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生物类群及生物多样性概述-海洋仪器网资料库

[复制链接]
海洋环境生物类群及生物多样性概述
4 b6 c3 `; s9 _5 Q& c: X海洋101 陈家莹 101005
; b8 c. o7 J3 S7 ~; k摘要:广阔的大海中充满了生命的足迹,在这海洋沙漠中,天空中的阳光透射不进来,海底则是无尽的黑暗深渊。无尽的大海看似荒芜一片,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着无数的奇特生物聚居此处。本文结合海洋生态学对“海水某些特性的生态意义”、“分解作用、主要分解者类型及其意义”以及“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几个知识点进行论述。% w( C/ S0 H* s' ^4 f
关键词:海水特性,分解作用,生物多样性
8 B, V1 t7 D3 e一、海水某些物理特性的生态意义' N# g' \6 ]# U# |1 j& o4 R
浩瀚的海洋孕育着各种各样与陆地上不同的生物,海水的一些性质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海水的溶解性、流动性、浮力及缓冲性等特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例如海洋植物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溶解在海水中的各中养分,同时,海水的透光性可以使海水中的浮游植物进行很好的光合作用。在海洋环境中,存在着大量个体小,结构简单的生物。这是由于海水的浮力对它们起到了支撑、传送和保护作用,从而使它们简化自身结构的复杂性,使其更易于生存繁殖。此外,海水浮力对大型藻类(如长达20~30M的巨藻)和大型动物起支撑作用,海洋中存在重达数十吨的动物(如蓝鲸),这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可能存在的。6 X. `/ Q: L3 _" \. o
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大约有20多万种,根据其生活方式可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三大生态类群。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各不相同。9 W) U( ]6 F" [/ D' C/ h
浮游生物如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西北太平洋陆架区的特征种,也是我国近海重要浮游桡足类之一。基于中华哲水蚤在海洋生态系统物流和能流中的重要地位,故被称为海洋浮游动物的“关键种”。它与我国近海渔场的渔获量有密切关系;游泳生物如鱼类的流线型身体,腹部浅色背部深色都是适应环境的机制。洄游是鱼类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征,是鱼类对环境的一种长期适应,它能使种群获得更有利的生存条件,更好地繁衍后代。研究并掌握鱼类洄游规律,对于探测渔业资源量及其群体组成的变化状况,预报汛期、渔场,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提高渔业生产和资源保护管理的效果及放流增殖等具有重要意义。;底栖生物如海胆运动时可以随时以步带的方向作为前导,不用转头。当海胆被反转时,它的棘刺及管足更可以把它翻正。尖利的棘刺还对捕食者有防
+ e$ P  z) I5 k! B                               御的机制。
; _- T1 ^4 u4 G) ]1 x: K( [二、分解作用、主要分解者类型及其意义
* J) B# X+ F3 J% J9 E3 V: r2 \$ }在《蓝色星球》中,一只被猎杀后死亡的幼鲸沉入海底,数周后再去观察发现仅剩一具骸骨,骸骨上爬满了许多黑色生物依旧不舍离去。
  y7 c" S8 Q5 W0 i+ u+ O* \生物死亡后的残体碎片,通过分解者生物的作用逐渐降解,颗粒有机物逐渐腐解为溶解有机物,复杂的有机物逐渐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最终转化成无机物;同时,能量以热的形势逐渐散失。这个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主要的分解者类型有细菌和真菌,其次是原生动物。' Y+ Q& g) q3 _( |9 H: c% H% W
分解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维持生态系统生产与分解的平衡。全球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的量大致相当于一年中被分解的有机物质的量,即通过分解作
: o  p, ~5 l$ r/ Y用大体上维持着全球生产和分解平衡。这使得大气O
8 n# ?2 d3 Z3 l5 F2 /CO! P7 w) L# R. C! S& Q
2
, a& Q" j  h6 B& b的比率就不会有大的6 |; X5 s% z# q& i* X( K4 M
波动,从而避免因该比率产生的一系列生态效应。同时,通过死亡有机物的分解,使得植物所需营养物质再生和在生态系统中再循环,为生产者提供源源不断的无机营养物质。如果没有分解作用,一切营养物质将被束缚在生物残体中,也就不可能进行新的生产和产生新的生命,生态系统也就崩溃了。
* ]  \9 V# I& o( }三、为什么要保护物种多样性
* s" E) h2 T5 E: }- Q0 U一般来说,物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与群落的稳定性有关,物种丰富其群落相对较稳定。一个物种多样性水平高的群落,其系统结构较为完善。物种多样性可以保证捕食者有多样选择空间,而被捕食者就有更好的生存机会。物种多样性使得物种间存在竞争,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下使得物种向更高级进化以适应环境。物种是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成分, 每一个物种都有其存在的生态意义,人为造成物种的灭绝是对生态系统的一种破坏。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物种繁殖后代的最直白表述。而生态系统实乃物种与其生存的外界环境构成的能够自我维持,, I( s7 z0 `6 c$ R
有生命力、恢复力的系统,没有物种,生态系统就崩溃了。当今世界,尽管人类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但是,举全球之财力,聚集全球最聪明的科学家,包括所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人类也不能利用无机原子创造出哪怕小小病毒这样一个物种来。因此,我们应该要保护物种多样性。
/ |" m6 H8 e6 Z& V6 h) O& S/ ?                               参考文献:
9 {; b6 K; L5 U& y1 W' H, N[1] 沈国英黄凌风郭丰施并章;海洋生态学. e6 H' q2 G* C4 Z8 Q0 L6 o
[2] 林元烧;中华哲水蚤种群遗传学研究;
1 k( M: a# J. R3 F; W. t[3] 蒋高明李勇;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自然杂志第32卷第5期2010.05.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dlry0zfq85
活跃在2021-7-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