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策略-海洋仪器网资料库

[复制链接]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策略" W# e+ D" C* ^( c$ R5 P1 r
张震宇 111310129 C11电气 653949
* H4 R% r7 y' `1 G' V  G摘要:本文简要说明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我国的海洋生物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现状,指出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非常高,是东亚地区海洋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和相关的环境保护研究、政策法规的制订相对滞后,加之国民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政府对海洋环保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使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加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研究,尽快制订完善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多设立保护区,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和文化水平,才能真正保护好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才能使国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才会有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x2 c- y3 g( H  i6 I. X) G" D
1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4 x1 m+ B% g# P6 e
1.1我国海洋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 E) A. v3 T& H. ~0 w( A- o" g2 W
中国海包括黄海(含渤海)、东海和南海,管辖海域跨38个纬度(从辽东湾顶至曾母暗沙),约300万km2。在世界 49个大海洋生态系统中,中国海就有4个,即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统、东海大海洋生态系统、南海大海洋生态系统和黑潮流域4个大海洋生态系统,这4个生态系的水文、生物区系和生产力各有特点。中国海岸线长约18000km,具岩岸、砂岸和泥岸,滩涂面积2.07万km2。各岸相均有其独特的海岸生态系统。中国海的潮汐有正规半日潮、正规日潮和混合潮3种类型。福建沿海最大潮差8m以上,而西沙仅0.8m。潮间带生态系统与潮汐紧密相关。中潮区,亦即真正的潮间带,生物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大。水温是海洋生物种性质的最主要制约因子之一。2月份水温南北端相差33℃。中国近海的海流,主要是黑潮及其分支和当地生成的沿岸流及季风漂流。此外,还有以低盐为特点的河口径流及以低温、高营养盐为特点的上升流。上升流生态系生产力高,往往是渔场的所在地。中国沿岸约有1500条河流入海,河口以咸淡水交替和软相底质为表征。在长江口(崇明)和辽河口等北方的河口滩涂芦苇极为繁盛;而珠江口、九龙江口、南渡河口等南方和台湾的一些河口滩涂,红树林发达。河口滩涂也是许多候鸟的栖息地。河流向海洋注入了大量的有机质和营养盐,为海洋生物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国沿岸有6 000多个海岛。因岛屿效应的结果,海岛周围海域的物种最丰富,岛上生物区系最独特,如旅顺口外的蛇岛。/ T$ h/ D- O" `. d* i
广阔的海域面积,复杂的地形,变化多样的海水理化性质等,使中国海呈现了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中国海洋生物具有特有门类多、物种多于淡水环境而少于陆地环境、物种分布由北往南递增、以暖水种居多,也有些广分布种和暖温种,以及少数冷温种的特点(刘瑞玉等,1986;黄宗国,1994)。! C( G2 H/ R9 a! x% x$ x
1.2我国的海洋生物类群及物种资源, H6 F+ F' A  ?
中国是亚太地区物种最丰富的国家,海洋物种显得更为丰富。已被描述和发现的海洋生物据几年前统计大约20 278种(黄宗国,1994),但实际上远不止这个数字。随着人们对海洋环境特别是深海和远洋生物的认知、研究仪器的更新、' L2 B4 ]! n! y& K0 Y4 |
                               研究手段的进步,正不断有新的海洋生物物种被发现。! O" `& X& `1 z
1.2.1 海洋植物
3 M' Q1 U! g- w& ^$ c海洋植物一般分成大型藻类、单细胞藻类(微型藻类)和高等海洋植物做研究,大型藻类主要有蓝藻门、红藻门、褐藻门和绿藻门;单细胞藻类主要包括硅藻门、甲藻门、金藻门等,其中硅藻门是单细胞藻类的主要成员;高等植物,如海生单子叶植物海草,热带和亚热带海滩上特有的木本植物红树。据最新统计(夏邦美等),我国已知大型藻类约1 200种,海草13种,红树约30种。海藻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食用的藻类如红藻门中的紫菜、石花菜,褐藻门中的海带、裙带菜,蓝藻门中的螺旋藻等;可作为工业原料提取琼胶、卡拉胶、褐藻胶等的如红藻门中的石花菜、江篱,褐藻门中的马尾藻等;许多含有抗癌、治疗心血管疾病、碘缺乏症等的化学物质,为开发研究海洋药物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一些药品已相继开发成功,如施普瑞、PPS、碘晶片等。单细胞藻类是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大量食料。红树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福建和海南岛,在海岸常形成高矮不同的红树林,具有保护海岸、滩涂的作用,还可为鱼、虾、蟹等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场所,形成海岸高生物多样性区域。
- u5 H5 H! q3 J5 X; U* N/ Z1.2.2 海洋无脊椎动物2 A, l/ {8 u& ~$ {% h/ x
海洋动物门类众多,尤其是无脊椎动物更是繁复庞杂。我国在主要的门类上都已开展了分类学和区系研究。根据最新统计(郑守仪等),我国海洋已记录原生动物约2 000种,海绵动物200多种,腔肠动物约1 000种,多毛类环节动物900多种,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各约3 000种,棘皮动物580多种,苔藓动物470多种。
