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I" W# x9 v$ K" M
: u% U; |. b$ b
胡嘉舜 0 K9 k9 A% g' A) v
; v1 {$ T9 ^- X4 c( E6 M
5 j+ o- ?6 k+ ?
1997年生,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硕士研究生,2021年11月23日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跨越南北半球、途经大洋洲和南美洲,环绕南极,行程3万余海里,于2022年4月下旬返回上海码头,圆满完成负责的科考任务。
2 D9 [( j+ Q; P
$ ?+ ~: p3 A: H2 U/ Y 8 P- d$ D8 B2 @" q
/ _" N8 \2 e3 n$ q) B$ Q1 X 6 x! w$ Q \' M+ }
; \2 C- F! g2 O6 n L3 u& }
胡嘉舜与中山站合影。 % L" ]! N9 e! u& M4 N9 m
, t! |5 T* G$ ^) _1 `
, c* w. ~/ w" O) d
文/本报记者 杨霞瑜
Z5 z& k4 t( J! _ ! l. O) k2 U; T8 p2 S
+ p' t7 @6 J# [3 F1 E# o 图/受访者 提供
& f1 r ^4 F7 M4 h , t# [: K; `2 Z& F& S* X8 h
) g- b, T# r& ~% K9 ]2 n 第一次驶向浩瀚的大海,破冰前行,奔赴世界的尽头;第一次在严寒天气中进行科学实验……4月20日,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胡嘉舜乘坐中国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南极地区顺利返航,完成这场历时149天的极地之旅。 3 L) v2 U. P% ~
0 P' m9 {% t+ `0 n
5 }. C" `) ?0 ?; A* f+ A 回到校园后的胡嘉舜,在他一路记录科考日记的手机里,写下了这样的感慨:“参加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注定会是一段特别的记忆,它是我第一次参与的出海考察。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从这里启航。” 0 X: K" s5 \& ^& G# B8 I
! S% f4 E9 w+ |; E1 z- G% C
' _) l4 Z A: ^* \7 p% _1 B% ?! \
近日,本报记者联系到了胡嘉舜,通过他记下的日记,了解他的科考故事。 5 ?* |9 }8 v; P) A
! L# L$ `4 P1 o
9 F" R& b5 V* e1 w. M o$ ^! \
+ t1 Y- T1 ^8 O: c) D. g
! W: Y6 [3 i2 |5 y, W7 O
! E& s- d/ h2 f4 L. K* c5 B
胡嘉舜在“雪龙2”号实验室处理南极海水样品。
: d9 N8 o0 d+ d
, |( y# ^$ ?4 e$ S$ ~9 t: h : y9 n. |/ C; g" a- G& \
2021年12月26日 0 k R7 e5 }5 t2 v, p& n* Q: G
; b2 i/ r" \0 _" t& a+ } 2 z$ H+ d& x6 ?! P. F
南极长城站 晴 & G J. }9 l, V1 P7 D
1 t3 y( z1 e7 Q
I# f: x9 X( ?" J 邂逅企鹅
4 e& U. z/ U8 |( x" z% B 7 L$ R/ _5 G/ i, g2 ?+ x
8 \, }$ [$ F" i6 G6 J “看到成群的企鹅跑来跑去,心情也放松了下来” - o$ h8 h+ m7 z: S
# y+ ^: L! g! x3 }- j) h
$ }: j3 w0 H; ]7 m+ [2 H8 ~
参与“雪龙2”号此次科考任务的是一支由26家单位组成的科考队,其中既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也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年轻研究者。
% a7 Q o5 o7 }: U9 C! E
) t' j) F4 r$ n, g
a2 l/ \ L3 o 25岁的胡嘉舜就是其中一员,他与同课题组的同学一起负责“雪龙2”号航行途中的南极海水同位素测定。这项看似简单但需克服重重困难的实验,是人们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南大洋生态系统和碳循环变化的关键。 , I4 x3 `# x& C( P/ Z; v
3 A! V q5 v; n
$ S% n5 I$ Y7 m4 _* D
