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u7 U; N- ^/ m/ \- t7 E# p
在考古工作中,专门有一个分类叫海洋考古。中国古人说“沧海桑田”,有一些曾经人类生活的地方因为地质环境的变迁而沉入了海底,这些聚居地的遗迹相对于陆地来说,保留了更加完整的建筑和规划,但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具体的文物相对来说较少,因为地质变化的时间相对较长,人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搬迁和撤离。 6 l3 O2 ]1 v6 a0 z4 V1 \
因此,那些来自于海底的文物多半来自于另一种海底的遗迹,那就是沉船。人类在探索海洋的过程中出现过不少令人唏嘘的悲剧,这些悲剧让人类吸取教训,不断改进造船、航行技术,也在客观上保存了大量文物。 + A, W9 j; c4 b9 o, I; x
+ v# [6 d) R8 C6 n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人们的航海技术飞速进步,开始了在整个地球范围内的远洋航行。到了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开始对船只本身也进行改造,动力更加充足,船身更加坚固,事故率比起以前的木质帆船来说减小了很多,甚至在汪洋的大风大浪也能够如履平地。
+ b- d9 R7 D' l 但事故率低并不代表没有事故,比如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曾经号称自己“永不沉没”,但却在航行的时候撞上了冰山,造成了一次震惊世界的沉船事故。在船只越来越稳固的现在,撞击成了海难发生的重要原因,不仅有撞击冰山、礁石这样的事故,还有船只之间的互相撞击。
- d+ C$ |5 g4 U4 n
4 F7 E2 y9 o8 S& a+ ^0 d, b8 C “向阳红16号”的悲剧4 E" M6 s( |$ _: |2 E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国的造船技术并不强,甚至对于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有些过于落后,这也是我们长久以来的落后和贫穷造成的悲剧。不过我们并没有因为基础的薄弱而放弃努力,在数十年的奋斗过后也获得了不小的成就,现在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 s' o' x% ^6 O* w
我们在评判一个国家的造船技术的时候,往往会将目光放在军舰上,但其他领域的船只建造水平同样可以作为造船技术的评判标准,比如科考船。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水平飞速发展,对于科考船的研究也登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 {0 Z4 X, F; B% q& o9 ^7 f# {* ~, ~1 b
- Q) o) Y4 U$ `& Y- |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的科考船研究之路一帆风顺。就在1993年的时候,我国一艘顶级的科考船“向阳红16号”就因为一次意想不到的海上事故而沉没,而且还有三名科学工作者在这一次的事故中遇难。
& [. h/ c; ~+ [ “向阳红16号”不是像泰坦尼克号那样自己撞上了冰山而沉没,而是被另一艘船撞击沉没的。那么这场事故究竟是谁造成的,我们后续又是怎么进行处理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场事故的始末吧。
; A, [ T3 m) c5 h& ]" U7 w * J* z) I- C. o( i) P
一艘顶尖的科考船% j$ M( ]" Q5 \) G0 ^. n- S5 [
“向阳红16号”建造于1981年,是当时我国最先进的科考船。这艘船的排水量达到了4400吨,不管是续航能力还是抗风能力都达到了当时我国的最高标准,是我国科考船制造业的骄傲。在1988年和1993年的时候,我国对“向阳红16号”两次进行了相关改装,让它能够执行更多、更艰难的任务,还加装了很多先进的设备。 , x5 D, l5 k. D5 W
在1993年5月之前,“向阳红16号”已经顺利进行了五次远洋科考任务,这些任务都顺利完成,给我国的海洋地质研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而“向阳红16号”本身还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国际海底探矿先驱投资者”的称号,是我国的骄傲。
0 a }1 o9 G; p1 |$ R 0 ^$ ^ R$ `$ w1 T1 N/ g
在进行了五次的科考任务之后,1993年4月底,“向阳红16号”决定再一次进行出海调查,执行勘探海底金属结核资源的工作。 5 h/ z$ X% K, j1 u$ k- _' L
对于被选中登上这艘船的科学家们来说,这无疑是极其值得兴奋的一件事,因为我们这趟任务本身就具有很大意义,而船上的各种高科技器材更是让每个研究者都向往不已。
2 k2 u' i9 x; }, F) q2 E% i 当然感到开心的不止是科学家们,船员们也十分高兴,因为“向阳红16号”上的设施十分先进,住宿环境也很舒适,路程中还有美元补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差。
& k" ]& I& P0 c( K% H5 d1 I7 k 正因如此,我国没有让一队船员一直跟随这艘船,而是进行了轮换,这一次执行任务的是宁波四大队,相对来说对于“向阳红16号”并不是那么熟悉。 * K: C1 |, @/ X$ I
. e5 [4 @6 i' V" h2 W% p7 j 出海和意外
+ U, R x) P* L L* u% ~4 @ 1993年4月30日,本来应该是“向阳红16号”出海的日子。但不巧的是这一天遇上了大雾,为了保险起见,“向阳红16号”决定推迟出海的时间。