1 N0 N# J0 v6 M8 c7 ?这些类群大多与人类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原生动物如有孔虫、放射虫和颗石虫等是判别地层年代的指示生物;腔肠动物的某些大型水螅还可以作为渔场的标志;造礁石珊瑚是形成珊瑚礁的主要海洋生物,我国热带海洋中的珊瑚礁为各类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生长繁殖环境,栖居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是海洋中生物多样性程度最高的区域;我国南海海域水深50~100m的中陆架海底分布着大面积的形似水草的单列羽螅,被称为“拟草原”,也是海洋中高生物多样性的区域。苔藓动物也是珊瑚礁的造礁生物之一。3 H3 N  _3 X+ n; W+ Z5 L9 ]2 N
无脊椎动物的许多种类是重要的经济种。如甲壳动物的虾、蟹,软体动物的扇贝、鲍鱼,棘皮动物的海参、海胆等是重要的海产品;小型种类则是鱼、虾等的天然饵料,甲壳素是工业和医药原料;一些种类具有药用、工艺品、饵料等价值。
) Q, ?( z# D- ^8 S近年来,海洋活性物质的研究开发逐渐加强,尤其是对海绵、腔肠动物的珊瑚和海葵和棘皮动物的海星、背囊动物的海鞘等动物活性物质的研究筛选非常活跃。海洋无脊椎动物将是未来重要的药物源。: D. J& a& d+ }5 }% f7 V; z
有些无脊椎动物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危害。如原生动物的一些种类因过度繁殖形成赤潮,或寄生、附着于鱼、虾等大型动物体上而造成病害;甲壳动物的藤壶、苔藓动物、软体动物的双壳类等是危害很大的污损生物,软体动物的船蛆会危害渔船或海岸木质设施;棘皮动物的海星等一些种类会对珊瑚、贝类、藻类等造成很大危害。
$ w0 [4 \; v+ t. T                               1.2.3 海洋脊椎动物9 ]! Y+ q2 ?; j" O  ?) e- @
脊椎动物在海洋中主要是鱼类。据最新统计(王存信等),我国已知海洋鱼类已超过3 000种,约占世界海洋鱼类的1/4。海洋鱼类是最重要的海洋生物,不但种类多、数量大,是海洋中的主宰,在海洋食物链中处于顶极,而且在海洋渔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个别有毒种类还可作药用。7 t0 s0 @# G* c8 x) F  L8 I0 Q
除鱼类外,海洋脊椎动物还包括爬行动物(如海龟)、鸟类(如海鸥、企鹅)、哺乳类(如鲸、海豹、海豚),均在生态系和经济上具有一定价值。( b( Q. P6 u8 T3 L! q4 e% f
另外,海洋中还有各类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包括异养菌和石油烃降解菌等,有时数量相当大,构成海洋生态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9 B# f0 e" f. x) \
2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 C: k, T6 q- ~" J9 V4 w" e3 U0 o2.1 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和法规) k4 B1 S5 \' ], f
尽管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但仍不能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发展需要。因此,应根据发展和保护需要,尽快制定自然保护区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等国家法律,进一步完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配套法规及实施条例。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对现有法律法规不适应新形势的条款进行修订,完善相关配套技术规章。
# D% {0 Y: h, Z9 S! W( R2.2 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t6 Z( a) u$ u$ z# m: f5 D
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濒危生物物种、种质资源、以及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科学研究提供基地保障。尽管南海北部海域目前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但仍还存在不少问题,诸如保护区数量少,其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较低;类型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保护区边界不明确,缺乏法律强有力的保护等。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网络;研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执法保护;制定科学的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监测与宣传教育。发展是首要需求,保护是为了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5 t# h5 ]- j# N  ^4 ^1 L0 ?8 i参考文献* R6 h# [: ~( U. N* A% v8 \
[1]MAB中国委员会.1988.人类属于地球.北京:北京出版社( Z7 A  B" F7 T% b
[2]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1994.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 R6 y/ N7 k  ~) Y
[3]王斌.1999.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对策.生物多样性,7(4):347~350
% }) n2 g. J' d- [$ p[4]刘瑞玉,崔玉珩,徐凤山,唐质灿.1986.黄海、东海底栖生物的生态特点.海洋科学集刊,27:153~173
! U9 ]4 B3 Q! @8 p! F: b# K7 a. @[5]李新正等.2001,胶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现状.生物多样性,9(1):80~84! u  x8 @' N  |6 v
[6]金显仕,邓景耀.2000.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生物多样性,8(1):65~72& ?- |7 _0 }& z, L
[7]黄宗国.1994.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北京:海洋出版社  W* k7 r" h- g1 d: @! f5 j- i
[8]黄宗国.1994.中国海物种的一般特点.生物多样性,2(2):63~67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dlry0zfq85
活跃在2021-7-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