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e8 }, v, C& j1 x
一、声音的产生(6)
& ^# m; |/ ^" q6 p4 e) P" D4 @5 b 1.在研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设计并完成了图中的四个实验,活动后他们彼此交流了自己的活动情况,各自的表述如下:
" N) U0 ~# x- {) N1 y, h8 _ # N" f# [) S' D4 Q' G1 i' ^' l
(1)甲图中,用力敲打鼓面时,看到鼓面上的纸屑跳起来
' d( Z- `2 z8 X# ~ (9 ?0 {+ f( u0 x. Y
) ?, p" G8 N6 c ~5 P$ p
2)乙图中,用抽气机向外抽气时,玻璃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变小 (3)丙图中,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盆中,看到音叉激起水花
. n* N$ I5 N# S (
1 _2 I* m% v, V5 i $ d0 @" ~/ P6 o# [! n0 b
4)丁图中,把包好的正在响的音乐贺卡放入水中,仍能听到声音 # [8 @; W5 x0 y D+ B1 [
请你对他们的活动进行简单评估,认为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1)(2) B.(1)(2)(3) C.(1)(3) D.(1)(3)(4)
# C( y5 m7 Q5 o) k" k' Y+ s6 t% t- L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i/ Q1 Y6 b9 I/ o% d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 t& U5 J) D: M0 @* d5 _ 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 d8 v" U# p: i0 K
3、.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铜锣"余音未止",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手开始有点麻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v) N; p# @" X+ J' k6 X A."余音未止"是回声的现象 B.有余音说明停止敲击,铜锣仍在振动 " f$ f* u6 N+ ]! i x5 _
C.手感到"麻"与锣振动无关 D.锣声消失了,是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 7 m( F# S6 @, M
4、用生活中的实例,探究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 b" E- | e0 a" [. ]- `3 X& }7 B
5、举出一些有趣的发声现象? * C3 Z& M' m+ ]
二、声音的传播:(12)
; t' c) b: `3 r0 L t8 J 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 , E% b/ O, U9 Z/ t* k2 X5 A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 \, k& @5 d( p6 G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0 b5 X) f0 J1 q
2.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 )
: L" x* o- y U- y' d$ ?$ U$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 ^/ Z4 d$ U' I9 n! h' ^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6 o1 h+ E, c3 `0 U* Q
3.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
1 K" ?- s5 i4 U- o" e- n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4 f) y( Q1 s* A* R) T8 e& ^" }6 u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其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9 M2 Z, m. @0 C1 h+ ? t' {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Q* `5 O2 |3 M* r$ p; Q& a
4.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g W; M$ t# O9 b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N9 C9 ]* G( Q( Q- u! w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D.真空不能传声 ) z7 r. L% @' R8 B1 m/ P, h$ d
5.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 . H! b6 n3 Q2 N3 \( }# G% K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 }9 Q) C8 u* P# I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 x7 U( Z9 W# ?& B1 ~, N% o. Z 6、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9 y# H5 k+ P, Y. X3 j A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 \5 [& O2 b/ U/ x0 s9 p1 c6 o# E B 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0 i' U) [9 t$ w# Y9 q* {
C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 B! z- h H4 w6 Z2 j; z D 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E$ ]( o/ x9 m7 Q
12.多芬失聪后利用牙咬住小木棍的一端,另一端抵在钢琴上的方法来听声音,完了许多不朽的音乐作品创作。解释他是怎么听到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o5 B9 @$ K3 l7 P) p9 D8 Y, h
7.渔民在捕鱼时常用木棒敲打船板发出声响,把鱼群赶到一定的方向去,以利于捕捞,这是利用了水能够______的原理。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______的知识。
& s( e" \/ Y& Z9 q# X 8、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的看到电铃 在振动,但铃声_____。对以上现象正确解释是________。 & Y' n+ ?4 P+ v5 S
9.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4月2日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___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 H& W k8 Y9 z4 S% ?
