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 s4 s) x' T* ?& W" s7 V# ]) p ●“强军十年,奋斗有我”系列访谈之一
8 K8 P0 D2 v! ~) E, N t- w2 c u 奋斗强军,心怀大我立志向
" t& ]. q/ h0 O. [; F
——与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师生谈树立奋斗强军的志向追求
9 [+ E9 V) M- A
■解放军报记者 徐文耀 苗盼桃 张 萱 王 悦
$ W% i3 q# b$ K, f$ u. f
8 y# v% \& u9 c
图为2021年10月15日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上,翟志刚(中)、王亚平(右)和叶光富行军礼出征,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新华社记者 李 刚摄
2 D6 Z3 A- }0 f1 e; ^, e 记者:新时代10年是奋斗的10年。习主席指出,“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党和人民一道奋斗出来的”。作为新时代强军事业的见证者、亲历者,我们怎么看待新时代1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6 q4 D5 t; q, Q" b3 k
张云帆(研究生一大队博士学员):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新时代这10年,习主席擘画强军蓝图,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全军官兵踔厉奋发、共同奋斗,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在许多领域取得有目共睹的历史性成就。去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我们院组织大家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通过深入学习,对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不平凡成就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忠诚维护核心、矢志奋斗强军的信心和决心。
- i& P5 m3 w6 R/ b" ^
邓满琪(研究生二大队硕士学员):以航天事业为例,10年间,从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从北斗组网到火星探测,我国航天事业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亲身经历了1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2013年,作为技术保障人员,我参加了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就在那次任务中,航天员王亚平为全国中小学生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直播。此后近10年间,从神舟十号到神舟十四号,从航天员15天短期驻留太空到180余天长期在轨,从空间实验室到空间站,中国航天人一次次地刷新纪录、创造历史。2021年10月,王亚平再次飞天,并再次把课堂搬上太空,“天宫课堂”引来广泛关注,一时刷爆网络,顶上热搜。
* l6 X( D( M6 S$ b- u R7 W; a9 w$ b
记者:航天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进一步奠定了中国航天大国地位,在社会上引发了“航天热”,这是千千万万中国航天人长期不懈奋斗的结果,也是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事情。
, u& ?1 `! i* W0 V* c6 r* ]8 f 解晓静(硕士研究生导师、基础部政治工作教研室主任):不只是引以为豪,更有意义的是“航天热”让更多的青少年关注中国航天,影响了他们的理想抱负和志向追求。就从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的招生情况来看,自2017年以来的5年时间,招生规模年年增大,尤其是这两年,毕业生报考我们学校的热情持续走高,我校招生数量增加了一倍多,今年地方生报考航天工程大学研究生,甚至出现了录取比例几百比一的情况。择英才而育之,向着一流大学迈进,我在教书育人岗位上更加充满信心、干劲十足。
6 Q3 H% j' N% {% c6 D 记者:是的,这很能说明问题。在座的各位同学也都是怀着自己的理想抱负选择到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深造的吧?
; G" |' L+ p4 [5 D0 V/ W
滕飞(研究生一大队博士学员):是的。上高中时,中国航天员的风采深深打动了我,我就想,将来我也要当航天员遨游太空。奔着这个目标,高考就报考了这所培养航天人才的学校。入校后我发现要成为一名航天员门槛是很高的,当航天员的理想很难实现了,这让我一度感到失落。队干部在与我们谈心交流时引导我们,航天事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航天员,还有千千万万从事航天事业的“螺丝钉”,我们都在向着同一目标奋进,成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同样重要、同样光荣。所以本科毕业后,我选择考研,就是想进一步充实自己航天领域的知识,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现在我已经博士在读第三年了,在研究生院大熔炉的熏陶培养下,我正一步步朝着梦想奋力前行。
1 X @* b( \2 ~: _
邱松(研究生一大队博士学员):我的航天梦产生于中学时期。那时我开始接触天体物理学,感受到了宇宙空间无限浩瀚的魅力,于是便立下了从事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志向。后来我顺利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毕业后选择研究生报考院校时,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进入了我的视野。携笔从戎投身航天事业,怀着这样的理想抱负,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所学校。我深深感到,这里是培养高素质航天人才的沃土,我为当初的选择感到骄傲。
) G7 |6 v; @9 T% D5 b
高泽夫(研究生一大队硕士学员):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国人不懈追求的目标。航天事业催人奋进,航天领域大有可为,无论是高考后本科志愿填报,还是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志愿填报,我都坚定地选择了我们大学。作为全军“双重”建设院校,这里名师荟萃,他们不仅传道授业,还让我们立起了报国强军的壮志和情怀。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学校学习更多专业知识,未来在航天事业中勇攀高峰,为强国强军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 H8 |) @( T% P- j6 U* L" u7 L 记者: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是怀着报效国家、矢志强军的志向求学的。欲成大事,先立大志。有了高远志向,就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就能生发出源源不断的奋斗动力,为事业成功、梦想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想知道,是什么让大家志存高远,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的奋斗与强国强军事业紧紧连在一起的?