2021年12月26日,胡嘉舜跟着科考队来到南极长城站,也正是这一天,他第一次邂逅企鹅。
! V! o+ ~0 v) j w' {
% O& P: v+ c4 N7 o
' f' k7 {& _, |% p 这天的日记里,他写下了自己初到南极时的欣喜:“在南极长城站停靠时,正是南极短暂的夏天,在巍巍冰川看到不常见的绿色,还挺诗情画意的。眼前的美景和做实验时的艰难形成了反差,特别是看到成群呆萌可爱的企鹅欢快地跑来跑去,心情也随之放松了下来。” # ]& [) V( B. {: m: [) O
# k% ~1 V+ `: _; w* s
2 B, T7 { ]. X1 e! H I 赴南极科考的时间周期长,胡嘉舜在船上度过了不少节日,其中就包括春节。其间,科考船上组织了别出心裁的“春晚”和猜灯谜活动。尤其是正月初十那天,品尝到陕西老乡亲手做的臊子面,胡嘉舜想家了。
* a, o* \& @, O. B; H / t# c: l8 z1 s/ [1 ?1 X' U
2 }4 p: ^' y# X; A
由于春节前后约十天,船上的网络无法正常使用,没办法联系家人,胡嘉舜就在日记里写下思念:“不能‘云’团聚的春节,感恩爸爸和妈妈一如既往地支持我,让我追求自己想要实现的梦想。”
* _' Z! H6 R" [
" R2 l7 _! T& v6 c! V/ \0 G 6 J8 V# |) O) E9 a- P
胡嘉舜的日记留下了他逐梦的脚印:“当站点与站点之间的航行距离比较近,为了不影响下一站的采样工作,我会选择放弃休息时间,尽快将上一个站点的水样处理好。”
7 j2 I0 U) o, U( I
; J" j/ [, x" b
k1 n5 A1 o) s& i+ H+ c& r 在“雪龙2”号上,胡嘉舜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到甲板上散步,看流云,看日出。 $ D/ _3 v5 J) V8 ]( \$ C+ ? Z, o
8 V0 U$ O1 ]8 r: q6 S& |3 n
4 `9 j' t5 X! u4 R5 l “没有任务且天气良好的时候,我喜欢到7楼的甲板上散步。”3月8日,胡嘉舜在“雪龙2”号的甲板上看日出。他觉得,无论是天边的小岛还是无垠的冰原,抑或是航线上流动的雨云,能够亲身经历,就已是幸运。
- l7 ?3 K6 c: P0 q5 e4 b5 D. W" v
; o/ A9 L! ~! B e5 i+ t$ b ( k2 d! f7 T( I: `& S
2022年2月27日 3 l1 G' f: J8 L" t/ ~/ W
+ g# x: C: e- r& Y( j
& t/ l f; G2 Z) U9 y 南大洋宇航员海 大风
# T. o Y& m, h* ` m7 j
5 i8 j. ?$ X6 t
; a! L$ p7 p% j6 E8 G- i 遭遇气旋
% j: Q; Q5 j4 @; H
# [6 p0 w5 k; o0 A( G2 _ & T8 v$ w! \% ^) [# B. u3 B5 M/ n
“科考船晃得厉害,房间里的凳子像‘小帆船’”
7 d0 m! R, }: i1 D
: ^ ~' @/ S) T0 x. f J
3 U5 E V9 k4 O8 s+ X5 w4 N
( w' F6 ?! A! J: M4 H; l ) C1 V, Y) X/ y6 G8 D. n
6 H5 f. \6 J9 b* n) t7 G% y3 \ 胡嘉舜正在进行海水采样。 - s3 f8 d1 ^ B5 H" p5 H
% Z7 c& ^4 b& Q: z& K0 l7 n5 C% P: I
4 K# _1 O9 k l2 ~1 a3 ]
“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仍坚持高强度的实验节奏,是海上科考人员必须要克服的困难之一。”在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南极科考之旅,胡嘉舜用手机记录下了每天发生的点点滴滴。 ( f; p1 H5 _! f" k) _/ C5 m
+ c! G9 z' w' `# z0 p# S+ K \
3 e/ z# ]0 t) M9 m 南极天气变幻莫测,特别是以狂风巨浪著称的“魔鬼西风带”,穿越其中时,科考船需在剧烈的颠簸摇晃中航行。记者眼前身穿黑色格子衬衫、头戴白色帽子的胡嘉舜,回忆起在南大洋宇航员海遇到比西风带更可怕的气旋时,显得更为严肃。
4 k; E/ R z% J* R& h/ X9 y ' V* f" |' O# r) G$ o
O9 ?7 @0 |7 S* @; T0 J" g “海上风浪巨大,科考船逐渐晃得厉害,房间里的凳子像‘小帆船’,不停地来回移动,桌上的茶杯掉落在地上,船用电梯也停运了……”胡嘉舜说,科考船那时已进入避风状态,没有工作任务的他原本可以休息,但是当身体随着船舶左摇右晃时,第一反应是担心采集到的样品会因船剧烈摇晃而洒出来。 . @# [$ K" U) O
1 x( \3 f& Q( G5 i7 H
