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驾驶室顶部科考观测,可起降直升机,中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船突破你的想象

[复制链接]
, y) |" m) |7 W0 N5 k' q* A

6月26日,由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为中山大学研发设计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在上海成功交付。

6 E1 T0 B- D. E1 k9 A

该船总长114.3米,型宽19.4米,设计吃水6米,设计排水量6848吨,是目前国内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创新设计亮点最多的海洋综合科考船。

, `3 ~8 D3 |' R' Y

先来感性认识一下这艘大船——

* s( {. F. S- k: ]$ Z, D& U2 ^2 C

看完“热闹”,再来听听“门道”。“中山大学”号有哪些创新设计亮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首席专家、“中山大学”号总设计师吴刚。

: U. A: ?# S; _

【让风浪掀起的气泡“改道而行”】

" A+ l" p& f7 f0 s. T% F

作为一艘科考船,“中山大学”号底部嵌入安装了许多声学设备,以不同频率声波来开展海底和生物等调查。而风浪中产生的气泡非常容易“钻”到船底,从而干扰科学实验。

+ j* p$ F" M o6 x, f/ S

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山大学”号创造性地引入了防气泡球首一体化设计,既可引导气泡按设计路径向船后下泄,又可降低油耗,兼顾了船舶航行的快速性和经济性。

1 z( M. c1 e% y- `8 k) U2 `

一艘船能经受风浪已很了不起,还能在航行中让风浪掀起的气泡“改道而行”确实少见。

$ D: Q$ M G+ D6 g0 V

【“如果声音太大,鱼群就会被吓跑”】

( y- c$ K& u( M$ {

一说到轮船,很多人总是会条件反射地想到轰隆隆的噪声。

, w ?$ Z! R$ T5 G) }3 a

“如果要探测渔业种群,声音太大,鱼都被吓跑了。”吴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8 s- U- A# @& B( T

“中山大学”号首次采用L型全回转低噪声推进器,是目前国际上采用全回转推进器水下辐射噪声最低的科考船,已获得挪威船级社颁发的证书。

8 j/ f0 c: x) @0 P5 ~

就像一辆“油电混合”汽车,“中山大学”号是国内首次采用“直流母排+储能蓄电池”组合设计的科考船。仅使用储能蓄电池时,可实现部分科考作业的超静音要求。

6 K+ F# W$ J3 l$ u2 a3 q6 D0 t

【“站”得高所以望得远】

9 X0 U8 O6 d# }, r. R# S

众所周知,驾驶室是一艘船视野最好的空间,但科学考察并不适合在驾驶室进行。

/ E: U% M \5 o8 \# A B

“中山大学”号在驾驶室顶部设置了独立的科考观察室,这在国内尚属第一次。

, ^% F( o: A. C3 s+ I3 [* }# v$ {

“站”得高所以望得远,这为科学家在海上观测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 q, a0 ~! p9 {' C

【船上也能起降直升机】

5 q& i' n0 v0 h; R" n& |6 M6 s

正如鸭子的脚蹼,可以使鸭子在水中保持一定的速度和姿态。“中山大学”号在船中部安装了一对全航速主动式减摇鳍,极大提高了从零航速到机动航速下的适应性,从而提高了科考作业效率,大大降低了晕船率。

2 V! ^& \) ?% Z

船上也能起降直升机?以往如果要运送伤员或接收紧急救援物资,船舶只能靠岸。“中山大学”号设计了直升机热降平台,提高了科考人员输送和物资转运能力,同时结合无人机作业也从三维空间加大了科考观测的范围。

, P: i" \0 r3 G2 ~

“中山大学”号还为科考人员准备了一个很大的储藏室,足足有700立方米大,内部还安装了轨道,可自动移动集装箱位置。这下,有足够的空间来摆放科考仪器和样本了。

) b3 w' Q+ o# l4 f$ p" a

此外,该船露天甲板上还设有无人艇集装箱,以满足多样化的无人科考需求。

- m4 x3 Q! s: \6 b1 ~; r

【实现全方位、高精度的气象调查】

# _) j0 ^$ ]" c' p/ x

以往,轮船尾部拖带的缆绳在作业中负荷经常变化,在尾部滚筒上滑动的相切点难以调节,容易断。

" q7 ^8 y8 s$ W p* F! w7 o$ j

“中山大学”号设计了一个可升降的滚筒,大幅降低了缆绳和船体结构的摩擦,提高了缆绳的使用寿命,且滚筒降低后可完全收藏于甲板之下,拓展了甲板的作业空间。

& ?( r2 [+ c) U) Q

全船最顶部需安装直径约5米的天气雷达,除对周围谐波、电磁干扰有要求外,船舶在海上摇晃时,还要求雷达安装基座的变形量、振动性能均满足精度要求。“中山大学”号专门设计了门字型天气雷达安装平台,与常规船用的雷达主桅形成一体化设计,确保了该船在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全方位、高精度的气象调查作业。

}7 p& Q+ b0 l# t. d3 j

栏目主编:黄海华 文字编辑:黄海华

题图和文中图片来自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

来源:作者:黄海华

4 S/ U- F' x+ |, X1 b6 U F 6 m6 f% S1 p! q3 ?8 u+ G# }) W! H* ]; U$ b' D7 y / q. {% R$ W' e+ o, d * w T5 ?2 {, D4 g" i6 c( T1 H0 Z! h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那年那人
活跃在3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