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以服务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战略为导向,面向土木与地下工程智能建造、智慧水利与水安全、智慧交通工程等行业前沿,涉及建筑、交通、水利、地下空间、海洋等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众多行业,培养理科基础扎实、工程素质卓越、综合素养全面,掌握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大土木类工程科学家和产业领军人才。 ) @. ], X6 [1 l' m& t8 Q* E( N# g z
01 就业前景 # F, ^3 Q) f m: ^) V) d
毕业生既能够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也能在科研院所和高校从事相关领域前沿科学研究工作。毕业生到国内外名校升学深造比例达到50%以上。
3 N( [ O: v- i" c- h - t* s5 t+ L; T3 `/ Z4 K6 B
02专业属性
; g0 L7 p `! b p# j. ~" y+ j
& b% n6 |) G$ ]! P2 |/ ]( x9 v 03 学科架构 # s4 ^$ E" T0 l2 A" p
《水力学》、《河流动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学》、《工程水文学》、《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海洋科学导论》、《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 ' f! W% \5 C/ Y' B' e: N$ S
04 培养特色
4 u3 u" v" ^. e- K( T6 O2 ~$ n2 l 专业发展坚持“宽口径、厚基础、新工科”思路,拥有以李术才院士为核心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以大平台、大人才、大项目、大成果为支撑,从国家重点工程中凝练科学问题,既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数学、力学和专业知识来解决土木、水利、交通和海洋工程中的有关科学问题,又与计算机、环境、管理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和新工科实践能力。 ) W, s8 X; l z4 b" ` i1 y# P
1. 通: 4 X" b5 y4 [9 e5 W
强化通识教育,新生入校后前两年需完成大土木类领域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业与职业发展奠定宽厚的理论基础,为迎接未来的新挑战做好准备。 / P/ b0 K6 ]+ e
2. 专: 6 F5 U) n* ^8 M! G
强调学科交叉与融合,设置4个专业方向模块,包括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及海洋工程,学生选择一个主修专业方向进行重点学习,为学生提供在某一专业领域继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 P3 `7 i4 H3 q4 D
3. 跨:
% N8 X4 e1 _2 ]& Z 每个学生选择至少一个辅修专业方向进行学习,为学生进入更广泛的领域提供发展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培养需求。 + d& U X' q+ K
4. 融:
6 ?- |/ I3 @& A( _+ L 课程体系将数学、力学、管理、法律知识与工程新技术相结合,并与计算机、环境、管理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全面提升学生创新研究能力和新工科实践能力。
/ W: a2 J6 ]: S g7 n8 F" R( ]2 d- U! F
8 l4 ` |: e; ^5 C& w* _6 r: ^: P
8 {8 I7 Y0 D. f4 K8 z I: @% @2 @8 i, r4 K7 C' J
1 Y. C& l2 R& }; x;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