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6 k s, e, G' p
2 u% ~! l+ H# ?' v+ p% n2 k* n
(原标题:2017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圆满结束)2 z- w P* ~6 a7 ^
& P5 G) ?6 n1 U( r F ]
5 K( B9 Y; H7 Y, Z; e" W
据国家海洋局消息,2017年5月13日,国家海洋局“向阳红09”号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及其全体科考队员顺利停靠深圳赤湾港务局码头。至此,2017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历时34天,航行2219海里,共计15家单位96人参航,蛟龙号累计下潜9次,常规调查16站位,圆满超额地完成了既定的科学考察任务。
# f4 D0 Z- a3 ] 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自海南三亚启航以来,全体参航队员按照2017年第4次局长办公会会议精神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用工作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纪要相关要求,在航次临时党委和现场指挥部的领导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底线思维”的理念,继续秉承“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克服作业时间短、任务量大等困难,每项作业认真准备、精细操作,确保了本航段任务的安全、顺利实施,取得了丰硕的科学应用与技术成果。 * b( f( b" R# h$ D: y, i
(1)初步圈定了1000米级多金属结核试采试验目标靶区(A区、C区),相关数据资料将有助于加深对南海铁锰沉积成矿作用的科学认识。
& l( g4 g, [7 T; d* d$ D1 p# D 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通过5次下潜作业,利用蛟龙号高清摄像和精准取样等特有技术手段,对南海3个拟定选矿区域的结核结壳分布情况进行了探寻,初步掌握了采集试验拟调查区的多金属结核分布特征,锁定了A区、C区可作为后续试采预选区的主要区域,在3个区域蛟龙号获得的高精度定位数据和高质量研究样品,为今后深入研究南海铁锰沉积及其成矿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航段获取的海洋地质、海洋化学及物理海洋等多专业海洋环境数据,为后续开展1000米级多金属结核试采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技术数据支撑。
! [/ b9 R" r) Z+ ^6 X# G* X (2)充分发挥蛟龙号独有的技术优势,大大推进南海中部海山岩石学及南海北部海底峡谷浊流的科学研究
2 [5 h$ S. ^( R1 m9 w) f" x' L 本航段蛟龙号搭载科学家进行实地探勘,获得了调查区海山链珍贝海山一典型断面的玄武岩样品,为研究南海海山链的形成与构造演化奠定了基础,对于研究南海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直接观察到台湾峡谷现代浊流的地貌和沉积证据,推进了对南海北部峡谷陆坡峡谷浊流的科学认识。
3 h% F. p7 Y0 V (3)蛟龙号技术状态良好,业务化应用能力日趋成熟
# D" B. f% l& y 蛟龙号开展了9次下潜作业,圆满地完成了潜次任务。其中南海多金属结核采集试验选址A调查区下潜1次,多金属结核采集试验选址B调查区下潜2次,浦元海山作业区(多金属结核采集试验选址C调查区)下潜2次,南海中部珍贝海山调查区下潜2次,南海东沙东南部下潜1次,南海北部区下潜1次,最大下潜深度2980米,完成了航段潜水器科学调查任务,充分验证了蛟龙号在南海多个作业调查区复杂海底地形环境下各系统功能性能和取样作业能力,采集了丰富的生物、地质、近底海水等样品,获得高质量的视频、照片,充分体现和发挥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其灵活机动、高精确定位的技术优势,蛟龙号总体技术状态稳定、各系统设备性能可靠,较好的完成了作业任务目标,再次验证了潜水器业务化运行应用能力。
! h4 J5 p8 K- \# B; ` (4)潜航员和技术保障队伍逐渐成熟,分析处理和解决故障的能力不断提高。 : M# Q0 Q7 Z8 `2 [
本航段我国自主选拔培养的第二批6名载人潜水器实习潜航员全面参与到9个潜次的下潜任务,完成了又一轮独立主驾驶操作。其中在142潜次(本航段第9次下潜)首次由2名实习潜航员作为主、副驾驶下潜作业,圆满完成下潜任务,表明实习潜航员具备了独立主驾能力。在独立主驾驶作业中,第二批潜航员独立完成了从作业计划制订、作业工具安装、下潜准备、水面检查、开始下潜、水下作业到抛载返航等全流程独立主驾驶任务,在潜水器作业过程中6名潜航员均熟练驾驶蛟龙号在海山区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既定下潜作业任务,熟练使用机械手抓取沉积物、岩石及生物样品,并利用搭载作业工具完成取样探测任务,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具备了转为初级潜航员的资格,充分说明了我国第二批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已经具备独立驾驶潜水器的能力,体现了第二批潜航员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结合选拔培训工作制定并颁布实施的相关行业标准科学严谨,对我国未来潜航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本航段开展了实习潜水器本体副总指挥、实习水面支持系统部门长等关键岗位培训工作。通过实操锻炼,深海中心潜水器维护保障技术人员能力显著提高,在技术保障团队精心的工作下,潜水器各系统技术状态趋于稳定,各系统发生故障率明显下降。技术保障团队现场组织能力进一步加强,管理科学高效,维护技术更加娴熟,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已经具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业务化运行保障能力。 % e. j& c" d, U
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任务安全顺利完成,验证了潜水器下潜技术状态稳定、性能良好,进一步完善和固化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用工作安全保障管理制度体系》等运行保障制度;潜航员和潜水器技术保障队伍的驾驶操作和运行保障能力实现突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向业务化运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航段任务的顺利实施,提高了我国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和生物环境调查的质量,掌握了南海拟定调查区结核资源的分布状况和资源潜力,为我国下一步开展采矿试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 Y7 A e0 t% j- ` B9 T 据悉,“向阳红09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深圳进行人员轮换和物资补给后,计划于2017年5月16日奔赴雅浦海沟和马里亚纳海沟执行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任务。 % I$ j1 V4 z( {# N$ F2 L
- [% `6 i0 M- O; g2 L: V' z% |
$ B( X! D7 K3 i% Q* I
3 r/ g% O7 g4 D$ k0 s. O
5 m) |' w4 R2 P, }9 s1 D0 H+ m# c1 k/ P* A2 L' T d5 r" x6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