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T% i( g1 s) v1 H1 Y' l
* {1 a# ?% ^2 m! T1 L3 I7 X! X
8 w0 S$ h; S- E; e+ w$ D
) s# S( c2 ]5 G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 L. b; T) B. I9 I, A4 j 《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 c: ~$ w: w, v6 g/ r! Z q8 g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不知道的话,就快和包Sir走进“声”的世界咯!
* d" L0 g/ A8 s% M0 R2 |
小编乱入
5 K. c. Q7 D* w; i8 `1 Q 知识会
7 n( x! r' ~, ~4 ]+ i 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
4 m( J3 E% X( }1 Z$ B( H 1.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z2 f' x7 I( d$ C2 Z; } 操作:
7 ~) v! u4 l( m# H! m6 }# l
(1)敲击音叉,音叉发声,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用悬线悬挂的小球,小球被反复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 S) D# @; q0 {3 O
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 s, N+ u, H# D \
(2)将豆子放在发声的喇叭上面,豆子随着音乐“起舞”,说明:发声的喇叭在振动.
% f, _5 a& G( e
喇叭发声时在振动
7 i/ A& G6 ~2 e* W, t (3)把七彩粉末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七彩粉末开启了“颜色盛舞”,说明:发声的鼓面在振动.
2 @2 K; T2 i0 d5 O 发声的鼓面在振动
: \6 c' Z6 c R9 t" I: j0 W 敲黑板
% s. k& V; m) a7 m& @6 Z. K+ Q0 a2 x) U
实验方法
5 M' H/ X" s8 a- j6 ]- i- a1 d
(1)归纳法
: c- J8 P! Y' v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发声的喇叭在振动,发声的鼓面在振动……归纳总结得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6 K8 b5 ]4 V. O! c M
(2)转换法
: N* V6 ~ R: j9 ]) l' i+ x, t6 N' a 发声的音叉肉眼看不到振动,可以通过小球跳起来体现,这种将不易观察的现象通过易观察的现象体现出来,叫转换法.
5 K6 ]3 D+ k J. t+ l; @8 H 如叩击桌子,桌面看不到振动,可以通过桌面上水杯内水面的波纹来体现,波纹在实验中起到将微小振动放大的作用.
/ N0 o4 @1 J3 C* M- `/ Y
% |$ _ f! q: ] N( Y0 L, y/ W
+ k4 @0 _8 `" U* i4 Q; f5 t% J, ^0 h
2. 声源
* w! e4 E) }6 a* U$ `9 V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都可以成为声源
. x' L" `& T, v+ s
如弹古筝时,琴弦振动发声,琴弦(固体)是声源;
/ G5 M5 g: X2 O @" ^9 n8 o $ i/ u2 Z" s: [% ?$ [7 ?; i E
D( v# f# l1 h/ B' l* l
0 G0 M& F- q5 b$ B- R
}+ w: r6 B& t3 _) K 如水下开枪,引起水振动发声,水(液体)是声源;
- H2 u) d! z4 R2 B: g 水下开枪,水振动发声
; k# ]# L& `7 s! H9 U 又如传统爆米花机,爆米花出锅时会发出一声“嘭“的声音,就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声.
]* I6 i x: }& t 空气振动发声
- _$ F( U) D6 e1 m+ I$ m
敲黑板
6 d2 x$ R5 [! R7 J& t, O7 x( F
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发声的物体必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所以一旁的人还能听到声音.
) Y- t! y2 g( D* g2 w# \, u 示范例题
i2 x# B6 ^+ K! M8 [$ J 例题1.(填空题)小丽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丽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小华把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可以激起水花.通过对上面两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5 A. k- ]" a! J . b$ D3 v* \) s
$ Q, m3 g$ N" i3 F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w: z) J( t, ^0 c& T 【解析】小丽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小华把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可以激起水花,这说明发声的音叉是振动的,故结论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 C$ |. N1 o
例题2.(单选题)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M6 K# E8 m N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6 L6 G6 b0 `6 l 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4 b: v, c. g9 ~9 z
C.振动停止后,物体停止发声
4 x; F0 u( O! S! a/ s) A9 X
D.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8 Z5 e& [/ Y5 h: S4 g
【答案】D
$ _! }, ]7 I% n: g5 O# c 【解析】A、C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
: R5 @8 |# B" S
B项,因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1 `- A6 h* [; F* C
D项,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就不会发出声音,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 Z5 {- `, E d+ r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
1 O0 ~) _$ _( O1 O& x5 q7 ~3 ` 1.声音的传播
' s/ w5 r* _; [- Z+ C' L4 ~ (1)演唱会上,台下的观众能听到歌手的声音,说明:空气(气体)可以传声.
/ }# ~+ H( [5 A9 H! r. ]- Y
- a! p7 ]% s2 H. S( _
: ~1 P& l$ O; r) k& u
气体传声
3 y/ ^, h4 s6 ], }/ F1 | (2)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起舞,说明:水(液体)可以传声.