10、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可以传声,实验器材______。实验步骤______,分析结论_____
9 p' L$ z0 Y2 z& W" O 11、在做真空能否传声的实验中:(1)随着玻璃内空气被逐渐抽出,正在响的闹钟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某同学做该实验时却发现铃声逐渐变小但仍能听到,请分析是什么原因:(2)如将上实验中的闹钟换成有小锤打铃铛的机械闹钟有什么优点 , Z+ R" t- V$ Q- G# \/ P9 r
12.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在如图3的实验中,现有的实验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
' y S6 b& c, S+ q
( G6 j/ Y9 Z+ c* {. s 13、电铃或闹钟罩的底座上用柔软的泡沫塑料,为什么?
; [* ~3 n w+ Z9 ]1 N( e 14、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你听到的电铃声音会有什么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电铃声音又怎样变化?
' q* @. E# _$ H- |4 j( G, c 15、一部科幻电影中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途中,驾驶员听到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 h+ Z6 J4 n& s! Y
16、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
) ^9 R! L$ R4 A1 B A.红外线 B.紫外线 C.真空带 D.次声带 # ?- \6 H$ s" x7 H( L. n8 E* \
三、声速
1 p8 V3 n/ \7 x+ c6 [ 2.声音在空气、水和钢铁中每秒传播的距离不同。相同时间内,声音在___________中传播得最远。一般情况下,组成物质中的粒子___________(选紧密、疏松),传声的效果越好。
9 U: {+ r! C1 H8 j& k4 x 1、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上听,试解释这样做的道理
& d! v6 l0 f/ o* O: I$ a 2、百米比赛时,裁判员是看到发令枪冒出烟雾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为什么?雷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总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节日烟花:测声速)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大于声速
+ j' a" D) m/ s& N 3、设计一种方法估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击鼓法),
" M& S1 z$ W- H) _ 4.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 7 p( S0 I) f# n2 d2 H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
4 W {! n2 @6 U% j
: A: v1 {# @1 E/ R6 p3 o & s1 K* x" } O" h& Z% @) m3 @
& y& e: N: M8 @, d 空气(0℃) 0 p: A. ^2 ~+ }3 E& P
331
4 L# H8 y( j8 ]) `& T, I) I 冰 / \2 k& e9 p6 b4 R" o2 X. L
3230
; |, Z1 x* E" O; ? 空气(15℃) 1 [4 s0 P% q7 T! X1 I+ o
340 5 X; m3 d, \2 p) ?5 S
铜 1 X; t2 X$ J8 S5 _8 O3 F
3750 ( R$ P/ X: _, m9 h6 \$ K1 V+ Q
煤油(25℃)
: }; \0 o, q- j" N: I 1324 5 |+ T( x5 M0 h6 \$ H/ Z
铝 + m9 @$ r4 J1 g5 b9 G) X/ F5 D
5000
3 L, h* A p# s% U 水(常温)
9 B w1 W8 p& l' q7 g% P 1500 * A/ b( d& k$ q: i! s! P% J
铁 3 L; j. j% c' Q6 N4 u. D
5200 / l, } u& D& J- d6 J" n
7 @& o- b- V: v& T- m/ x5 {! F0 [ " ?: S$ K( B8 [# B4 p3 f/ K
. f& z0 I w% O: g' g3 o6 i! l- t (
; R- X0 s& |8 r7 l3 O5 l
E$ w. q) ]2 V& F h& p, l$ f2 A- x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2)在长为850米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33秒。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 r6 ~* T: o/ p$ I. s- _ B 5、汽车在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43.2km/h速度行驶,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问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多远?
) l% ]) G# r8 f3 g+ T3 d 6、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秒的时间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再经过1.2秒的时间才听到爆炸的声音,若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大炮距坦克多远?炮弹飞行速度多大?
