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汛期已过,延长至10月25日的汛期值班也已结束。身处沱江下游的内江是否还会迎来洪水?历史长河中,沱江在接下来的11月份出现秋汛的几率有多大?
/ A; U; |! i( O+ ]2 x# u 近日,记者来到内江水文中心资料室寻找答案,这里保存着包括沱江在内的多条河流,最长时间跨度达68年的水文史料。资料显示,沱江在10月份没有出现过洪水的记载,11月份也没有出现过秋汛。
. j. ~: P A. Y4 @  ' n2 t1 T- [3 x F0 Q% v+ Q3 |
“要摸清一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发展规律,需要把它放在历史时间轴中进行分析。”今年56岁的游玲是内江水文中心水文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在她与河流打交道36年的时间里,水文史料记录的一条条水文数据是她再熟悉不过的“朋友”。她和“朋友们”见证了内江水文测报从“手写”到“机算”的发展历程。
1 ?6 `" \0 k/ ~, U+ }/ m/ W( w# H 
$ e8 O# m, S6 B- I 游玲打开资料室,一股旧纸堆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册册厚厚的记事簿和一本本水文资料都透漏出一股岁月气息,记事簿封皮因常年翻阅被打上了时光的烙印。拿出一本1956年沱江登瀛岩水文站的水文资料,泛黄的牛皮纸线装册里,密密麻麻地记录了该水文站监测的沱江降水量、蒸发量、含沙量等各种水文数据。
; O+ t! Y7 `; i1 _8 T9 f “基础水文数据对我们了解一条河流的‘脾气’尤为重要。”游玲回忆起和同事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水文一线记录数据的日子,那时的水文数据全靠人工监测、采集、计算、记录,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一天最多要记录近千条数据。“里面的数据全是手写,必须规规整整,一旦一页纸出现有5处划横必须重新返工。”
, d; Q2 M/ u. s! ~! \1 v1 O) R  $ _7 g$ s4 L q" k) ?
日积月累,从1954年最早建站的登瀛岩水文站到现在,内江水文中心的资料室里保存了岷江、金沙江、沱江等多条河流的水文资料,时间跨度最长达68年。这中间承载着像游玲一样一代又一代内江水文工作者的青春和热情,也见证着水文测验仪器设备的更新迭代,更是水文测报工作蓬勃发展的缩影。 8 O$ L3 X4 V% t* v% Z) y& M7 l
随着四川省水文系统体制改革,保存在内江水文中心的部分河流的水文资料相继转移到兄弟市州的水文中心。内江水文中心主任闵万介绍,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水文人记录、传承下来的基础水文资料,才为河流“画像”摸清它们的“脾气”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8 G- U& I$ {+ t; F8 ]* z 近年来,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电波流速仪、便携式无人测量船等一大批现代化设备和手段相继投用,使一线水文测报能力大大提升,从精准预测预报到信息监测发布,充分发挥出水文“尖兵”和“耳目”的作用。
1 Z9 [! z7 W# }0 h o1 {/ t  1 H8 l/ B$ W4 r( P. Z" K; H" Q7 }
现代化设备大大缓解水文一线员工手写数据的压力,内江水文中心正朝着更高目标迈进。闵万说,当前,内江水文中心已经完成了智慧水情建设,最大限度降低一线水文“哨兵”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同时,还在推进内江市主城区洪水淹没三维动态演示系统建设,探索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数字赋能服务防汛抗旱。
, H& D9 l; ~1 Q- x 闵万补充道:“这个系统可以综合水情数据,为沱江内江主城区段的淹没区域进行预报。例如,洪水到来,可能会淹没城区的哪些位置,系统可进行三维动态演示,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该系统在城区段取得效果后,还将运用到沱江沿岸乡镇,以及威远河、龙市河等支流,为地方政府、上级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水文支撑服务。” % y( U4 Q/ f$ }0 w8 T: H
下一步,内江水文中心将加快推进内江水文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继续坚持做好水旱灾害防御服务,开展好沱江流域水旱灾害联防联控,拓宽水文服务范围,继续坚持高质量开展现代化水文基础能力提升,全面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以更优质的水文服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5 m, G7 y& F) X
/ \ e) A& j7 s1 P9 ~; C' H
1 R$ U# o8 n6 n1 ?0 a2 j% Y% x) D7 F# h. [- K8 h) {# `
2 m; p& A6 H, y* `
* N( Y$ z' I0 n, {, u" U4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