9 G) H0 ~ F( t. M" }- b ) U+ o2 S& e- G4 o/ l
2 Q! M- C0 H# K3 G+ U: h& u 液体传声
9 |, F! D+ C E0 c- P7 L
(3)人捂着耳朵,也可以听到自己的说话声,说明人身体本身(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据说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抵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
) d. [7 m7 G- x) R
(4)将正在发声的音响放在玻璃瓶内,并逐渐抽出瓶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甚至听不到.进一步推理:真空不能传声.
: e1 R7 a' k7 b2 i% s# d
真空不能传声
. n, \ f% C' R/ i L3 u 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且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再次之.)
; i+ P+ ]9 G* L
敲黑板
; I" h2 N6 E0 B; {* z5 o, d6 H6 `1 V
理想实验法
* k- A! O7 \& F V" z5 x) R7 ? 随着瓶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如果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出,则听不到声音.其实将瓶内空气全部抽出是不可能的,只是一种假设.
+ m1 x' f+ g; J$ w0 I: w. J- k9 X: Q
这种在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的方法为理想实验法,又称实验推理法.这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
+ ?' v: [3 b2 o4 B. } 2. 声音的传播方式
7 \) m: `5 T8 \6 e) O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
3 r) i. |+ y6 O
3 J* \+ c2 P: U% r# f+ p/ ]. C, f) A
* X5 ~* N( s$ U& j( Q3 {4 s 声波传播的模拟图
5 o! W5 n0 T3 \$ @+ I
如敲击音叉发声,音叉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类似向水中投一个小石子,水波向四周扩散.
, a- `( W: R+ v2 M$ Y I
1 T' K, |4 o; D8 Q% {2 |
5 ]4 H, {& E& v5 q 拓展
, k4 c3 g: D; d- L) p 人耳听声的过程
: {& m( e5 S% b2 S1 F+ g8 u4 t
# h' E4 @2 L/ \% o( Y( p
/ w; Y$ ` v" ]9 V n0 a& Q+ N
(1)通常耳朵听声音
0 [; K8 k! l- R2 {# i 声音鼓膜、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 }1 Y5 Q! e9 t# S' t) ^8 S1 w* @ (2)特殊情况下耳朵听声音
* F5 s/ @: [( C( I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等传到听觉神经.
2 i' Q1 _: Q: G- ~ 示范例题
& |( i+ `% b1 R9 c: }# s
例题1.(单选题)在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会像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 )
" Q( b+ J" t1 t; G) L; U: S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不发声
" y: N* T! d$ }1 W/ f( T 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1 F, G' s6 I& x. d+ D7 \4 }
C.月球表面附近空间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
% K# o7 c T+ r0 ~. o c9 S$ O# b D.原因不明
4 O, w/ h8 p9 K+ N7 R7 [
【答案】C
7 k( M6 H* }* w; Y 【解析】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能发声,只是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人耳才无法听到,故C正确.
2 u j! F" @: F( }8 ]+ f' T 点拨
* ?/ F) `7 [, y% o& T" Z
抓住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振动产生声音,有传声介质才能传播,最后有健康的耳朵,才能听到声音.
& d5 H8 r: i$ i v# k
例题2.(填空题)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台上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笛子内的空气柱在振动,笛子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台下观众耳朵里的.
6 P7 T4 K$ p: y+ V: a! b9 K
$ }# r! W3 W0 V4 P) {* y
2 U0 k* F, x' N% o! }$ W 【答案】振动;空气
! k, ~5 U' R. {7 @5 g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振动;笛子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台下观众耳朵里的.
0 ^) y; q5 E% z8 D. O
知识点3声速
8 X0 X! P" W: a \# y9 Y8 O" j 1. 声速及其影响因素
: ~$ ~" S; b4 d' I 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快慢,其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0 e: E( {5 p _: M" v c8 ~ 7 P+ u( E* N3 ~) s K
) l9 |& x; r1 O$ R3 a+ K3 B, l/ ^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9 \/ i G+ @2 L% e
(1)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声速大小关系为:v固>v液>v气.
6 }9 Z/ v% b/ V& y# c
(2)声速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340m/s.
1 T$ t! s" X; ~0 V9 S9 V 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大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
* a! G" Y- r) H7 |5 w4 f3 z" s: Y 这是因为: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由此产生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着直线传播的情况.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9 o3 ]' j( U* e3 `% d6 U
2. 回声及回声测距
% C- V- j( ~: x# C, r" b5 q 2-1 回声
5 [, g' r. P: L g0 o% B6 c 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1 F" t( E2 ?$ X$ `% Z8 k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
; p* |; v3 k9 K7 [" p0 S+ N" i
2-2 回声的应用
/ O) w2 _, C+ y5 f( U+ P+ ]9 ^0 c0 k 加强原声
& ?0 J5 r, ?' s; x E5 X+ P3 e 如果离障碍物太近,声波很快(小于0.1s)被反射回来,人耳无法区分回声和原声,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相互加强,会觉得声音更响亮.如在室内说话比在旷野中说话更响亮.