6 ~7 J, ^2 z- }
张云帆:我觉得首先是坚定信念的支撑。这是我们从老一辈航天人身上继承的宝贵品格,也是新一代航天人最需要坚守的精神品质。投身航天事业、为强国强军贡献智慧力量,抱定这样的理想信念,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立志成大才、担大任。这种信念从学习思考中来,也从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我清晰地记得刚进入研究生院时,院领导给我们讲的“入学第一课”,讲到“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对我的思想产生了深深触动,更加坚定了我投身强国强军事业的信念信心。
K8 J$ y! i; @* w( D8 A! { 刘瑞(研究生一大队博士学员):还有使命的感召。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如山责任、“战略尖刀”文化蕴含的“胜强超越”的价值召唤,都影响和感召着我们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强国强军的时代洪流中。有一年,在毕业分配前夕,我们队一个非常优秀的同学率先递交了赴边疆地区工作的申请书,他写道:“每代人中总要有人挺身而出去奉献,时代的重任已经落到了我们这代人肩上。所以,奉献的人为什么不能是我?”这个发问深深打动了我。我想,这就是将自己的志向与中国梦、强军梦结合在一起的真实写照。也许安逸的生活许多人向往,但是没有奋斗的青春一定是充满遗憾的;也许个人的发展十分重要,但是脱离了国家振兴、民族复兴、军队强大,就会毫无意义。我们现在所做的事也许微不足道,但是只要为强国强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多年以后再回首,一定会觉得自己的青春没有虚度。
. s6 ^- q! a. I' m/ B, Z 王海宁(研究生二大队硕士学员):榜样的激励,也是立志的重要因素。平时我喜欢读书,特别是对一些英模人物传记很感兴趣。研究生院深入开展“书香研院”活动,鼓励我们读好书荐好文,在精神上补“钙”,厚积文化底蕴。我读了很多书,其中《钱学森传》《林俊德》《雷锋日记》使我深受感染,觉得自己应该有他们那样的奋斗精神和奉献情怀,要培养报效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G) }) x# B3 m9 g# e 刘若璇(基础部政治工作教研室讲师):家庭的熏陶,对确立志向也有重要影响。我出生在军人家庭,成长在部队大院。我的父母都曾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服役,幼时我总是盼望父母能在我身边陪伴我成长,但后来逐渐理解了父母在军队工作的不易和他们对于国防事业的奉献情怀。我的成长环境带给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我和父母一样穿上了军装,成为一名军人。如今站在三尺讲台,我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志向追求,用我的所学所思回应学员所需,努力把同学们关切的理论问题讲透讲实。
' C' D; ?% q3 F 记者:人立于志,志立于行。有人说,理想与现实之间永远横亘着一条河流,等着人们去跨越。现实中我们也常能看到,有的人志向很大,最后收获却很小,有的人志向很多,最后却一事无成。的确,跨越理想与现实的河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又有哪些不利因素需要我们去克服?
. X, a' S, x8 E$ [/ x 刘瑞:有一句话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用来形容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在为了理想抱负和志向追求而奋斗的道路上,这种落差更多地表现在遭遇困难挫折上。从入学之初,院领导和教员就告诫我们,学位需要苦攻,科学需要攀登,对待困难挫折的态度,决定了事业能否成功、梦想能否实现。为了在研发智能车程序上取得突破,我曾连续一周每天工作到凌晨三点多,中间遇到许多次失败,无数次想过放弃,但我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就可能会有突破,最后终于解决了问题。这让我认识到,困难面前要咬牙挺住,挺一挺,有了从“0”到“1”的突破,就会有从“1”到“N”的跟进,梦想终会照进现实。靠着这种咬牙吃苦的精神,入学以来我获得了“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等奖项,在高水准刊物上发表论文14篇,申请了6项专利。
1 s/ b$ a! N6 i( R
记者:你的经历告诉我们,心有志向,就要努力去践行,不达目标不罢休,而不能一遇到困难挫折就打退堂鼓。
" R8 z- x4 w" G* R7 n 刘瑞:是的,要有一股不服输、不言弃的劲头。比如搞科研创新,别人能创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呢?只要有一线机会我就去努力把握,就算失败了,这种经历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笔财富。我们研究生院的特色文化精神归结起来就是博学笃思、创新逐梦。要创新超越、追逐梦想,不去拼搏,总想舒舒服服怎么能行?很多事情你奋斗过、拼搏过,回忆的时候就会感到很有价值。人生能有几回搏?遇到困难不搏一搏,人生也太波澜不惊了。
, z j/ K- O: q: y
记者:除了困难挫折,志向也要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
4 n4 p5 I9 k4 d. }4 s5 [
高泽夫:物质利益的诱惑是会遇到的。有一位和我所学专业相近的儿时玩伴曾对我讲,到地方工作,会有比在部队高很多的收入。我听后说,人各有志,很多事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能够以自己所学报效国家、服务军队,参与到国家和军队的重大任务、重大项目中去,作出自己的贡献,我觉得这比挣更多的钱要光荣,在精神上我会更富有。确实,我们新一代的航天人,面对重大任务顶得上去,是不会讲价钱、谈条件的。在奋斗强军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我的志向,就是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最大光荣。
" L$ r: e' U; H 记者:立足于在部队成长成才,同学们对未来有怎样的期待?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志向追求需要做哪些准备?
