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G8 ?! H6 g# c7 N8 ] . { U9 X+ F" L; D4 H6 ^$ Y
提起手术,好多人不禁瑟瑟发抖,“要流好多血怎么办?”“可不可以用我自己家人的血啊?”“被传染了怎么办?” + I. t) {& Y0 h2 X
其实,少量的出血对身体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可以自行恢复,但是如果大量失血,对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输血了。 8 E: I. x7 G! i* Y; S% b/ z M! d
(网络配图) % O& r! ~1 i4 U* {2 H
以往临床上的输血,基本是异体血输注,也就是使用别人的血液,经过处理后进行输注。 * C! c6 G0 p+ C2 v( J
目前,无偿献血量大幅度提升的空间有限,血液资源依然匮乏。那么,面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大量失血情况,除了输注异体血之外,你知道还有一种安全的输血方法叫“自体输血”吗? 5 [" y% y/ I: V% v# _
自体输血不但可以避免输注异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还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用血供需矛盾。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关于自体输血的那些事。
: O" a3 w+ x' O( B 什么是自体输血
% j5 {0 b. @- f G 输血治疗是临床上救治多种疾病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主要分为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两种形式。
( _, A: v- E: l& l% a 自体输血就是当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或失血回收的血液,自体输血也被称为“用自己的血救自己的命”。
' l n6 l6 R/ j' w9 _ w6 W 异体输血就是当患者需要时,安全输入他人提供的血液或血液成分。 4 ?( q* Z* z, V9 L
(网络配图) n/ ?. R2 N! k+ I' i5 U
有研究发现,如果自体输血技术能全面推广,至少可减少医院三分之一的异体血用量,可以有效缓解当前临床用血紧张局面。
& [. ?9 F% m$ K1 _+ J" z 自体输血 VS 异体输血 7 Z: j. N3 }6 i7 p! x! ]
输血治疗绝不是“有益无害”,它在治病的同时也可以带来诸多风险,有些风险甚至是致命的,输血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异体输血。
5 }, i0 j! e" B) j2 o 异体输血存在的风险: : X& R: s( O, X
1.感染性风险 : ]( I5 f" s- p! B* ~8 y1 r
(1)检测项目有限
! G& s+ y: Q, H& [0 J$ ~) D 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我国法定应检测艾滋、梅毒、乙肝、丙肝这四种常见病毒,但还有多种可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并没有在血液筛查项目之中。 ( |& b& ^0 b6 P. f* o
(2)检测技术水平有限 1 A4 u Q7 Q$ B0 R
病毒也有窗口期,即有一些病毒感染后,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检测出来。比如乙肝、艾滋病等,而目前的检测技术,尚不能解决窗口期问题。
" J& [, o" j, @- n9 _1 L 2.非感染性风险 : ]# q. L/ {- v* H* a
输血还可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如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低血压反应、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后紫癜、免疫抑制等。
) s; q. `5 D% s (网络配图)
4 [# t, ]' P; Q' N 相对于异体输血,自体输血具有以下这些优势:
/ C7 L7 \: K/ i1 u6 H4 _! z+ M 1.避免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梅毒螺旋体和其他经血传播病原体的感染。
: C: F0 k" F L6 s7 } 2.避免因输注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及蛋白抗原而发生同种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过敏、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血小板输注无效和输血后紫癜以及同种抗体的产生等。 4 v; }5 V7 H/ {3 k% N3 A3 u; P1 j. R
3.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对受血者免疫功能的抑制,降低围手术期感染和术后肿瘤的早期复发等风险。 - |# @9 T$ `! }) x \+ s. I) `
4.为特殊群体(如稀有血型患者、因输血和多次妊娠产生多种同种抗体而交叉配血困难患者、因宗教信仰拒绝接受异体输血的患者等)提供适合的手术用血。 ! L/ z& f G/ q; n }' w6 ?
5.适量多次的自身采血可刺激血液再生,使术后患者造血功能增强。
& E6 u/ ~7 s2 ?4 J2 A6 _ 6.缓解血源紧张、节省医疗开支等。
) L u, N0 I; T' c( N 自体输血的三种方式
" e2 h0 e3 ~& l& Z 1.储存式自体输血:择期手术前一定时间采集病人自身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0 `6 A- `' c( K* r: M( M0 H; G9 M 2.稀释式自体输血: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体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分丢失减少,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病人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
7 D2 k4 k# z8 d) K/ B% a 3.回收式自体输血: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
- E6 y) Q% V+ C& D2 j5 ]. J 术前储存式自体输血、术中稀释式和回收式自体输血可以联合应用。 : Z* b. `0 r# F; }
自体输血适合哪些人 2 }, G! G* B6 B7 l+ H; I
1.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 1 Q6 o) ], y0 u7 y* h3 r2 R* |
2.符合自体输血临床要求、无禁忌症(如贫血、菌血症、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止凝血功能障碍、产科先兆子痫和胎儿发育迟缓以及其他增加患者风险的情况)并自愿合作的患者; & y+ t. W0 ~; e
3.能预测术中出血量较大,又必须输血的患者; / q& P) F9 F2 \( ^# W1 E
4.稀有血型、血型鉴定或交叉配血困难、既往发生过严重输血反应以及拒绝接受异体输血的择期手术患者;
7 g" y0 J8 S/ t" K 5.需要保存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功能(如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手术患者。
+ U3 i. ?; I. D 术前采集自体血是否会影响手术安全 ' x! K. ?2 n2 Z% P
不会影响。术前采集400ml血后,8分钟内身体便能恢复正常的血容量。 # ~+ q$ L9 ^2 m2 U% l
术前采血不会影响组织供氧和血凝机制,且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当术中出血时,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丢失相对减少。
/ X4 Y( c7 ~: Q7 {, R/ d- K! F 近十余年来,国内自体输血技术在不断进步和完善,自体输血技术已成为择期和急诊手术常规和标准的输血方法。 ' p2 p2 q4 l+ U- X6 C/ J
(网络配图)
( W: U: {9 i+ I 随着医学的发展,血液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确的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错误的输血则会危及生命,提倡安全用血,让我们从支持自体输血开始。 4 d `) L' T# {2 m" J% ?1 ?
作者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巫春乐 梁慧妍 莫柱宁 9 o3 g% `1 X) A; j, R& n
编辑丨张皖波 % Y$ m3 V. S6 Z
8 y! H& s$ f1 F% {7 o! @
7 S" e: d/ v; W) {7 {
y [* w5 G, p2 V0 d1 L7 n3 G* p6 Y6 n3 x$ \1 W
" Z9 s( b4 e! E/ V( v5 E
2 r- W9 o. @# C& R1 T$ h1 X9 ^) W4 }. {
2 {4 L1 l3 d, [0 n# @' ~5 Z5 Y1 Z
0 J5 s* B7 K: c: C3 g
! n. u* u \# A
9 q2 A+ |) M W% t8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