5 G) r( I2 A* i0 C4 v( I 如北京天坛的圜丘,位于天坛的最南端,外面有二层圆形围墙,中间是三层圆形石坛,上层台面四周环砌台面石,中心一块圆形石板称“天心石”.站在天心石上发声说话,会觉得自己的声音特别洪亮,这是因为从天心石上发出的声音传到四周的石栏和墙受阻以后,就同时从四周向天心石反射回来,总共只有0.07 s,说话的人几乎无法辨出原音与回声,所以听起来十分洪亮.
5 \, Y& o" w" u$ |' r( y' Y; t' Z8 R, ? $ p* z! L- b$ d! u
% t4 o r/ Z& H* r. A$ n' i
天坛圜丘
2 Y s1 |# k/ u 回声测距
; z# l" f3 p0 a! S8 B" g' V 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当声源位置不变时,声音所走过的距离是声源距障碍物距离的两倍,即v声t=2s,故s=,其中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间隔,v声为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 X q6 r/ {/ Q j3 X
( {8 I5 s: ^8 O- X' `5 [
- A) Q4 v3 S/ q! m7 h: J$ @& A, w$ N
海洋测量船利用回声测距测量海底地形示意图
, f3 w* ~& B7 [+ ~6 S/ K( J2 q
示范例题
2 O9 ?" ?8 U1 Y. Z 例题1.(单选题)有一根很长的正在送水的钢管,一个工人从管的一端用锤子敲了一下,则关于另一个工人在管子的另一端听到响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V- u5 I) V8 L+ q8 O
A.听到两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钢管、空气传来的
, ]& b) @& O2 ^- [, ^; A% t B.听到两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水、空气传来的
7 D: G! L; Q; F( n S
C.听到三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钢管、水、空气传来的
# A/ Y0 E! U9 u6 h1 r+ u9 [( m) c
D.听到三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水、空气、钢管传来的
3 [" n: M; r4 H
【答案】C
% W) |* V' I7 a, s/ `
【解析】根据对声速规律的理解,声音在钢管、水、空气三种介质的传播速度依次减小,由速度的变形公式可知,发声处与听者距离一定,声速不同,传播时间不同,且钢管较长,所以听到三次声音,依次是钢管、水、空气传来的.
$ p# d" E5 P( e& t2 i" x- W; G R 点拨
) q0 w; w( \* ^
(1)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情境中听到三次声的前提是钢管足够长,如果太短,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人耳是分辨不出两声的,
8 ]' k' Z5 I# v" ?. d" @( c
(2)另外注意题意中所说的管子里面是否装水,如果装水听到三次声,如果没装水听到两次声.
+ F% {3 {3 a6 V0 ]
K重难
8 h+ x9 H& N( j& q
要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辨析【难点】
5 J( W: r, i5 r, Z1 r 在一些问题中,常常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事例组合起来,让我们分析哪些属于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哪些属于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我们对声音的产生条件和声音的传播条件了熟于心.
: i5 c3 M( ]+ X9 L (1)声音的产生往往围绕“振动”两个字,近几年以转换法为热点,如扬声器纸屑实验、乒乓球音叉实验等,考查体现振动的方法、看到的现象、实验的目的、纸屑和乒乓球的作用等.
# k/ z+ ~+ ^! }! \& A (2)关于声音的传播事例分析,重点找到反映声音在传播的关键词语.真空罩内放入闹铃的实验常是出题热点,重点是考查理想实验法的推理思维.也有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如真空玻璃、空心砖的声学优点等.
# \' V/ C3 v T6 M" v. i4 ~
示范例题
2 k. |, w. y3 |( G+ D/ X7 O 例题1.(单选题)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4 |- l6 g) ~! p# O9 B
6 Z, s, {, k$ A
. f' X( Y: [- M3 N% }/ J
A.图A
- o) I; }6 R& z3 A1 i8 }
B.图B
5 s& W( s5 r1 ^* p1 }0 L& n, Q C.图C
/ c+ j( x4 S! s, t8 f# Y$ i D.图D
9 z8 b+ @2 `+ a7 O( s6 u1 F3 ]4 }
【答案】C
4 X% h) E7 Y2 ]& c, f: { 【解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敲击水瓶,水瓶会由于振动产生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
" s( d: L1 \: q+ L* ` 响铃的闹铃正在振动,能发声,只是由于没有介质(空气)不能传播而已,故B不符合题意;
3 [: {* v4 U& A1 t3 ?: y
关闭收音机后,收音机不再振动,故不能产生声音,故C符合题意;
& h' e* t4 k/ Q/ L
吹着的吸管笛,是空气柱在振动,能够产生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
6 B" n0 R% K; r7 X+ V! ]
例题2.(填空题)如图所示,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乒乓球,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在此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 r- i- e5 b! I/ G
; @1 o# d* w7 o) y* k
8 h2 t# z8 P2 Q, I% \$ H9 \ 【答案】音叉在振动;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转换法
6 V$ P x2 B* ` 【解析】此实验可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该实验方法是转换法.
% P/ U1 j2 O/ I( |' h) F% K" g
声明:以上内容摘自包学习APP_动态教辅《全息解读·物理|八年级上》,欢迎来包学习和更多小伙伴一起学习更多知识吧。
7 ]/ k9 I4 W) B+ i- |+ N
/ C. H( {" K4 x5 P% B) P/ u0 x7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