. `$ n& x- G& [9 s* g0 J, Q 7、远处寒山寺的钟声能传到枫桥江畔吗?是否是诗人的臆造呢? ( \5 }# b7 z6 M& {/ ~9 f
8、先阅读下面短文:气温影响空气的密度,气温高,空气的密度小,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出现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地面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会向上拐弯,拐到温度低、密度大的上方传播。 1 l- u7 h) V& z" l0 v3 M, [
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 q- Y: C$ L2 R h
a、由所给材料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_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_的路径。
j/ l3 g2 c8 J% z. L b、“苏姑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苏姑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路径向_______拐弯而传播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9 t( {/ q( c7 N$ S2 P# q
c、赤日炎炎,在沙漠中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到对方的叫喊,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声音传播时向_______拐弯。 5 g; T% e' `+ T
四、回声 " Q! R5 f0 A7 {+ @+ x
1.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 )
8 q' p- |5 f0 w2 c+ ?' x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
" U# Q: r& o& h2 ^1 k2 _3 P) D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
: j9 }* R! V6 x6 c 2.以下情况中,能够出现回声的是 ( ) 2 L; s3 l+ a5 Q
A.小而空的房屋 B.小而满的房屋 C.大而空的房屋 D.大而满的房屋
" c3 @$ ^( m' ?1 [+ W6 g0 S5 C 3.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余音未止”。原因是 ( )
- m/ _. ^7 m) w# N2 l8 P1 {8 @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小幅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暂留现象
( Q4 I( i2 i6 O8 {9 b 4.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 )
: M8 N& h- Y- L. b9 {6 Q A.有发声体和传声物质 B.有发声体和耳朵 ! |: g/ p% b5 w1 Q7 t6 s- _
C.有传声物质和耳朵 D.必须有发声体、传声物质和耳朵 6 t7 z* f; P. O4 y I
5.人耳听到的声音范围主要取决于声音的 ( )
1 s. m9 h1 q5 j/ Y( Y# y9 F" @) h: j- D A.响度 B.频率 C.振幅 D.音色
# ~* _1 @: }& _4 N& c, F* V4 m1 } 6.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由鼓面_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过___________传入人耳。 % Y& p( q. x* j, F
7.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气温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___________米。如果看到闪电后3 s才能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_____________________m。
9 Y h1 u8 G1 T% B1 ~ 8、蝙蝠的特殊技能历来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在漆黑的夜晚,蝙蝠以其灵巧的动作极其准确地捕食蚊蝇或躲避障碍物。有人作过统计,它15min可以抓到220只苍蝇。蝙蝠为什么能在黑暗中捉到昆虫?科学家研究发现,可能与蝙蝠的眼、耳、口有关。蝙蝠发现目标、确定飞行方向靠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R6 M' e% K5 M/ {+ E, i 1.给你一把钢锯条,你能做哪些声学实验?简要说明过程(举二例) " R' p# y7 o2 ?1 g
2、在空旷的房间讲话与在正常室内讲话感觉声音不同,试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W7 Y6 L9 A% W, J/ n* b; v+ r2 [# ^" f 3、同学们在教室里讲话,为什么听不到回声? . x* g* M5 `1 T; e
4、某人想测量前面的有多远?说明他的测量过程 3 K6 t; E" z% A/ x$ E
5.人将前后两个声音区别开的条件是:两次声音到达耳朵的时间差至少要有0.1 s。已知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人能在空谷中听到回声,峭壁与人之间的距离应超过多少米? 3 g8 c, V8 _- i5 u5 _$ w2 a* u+ @
6.在一根长为884的铁管一端重重敲击一下,在铁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两次声音,声音的间隔2.43秒。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1 a1 @5 [! \8 D' V% H8 H
五、听觉 % p, Y+ n3 ^# k. J# Z! V
1、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确定发生体的位置是由于 ( ) + S# {3 w s _( n2 h' `6 }2 Z
A对同一声音,两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度(大小)不同。 1 ^# l* d$ i& p# x r- r
B对同一声音,两耳感受到的时间有先后之分。 ) A% ^6 B' B y+ A6 m
C对同一声音,两耳感受到的振动的步调有差异。D以上三种原因都存在。
, @1 w9 j9 D- W6 Z/ j 六、综合
9 @% g4 ]5 g8 r: s" f" ] 1.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 w. B' f) ?% L/ b2 j! [% M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 * v. r9 q& p! u+ S- |
C.声音传播速度一般随介质的不同而不同 D.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 ' J8 q2 |0 T0 G3 v$ I( y* S" E9 u
2.如图将一个音乐盒放入密闭的广口瓶内,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此时可以听到音乐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瓶内空气,将会产生的现象是 ( ) O. N& V7 `9 S& N
A.听到的音乐声越来越响 B.听到的音乐声越来越轻 C.听到的音乐声保持不变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 ]4 ]0 R9 x- m! q# v
2.如图所示,将一只小门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若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则铃声将会_______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你将会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是______ 。 ! e6 s" t% R' n& o( v% P
$ ]# l0 S. G0 E" X0 ]
3.如图6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 K" Z% l. i; K: P7 e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_________ 。 ' a9 @- z1 z, u7 S9 o8 N7 Z! k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 $ ~2 T- W& n! m' s9 S* p* ?7 ~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 8 n/ {0 m9 x+ k- X, a$ r" ?; ^
(4)如图7所示的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表明_________。 # L$ p; E8 O: k! v; n
(5)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什么结论?
