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A0 v+ I- f5 p/ n( I$ l
原标题:推广者“巧妙”地把测试结果与受测者职业发展就业前景相关联 MBTI火了 求职者却深受其扰
- d8 }7 U' f5 }* O% P' C" t “95后”北京市民小白最近正在求职,每次投简历前,她都强迫自己做一次MBTI测试(MBTI全称“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是一种自我报告式的人格测评工具),只有测出“完美人格”,她才会放心地将简历投递出去。
- v6 g+ h' L! o+ ~. C9 P9 ~0 ] 小白这么做并非毫无依据。《法治日报》记者最近在一些互联网招聘平台上看到,有不少求职者吐槽“过了公司终面,却因性格测试结果和岗位要求不符被辞退”;“如何在公司面试做性格测试保证不被淘汰”的经验贴浏览量也居高不下。 $ `& [8 v# ], E" h3 X5 g
性格测试中,当下最火的便是MBTI测试。数据显示,在微博,与MBTI相关的最热门话题阅读量超24亿,讨论数近百万。在豆瓣,“人格气质心理”小组已有26万名网民参与。一些网民一边热烈讨论彼此的性格类型,一边用戏谑的表情包调侃不同性格的处世态度。而一些用人单位甚至以此为准则决定员工职业发展前途。
& a% y" r" k0 b1 |% u" O n 那么,MBTI测试真的靠谱吗?将测试与职场挂钩又是否合理呢?
0 B5 f2 w; n3 W$ b9 O# M 性格测试风靡一时
; Y" V! I! t# s' T 花钱解锁测试结果 9 f/ A9 c+ c9 _- d" `
“经常情绪低落,思想悲观无法自拔。来测测你是哪一种人格吧”“今日推出恋爱MBTI测试,你是什么恋爱人格呢”……时下,在青年社交圈里,MBTI正成为话题“顶流”,很多年轻人借此在网络社交中打开聊天话题、建立自己的圈子。
X* \$ P2 p, A; S( R: @ 26岁的北京女孩可欣就是其中之一。从小,可欣在大人眼里就和“别的小孩不一样”。前不久测了MBTI后,她发现自己就是这样的性格,之后她加入了这个性格类型的网络小组和社交群,“小组和群里经常讨论,我感觉自己找到了很多志趣相投的同伴,大家在实践着这个性格类型定义的行为特征,形成一个互相抱团取暖的群体”。 7 Q9 i& p! t% X3 Z4 l7 }8 J
据了解,作为一种自我报告式的人格测评工具,MBTI测试将人的人格分为16种类型,分别用4个具有代表性的字母组合表示,比如“ENTP”代表好奇心旺盛的辩论达人、“INTP”则代表内向理智的逻辑学家。 - O6 @: ^' ^/ ]
持有医师证的北京心理治疗师黄医生告诉记者,MBTI是一种普遍的人格测试量表,在心理学领域,这样的人格测试量表很多,比MBTI更准确的还有卡特尔16PF(16人格)测试等,“MBTI测试不是玄学,其优势是比较方便、简单,题量相对较少,更宜于操作,属于正规的心理学测试,比星座更有可信度。值得注意的是,测试或许有纾解焦虑、‘润滑’社交的功能,能够帮助人们找到群体归属感与认同感,但测试结果没有一劳永逸的终极答案,不应神化测试”。
0 y! c5 U% N1 n. l6 ^2 L6 k, h# X2 } 但不少平台看到了MBTI测试蕴含的巨大商机,并推出了各种类型的性格测试:无恋爱经历版、高考专业选择版、情景佐证多重验证人格版……打着各种各样名头的测试题让人眼花缭乱,每个版本的题目数量少则十几道,多则数百道。多数平台宣称,题目由各大专业机构和高校教授团队研发,测试者只需根据题目内容,凭直觉选择自己偏好的选项,便能知道自己属于哪种人格类型。
* {4 p7 }! G; X0 L7 | 与此同时,一些平台通过“测试上线—大量刷屏广告增加用户熟悉度—付费报告”的模式“掘金”—商家会设置一些门槛,有的测试需要看半分钟广告,有的需要关注公众号或博主,有的需要付费才能解锁完整测试和答案,费用从几元至百元不等。
% C+ e% r2 e2 C- Y( } 记者打开网络上某条点击率较高的MBTI测试链接,花15分钟做完93道题后,平台显示需要支付19.9元才能“解锁报告”。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少测试者的心理是:花了这么多时间精力做题,如果不知道答案,就白费了,不如花点钱。 ; X5 y/ Z$ D8 w7 P" D) p w
那测试的准确性又如何呢? ( _4 {$ B# @& Z; D' z
有网友反映,很多时候,多次做MBTI得到的结果并不相同。“我第二次的测试结果和第一次完全不同,中间间隔不到一年时间,难道一年不到我的性格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北京某高校学生如如说。 ) w9 d0 h9 s$ I) o
衍生若干产业链条
- V( x3 J s6 e) q3 E! w 低成本收割“韭菜”
