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演绎民间舞蹈里的中国情结

[复制链接]
7 X; e) I9 y" N) i ~

新华社杭州1月18日电(记者魏董华)来自坦桑尼亚的25岁留学生波克身着僧衣帽,颈套须珠,腰系草绳,而他的搭档是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喀秋莎,她身穿红绿花袄,手握折扇。

. p0 p: a+ M$ m

他们演绎的是中国东部海岛上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跳蚤舞”。这种舞蹈因为舞姿形似跳蚤而得名。2006年,“跳蚤舞”被当地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得到传承和保护。

" C) h% d/ V& I8 k4 n

波克和喀秋莎在浙江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安全工程专业进修硕士研究生。在这座位于中国东部海岛之上的大学里,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6名留学生组成了一支表演队。

8 r/ H9 Q7 Z! {5 F; F, B4 T# ]+ B4 O- ]' F

因为演出“跳蚤舞”,这支留学生表演队在校颇受欢迎。“‘跳蚤舞’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我们,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的生活。”喀秋莎说。

9 _4 K+ P# _5 s" K8 W7 d0 O9 x

表演队的指导老师孙靓告诉记者,过去这种舞蹈是在海岛迎神赛会或喜庆丰收时表演的,后来演变为每年农历腊月廿三中国民间祭灶神的仪式舞蹈。

8 ?& R. }7 I. ^4 `2 } [# D+ Z

灶神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厨房之神,掌管民间的饮食。从商朝开始一直被民间供奉,祈求消灾免祸。

9 i1 K) J$ [/ O# @! F# u( \' ^4 w

一种中国民间的小众表演艺术缘何受到留学生欢迎?

/ s) p3 B8 H1 ~: m$ M! Q* d* x6 c

“起初觉得这种舞蹈很有趣,跳起来非常美。后来从老师那里了解到这个故事是关于中国古代一个著名和尚济公菩萨的。这激发了我对这部分历史的兴趣。”喀秋莎说。

+ _) o0 Y3 O" D. s. E" ^! B

同样来自“跳蚤舞”表演队的吉尔吉斯斯坦大三交换生史军说:“一开始觉得脖子上挂着串珠晃动的舞蹈很有趣,后来学习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慢慢了解舞蹈背后的传说和故事,发现这也是一种感受并亲近中国文化的方式。”

5 L9 C. ]$ w# d, S! H$ x+ k/ J

根据当地的史料记载,90多年前,当地一位教书先生把民间流传的关于济公和火神的故事引入到舞蹈中,经过多年的民间演绎成为现在的版本。

" `' l; `" Y! V+ \9 ~+ o

中国民间舞蹈教学是孙靓在海洋非遗国际化传承方面的教学探索。6年前,她曾经对跳蚤舞做过非常的田野调查研究。在她看来,单纯依靠理论研究无法将其中蕴含的海洋性、民俗性的艺术特征传承下去。

+ [* O' M- J" q; T

因此,2013年浙江海洋大学成立“跳蚤舞”队,让大学生认识并学习“跳蚤舞”。“留学生的参与更是让这个舞蹈获得了国际化的传播。”

& _: |3 G: l, T# r* A: p2 F

“初选有很多人报名。一个非洲的学生没选上,但每天都坚持训练。还有一个俄罗斯学生,穿上济公装以后就不肯脱下来。”孙靓说。

* ]& a9 k; ^ N) ^" ?

因为训练场地有限,喀秋莎和波克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跑到校外去排练舞蹈。“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一开始练习舞蹈非常困难。”波克说,后来慢慢领悟了技术要领,越来越喜爱“跳蚤舞”。

6 T- `! h+ f" i: P' Q

浙江海洋大学外事处的刘超杰老师说,留学生对“跳蚤舞”兴趣源于民间舞蹈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艺术是相通的。

+ n! Z3 V3 V/ V0 p1 C

“跳舞会让我们接触到更多中国人,也让我们有机会去更多的中国城市看一看,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喀秋莎说。

) T+ D" D2 B1 v+ c _

在坦桑尼亚,还有很多人不了解中国,波克希望将来硕士毕业后在中国继续在攻读博士,然后回到自己的祖国,把在中国的经历告诉更多的坦桑尼亚人,做好两国人民的友谊使者。

4 X4 s4 @$ }; S! b7 y7 }) |

浙江海洋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吕华庆说,未来学校计划让更多的留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去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视频、图片均为浙江海洋大学提供)

. c2 a8 J" _4 r& S& D ; \ G {$ R! _9 ^* Q) r+ h 7 \0 H" \8 A5 ^0 `# r; D$ y" \% P- h6 _# h 5 x6 D) `1 I+ |2 ~)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弱水三千
活跃在4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