1 @6 U: [1 m# Z) r0 t
$ _5 s- c" N: n0 w- A; a2 i 4、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 r1 K# ]. f$ L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________,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为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3 {3 W+ Y7 f; d- i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 `0 I2 w$ J/ A/ P1 K- T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强 强 较强 弱 几乎听不到 4 S6 q, Z v* t6 j8 `$ {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 .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2 @4 ]- v; e5 e& q$ u6 H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_____________. 4 F+ b1 H- k: m7 R2 O4 q" g
(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置还能研究的问题时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 l/ P. m8 H. j; s$ ^+ @ (5)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 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1 h+ t8 j! ~9 Q' Z) N
9 \, w" Q- o* T; x( R8 }0 w2 H* g. K 5、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3个合理场景。
1 q; Z, t) T% L8 ?8 G 6、用力敲装有水的长铁管能听到三次响声吗?在装满水的铁水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将会听到几次响声? ; U, l" {$ Y& @% S K# H
7、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量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14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m(声音在深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这种方法——(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 L" G. W3 B, B$ H6 a! P9 q; S' j2 L$ e) V 一、1、C 2、B 3、B 4、 在鼓面上放一些纸屑或黄豆,敲击时观察到纸屑、黄豆在跳动。在扬声器上放纸屑,放音时观察的状况。5、 4 j- |+ ]- |+ n" t
二、1、B 2、C当要研究的一个物理问题与几个因素都有关系时,为简化和方便,先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量的关系,而要控制另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 J3 v) d4 R! m
3、C 4、C 5、B 6、D 7、水(液体)传声,固体传声 8、逐渐减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逐渐减少,听到的声音也逐渐变小 # i7 o' l/ u- b* ?+ I+ K
9、固体(或金属)解析:被困人员如果在矿井下向外呼喊,则外面的救援人员不会听到声音。通过敲击钻杆的方法,使声音通过钻杆向外传播,就可以把声音传到外面。这是利用了固体要比气体传声效果好。虽然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性能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介质越紧密,传播过程中声音的损失越少,因而能传的更远。所以固体要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5 F& f {0 v: ^7 b
10、方法一:两纸杯、一棉线;将棉线分别系在杯底,一位同学对口讲话,另一位同学在门外听;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方法二:课桌;一只耳朵贴着桌子,用一只手帖着桌子敲击一下,感受两只耳朵听到声音的大小;贴桌子耳朵听到的声音大,说明固体传声比气体的快,即固体可以传声 ( _: i( ~5 T% b. @9 y! ?
