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8 G; } H- \! A: h$ \ & j1 l# g; G: U* [
央广网哈尔滨12月1日消息(记者迟嵩 通讯员孟宇)11月28日至29日, 以“洞见信息融合前沿,引领冰上丝路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中俄极地声学与信息技术论坛在哈尔滨召开。 ) W! U, _5 a* H0 r) B, z
& b# R2 o4 S! r
: P* j. x/ ~5 Y/ ` 本届论坛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指导支持,哈尔滨工程大学、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俄罗斯MARINET行业中心联合主办,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海洋信息获取与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中俄海洋技术创新中心承办。探索极地声学和相关信息技术用于认知极地海冰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着力打造中俄极地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领域的基础前沿交流平台。 # b% f( F! {1 l, _5 u0 ]0 f3 _& a
* @: N: ]) P# C: |. W, ^ ( [6 l3 K4 N% n; z" Q! d: k
鉴于当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第二届中俄极地声学与信息技术论坛现场设有主会场及线上分会场,采用线下结合线上和直播同声传译的方式举行,来自中俄的5位院士、现场国家基金委领导和近百位代表与直播间8000余名国内外学者齐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 1 U3 _5 L0 e O0 @0 S
* ]' C2 |- ^" c. @
9 I* x3 _- l q5 H: B* p1 _ 哈工程校长姚郁在开幕式上致辞道:中俄两国是“冰上丝绸之路”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在过去的几年间,学校已与俄罗斯相关科研机构,在极地基础研究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学校先后参与第八次、第九次、第十一次北极科学考察和第三十六次南极科学考察,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中俄双方在开展极地信息技术的合作研究,为推进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G* N, {: p# z9 a 2 U: Z+ q4 ]1 m* s9 C9 z1 h
) W' M) m( b* m8 p7 \7 y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副主席、院士多尔盖和?格利果里致辞表示:当今时代,北极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声学是我们认识北极重要的手段,希望通过两国声学领域的合作能够推动北极探索进程。 4 O0 L9 Y3 {% o+ _
0 D7 c& u+ P/ p5 N
+ r/ Z" G: W% [, I 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科研副校长萨马尓达克?亚历山大表示:尽管疫情严峻,中俄两国交流热情不减,他表示愿意与中国同行共同探讨研究,将两国声学领域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 `& A+ G" b1 A9 p8 B 0 U; ^6 s5 }* Y; O5 f# C
9 h1 \! ^$ a0 B! l1 Y# J E# {, }2 Y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空物理与无线电波研究所所长马拉普列茨?尤里表示:声学是我们认识海洋、探索海洋资源的重要手段,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够分享交流新的观点、新的发现,探索极地未知。
) u7 H4 N1 z: J 0 u, N8 L- Z3 X- J, l8 F
' Q* }! Y* P0 h6 [
俄罗斯马林内特海洋行业中心总经理亚历山大?萨维里耶维奇发来贺信说:我们非常重视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科研合作,并且已经形成了定期线上会议机制。论坛将成为中俄两国在海洋领域进行科技合作的沟通桥梁。我们将共同分享科技成果,广泛交流意见并达到共赢。
" z B9 E( u5 U1 I# U% Y
1 Q0 [9 a( V- D7 ~. X
* z- c$ ^* s9 g+ w0 q* Z3 d 最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王承文致辞,衷心希望本届论坛中俄科学家充分深入研讨交流,结合各自科研优势,聚焦极地声学与信息领域,携手解决极地声学和信息技术的重要科学问题,为中俄两国在更多领域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用科学技术促进人与北极的和谐发展。 1 V0 I3 E3 \1 ~4 K" S
6 ]2 C* i; ^4 O' c" N/ d% j
" d8 y! N: y }2 D& n( Z 论坛邀请中俄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来自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矢量海洋电子设计局、中国哈尔滨工程大学、浙江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分享了25场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见证了该领域的成果与进步。
4 N& i6 ~0 H" J- ]/ V 9 Q' j0 t; \) Q
# }9 t' v$ N' w! O5 S
举报/反馈 ! }& s" }& J, x' J4 g' Q& l; p# D; ?( D
7 K" w3 x8 ]' X- Y+ S
+ G: u, V) L5 v; x) w7 q* z! Z" U* O4 t$ b
3 e5 o6 ]- a9 f4 n0 x# B" H
7 h; K3 q+ ~9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