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j9 b- E7 x 一.如何正确认识振动跟声音的关系?5 }9 W" Y: m: g0 l' Y
【疑难诠释】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正在振动,但是物体正在振动,人们未必一定能听到声音.只有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即20 一200000Hz)才能被人耳感受,引起听觉.“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4 ?$ I5 F- ]( c3 n9 {, M
【典例剖析】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 x0 w9 w5 R( @. j* J- j# f8 g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 10810^{8} m/s
) q! p. @7 L' i2 A; A5 A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 D* G/ l$ l5 r$ K! p0 a, W% Q6 d 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 W$ t% X O: n D.可以用超声声呐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7 c% ^3 ^1 m( p! F9 \ 解析: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r0 E3 g, y& c; e4 p' G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出声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故B错误;
% {6 t" {$ k& @/ N* G# Q- K' Q 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故C正确; * x+ v! r% [% V$ c. m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不能用声呐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故D错误. 故选:C.
$ | w U6 R! e5 e6 W 二.日常用语中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还是响度呢?% U; x6 L8 j% s9 I1 U* }6 J
【疑难诠释】日常用语里的“高”、“低”大部分是指音调,也有少部分指响度.比如著名歌手李娜唱的《青藏高原》最后的高潮部分,音调非常高,一般人是唱不上去的.“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里所说的“高”、“低”则是指大小,就是声音的响度了.
- `, K2 b/ u% n# K5 y7 T3 P 【典例剖析】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 , R! i! R" i* {9 h
A.音调 B.音色 8 Z) B2 B2 w9 D4 ]' ~ x5 ~) A
C.响度 D.振幅 * C* r- I. Q8 X
解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产生高低不同声音的原因是物体振动快慢不同,发出低沉的声音,是因为物体振动比较慢,所以频率低,音调也低.因此“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音调.故选A.
; U. H3 Z. G: Q$ _ 三.如何根据声音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图识别声音的三特性?
# M4 S8 H0 E5 {$ ?" Z 【方法技巧】如图所示,同一个示波器上的波形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即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同时也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即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波形的疏密反映了振动频率,疏则频率低、音调低,密则频率高、音调高.波形的高低反映了振动的振幅,高则振幅大、响度大,低则振幅小、响度小. 8 g- W9 B* G# M% f
: Z* _$ r- o8 [4 Q* l- W) C( d4 m
另外,音色表现在示波器上的波形不同. " {& Q$ ^. [1 R! O3 u. B, p- a; ]$ d- `
【典例剖析】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n8 }' w, L6 S" A
2 {- ]& A4 [4 H' A % `1 o/ @- E! s! \, G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 n9 z& |3 _& A- S9 z* Z+ C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 h6 g) |* c- W3 m6 L" c6 X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 w. S1 O; R$ X. ~- m. y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 A4 d8 m0 d5 A; ~4 j# e0 K5 J4 z* A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丙振动的快慢相同,即都是振动了两个波形,故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C错误; - g0 x4 U2 j; M4 d! ~5 D$ H: N, O
(2)甲、乙、丙的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B错误;
2 c$ i+ j9 A) Y9 T0 H1 p2 H( l+ F (3)甲、乙、丙的波形不同,故两个物体的音色不相同,故A正确、D错误; 故选A.6 G! \3 _3 z4 l1 H
四.如何控制噪声?$ I% P. C/ {' c% S6 n. x: `3 z
% }( c& O, J3 S* ~ 通常,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大厅内的蜂窝状天花板就是吸收声音,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回声的干扰.
2 J8 ~- M; j& J C' D 【典例剖析】下列做法属于在声源处有效制止了噪音产生的是( ) 2 \# @8 y( J$ m8 X
A.在嘈杂的环境中带好耳塞 % V4 w) y* _) r4 f# p! a
B.歌厅的内墙使用很厚的软材料装修
# e B. w: {2 m0 Z# t" v- d3 U C.会场里将手机调静音 ?) [7 y* [) H" K
D.有居民居住的公路旁修建隔音墙
* R* X" D; O& i! V6 C. q) ? 解析:A、在嘈杂的环境中带好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 J& N0 N9 z6 C
B、歌厅的内墙使用很厚的软材料装修,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不符合题意; ' {! [ \$ ^: G
C、会场里将手机调静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D、路两旁建隔音墙,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C.
& U& E) X5 C s 五.如何利用回声测距?
n9 n) r' c9 L! f/ T 【方法技巧】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别注意,接收到回声的时间为声音往返的时间,因此用公式s=vt计算时,t应为题目所给时间的一半. : w+ h9 }, s( [7 _. R
【典例剖析】船上的声呐发出的超声波以1500m/s的速度从海面射向海底,海底再将超声波反射回来,经6s声呐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则海底的深度为多少?这种方法叫回声测距.利用这种方法能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吗?为什么?(要写出必要的公式和解题过程)。 + G7 S8 `# b1 @
【解析】 ; Z5 m+ G# g7 C/ A: I# o& F
+ M H4 u7 J# g- l0 M; u (2)月球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 ]* \ ^' w1 _. {
六、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8 V1 t- O5 s8 k+ {- k% H
发声体振动的快慢(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形状(长短、粗细)、松紧(一般指弦)和所用材料等多种因素有关.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大弦小声,小弦大声”的记载,即弦越短、越细、张得越紧,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反之越低.弦乐器和管乐器就是通过改变振动弦或空气柱的长度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6 g! \% }8 m, E+ K, c( g j 【典例剖析】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
" {) c- y V* r$ J6 r, ^* L / E* y& |2 _" p7 w3 j+ `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8 x, ]) f8 \- T% ~$ G% @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 H. a: W! c2 Q/ h 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4 V! _" M4 ^3 a" q& L' E, u: \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
$ Y0 d9 }+ X/ p. `: F6 L 解析: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A不合题意;
2 ~. J4 E d4 I" H" `( W7 X& i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由于两根弦的粗细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B不合题意; ; R; A4 i& v8 |0 \ X/ _7 v P5 H& s
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可使弦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声的响度不同,不能影响音调,故C符合题意;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可使弦振动的频率加快,音调提高,故D不合题意.故选C.
5 L& n) i2 ?" ]" G6 L M% x( ~0 q0 m7 c1 K" N/ K3 l( [5 @- l
; V( Y2 C$ a% p- ^' {0 i3 O4 j1 l
4 d e5 c9 K: E4 _ E5 J; Y8 d s- u7 [$ {9 H4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