5 M0 ~5 {, n! a! _& l 邓满琪:对于未来的路,我想说要不忘初心,坚守理想,这是父亲给我的人生启示。我父亲是中国首批航天员,他叫邓清明。从1998年成为航天员到现在,24年过去了,他都没能飞上太空。他一直在训练,每次训练到最后都是备飞航天员。虽然飞天的愿望一直没实现,但他仍然在坚持训练。父亲的坚持告诉我,人活着,活的是情怀,为的是理想,重的是过程。只要不忘初心,坚守理想,我们就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是幸福的。
: G. @+ q/ b N/ o+ K4 K& k' p 滕飞:我想说的是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航天事业需要仰望星空,但更要脚踏实地。前不久,一个名叫高健的年轻人一句“北京明白”,在网络上“出圈”了。他是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北京总调度,也是我的大学同学。对于他的工作我了解得不是很多,但对他的品格我还是很了解的,他是那种做事认真、扎实投入的人。我们在参加政治教育时了解到,他作为总调度,需要做非常多的工作,比如说在一个任务开始的前24小时,甚至是前48小时,就要一遍一遍地演练、模拟这个任务的各个环节和重要细节,结束后还要做总结分析。他一直很上进,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他乐此不疲、坚持不懈。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品质,正是我们在成长道路上需要学习的,是干事成事不可或缺的品质。
1 K' @4 `; }& G! x4 @7 }; s 高泽夫:加强学习,不断历练,我们才能更好地施展抱负、实现理想。太空深邃浩渺,星空烂漫璀璨。面向未来,中国航天事业必将取得更多突破性成就,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军校研究生和航天事业的未来接棒人,面对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只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刻苦学习、奋力攻关和各项重大任务中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干出一番事业,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 h Q& k2 ^& l3 Q8 ~ 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
2 Z2 j/ Z0 `! v; }1 d0 m- e ■王宏杰
: ^! P# I% X# R
习主席谆谆告诫广大青年,“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军队院校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就是要引导青年学员树立远大志向、坚定崇高追求,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激情火种,像火箭发射一样升腾起炽热烈焰,迸发出全速冲刺的满满能量,在强军兴军征程上绽放青春光芒。
! J7 t2 D8 A6 c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当代青年学子大都是90后、00后,他们富有个性、充满自信、敢于逐梦,但同时也面临各种思潮和诱惑的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小我和大我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要引导他们志存高远,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军队的大我,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 e- K9 h2 s# M* _8 C$ z5 x 有位学者讲,在中国如果有一部分人能够有大志,去做一些事,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一定是有前途的。特别是高校青年学子,一定要有大志向,担负起国家的未来。如果他们毕业后,整天盘算的都是自己的事情,想的尽是房子车子,那就是国家的悲哀。军队院校肩负着为强军事业培养生力军、为未来战场培养指挥员的重任,更应引导学员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使命责任,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国防和军队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7 c4 h/ u( W5 F$ G& ~7 @
强国强军的伟大事业,要求我们必须把培养铁心向党、追求高远的新时代青年学员作为政治责任。要帮助学员树立远大志向,坚持用理想信念标定航向,以深入扎实的理论素养点亮心灯、拨开迷雾,坚定学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特别是要从他们迈入军校大门开始,就注重打牢理想信念的根基,扣好“第一粒扣子”。采取红色场馆现地教学、请老同志谈初心话使命、组织“战略尖刀”等特色文化宣讲、传承弘扬航天精神等方式,让青年学员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感悟优良传统、坚定信念信心。坚持用家国情怀砥砺航程,引导学员不做只关心个人利益的利己主义者,而要把个人志向融入“国之大者”,从而不断激发他们为强国强军而奋斗的豪情壮志。当前,世界军事领域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演变,要帮助学员认清形势、找准历史站位,把论文写在军事斗争准备的火热实践中,以一腔热血赤诚报国。坚持用激情奋进加注动力,像当年“两弹一星”元勋们那样艰苦奋斗,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子劲、一股子气、一股子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激情。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青年一代手中,应教育引导他们强化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集聚胜强超越、能打胜仗的能力素质,砥砺逢敌亮剑、敢打必胜的血性胆气,培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以信心满怀、激情满格的状态,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7 i) I" Y( m V. x7 u6 o5 Y
(作者单位: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研究生院)
. K# N" ^, L3 j! f& u5 K3 b
o- {) `3 c5 w) F7 j, x;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