) n8 \" c! D/ {8 `# { 在等待的时间里,船上的人们还进行了逃生的演练,那时候的船员和科研人员都没有想到,就在不久之后自己就会在海上真正用到这些知识。
, i; t+ m* m% R& ]1 p 5月1日,“向阳红16号”正式出海,准备前往此次的目的地,也就是太平洋中部海域,但意外就发生在第二天,也就是5月2日的凌晨。 8 F1 a9 w1 t6 K' i6 a
5 y5 |" N' O/ R5 M
当时海上的雾气还是十分浓厚,几乎看不清海面上的任何情况。于是,船长金明奇选择慢慢航行,等待着清晨的雾气散去。尽管肉眼看不清情况,不过在“向阳红16号”上装有当时世界先进的雷达预警装置,只要有船只靠近就会发出警报。
) K+ ~7 R, b3 a* s! z9 z5 y 但就在前一天晚上,由于该区域的渔船较多,导致警报不停地响,所以值班人员将雷达警报关掉了,这也为之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在凌晨5点05分的时候,船长突然听到了一声巨响,而船身也开始剧烈摇晃起来,事故发生了。
& `9 V1 m- g* s
+ Z% s; F2 R5 B( d 撞上“向阳红16号”的是一艘名叫“银角号”的塞浦路斯籍货轮,它的排水量达到了3.8万吨,在这艘大船面前,“向阳红16号”仅仅4400吨的排水量简直不值一提。 @& c/ K% ~0 [- J5 n$ n
在经过了撞击之后,“向阳红16号”的船身中部当场破开了一个直径将近5米的大洞,船只严重破损,而被撞的舱室严重变形,住在其中的四位科学家只有两人逃了出来,船只内一片混乱。
$ Z* s3 l: t9 l 就在船长组织救灾的时候,撞击“向阳红16号”的“银角号”居然开始后退,将自己的船身从“向阳红16号”船舱里拔了出来!这一下五米的大洞就直接浸入海中,冰冷的海水猛地灌了进来。 ) I( z$ f, U; h V# {
9 T: V) f4 Q: [" z& w, |+ |
后续的救援% {4 k+ J! `% N* G
在灌入大量海水之后,“向阳红16号”顿时到了沉没的边缘,所有的人员必须马上撤离。但是由于其中两艘救生艇被撞坏,而船员们的经验又相对不足,一时间无法让所有的人都登上救生艇。 9 m) ?0 }/ m8 S% L
于是,“向阳红16号”上的船员只好向“银角号”求救,但是“银角号”居然完全不予理会,这让人们一时慌乱了起来。 9 g& z7 C" E$ _' Y: ^: f6 l
最后,“向阳红16号”上的研究人员和船员只好凭借着竹筏和仅有的两艘救生艇逃了出来,而“向阳红16号”本身则缓缓沉入了海底,从被撞击到彻底沉没,也就仅仅只过去了半个小时而已。 1 @9 P# k- h+ e
C; i3 t. h! [. g$ J: l# g) i
到了这个时候,“银角号”才开始救援遇险人员,将逃出来的人接到了自己的船上,并对失踪人员进行了搜救,但一无所获。这时“向阳红16号”上的人员提出,“银角号”应该先将我们的人员送到安全的地方,让人员接受补给和治疗。 7 U0 h7 t8 P6 m$ m& Y7 |) l8 u/ }
但是“银角号”却依旧拒绝了这一建议,坚持要按照自己本来的航线进行航行,到下一个港口才肯放下这些人员。
% B/ ?+ d2 t& `4 j/ I' {+ \* u; L 在这种情况下,中方派来救援的船只“德意号”也只能跟随在“银角号”后面追赶,在和对方船只联系上之后也没能够让“银角号”停船。最后在反复协商之下,双方到了韩国附近的海域才最终进行了人员的转移。 1 f+ p/ d7 h- ^+ l. j) W* Y
1 ]( q3 L% u5 ]5 l9 Y4 q
为什么“银角号”不肯停?
# w% d) l/ ]& T+ y 在这一事件当中,碰撞事故本身不能够仅仅归咎于哪一方,这是众多错误之下阴差阳错的一次悲剧。但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撞击“向阳红16号” 的“银角号”一直不愿意停船呢?不管是一开始的后退还是后来的不肯停船,都显得十分怪异。
- J9 n& \4 X1 a2 u3 c: ^ 其实,“银角号”给出的理由一直都是“船上有危险物品”,因为这艘船上运送的不是别的货物,而是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相当不稳定的能源,如果遇到了碰撞事件,则很有可能发生爆炸,如果真的遇到了这种事情,那么两艘船都会遭殃。 # t$ d& R$ _7 ~
) r+ g) \2 f3 W: o! A( Q
运送危险物品的船只确实有不能够随意停船的规定,这也是“银角号”一直坚持沿着规定航线运行,到了原定的港口再停靠。但规定并不是一成不变,当遇到了生死攸关的大事之后,也应该以人的安危优先,这就是“银角号”后续的处理受人诟病的原因。 C2 L7 j. z8 d
在这次事件发生之后,我国也和“银角号”的所属公司进行了长久的诉讼,但最后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向阳红16号”上共有110人,其中107人获救,3人遇难,船上损失的研究设备不计其数,对于我国来说是一场巨大的悲剧。
4 b9 ]: f& f! x/ K- r
5 q0 {4 ^: Y' S' H" ~7 a 结语
6 y5 {$ u: t% J 这一事件充分证明,并不是最先进的船只在航行的时候就会绝对安全,我们同样需要时时刻刻注意航行安全,否则很有可能发生悲剧。人类的工具再先进,本身都没有变化,还是一种脆弱的生物。 / |6 t J1 ]% V
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需要以生命本身为重,不能够对一时的疏忽心存侥幸,否则当意外真正来到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和大自然进行抗衡。这个悲剧也将永远在我国的海洋地质调查史上留有姓名,提醒着后来的人们要对此产生重视。
3 ~& r8 U4 i3 D+ O! g # t* {& _/ e$ A3 j+ N+ }- W
/ `, \$ s' `3 S. J
6 }% Q! q3 W d
1 ^9 ]# @3 a: a$ U5 h4 ?. T' E: A+ {5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