11、(1)可能是没抽尽罩内空气或闹钟底下的物体易传声。(2)当听不到声时会看到小锤仍在打铃铛能确定物体仍在发声,只不过没有传来。
- y* a. c i: M0 {- K; C 12、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不能听到铃声,由此可以推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结论。理想模型法:真空罩实验用到科学推理法
- j) Q6 e+ S3 O6 J& }' t' A 13、防止从瓶壁、底座传声,吸收振动及声波,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电铃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
: ^ s) }0 H( z/ W* @5 \ 14、现象一:抽出部分空气后,听到电铃的声音明显变小;现象二:当空气全部抽出后,听不到电铃的声音;现象三:当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电铃声逐渐变大。结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O9 q3 V& U. `) s w8 r
16、答案:1.能 不能 18.C
' J/ O7 I' U3 l% d* v$ i 三、1、由于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土地中比空气中传播快。所以,当马蹄踏在土地上,使土地振动,发出声音,声音沿土地可以传播,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土地上,通过土地听到敌人从远处靠近时的马蹄声或步行靠近时发出的声音,以便及时获得敌情。 & r* ^# e4 o5 p3 {* [" \
2、 答:因为一般来说声音速度只有340m/s,因而声音从发令员传到裁判员哪里需要一定的时间,如裁判员是听到枪声才开始计则计出来的成绩比实际成绩偏小(约偏小0.3s)。所以裁判员不是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而是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快很多,可减少误差。 5 F! ^, W' A8 y
3、 1)在室外一块空地(如运动场)上量出约150~300m的一段直线距离,并在两端做好标记。先预测一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这段距离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 z" k( l1 Y+ J" t; ^' T
2)一个同学手持发令枪站在刚才测量的直线的起点处,另一名同学携带秒表站在直线的终点处。
( E* G. m7 r6 A/ P" _+ _9 `7 ? 3)在起点处的同学把小黑板举起,让发令枪靠近小黑板,然后扣动扳机,发令枪冒出白烟,同时发出响声。在终点处的同学你看见发令枪冒出白烟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当听到枪声时立即停止计时。
/ |; B) ^: ^- J Z0 q; x) t 4)重复以上步骤三次,将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 Z! f0 v2 A! R N/ p7 }9 D2 \ 5)测量声音传播速度的方法还有哪些?如果用回声来测量声音传播的速度,需要对刚才所做实验的步骤做哪些调整?
3 X* `% }4 F- e5 `/ h& l: f9 f+ [" Y 4、(1)①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②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中的大。(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m/s;该金属管可能是铝制成的。5、6、 % s1 S* @* Q+ c7 K9 i5 F
7、探究表明:气温影响空气的疏密程度,气温高,空气的疏密程度小,则声音传播的速度大;反之,气温低则空气的疏密程度大,声速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当遇到温度高的空气时,声音便偏向温度低的区域。当某区域的气温变化比较复杂,声音便会一会儿拐向高空,一会儿拐向地面。这样便会形成奇特的声音跳跃现象。深夜,寺内气温较高而枫桥河畔的气温较低,寒山寺的钟声便可传到数里外的枫桥河畔就不足为怪了。 " s4 ?; M) M1 C. r @ R
8、解析:由阅读材料可知:声音会向温度低、密度大的方向传播,因为这里的声速大。这样就不难得出本题的答案: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低、密度大路径;b、因为清冷的深夜苏姑城外地表气温低、密度大,所以声音会向下拐弯沿地表一直向很远的地方传播;c、赤日炎炎下,沙子的温度较高,所以声音会向上拐弯,拐到温度低、密度大的上方传播。
5 f# ^6 h2 i& K 四、1、方法一:(1)实验过程:用一个大空桶,贴近桶口说话,离桶口远一些说话,比较两次声音的响度。(2)分析贴近桶口时声音,声音碰到桶壁时反射回来与原声混在一起加强了原声,而敲开桶口后声音四面八方传递。方法二:(1)实验过程:用一木板,讲话时档在面前听声音的响度,撤掉木板后再听声音的响度。(2)分析有木板时声音碰到木板反射回来与原声混在一起加强了原声,撤掉木板后反射回来的声音减小。
