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盛 | 追溯近代科学之思想源流 ——读《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复制链接]
) t' V) ^3 [% A" A
/ e- z. P5 b: h2 f" l
4 `# F9 L, J7 ^1 n
原标题:吴国盛 | 追溯近代科学之思想源流 ——读《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吴国盛 作者 吴
. A- q) V( G0 ~9 q; h8 i7 d4 {
* s# {) Q) A4 B: n
9 _. h- N/ l, Z2 `
; n/ g3 @7 V- F9 {6 [5 g# c0 k, ^

原标题:吴国盛 | 追溯近代科学之思想源流 ——读《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 i; a2 V4 P E* _# c& m
5 O( r* @' b3 \+ s' S
. Z- W0 p0 B1 ~9 F m* ]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 I+ f: d2 O5 w9 ~3 w6 `
( Y9 r% t9 D$ L* u6 y5 I3 L
i% z0 q. q' U' o; H# o

▲吴国盛

: e6 J. _, u! @7 c" q; x" w

作者 吴国盛 (本号主编,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 t ~0 }5 ~, |, r) p4 P# y

责编 许嘉芩 刘愈

% D/ B* K+ X y) W# x

◆  ◆  ◆  ◆  ◆ 

, @5 J" ?9 ]- F& W" V; D9 [ 5 b6 d3 W- k" ?7 ?* d* y% W* p4 O0 `

近代科学的起源,这是一片多产的学术园地。国外学院学者们近一个多世纪来为之贡献了汗牛充栋的文献,使当代思想家们在反思现代文明之现代性时,得以高屋建瓴,明察秋毫。遗憾的是,这块园地在我们学术界还是一块未曾开垦的处女地。它本该早就受到重视。当80年代人们讨论“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时,西方近代科学何以起源的问题自然是一个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今天,当后现代主义者们嚷嚷着要解构现代性时,他们理当搞明白现代性是怎么回事,然而奇怪的是,作为现代性之源头的近代科学之诞生,却往往不在他们的视野之内。在这个领域里专家们专门科学史和思想史研究的缺乏,导致某些先锋思想苍白无力。

v" ]' r' S, ]' h' m, X y

我们这个时代的本质需要从近代科学的形成时期去寻找,这个被海德格尔称之为世界图景的时代,正是在哥白尼革命中诞生的。希腊人以及中世纪的宇宙,是一个层层相套的有限的球体,地球则居宇宙的中心。近代思想的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就在于从有限封闭的世界,走向一个无限的宇宙。这一思想主题反映在许多方面:在天文学方面,最终抛弃了天球的概念,而将天体撒向一望无垠的宇宙空间;在物理学方面,最终抛弃了亚里士多德目的论的天然运动概念,而提出了惯性运动概念,这种运动除非受到干扰,将延一条直线无限地运动下去;在视觉艺术的创作方面,定点透视代替全景透视,确立了欧几里德几何学在观察世界中作为先天形式的地位,人,随之被确立为观察世界的主体,世界即是观察者眼中的世界;在精神生活方面,对人类有限性的深刻意识以及从而对上帝的虔诚、恭敬,被无神论的狂妄、放肆以及对主体无限能力的崇拜所取代;在经济活动领域,对自然资源无限的开发和索取代替适度规模的小农经济。这一切,实际上都是“从封闭的世界走向无限的宇宙”这一时代主题的表现。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哥白尼革命对于近代世界这么重要,因为,这场宇宙论革命,既是天文学的也是人类学的,既带来了世界图景的改变,也导致了欧洲心灵的重建。

1 X0 |. O% e) J% q# ]: N- D2 |% G

从哥白尼开始,近代物理科学的诞生仿佛一幕早已被编排好的巨剧,每一环节都天衣无缝。第谷、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每一位人物都在为重铸新时代的思想范式而努力,虽然他们不是没有走过弯路:第谷不同意哥白尼体系,开普勒不同意无限宇宙观,伽利略不愿意放弃行星运动的正圆轨道。“科学革命”或“近代科学的起源”,确实是思想史家得心应手的处理对象,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概念的演变格外引人入胜。

6 k5 N2 V2 S) y

在追溯近代科学的思想源流的学术史上,伯特的名著《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徐向东译,收入《科学思想文库》,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科学史中的思想史学派形成初期的重要文献。象大多数思想史学派的奠基者们一样,伯特起初也是一个哲学史家,这就使得他具有透视和整理近代科学之哲学基础的便利条件。伯特第一次指明,自然的数学化是近代物理科学的真正主题,至于主体与客体的二分、机械自然观的确立,均是贯彻这一主题的结果。围绕这一主题,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柏拉图主义在近代科学兴起中的作用和影响得以突出出来。这些在今天已成为常识的思想,正是由伯特最先点拔出来的。

, o$ Y0 `" j- H. R4 ^

在我国,近代科学思想源流的研究在两个方面严重滞后,存在两个时间差。第一个时间差是,我们的科学史研究向来漏掉了思想史这一环节,在近代科学的起源或科学革命问题上,不仅没有推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连介绍也很少。第二个时间差是,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向来是教条的而非批判的,在近代科学的起源问题上,依然囿于对科学巨人的惊赞,而没有注意到近代(现代)科学与近代世界、近代生活的内在联系,并从这个角度探讨近代科技的形而上学基础。就第一方面而言,我们依然要读伯特,读更多的科学思想史文献,就第二方面而言,我们要超过伯特。但愿《科学思想文库》能在这两方面继续为读者做出贡献。

% B4 q S& D( T9 v2 O* N
' z8 k0 u% H9 }, } `
A, X& G% B9 [1 C! {
2 r% L5 [+ J; a, k) H, @. P8 V; c! g8 f9 m0 R! s' M# p . [ v8 U+ K+ o1 E) a6 F$ v 5 q& T Y% k% I" \ . q# [" u( I/ _8 t0 U( B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那些果儿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