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U! S& {' |% Q7 W1 h! r' u/ O% B + f8 }; n3 n/ ]4 _7 L. i: ^7 ~, d
中国网3月25日讯(记者 刘佳)457万!2022年考研大军人数再次冲破天花板,达到历史之巅。上周,各高校考研初试分数线陆续放榜,各专业平均涨了15分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的考研堪称“最疯狂的一年”。在考研呈“高考化”趋势的今天,“本科出身”似乎成为高校与考生之间心照不宣的“筹码”。
* t+ T# L* _! g o; T 3500名“考研大军”体育馆上大课,场面壮观。秋芊/视觉中国 0 ^3 u9 F9 x3 E8 C% c* L
“‘双非’本科一生黑”,考研难翻盘? # O; K! m6 L8 P7 J- v+ @& W/ b5 B) g
“大学里再努力,都不如高考考得好。211收调剂生暗地里要985,985就更不用说。好一点的‘双非’(非985、211大学)也要211、985,我还能调剂到稍微好点的‘双非’吗?”随着2022年研究生复试的陆续开始,类似这样的声音在考研圈或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不绝于耳。就在几天前,兰州大学对一名考研学生的复试调剂回应,再次引发公众热议。在回复中,兰大直截了当地称:“因调剂名额有限,学院优先考虑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的毕业生。为了不影响您的调剂,请您尽快联系其他高校。”这让“本科出身鄙视链”再次被关注。 / g+ k' [# |6 \
在中国教育在线编制的《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中国网记者注意到,除研招统考外,在推荐免试硕士生招生途径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众顶级名校对“本科出身”近乎“一票否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示的名单中,2020年两校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生分别约1935人、1744人,其中本科为“双一流”高校的比例均超95%。 2 r( _! r7 p5 z! V( d# D
研究生复试相当于“应聘面试”,名校光环将加分 3 E. k8 m1 B! t" n! u2 q
在研究生学历越来越成为入职门槛的今天,对于“双非”本科生而言,大四更像是“高四”,挑灯夜战、冲刺考研成为他们学历逆袭的关键。但“‘双非’本科一生黑”却如同魔咒,让他们对更高层次的学府只能望洋兴叹。
0 I% d( i" z; O/ s$ M 对此,多年从事高校招生工作的北京某211高校负责人沈军告诉中国网记者,对于高校而言,招生的核心要义是提高学生的录取质量。除此以外,研究生招生还肩负着更深刻使命,即为高校科研建设遴选基础科研人员和储备力量。因此,他认为,与其将研究生复试看作升学面试,不如当做“应聘面试”。这样一来,本科院校自然成为导师衡量的一个客观因素。他特别提到,一些高校在研究生复试过程中,更倾向于本校本科生,这也具有客观性。“学生的一志愿多数会填报更高层次的高校。所以,与其录取更低层次院校的学生,高校当然更愿意留下本校学生。”除此之外,高校还有“深造率”考核任务,如果能多吸收一名本校本科生,也是“一劳多得”。 % K0 U! V+ p( B8 D* @( L
多年从事研究生复试面试的浙江某“双一流”高校导师宋柯也向中国网记者透露,高校会将本科院校作为先入为主的因素考量考生。他也不否认,不同本科院校师资和培养模式的差距,会造成个别学生在研究生学习和科研方面的能力悬殊。
# r1 j" k4 r5 p# H, O 在考研调剂过程中,部分高校明确列出“优先考虑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毕业生”的条件,一名业内资深专家表示“可以理解”。她分析,类似兰州大学、广西大学这类地理位置偏远,但部分学科建设非常抢眼的高校,调剂是他们优化生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兰大,每年调剂到该校核物理专业的学生不乏清华、北大、北航等重点院校学生。”此外,在考研人数激增的今天,用本科院校“过滤”掉一部分考生,也不乏是一种高效的做法。 1 }5 e5 v: ~. V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 。刘建华/新华社 # r6 R; Y+ e, b1 B, \: w1 Z
“本科出身”非一锤定音,复试逆袭有优先级
- I7 h- H# C* Z6 K/ o8 X “本科出身”真的一锤定音吗?中国网记者采访了部分高校招生负责人、复试面试官、一线导师以及行业专家,他们均给出否定答复。 9 r. X/ A3 [# f2 M
北京某211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秦一峰告诉中国网记者,在复试过程中,导师有几个好感度评判标准,依次是:参与国家或省级重点科研项目情况及承担职责,国家或省级科研奖项获奖情况,对该专业的职业规划和行业了解,最后是英语口语和表达能力。他表示,本科院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以及获奖的情况,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5 t4 g5 K# R# J' l }# r 对此,文都教育复试推免项目负责人白晨表示赞同。“我曾辅导过一名学生,他的本科院校是河北省一所三本院校。但因为该校的铁路专业师资和实力较好,他也参与了一些核心项目,并担任重要角色,因此,他在复试中突出重围,被一所重点院校录取。”白晨认为,学生在本科期间有强烈意愿参与科研项目,并选好老师,才是逆袭的关键。
( v$ Z4 x$ Q* t: k% E" a 一组数据表明,在超400万的2022年考研队伍中,约七成以上考生来自“双非”高校。但从往年的录取结果看,“双非”逆袭重点院校的情况屡见不鲜。 9 r8 ]+ W& N' j) ~0 y3 d5 l
白晨直言,在近6至7年的改革中,研究生复试更加强调公开和公平。整个复试体制的改革,更加倾向于标准化流程,招考办法和细则更加完善,人为因素被大大降低。“大部分高校在面试过程中,甚至取消自报家门的环节,这大大打消了考生的“本科出身”顾虑。”而申请复议的申诉环节,也为考生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保障。 & f6 Q* h# ]+ m5 k# D
(文中沈军、宋柯、秦一峰均为化名 图片经由新华社、视觉中国授权使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 _# q+ Z, N$ M: a
* K3 ~ t" B% Q; g: w2 N- q% e- x$ P: s( y# t% ~1 E) a; W0 A
' _; O& c$ r+ z, H g1 M% y g7 R- D! L& [' h' J; E+ `
( v$ q7 S8 l+ a- S: r: z Z. V3 n4 i+ O+ M7 F! j/ `% J
$ |" n( G- b7 z# L, f
$ l; G' H7 P. d! G2 x6 B
7 P2 C2 N5 C+ T% A/ [. S
3 U5 N4 P. |;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