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红号”事件:1993年我国顶级科考船被撞沉,到底是谁撞的?

[复制链接]
) b+ f- j4 f! m1 X# j8 q F% G, g

在考古工作中,专门有一个分类叫海洋考古。中国古人说“沧海桑田”,有一些曾经人类生活的地方因为地质环境的变迁而沉入了海底,这些聚居地的遗迹相对于陆地来说,保留了更加完整的建筑和规划,但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具体的文物相对来说较少,因为地质变化的时间相对较长,人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搬迁和撤离。

! K" \6 v7 B# c% M) w. N* n

因此,那些来自于海底的文物多半来自于另一种海底的遗迹,那就是沉船。人类在探索海洋的过程中出现过不少令人唏嘘的悲剧,这些悲剧让人类吸取教训,不断改进造船、航行技术,也在客观上保存了大量文物。

9 U8 n' h# f2 F k8 Z
9 K2 p! \+ P& o6 [7 x4 G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人们的航海技术飞速进步,开始了在整个地球范围内的远洋航行。到了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开始对船只本身也进行改造,动力更加充足,船身更加坚固,事故率比起以前的木质帆船来说减小了很多,甚至在汪洋的大风大浪也能够如履平地。

& A) k# }. c4 F1 v- N

但事故率低并不代表没有事故,比如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曾经号称自己“永不沉没”,但却在航行的时候撞上了冰山,造成了一次震惊世界的沉船事故。在船只越来越稳固的现在,撞击成了海难发生的重要原因,不仅有撞击冰山、礁石这样的事故,还有船只之间的互相撞击

( U5 Y+ Y3 c( x& p
1 b% N8 N5 u7 z& J

“向阳红16号”的悲剧

* X, k) Z) a4 D+ Y% N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国的造船技术并不强,甚至对于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有些过于落后,这也是我们长久以来的落后和贫穷造成的悲剧。不过我们并没有因为基础的薄弱而放弃努力,在数十年的奋斗过后也获得了不小的成就,现在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 {) Y& E! g; M" D

我们在评判一个国家的造船技术的时候,往往会将目光放在军舰上,但其他领域的船只建造水平同样可以作为造船技术的评判标准,比如科考船。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水平飞速发展,对于科考船的研究也登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0 Q' M, w+ w4 K* Q, r7 U, K B6 \
- Y2 q' `) A8 d, O" ~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的科考船研究之路一帆风顺。就在1993年的时候,我国一艘顶级的科考船“向阳红16号”就因为一次意想不到的海上事故而沉没,而且还有三名科学工作者在这一次的事故中遇难。

4 x3 ]: n% X% ]

“向阳红16号”不是像泰坦尼克号那样自己撞上了冰山而沉没,而是被另一艘船撞击沉没的。那么这场事故究竟是谁造成的,我们后续又是怎么进行处理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场事故的始末吧。

# n: |9 G/ D" M J, B7 L
9 B- i+ H0 E L1 h

一艘顶尖的科考船

. B$ ^5 O% y. k0 F

“向阳红16号”建造于1981年,是当时我国最先进的科考船。这艘船的排水量达到了4400吨,不管是续航能力还是抗风能力都达到了当时我国的最高标准,是我国科考船制造业的骄傲。在1988年和1993年的时候,我国对“向阳红16号”两次进行了相关改装,让它能够执行更多、更艰难的任务,还加装了很多先进的设备。

9 F3 {9 l) G. d' a

在1993年5月之前,“向阳红16号”已经顺利进行了五次远洋科考任务,这些任务都顺利完成,给我国的海洋地质研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而“向阳红16号”本身还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国际海底探矿先驱投资者”的称号,是我国的骄傲。

6 \ Z+ [$ t) N+ B0 ^, I; j
# i% l6 N& E v/ V1 ]0 d7 y4 F

在进行了五次的科考任务之后,1993年4月底,“向阳红16号”决定再一次进行出海调查,执行勘探海底金属结核资源的工作。

& K9 \& f7 S1 a" E/ h

对于被选中登上这艘船的科学家们来说,这无疑是极其值得兴奋的一件事,因为我们这趟任务本身就具有很大意义,而船上的各种高科技器材更是让每个研究者都向往不已。

* M0 m) P8 ^" f, y; L

当然感到开心的不止是科学家们,船员们也十分高兴,因为“向阳红16号”上的设施十分先进,住宿环境也很舒适,路程中还有美元补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差。

: I* ?% i% v" P* y* Q/ y \% w7 d

正因如此,我国没有让一队船员一直跟随这艘船,而是进行了轮换,这一次执行任务的是宁波四大队,相对来说对于“向阳红16号”并不是那么熟悉。

( [6 f* G: ^0 d9 |" @& b, x8 W
1 _/ _+ L6 N8 d, N) v5 G

出海和意外

8 H$ ^$ P6 Q# Y7 B

1993年4月30日,本来应该是“向阳红16号”出海的日子。但不巧的是这一天遇上了大雾,为了保险起见,“向阳红16号”决定推迟出海的时间。

1 g3 E+ t$ f% I) R4 B8 N4 y

在等待的时间里,船上的人们还进行了逃生的演练,那时候的船员和科研人员都没有想到,就在不久之后自己就会在海上真正用到这些知识。

1 J4 S& b( d4 N( i

5月1日,“向阳红16号”正式出海,准备前往此次的目的地,也就是太平洋中部海域,但意外就发生在第二天,也就是5月2日的凌晨。

3 s: n0 j7 _$ }- i3 i. f/ [
3 }! ~1 o* H# T- P

当时海上的雾气还是十分浓厚,几乎看不清海面上的任何情况。于是,船长金明奇选择慢慢航行,等待着清晨的雾气散去。尽管肉眼看不清情况,不过在“向阳红16号”上装有当时世界先进的雷达预警装置,只要有船只靠近就会发出警报。