1 Q. {* X+ L6 _, q L3 @. Y6 j 2、人耳要能够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回声必须比原声晚0.1s以上,而教室四面的墙壁,包括屋顶都要反射声音,但是教室的空间有限,通过计算,反射回来的声音与说话声的时间差肯定要小于0.1s所以无法分辨原声和回声。空房间讲话时受到墙壁的反射,所以感到特别大声,有许多物品会吸收部分声波,也向四方传播,使分散 3、 " O- n( s3 t0 X* c
4、利用声音的反射作用(回声测距),如果能测出发出声音到反射声音(回声)的时间,又知道水中声速,则能计算出冰山到船的距离。解析:根据 ,知道水中的声速,再测出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距离。5、口,耳朵 0 B/ c# c* r' A7 ]: n
五、1、D双耳效应的产生是由于人的两只耳朵到发声体的距离一般不同,这就导致了两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强度不同,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不同,两耳接收到的振动步调也不同。这些差异综合起来就成为判断声源位置的重要基础。所谓立体声就是使人感到声源分布在空间的声音有深度,有层次,在聆听扬声器重放音时如身临其境。
. {5 C4 t" L6 H0 X 六、1、AC 2、逐渐减小。铃声逐渐增大。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推理法 $ v# Q/ Q3 |5 ~+ t( e5 B7 d6 e* s0 v
3、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不会 月球表面是真空,无法传播声音 放大微小振动 发声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 |7 b r: F0 w4 W
乙图的实验可以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还可以用于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研究方法:转换法‘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过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的方法 ,
3 ~6 c$ u8 }( f7 t# x( [ 4、(1)不变(或一定);(2)有关;其它条件相同时,海绵吸音效最好. (3)用灵敏一起替代人耳测量反射声音的强弱等;(4)最强反射声的方向与入射声的方向是否有关等;(5)大理石. ' D4 G1 r' B' `
3、看电影时,听到的声音比看到图像晚;下课铃响后,坐在后面的同学比前面靠近喇叭的同学听到声音要迟;当汽车从我们身边驶过时才能听到鸣笛声等。当一个同学和你相距一段距离时,叫一声还没有亲自跑过去方便快速;百米赛跑时,运动员已经跑到终点,终点的记时员还没有听到枪声 6 F% {9 a z% o. P( b8 y6 ?
4、剖析:此题常见的错误答案为可以听到三次响声,原因是声音在铁管、水、空气中的传播快慢不同。细细推究此题,可以发现此题为一开放性试题,要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 S# ]/ e9 Q" W9 j. h: A- M, Z
正解:敲击使铁管发生了振动,从而产生了声音,这声音分别可以通过空气、水(液体)和铁(固体)进行传播。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在水中传播比空气中快,速度约为1500米/秒,在钢铁中传播得更快,速度可达到5200米/秒。由于传播速度不同,三次声音之间存在时间差,然而人耳的特点是间隔时间0.1秒以上时,人耳才能把两次声音分辨开来。当铁管过短时,时间间隔小于0.1秒时,人耳只能听到一次声音。然而,当水管太长时,能量损失过大,声音不能传递到另一端。只有铁管的长度适中时才可以听到三次声音,那么水管至少该多长呢?
$ X/ o6 R/ N) L( t 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来求解,设铁水管的长度至少为s,声音在空气、水、钢铁中的传播时间分别为t1、t2、t3。根据题意可知:v1 =340米/秒、v2=1500米/秒、v3=5200米/秒,因为t1-t2≥0.1秒。所以S/340米/秒-S/1500米/秒≥0.1秒,S≥44米。又因为t2-t3≥0.1秒,所以S/1500米/秒-S/5200米/秒≥0.1秒,S≥211米。由此可知,水管的长度应不短于211米,我们才可以分辨出三次声音。
, L% j& r. Y9 u 7、10500 不能(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 R' S# X* p) i. E# H7 I( C2 w# M' n
0 l3 b6 F; A& E/ B: q
5 a( T3 x. i3 D6 s- |0 s% x5 Z( z/ S- `! n% E9 w
% q+ G/ @( _. R% m8 U, B0 m+ _& X'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