/ D) P1 T* f- j6 E1 P
当时,胡嘉舜和小伙伴急忙赶到实验室固定物资:用绳子分别将桌面和地上放置着的物资捆绑牢固,然后通过专用挂钩将椅子固定好……“虽然科考船的航程已过半,但是在实验室争分夺秒地固定物资,才让我第一次有了危险的感觉。”胡嘉舜说,幸好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后,气旋对样品和实验仪器的影响都不大。
' \- M$ ~4 n R0 X' h% F0 Y% o+ ^
. h; a% _7 Y7 z ) ^& x# C: O* E- k+ I4 m
接下来,胡嘉舜继续在船上过着“婴儿”般的时间,经常在深夜从睡梦中醒来,船一停靠在站点,无论何时,都会去采集海水样品并进行预处理。
+ V" `) Z. J8 u
3 I$ I! Q) p& _! }. @! \: X 2 g: b+ D1 A* a/ x6 L
2022年 7月4日 + C# V" D3 Q) N% v
. y2 C9 U3 k- q6 C/ }" T
h" J1 W8 @5 m$ U' I* r 厦门→上海 晴 ' y- L4 m/ U1 X- o! [
- P& k) I& ]& e% g
. j0 _8 g* W, j2 v5 |4 D6 F- t& o
护送样品 6 }# m3 p% o7 G
/ x( r/ ?/ {& Z5 X4 p% I$ _9 Z6 e r
( c; F) U7 A; |. Q# M “当代研究者接力传承,探索海洋的奥秘” . R2 P6 E$ _( s- `' a% M
, B3 k1 b N* ?* Z W& {5 {' ]( Y o& c2 _4 J7 U
“人生中的第一次出海就是极地航行,我竟然全程都没有晕船!”胡嘉舜在科考日记里感叹:“原本出海之前,十分担心自己会因为晕船而无法顺利完成海上作业,实际情况是不仅在船上好好的,下船后也没有任何不适,看来,平日里的山并没白爬啊!”
. {8 l, O* x) W6 ^. w2 ^
* I3 L1 f0 @, N5 Q6 Y0 m5 i8 ^ , c% ]9 P/ X- n1 y( O
这位提起海洋眼里有光的研二学生,其实大学本科读的是历史学。胡嘉舜是如何与海洋结缘的呢? . @* w6 k U! V1 v6 | Q
8 |0 w6 N; n( N. f : d5 z7 W+ e5 Z( \: j
原来,胡嘉舜先是机缘巧合听了一场海洋学科论坛后被深深吸引,后来,2017年前后,在厦大思明校区学习的他,一有时间就会坐公交车到翔安校区听海洋科学相关的讲座以及课程,还找认识的学长和学姐学习做实验,通过网络“恶补”科普视频,最初的那份“一见钟情”最终化为“日久生情”,他明确了自己海洋化学研究的方向。考研时,他坚定了对海洋的热爱,毅然“转变了航向”。 - H( h3 m* H2 e- ~
8 O2 w9 B' E3 U. [/ |
( Q) ?3 R% p7 K% I' w$ b 如今,胡嘉舜也适应了在厦大实验室与电热板、离心机、银片等各种仪器和耗材相伴的日子。如同他所说,无论是历史专业还是海洋化学专业,都是“以问题为导向”,如海洋化学专业,首先有科学问题,通过采样、反复实验,再到撰写科研论文。
- c- }. s2 h' A2 a3 Z9 h 9 n+ Y" E# K& b1 W9 w' u
( y* z5 t: U$ ?, W
2022年7月4日,胡嘉舜和同学启程前往上海,协调此次南极科考采集到的上千份不同种类的样品随货车回厦事宜。
: P2 c7 @2 J1 o0 j. f7 K $ L, k" G8 ]( u* }
/ Y. t9 `1 t- X1 v8 m* g- Y 临出发前,他拿出手机写下这样一段话:“样品送回实验室之后,同课题组的学弟学妹们得忙于进行同位素测定工作了。其实,我毕业论文将用到的数据,也是根据学长学姐以往南极科考带回来的样品分析而出的。这也是一种传承。老一辈海洋科学家筚路蓝缕,在海洋的世界里开辟道路;当代研究者在先进技术的‘加持’下,接力传承,探索海洋的奥秘。” 6 X! ]& H9 G( [: r' J- O
2 q" n) y: g+ Z% @
7 B% m1 e: ~; p 【来源:厦门日报社】
9 V; G X- }) N# e
# |! \- `3 |) o6 }2 ~8 D
) ^" J! P- y9 F" Y: p$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g; d/ d ?; q. F- z : q2 Q& Q0 Z* A3 ~% T: g
' ~, j5 G- n; }
举报/反馈
) Z3 T, _0 @7 u& _! z7 k 4 H/ n1 G- }" d4 b6 J5 Y* V
( A. I3 F' p' ?! `3 ]
5 j& M* J4 _9 S
" P" Q# S3 P$ _$ g, W, x7 B( B6 X4 n3 Y7 K' |0 n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