5 ]. ~' |# }7 i5 H

但就在前一天晚上,由于该区域的渔船较多,导致警报不停地响,所以值班人员将雷达警报关掉了,这也为之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在凌晨5点05分的时候,船长突然听到了一声巨响,而船身也开始剧烈摇晃起来,事故发生了。

$ y+ K9 W6 J7 G, `6 e
+ d& }6 g0 X' _6 e* J9 v

撞上“向阳红16号”的是一艘名叫“银角号”的塞浦路斯籍货轮,它的排水量达到了3.8万吨,在这艘大船面前,“向阳红16号”仅仅4400吨的排水量简直不值一提。

$ J/ ], M9 ?3 i

在经过了撞击之后,“向阳红16号”的船身中部当场破开了一个直径将近5米的大洞,船只严重破损,而被撞的舱室严重变形,住在其中的四位科学家只有两人逃了出来,船只内一片混乱。

$ n. _0 B. h7 ^( |

就在船长组织救灾的时候,撞击“向阳红16号”的“银角号”居然开始后退,将自己的船身从“向阳红16号”船舱里拔了出来!这一下五米的大洞就直接浸入海中,冰冷的海水猛地灌了进来。

|- w: A, y2 K3 r; F" M
, Y4 z3 }3 o3 ^

后续的救援

9 w7 M$ ^( H3 r4 f

在灌入大量海水之后,“向阳红16号”顿时到了沉没的边缘,所有的人员必须马上撤离。但是由于其中两艘救生艇被撞坏,而船员们的经验又相对不足,一时间无法让所有的人都登上救生艇。

* N W* J/ o9 X" q0 o* \

于是,“向阳红16号”上的船员只好向“银角号”求救,但是“银角号”居然完全不予理会,这让人们一时慌乱了起来。

8 O' |" i' i" _

最后,“向阳红16号”上的研究人员和船员只好凭借着竹筏和仅有的两艘救生艇逃了出来,而“向阳红16号”本身则缓缓沉入了海底,从被撞击到彻底沉没,也就仅仅只过去了半个小时而已。

' R1 Z2 ?% }1 U$ j/ P
! I+ @ J! G* d$ C {1 n+ S

到了这个时候,“银角号”才开始救援遇险人员,将逃出来的人接到了自己的船上,并对失踪人员进行了搜救,但一无所获。这时“向阳红16号”上的人员提出,“银角号”应该先将我们的人员送到安全的地方,让人员接受补给和治疗。

$ z* w( b5 @, f

但是“银角号”却依旧拒绝了这一建议,坚持要按照自己本来的航线进行航行,到下一个港口才肯放下这些人员。

, B* F' M, K! r! v

在这种情况下,中方派来救援的船只“德意号”也只能跟随在“银角号”后面追赶,在和对方船只联系上之后也没能够让“银角号”停船。最后在反复协商之下,双方到了韩国附近的海域才最终进行了人员的转移。

2 X$ M1 n9 I$ D; c' P: B5 {7 q) H- B
+ r9 C; Q" o: o5 b( w3 X

为什么“银角号”不肯停?

% l2 P* ^ a! h1 N, B0 K

在这一事件当中,碰撞事故本身不能够仅仅归咎于哪一方,这是众多错误之下阴差阳错的一次悲剧。但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撞击“向阳红16号” 的“银角号”一直不愿意停船呢?不管是一开始的后退还是后来的不肯停船,都显得十分怪异。

f) e' I! E7 M- m' i7 [

其实,“银角号”给出的理由一直都是“船上有危险物品”,因为这艘船上运送的不是别的货物,而是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相当不稳定的能源,如果遇到了碰撞事件,则很有可能发生爆炸,如果真的遇到了这种事情,那么两艘船都会遭殃。

0 B' F) K8 x( U* c; A
6 G, V4 R6 Q `9 l$ o. u# J

运送危险物品的船只确实有不能够随意停船的规定,这也是“银角号”一直坚持沿着规定航线运行,到了原定的港口再停靠。但规定并不是一成不变,当遇到了生死攸关的大事之后,也应该以人的安危优先,这就是“银角号”后续的处理受人诟病的原因。

- _) x! ~6 Y8 z A: M! {' P

在这次事件发生之后,我国也和“银角号”的所属公司进行了长久的诉讼,但最后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向阳红16号”上共有110人,其中107人获救,3人遇难,船上损失的研究设备不计其数,对于我国来说是一场巨大的悲剧。

3 b1 v- Y- U4 e% V
1 Z3 a/ V2 w1 x* P5 Y

结语

& j4 R! y2 |% Y/ |1 H

这一事件充分证明,并不是最先进的船只在航行的时候就会绝对安全,我们同样需要时时刻刻注意航行安全,否则很有可能发生悲剧。人类的工具再先进,本身都没有变化,还是一种脆弱的生物。

' r3 u" ]1 q0 {, [

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需要以生命本身为重,不能够对一时的疏忽心存侥幸,否则当意外真正来到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和大自然进行抗衡。这个悲剧也将永远在我国的海洋地质调查史上留有姓名,提醒着后来的人们要对此产生重视。

5 e/ `- T8 O3 z# X! M- \6 ?
5 g) [" ]8 e y) [ q7 G1 w. Q$ F . E" ]" I- C; [# ~/ v6 ~ 6 W4 T$ j' K N 6 s; Q- n- A; \; Q: Q 2 w2 I$ s4 P3 g. ?# @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太美
活跃在2025-1-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