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9 t. ]( n% d5 k9 \5 ]
) u( t" r% g& n7 q/ B. \
8 M5 f! I" \+ [- S
) g% l0 I' F: y0 \3 x
; A5 a( v# S# M0 b+ O+ h 中国自主研发无人潜水器“海龙III”成功完成下潜任务。 付腾飞 摄
7 h& s1 _( G: S& I+ }
/ i( G7 u( E2 j8 g" v8 @* @
1 j: W. u$ f, Y5 w 中新网青岛4月11日电 (记者 胡耀杰)记者11日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获悉,当地时间4月9日凌晨01:00,正在执行自然资源部批准的中国大洋52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船上,由中国自主研发的6000米勘查取样型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海龙III”在西南印度洋洋中脊龙旂热液口成功完成本站下潜任务,共计下潜3次,最长连续近底观测作业6个小时,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洁净海水、底栖鱼类、深海沉积物等多种样品,并进行了多种原位参数测量。
- N0 Z* B0 e7 \* N( T. F# |6 c- R
+ @. [0 E9 K+ P: N- S0 ~ 4 Z- \' C+ X# l \0 d, u
( g/ k7 F$ |" o, o5 [, j' k' ?
' p, ]3 B% c# D5 u3 R
! n$ W9 [; {4 E$ K0 k
本次科考中采集的鳞足螺。 付腾飞 摄 8 U9 g q# h( f/ G; [
* j! k/ h+ [ k% W ! \5 W4 l6 _7 z# ~$ F' I
据悉,“海龙III”ROV是由大洋协会支持,由上海交通大学葛彤教授团队研发的新一代国产化、大功率、作业型的水下无人遥控潜水器,特别适用于深海科学考察作业。“海龙III”可以实现大跨度、长距离近底观测取样,具备定点、精细化作业能力。
b3 \5 Y$ {: h) K! A
$ ?: r: n5 A j4 p/ [7 q
% m, l5 o [5 d3 a* n 本航段,在母船“大洋一号”的配合下,“海龙III”搭载多种自主研发监测探针及取样设备在水下完成了热液区多参数测试、定点取样、标识物投放、母船与ROV联动配合、近底长距离观测、拍照摄像等功能目标任务。
- G. X+ N8 d* y t. T% J! M( V4 N
1 c. g' ?0 @4 X% C7 Z ( A2 w6 ~4 u- s3 O' z' m
! |' O- b: w& w+ w9 @
# n. p8 u" d' M. D1 G
# z- y/ F; y% g# E 本次科考中采集的宙斯盾巨佩托螺。 付腾飞 摄
8 ~% F# D+ [5 | " g/ Y F. \& X) g1 f6 u' J4 p- q
2 _5 D% q& O7 s 据海龙系统总设计师葛彤教授介绍,为完成本次任务,针对搭载设备在出航前对ROV进行了专业性升级改造,搭载了国产激光拉曼、CTD传感器组、微电极、大容量洁净取水、温度探针及宏观生物采样器等多种采样装置,水下搭载重量达350公斤左右,接口种类20余种,作业过程涉及生物观察、拍照、录像、洁净水样采集、插管沉积物采样、岩石、硫化物采样,以及生物采样等。
x/ w4 y5 A2 W3 j* G @: D0 A, s, C+ R9 O& ]
- r* \4 {- c! a# ^
7 c' ]: `* x" u, {& i( q. v
. @! n! B: V& [4 F4 [3 p
/ d8 `3 i2 H$ P1 k 本次科考中采集的印度洋新茗荷。 付腾飞 摄 ) K7 l8 C' `* m f2 f
: o9 e8 ~" ^( J- j2 s% {* H
4 R$ i. {: G: I/ J0 U8 j
中国大洋52航次第三航段首席科学家孙承君表示,目前“海龙III”的性能状态稳定、作业模式灵活、取样手段丰富、本体操控娴熟,可以长时间在水下作业,所采集到的样品对构建环境基线,提升印度洋洋中脊生态系统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完)
! t$ k! S% U: V# o* U9 b, h8 N ( i3 ] |( l0 f2 {* O
8 G% D/ X* N6 n7 E; V
举报/反馈 6 C6 C0 a/ L: a: r& F* Q" u3 }2 L
* J" Q, e1 f0 z4 a! e$ b
6 R. ^$ A; [3 Q& ~$ M
6 I4 B+ Z X8 P9 T6 q- b$ {% N) }7 e9 @' q8 n- ]+ K5 B" L
5 i. b H8 j2 ]/ y;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