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6日,以“地理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主题的首届世界地理大会在上海举行。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为大会致开幕词。
: F0 a, ^, D% V) n: p, H2 l0 x
6 q% E7 V4 H6 U9 w6 H% H. l王宏表示,地理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历久而弥新,特别是现代地理学与时俱进,更加注重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不断丰富和拓展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曾在人类应对粮食危机、资源匮乏、气候变迁等一系列难题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今后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繁荣需要更多汲取地理学家的智慧。) s" l; |2 g. }2 X; T
全文如下:4 C$ }7 A+ N, E/ l9 c5 c( e9 q
\1 I' s1 }$ a$ M尊敬的郑必坚会长、秦大河院士,尊敬的上海市政协李逸平副主席,华东师大梅兵书记、钱旭红校长,( K9 K- C5 Q* _+ d# [
0 ?# {6 p0 ^& D& x' f尊敬的各位现场和线上的专家学者,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 P4 A: z& ?, ^" G$ v3 n7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首届世界地理大会,与大家一同围绕地理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个主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在此,请允许我向大会组委会,特别是郑必坚校长、秦大河院士以及杜德斌教授对本人的盛情邀请表示衷心的感谢!# G. B: u8 N4 _% [9 C6 T, k' k& D: E
借此机会,我愿和大家分享一些对全球治理及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一些思考和理解;同时,也介绍一下我们相关的工作。5 d9 Z: o! ^. k8 |8 n/ t
众所周知,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深层次矛盾。
; ?: ]; \; `" \0 c+ R6 T3 \8 @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枯竭和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比如,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陷入资源枯竭窘境。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7年发布的《全球资源利用评估》以及2019年发布的《全球资源展望》,全球资源开采量由1970年的270亿吨猛增到2017年的920亿吨,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1400亿吨,到2060年将达到1900亿吨,这将导致全球13亿公顷的森林和其他自然栖息地的减少,人类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日益严重。! p4 _. z& j C2 Q0 H, X8 i8 y
还比如,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安全带来的严峻挑。据 IBCC 2021年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2019年全球人为温室气体净排放约6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比2010年高出约12%,比1990年高出约54%。这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酸化缺氧、海平面上升等恶性环境问题多发,威胁着全球生态安全。
+ C ~, f6 L2 Y) q/ A' P) Z" o再比如,人类对大自然不合理开发利用活动,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砍伐、植被破坏、乱捕滥猎造成了全球生物物种正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损害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 C; I5 K) E K3 c1 V4 s+ D( ~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中国也不例外。在人类共同居住这个蓝色星球上,世界各国人民已经成为命运共同体,携手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 B, A/ T; E! [' I7 K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r0 s" Q @- @( I3 B
近年来,中国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统筹保护与发展,统筹资源保障与生态安全,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强化科学布局、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和高效利用,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进展,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_! q* M- G$ C3 i/ a0 U! w' [1 x* T
一是推动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优化完善主体功能区布局,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快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体系,出台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形成了以青藏高原、长江、黄河等重点生态屏障为代表的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格局。8 ^& D+ R/ d+ V5 [. R
二是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针对我国生态本底脆弱、历史欠账多、退化形势严峻等突出问题,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设立了首批国家公园,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整体保护和有序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多样性的价值和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部署实施了一批重大保护修复工程,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超过了22.96%,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高到了56.1%,湿地保护率达到52%。
# X3 b3 d" K7 v4 ~三是全面提高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划定并守住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划定城镇开发边界。2012到2021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48.85%。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新增围填海,严格管控新增用岛活动。依法依规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城镇住宅、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大幅度增长,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W% M! k( y/ H# @5 e- f0 C
四是深入推进自然资源国际领域国际合作。积极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倡议贡献中国力量。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共同发布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典型实践案例。深入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海洋与生态治理机制,实施“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的中国行动计划。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海洋合作关系,向南海周边国家持续提供海啸预警等公共产品服务。4 ]) z. d0 ?- {. p" s, k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8 P9 I6 I' l, Z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命运紧密相连,当前的问题不是任何国家所能单独解决的。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明确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中国愿与各国同呼吸、共命运,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相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3 ~4 I# q6 {& G7 T/ y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B! U: x5 X2 D) b2 C; O
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空间、地理要素分布规律、时间序列、动因机理的学科,它注重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其独有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维度,决定了它在科学大厦当中的独特地位。地理学又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历久而弥新,自学科诞生以来就注重人地关系的研究,特别是现代地理学与时俱进,更加注重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不断丰富和拓展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曾在人类应对粮食危机、资源匮乏、气候变迁等一系列难题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今后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繁荣同样需要更多汲取地理学家的智慧,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不断的提出的建设性建议和意见,为推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s+ A0 y9 G# M, S( P- H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 ~1 ^1 l6 j, C' L3 p谢谢大家!; @6 s3 s) {! `: p
" n$ g. p6 r$ ?
0 A/ A6 q8 u0 R2 B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c& Q% K2 ^% R- q9 {
查看原文:http://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