填写借考申请。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在组考方案还未确定的时候,校研招办也密切关注考生的动态,及时回复考生关心的问题,减缓考生焦虑。校研招办与校学工部建立了校内考生基本情况台账,每天更新在京情况、在校情况,掌握每一名考生的状态。对校外考生,也做到时时提醒新政策变化,及时解答各种疑问,帮考生化解难题。即使在学校疫情突发的情况下,我们也时刻关注考生动态,做好心理疏导,使考生不因突发状况影响备考。 2 G2 _ L, q8 R- y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12月初,学校又组织考生开展了新一轮考生的借考工作。经过一轮又一轮数据摸排,最终,本校有70名考生从我校报考点去其他报考点借考,另有200余名考生从其他报考点到我校报考点借考。据统计,今年我校考点共有2000余名考生参加考试,其中借考的考生超过了10%。学校已对校内考场资源进行了充分挖掘,将条件最好的教室用作考场,准备数量充足的备用考场,安排专门的休息区。根据借考考生的数据更新,结合前期的摸排数据,重新完成了考场编排工作,届时,借考考生将被编排在最合适的考场,可以在专门的区域休息。
4 d7 x& f# s& j6 ?& d C 考试试卷流转是借考工作的关键,学校要送出的试卷有近百份,涉及56名考生,覆盖22个省(市、自治区)。学校想方设法调集人力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试卷重新整理,按照要求将流转出的试卷送至北京教育考试院。在接到流转进本考点试卷后,学校安排专人再次整理试卷,每一份试卷的整理都加了三道审核,从而确保每名借考考生在考场拿到自己的试卷。 . X% s+ Z& r1 f7 F' f8 O( j
【问题三】初试过关后怎样准备复试? * f3 Q: X/ r N; O7 ?8 U
复试准备可从三方面着手 9 o- n! f. m3 u/ l; e8 {
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宋志飞
: i" F& p& I8 B" L 复试是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3月中上旬,教育部发布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分数线),各招生单位将根据教育部每年度下发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通知要求,在国家分数线的基础上,自主确定并公布本单位各学科(专业)考生进入复试的要求(复试分数线)。复试分数线一般根据招生计划数量按照不低于120%的比例确定,个别学科(专业)会因考生分数相对集中等因素确定较多考生进入复试名单。 5 z4 q2 A0 M1 y3 R+ s; K: c
达到国家分数线的第一志愿考生,如未能入围第一志愿单位复试名单或入围第一志愿单位复试名单但未能通过复试,可以通过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填报调剂志愿,调剂系统一般在3月底左右开通。有调剂意愿的考生可及时关注有调剂需求的招生单位通过调剂系统发布的调剂信息,按要求填报调剂志愿,填报志愿后,注意及时关注招生单位通过调剂系统发出的通知,并按要求做出回复。
( J( l& e" ^2 X- q( R7 z, g 复试一般在三四月份举行。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各招生单位大都采用线上远程方式进行复试,这种方式给考生参加调剂提供了极大便利。但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为更全面、客观选拔优秀学生,恢复为线下方式的可能性也明显增加。复试前对每名参加复试的考生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审查方可进入复试环节。复试内容一般包括专业综合面试、英语听说测试等。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考生在复试时一般会有不同的侧重,学术学位一般侧重测试科研潜质、学术创新能力,专业学位对实践环节测试有所侧重。
$ F, S& \- G& P9 i6 ]& b 考生在进行复试准备时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专业课备考。对于专业课而言,复试内容难度会略有增加,考查形式也更加灵活,建议考生在复习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有些专业会有动手实践能力测试,比如设计类专业,可能会让考生完成简单的产品设计;计算机类专业,可能会考查考生编程能力(现场编程、找错)等。二是英语备考。一般情况下,主要考查听力和口语能力,可提前通过强化训练,以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三是面试。在专业知识的理解、综合运用等方面加强练习,结合学科(专业)特点针对不同情境,进行模拟训练,提高逻辑分析、综合判断、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
0 b8 n/ C$ R- D6 \+ ?& |: U 复试成绩为复试各项考核成绩加权之和,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招生单位认为有必要时,可对考生再次复试。考生总成绩为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加权之和。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控制在30%至50%的范围内,由招生单位确定。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审计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由招生单位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2 {, l1 F! t1 I 招生单位根据年度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体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并进行公示。招生单位一般在招生年度6至7月发放录取通知书等材料。
4 R% _+ s2 t% S; x F ' J1 G# t3 H0 g' ]( u. b! r! ?1 `1 u
【问题四】什么样的考生可以进行调剂?
* _$ V( l! N3 b: y( G: J$ a& G/ z 符合相关要求的考生能吃“后悔药” 6 b9 a+ T+ o* a# T% E3 s) b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任阳 - n2 g( P0 |5 `% g; A
2023年全国考研人数再创新高,在日渐激烈的考研竞争中,选择也变得尤为重要,而调剂便是给了未进入一志愿报考院线复试的考生们一次吃“后悔药”的机会。 3 [- K2 |5 Y" s4 H
考生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考研报名时仅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我们称此专业为一志愿报考专业。待初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即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只要符合对应高校、专业要求,调剂考生既可以调剂至一志愿高校的其他专业,也可以调剂至其他高校。
