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u3 G" I. H
海南日报三亚10月26日电 (记者黄媛艳)10月25日,“探索二号”科考船搭载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返回三亚,完成了大深度原位科学实验站在海底的布设试验。
$ P/ a+ H* z& V2 K* B! b X$ W 该航次主要任务是开展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所研制系列装备的海试任务,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项目关键技术验证工作,参试装备包括海底基站、原位实验室、滑翔机等多型装备。本次海试采用中科院青岛能源所与深海所联合研制的国产技术,首次实现了兆瓦时级别的固态锂电池在深海装备上的集成,并在千米级深海进行试验应用,验证了能源及其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U9 d+ q# I# I8 f
“利用基站所拥有的大容量电能,本次海试还对基站的海底航行能力和自主位点转移功能进行了验证,这项功能可以实现基站在海底的精确布放以及满足多个位点的作业需求。基站可以支持如原位实验室等平台在海底接入并向其供电,同时各平台间信息互联,开展长期协同探测,作业模式更加灵活。”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陈俊说。
8 @+ d/ H( A( C- o 在长达11天的航次过程中,“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第500次下潜,最大下潜深度为1450米,在完成水下9小时的工作后顺利返回“探索二号”母船。
/ E5 h( ]3 [. w( v1 k f( Q1 D# I4 e “通过这500个潜次的积累,‘深海勇士’号已拥有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潜航员队伍,这支队伍不仅采纳了国际上先进的海上一日一潜的常规作业模式,还开创了独特的夜潜、连续2天3潜、8天12潜等多种作业规程和纪录。”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杜梦然说。
5 p3 J" ~; N4 b* U4 G' r 自2017年8月以来,“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西南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等海域执行了41个航次的任务。500潜次的平均水中时间为8小时17分,其中最长时间达12小时53分,平均下潜深度1957米,最大下潜深度达4546米。
3 x5 i6 W( y% G K% F9 g& e0 X+ W0 o9 n) A
3 D1 x# b0 c7 K# _% h* v% K& J3 ^9 b" |- s) ]% P
7 ]0 _" h' q$ N$ v: _9 O; ~!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