: f4 g5 O2 `+ ?- f# k6 f- A! }( j 值得注意的是,测试推广者“巧妙”地把测试结果与受测者职业发展、就业前景等关联起来,号称可以通过解析用户性格来帮助个人发挥职场优势、突破性格制约。有的机构或个人还以此为噱头,开设名为“性格密码”的相关课程,售价动辄上千元。这些课程以“如何看人识人”“如何提升洞见力”“如何规避性格短板”等为主题。
# K2 q |! v- A) ~9 U* b5 _* B1 Q, t “MBTI与其他心理测试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看似权威性的宣传,比如‘职场常用’‘历史悠久’等字眼。且不同于以往别的小测试,它的题量较多,这会让测试者认为,这种测试更权威、更能体现全面的自己。”目前就职于某国企HR岗位的妍羽说。
4 t# d( Y! c* N, X, k {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商家利用MBTI测试开发了“心理咨询”“个性解析”等产业链。 - z _ a( l( r i0 m% d& H
在某网络平台,记者点开一项MBTI测试,自动跳转至一个名叫“测测”的平台。做完MBTI测试后,测试页面会推送其他测试以及各类咨询师的在线咨询。这些咨询师有负责恋爱、亲子的,也有负责事业、冥想等方面的,咨询费用按分钟计算,价格不等。 0 h1 @* M5 h( r' z2 k
来自江苏苏州的瑶瑶正处于求职的关键期,由于对未来充满焦虑,她便去做了一次MBTI测试。后来,根据平台推荐,她又付费找了一位咨询师,对方根据她在生活、工作上的困境对其进行开导。整个过程大约半小时,花费200元。 / l! Z( n! @7 l+ C
据了解,瑶瑶花的这笔咨询费只是普通咨询师的网络咨询价。目前,许多测试平台上的推荐咨询师分为中级、高级、资深、专家等级别,级别越高、咨询费用越高。如某测试平台上负责职场心理的专家级咨询师的咨询费为每小时800元至1500元不等。 3 @3 {+ h6 S1 `# r
为进一步了解测试背后的运作情况,记者在某平台做完一项MBTI测试后,根据系统推荐选择了围绕“人格测评了解自我事业”的咨询。在平台推荐的多位咨询师中,记者选取了每小时200元、号称拥有4年持证年限的二级咨询师。
2 R9 L+ R3 B* \/ A 刚开始,心理咨询师例行询问了记者的基本情况,随后便和记者“聊天”。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的进度与节奏十分缓慢,主要聚焦于记者的个人经历和想法,而在核心问题——“性格认知”上却只涉及皮毛。在咨询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约定时间即将结束时,这位咨询师称这次的心理咨询才刚刚起步,若要进行人格分析,还需要记者以双倍价格交费。 ! _ g6 t7 ^- e+ B! L2 C3 {
平台显示,这位心理咨询师属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但记者查看其所提供的所有职业证书后发现,都是相关行业协会颁发的技能培训证书及参与课程、参会的证明。
% U ]* p; C. p9 ^) Z 记者注意到,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早在2017年9月就已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但已获证者仍有效。也就是说,如果在相关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取消前获得认证,那么目前持证时间应该至少为6年左右。 9 W% j, V9 M6 ?1 n1 p
对此,记者进一步向平台客服求证,得到的回复是:“该咨询师提供的证书照片并不是真正的心理咨询师证书,而是参与了与咨询师相关的培训后获得的证书。” 0 T8 [& J3 U* Y1 ?/ R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测试平台还开通了“咨询师”或“倾听师”入驻通道。在申请“咨询师”通道中,咨询师拥有“执业资格”和不少于48小时的培训即可入驻。
' `7 L, s( l; g7 ? 记者通过几家提供心理咨询师考核服务的教育机构了解到,这个“执业资格”的范围非常广,很多协会和机构都能提供类似证书,而获取证书的考试大多属于“交钱就能过”。上述招募平台也并没有限制有关培训课程的类型,几乎是有“执业资格”就行。 ( i! v) m+ B! K8 e! m8 m" }
在记者调查的10家测试平台中,心理咨询并不是强制的配套服务,但是测试者做完测试后,平台都会弹出相应的咨询广告,向消费者宣传咨询服务。此外,心理测试领域还衍生出了测试解析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129元包年测试等消费方式。 7 U8 q0 K* E3 O4 Y6 r6 K* Z' v6 v
遵循信息收集规则 : Q) l7 D2 T- o n5 ~; G7 Y. P
警惕就业歧视倾向