5 I7 {" _6 }# a0 l0 Z5 E 那么,什么样的考生可以参加调剂呢?
, m2 o% m$ R/ U$ d" Q 首先,看成绩。考生需要成绩合格,仅初试成绩(含加分)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国家线的考生可参与调剂。调入地区主要分为一区和二区,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个省(区),一区为除港澳台外的其他21个省(市),一区国家线普遍略高于二区10分。以2022年为例,一区经济学国家线为360分,二区经济学国家线为350分,因此如一名358分(含加分)的同学,则仅能参与二区的调剂。了解成绩是否满足国家线,能参加哪些地区的调剂,是判断调剂资格的第一步。 4 u+ F- E' R- ~
第二,看高校政策。每年招生单位需要按照教育部有关政策制定本单位调剂工作办法,详细说明接收考生调剂的时间、基本要求、工作程序、调剂复试办法、联系咨询电话等信息,并提前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和本单位网站公布。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2021年我校未开放任何校内、校外调剂,2022年我校开放调剂,但仅接收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审计三个专业的非全日制考生调剂。因此,积极关注意向调剂高校的研招信息发布平台,及时了解对应高校调剂方案,是判断调剂资格的第二步。 4 t# S4 J# o- ?
第三,看专业要求。调入专业需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即统考科目)需完全相同。此外,部分特殊专业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和法律(非法学)均有对应调剂要求,具体要求均需以调剂院校方案为准。 - N1 s1 M7 `" d1 X8 a+ ^4 J: a- r
第四,看专项计划。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的考生不能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的也不能调剂入该计划。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在满足成绩要求时,可以申请调剂到普通计划录取,未报考的考生,具备士兵计划报考条件的,也可申请调剂到该专项计划录取。 & [% {% j4 f% a' n# @
调剂是诸多考生再选择的机会,也同样考验着考生们稳定心态的抗压能力、限时取舍的果决判断力。无论是一志愿还是调剂上岸,都愿各位考生考试顺利、得偿所愿。
* H6 i. Y& t: d3 J. h5 K: v 【导师建议】 0 _. z0 F0 m; V$ M
考前几天如何进行最后冲刺
& e. E& F6 q9 c; x4 V5 r- \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苏尚锋
8 m, r* W1 \. h. @ 这些年参加研究生阅卷,看到了一些考生最后冲刺的效果。离考试还有几天时间,如果学习上能有更多领悟、对报考专业能有更清晰认识、对各学科思想能有更深理解,考试自然就更加水到渠成、轻松自如。在此,我为考生提几条建议。 6 o* z4 y$ [9 W9 r
一是可阅读目录来补漏,但不求全。相对于高考或本科阶段的课程考试,考研范围广得多。尤其是专业基础综合或业务课二,更是大到无边,几乎把很多专业课全收纳了。要想把所有内容再浏览一遍,已属不可能。划重点的想法没错,但想划得准不容易。可通过翻阅教材目录,在逐一检视不同知识点掌握状况的基础上,参照自身知识结构的特征划些重点。既要重点掌握一些关键知识,更要在头脑里建构起这些知识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在整体框架中按图索骥。如果翻到一些地方觉得还不清楚,或觉得有趣,就翻进去细读三两页。临场补漏的阅读同样常有令人惊喜的收获。无论温故知新,还是恍若初见,遇见知识的惊喜都要充满自己迎考的全过程。 . I2 v; M1 W( h6 t
二是要把重点放在体会并学习运用报考专业的学科思维上。考研形式与内容已经越来越综合化,这就让描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加突显出来。不同知识范畴之间的问题叠合,可以让一个人思考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更好地呈现出来。而这种思维品质正是研究生选拔、评测的关键目标。按说这种思维学习很难做到短期之功,需要贯穿到整个本科阶段的学习之中,也最能体现考生在本科学习阶段的基本水平。但目前太多考生在前期备考中,太过依赖市面上通行的一些应试复习资料。这些资料虽然在提供结构化的知识信息的同时,也会呈现一些逻辑推断或演绎推导的形式化结果,但它极大丧失了学科知识形成过程中的许多思维体验。所以,即使临时抱佛脚,读一两篇专业文献,体会并学习渗透其间的思考角度、思维方式、论证方式,也会有点睛之效。 & d7 w5 ^& M; P2 ]4 M1 i1 w1 t3 {
三是可多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联结与对话。一方面,近年的各科试题都有这方面的共同倾向,把考查的知识点放入实践情境中。这样,既考了知识点,还同时考查了实践情境中的其他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之间的关联。一些科目试题还常与国家时政动态、报考专业的发展动向建立起关联。另一方面,开展知识联结与对话可以深化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帮助考生形成自己个人化的知识网络。在需要提取相应信息的时候,可以做到更加灵活便捷。任何备考都要经历两个阶段,一个是理解与记忆阶段,另一个便是体系化阶段。前期的长时间学习任务主要是知识理解与再现,最后阶段要重点放在知识的体系化上。
; l, [0 b0 T2 ^. C/ O0 d Q+ b* j 如果真正做好以上三点,即便在考场上遇到“拦路虎”也不用担心。个别知识盲点在所难免,考生不妨调整答题顺序,回答其他试题时所调动的诸多知识点,或许可以给考生提供完成难题所需要的知识线索。 1 C% Z0 j1 \7 _4 ]# R: h& r- ^2 z
供图:视觉中国 4 t4 N0 T# `( N* b0 z
; I9 J8 h1 v5 I# }* E' g) _
" `- q* ]. C8 |+ L9 L ]& e
- X" A7 S6 C$ O) j
, b( U* @# [8 y" S6 N5 z$ e% F; E! c: L ^
% e: a4 ~0 t$ l8 _* u4 F8 W; p$ b* G* |8 H1 K$ [) n
% y% W) |# c0 h0 Y' c% Z- @4 z
$ E/ k" [' H& d3 P$ C
( c9 `* ]2 y l5 k+ Y7 I2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