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n1 G4 v [' S0 z' ^, g p
4 T7 Z3 c0 I9 c' {- r 高抒在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的时候被录取在陌生的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后来听说李四光先生研究的就是第四纪地质学,于是鼓起信心,认真学习。又因为在读书时跟随朱大奎老师参加了江苏海岸的工作,本科毕业后他选择了海洋沉积与地貌作为硕士研究生期间的主攻方向。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就职,紧接着抓住机会公派至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海洋系攻读博士学位。高抒教授在英国海洋中心工作多年后,于1996年归国献身祖国海洋事业。高抒教授的每一步顺势而为,实则厚积薄发。出于崇拜,学习地质;由于兴趣,投身海洋;归于故土,坚守至今。星辰大海,雅俗共度。四海一生,风雨并肩。 % u5 I8 S' L$ n( d
5 L9 r Y& F. i1 W& _7 T 在采访中,高抒教授针对我国高校青年学子在科研论文写作中出现的疑问和不足进行深入讨论。在战略上,高老师提出要多写多练。“Young scientists must write”,青年学者需要克服拖延症,每天给自己定写作目标,每天睡觉之前应完成,如果写不下去,就写为什么写不下去。在战术上,要写的对头,写的时候要认真钻研文章结构。 1 C5 e4 d3 @4 {" i& F/ \
文章是有分类的,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有固定的格式。关于文章的固定格式基本如下:
$ X M7 C" `4 W A. 引言部分,经过分析,明白这部分应该写哪些东西;
$ S: y: ^3 X) E5 i/ V B. 材料与方法,材料要注意与引言内容相呼应,材料是能用来提供问题的答案,方法是用来加工材料的; 4 Q% ` J9 W5 c" M7 I; A
C. 结果,结果的目的是弄清事实,展示结果。高老师还很生动地以买菜做饭为例,将材料方法与结果的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材料就是去菜场买的菜,方法就是菜怎么做,结果就是做好的菜是哪几样,一共10道菜,展示第一道菜是什么,是什么品相味道特点,第二道菜又是怎样的,一直展示到第十道菜等等。 % d( V& @% E3 j; ]
D. 讨论,讨论的目的是理顺逻辑。事实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就是通过理顺逻辑表现出来。
; ?* {+ u/ V& ^" E4 v: e+ c E. 归纳总结。 8 c. o G- V0 A8 ~, [* u# w E
能否写成论文,与对科学问题的领会理解密切相关。 7 W3 m3 o9 s1 B3 Q; a. f! N
高抒教授提醒大家,对于科学问题的理解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的途径获得,参加学术会议有3个目的, 6 J$ f9 Z: X* ^* }
第一,宣读自己的研究,有人提出问题时,记下所提问题,解答问题;
" u4 E& o9 a0 G, ~( W/ I2 @1 e 第二,在开会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并找到值得将来研究的新问题,记录下来;
0 S/ R5 t* w+ Q# s 第三,认识和知道自己研究领域内的专家、重要人物。
% s; Y9 ^* \* ~ ] Be productive,科研没有那么容易出成果,论文写作就是科研的本领。对博士研究生做科研,高抒教授提出三点要求:1)提出问题的能力 2)合作能力 3)在艰苦条件下产生科研成果的能力。 8 G2 f1 p; X6 T$ e P F4 o; M
高老师认为海洋是充满神奇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具备很强的科学技术性,又具有独特的浪漫性。但是想要成长为一位出色的海洋专业研究生,高教授认为, / I9 e6 Z0 X1 u4 E3 w4 N* w
首先,需要夯实专业知识,以自学为主,同学之间加强交流。 $ Q0 `( S0 t* m& R) J' L/ |
其次,自己解决技术问题,和导师讨论的战略问题,即往何处去,有哪些预期成果,怎样达到预期目标。要有自我意识、身份辨识。 8 ?8 u* X6 K' K" p3 {
在做法上有两个建议:区分两种情况,一是本色学科,即本科阶段、硕士阶段受到的专业训练;第二类是学科交叉,涉及到合作,准备好合作者名单,与该领域内专家联络交流。 , r2 e8 B9 H8 s; L! P
% W6 f; `; V1 L5 N- A
高抒教授简介:
: v" p* g/ G$ F7 `0 D 高抒,男,1956年12月28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D' Z* N9 r* M [) X% i 曾任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为海洋沉积动力学,海岸地貌学,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河口海岸动力学等。国家973项目“中国边缘海的形成演化及重大资源的关键问题”、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扬子大三角洲演化与陆海交互作用过程及效应研究” 首席科学家,并主持多项其他国家研究课题。
$ d. c$ Q( B" \: D* X 工作经历:
( T3 ]! x A4 Y& H8 | 1985.07.-1988.08.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岸带研究室, 研究实习员; ; E" L. V! ]" t8 x
1993.02.-1996.03.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海洋系和英国海洋研究中心, Research Fellow; . @& |3 t# W/ G1 O! j5 f
1996.03.-2000.1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室, 研究员(海洋沉积动力学), 博士研究生导师,1999-2000年任所长助理; * j r y& {" o! V7 V
2000.11.- 至今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授(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2000-2010年任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2006年任南京大学城市资源系主任,2006-2014年任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
* p6 @& t1 h& m# n+ p( ^ 2016 .01.- 至今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
0 ?: c( \3 u2 U 主要学术成就:
2 }. f) k; r" @/ u0 v# r, l, V, s# ? 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沉积动力学及其应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包括SCI论文150篇。在海洋沉积动力过程、方法和理论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多年工作,将传统沉积动力学理论推广到地貌演化、沉积体系演化、沉积记录及其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多团队联合模型体系研究领域。
; o+ G7 E. Y% u; l6 X- U3 k, h" l 学术兼职: . v1 N* o6 b' Z7 `, ]3 E% v
现任多种SCI刊物编委(包括Marine Geology主编、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副主编)、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海洋科学组)成员等职。
( ] X: W5 B& h0 l) k# V5 ~ 获奖情况:
$ Z* R* K2 V: @7 p( |0 D 2010: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h- R4 [& m/ ` 2002: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5 b- \2 B4 M2 y( Z
2001: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4 b: z: Q* M" w 2000:南京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3 A/ `* F+ i N( Y" [* j& m1 J ?! O' y4 n
1998: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 N3 e: R1 w3 ?% B& { 1998: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
1 |6 x a! l+ x+ a3 g6 ^ 1997: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s% @* D& C+ _2 W
1995: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聘任的青年专家 ! W- m, A# l! @' b. ]6 U
+ @( E+ y" g! }1 M2 u
—END—
' X" X7 w7 y0 y" P$ V k# ` 信息来源:观海临风 采访 | 高慧 文字编辑 | 高慧
2 @9 @% v3 h3 z e/ G- c6 k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4 C* L( w. M9 Y; P- `0 e" q; F
/ K" _, o* A+ S0 S3 W- g& f
2 M0 Q# P' A4 Y: q% s3 t
# w% X- _. ? h0 v; }! z
! R' O; C' i6 f7 @# p, f+ W- K3 G- M/ ]% f)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