# P7 {2 S H5 Y* W/ Y. F2 } MBTI测试火了,可一些职场人却深受其扰。
. @) O$ e, Y; X. l- u; [& \( | 北京某IT公司HR李女士之前求职时,曾被一公司要求做MBTI测试,她当时感觉非常可笑,“凭什么用这个结果来定义我”?入职现在的公司从事人事管理工作后,她也坚决抵制将MBTI测试直接用于招聘等工作。 ' l! X2 e4 N7 p$ F
但还是有一些公司将MBTI测试与职场挂钩。大学毕业生小阑今年在北京某公司参加财务岗的面试,在双方开始谈及待遇后,公司向其提供了一套性格测试链接。测试结果出来后,公司告知她,其性格完全不适合该项职位,予以拒绝。同时,人事部门建议小阑转行至营销策划,认为根据测试,其属于外向、活泼、喜欢设计和美感的性格。 : p \+ N1 }# \# X, D6 e
“当时人事和财务主管说,根据测试结果,我是一个勇敢的人,不管调去哪个岗位都不会害怕,劝阻我继续报财务岗位,因为‘性格不合适’。但我很清楚,我是一个内向、不喜欢挑战和变化的性格。”小阑说。
: t$ J) o/ V0 s* P 对于此类现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张丽云认为,MBTI测试可以作为招聘时的一种筛选办法或工具,但从MBTI的内容上看,只是对求职者的性格特征、比较适合从事哪些工作等方面进行简单评估,起到的是辅助性作用,不能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 s: v; y9 J) L( W3 o9 r) l5 D “从本质上讲,MBTI测试是一种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的劳动者信息收集行为,应遵循劳动合同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规定的信息收集规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沈建峰说。
4 G( U8 S2 L, l6 [ 在沈建峰看来,和劳动者入职比较相关的有以下两种情况:取得个人的同意;为订立、履行个人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合同所必需,或者按照依法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和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所必需。“结合上述法律规定,订立劳动合同中的个人信息收集,需要征得劳动者同意或者是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必要的信息”。 / q9 J) Z7 V8 _' N* J4 x
针对部分公司以MBTI为准则决定员工职业发展前途的现象,沈建峰说,首先并不是所有劳动者都要进行职业性格测试,人格倾向对大量普通的工作来说并无太大影响。进行人格测试并据此不招录特定劳动者,等于是用和工作没有关联的抽象标准对劳动者进行排斥,有就业歧视的倾向。
9 i/ l8 e/ N/ ~. I( E “其次,该人格测试进行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劳动者的各类信息。从必要性标准角度看,搜集的信息越多,其使用必要性的论证就越应该强化,这种测试使用就越应该受到限制。再次,就这种测试本身的科学性而言,目前理论和实务界也有一定争议。在此背景下,使用这种测试的必要性也应受到限制。人力资源管理不应过度迷信它。”沈建峰说。 / [ j$ s, l: \; F. R7 u0 b2 G. H
在妍羽看来,性格测试的初衷是规避风险,同时也是对候选人负责。如果性格不适合公司或岗位,候选人入职后也会感觉痛苦,双方都会受到损失。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要关注MBTI的核心价值——与其用在筛选上,不如用在沟通上。性格测试应当帮助用人单位了解每个求职者的风格和特点,从而找到团队合作里最合适的场景。 , Q" c7 J/ A K' k7 w/ W% v" }
(责任编辑:彭衍菘)
' y* _4 }) \- r6 L' E/ F
0 E, b" ]& d; h9 Z6 M$ S# |; w* ~; x( H6 h
" b/ m6 |, k, X" ]+ D- Q2 U& L
) ^, P7 S# O, a* a( I3 t
( m, Z* E1 n3 H) e& _: c- ]+ v, }8 U
6 @5 Z5 u/ _, ~0 E8 S4 J3 \2 y0 P; O* l i9 D
8 N* G! s: T5 h0 n5 S- Q9 w8 D# r! Z" E" b5 H; w" m S, H. p, C
9 @& i( B' k' e4 V
0 L2 n. G4 `* r9 B+ ?1 y2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