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泗洪县临淮镇的蟹农在养殖池塘里捕捞螃蟹 许昌亮摄 # k3 s" b3 F& Q, F P
0 s# K I( t. _( l7 v7 a2 D! g
/ q/ m) `! }7 ?6 p◇ 加快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坚持以大食物观统筹保障粮食安全- |2 X7 y7 G) S5 ` I2 ?
0 t. Z" r- w- h! ^8 s9 n
, c* n6 y: ^) I2 Q* p+ `◇ 在发展基因组技术提高良种率的同时,还要培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降低病害发生率 . b0 _/ F2 d* q8 v: s& |
: ?, t5 v; ` E0 l◇ 打造良种良养良销全产业链,建立完善“种业高地+基地+农户”运行体制9 v7 z/ ^. I# T2 f6 w) ?
/ O$ [9 U8 q9 e, v, U+ \; o8 H
\! T$ P: c } T# D
洪泽湖畔,芦苇随风飘荡,秀美的湖景令人陶醉。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临淮镇胜利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段广玉指着眼前的湖面说,过去这里是一幅渔船“排排坐”、渔网相连接的场景,如今渔民们已上岸,他承包塘口、带领20多户渔民成立了养殖合作社。) @0 p: j4 `/ L5 W5 b" o9 S6 D5 {0 ~6 N
1 o& ^& O) w' E9 I8 Z3 J7 W( @; C8 ~% k
自动分拣,打包装箱,快递发货……这段时间,段广玉的养殖塘口十分繁忙,“受今年夏天高温天气影响,大闸蟹上市有些推迟,但还是供不应求,‘双11’销售火爆”。7 w% I1 m$ w! t8 b( h4 t" e
; T$ R$ S9 Q% E" @
8 H; p% P/ h# [* G
水产品是重要的农产品,也是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也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家。深挖大水面生态渔业潜力,在落实大食物观、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s" S7 x( m, }4 l V5 g
% t. Z0 A+ ?' T$ f0 j) E
突破育种技术核心
M# T% K& G- {7 J l& X 我国大水面资源极为丰富,湖泊约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30%,其中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近2700个,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更有大大小小的人工水库近10万个,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里。2020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549万吨,渔业产值为13517亿元。
' f+ s6 X/ X: a* {+ K9 l- Q$ F1 f3 ]) Y
2 o r* H2 F1 m2 @/ K" r7 e( @% H 从大水面资源中获得优质蛋白食物资源,培育优质适宜的品种是关键。
; ], f( d' {) C5 f% O' }6 l N# k4 @' J( K1 Y
$ [5 U. r8 d$ ?- | 在江苏中洋集团的现代渔业科技产业园里,一群品质优良的暗纹东方鲀种鱼在繁育中心技术人员的挑选、培育、促熟、催产、孵化等过程后,今年5月产下了一批“幼崽”。这些“幼崽”在露天池自然野化后被增殖放流,对推进中国河豚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 D0 A& N# N3 G! L* p9 U0 D, \- O e4 i* Q% O
■ 中洋集团 国内领先的种业中心
4 x! K0 B- t2 G! i , j% @9 s& w$ P: ^& P( F5 R
}# R2 e+ ~9 V# g, F& M0 A8 Y
2 [$ @$ E/ Y$ X$ b x! v( ~: c. D 近年来,江苏中洋集团进行长江河豚人工繁育养殖,继而开发保护鲥鱼、刀鱼等,逐步形成珍稀鱼类全产业链,并成功破解长江刀鱼人工繁育难题。9 S; B" {0 M. F& z
I$ b& q, r1 N3 @. A( R
( A$ O- f: v$ x# ]' S
地处太湖之滨,苏州市吴江区是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我们通过控制水温模拟冬天的环境储备鲈鱼亲本,打破了繁育鲈鱼苗的季节限制。”在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苏州聚福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小兵带领技术团队率先突破大口黑鲈规模化早繁技术及大口黑鲈反季节繁育技术。凭借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体形优美等特点,赵小兵的鱼苗受到市场青睐,公司年产销大口黑鲈等特种鱼苗10亿尾左右。, ?: ~7 H( L- b8 @6 a, B* j7 r
" R+ @* f+ s6 N: I, a: u
% J$ y' F. E$ q 种业是生态渔业发展的关键。记者采访了解到,过去十年左右,我国水产育种基础研究取得突破,良种创制成果丰硕。到2021年,已经评出鱼、虾、蟹等240个水产新品种,其中超过一半的品种为鱼类新品种。“针对大水面生态的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研发大水面生态渔业适养品种和专门化品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凯说。
2 {2 x6 z4 Q8 V6 ]0 \# w+ {3 d- o, t6 s$ J1 {
" ~! y* I7 G! T f
“水产新品种形成过程中,目前最主要的生物遗传育种技术是选择育种技术和杂交技术,大约各占一半,另有较少新品种研制涉及雌核发育技术、性反转技术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少军介绍,国际上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也被用于水产育种,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G- Y2 ]+ _/ W& A" s
/ j- E& q7 j+ h( t" F% n2 A* V
2 `* ?3 d U7 o5 `. E; G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建议,在发展基因组技术提高良种率的同时,培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降低病害发生率。近十多年,我国学者在水产动物病原鉴定和基因组解析、病毒—宿主相互作用、鱼类先天性免疫、抗病毒相关基因鉴定和信号通路解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抗病育种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需要免疫专家和遗传育种专家的共同努力。”桂建芳说。$ L+ p2 E; P2 g8 u% z. j" G
; D: z4 r& R1 C良种呼唤生态良养. y; R, ?2 E" G* u: {
“良种还需良养,生态养殖是良养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刘少军认为,生态良养需要接“地气”,即遵守自然规律。
# l* A! N' B. W1 V$ O* R1 w7 p; g5 J; o T; j! E
! G" m5 K- y4 g1 N4 w$ e* ?$ n 近年来,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建立起了以保水为前提、以生态为依托的保水渔业。保水渔业利用不同生物之间相生相养的原理,保证了渔业水体生态环境,通过建立起的各种各样的良性循环圈,维护生态平衡。并明确限量投放、限量捕捞、限制投放鱼种、限制起捕规格等一系列严格的渔业生产标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千岛湖有机渔业经营模式,实现了渔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4 t T/ w* i9 S7 S0 S; f: y
, |( ~3 F" @' W0 n; \4 t ? X. \9 s: \! y1 q
当前应加强对大水面生态渔业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新养殖模式探索。) c$ v/ ]4 y9 S9 u3 G
5 W' i6 l8 Z' X' S( `0 `% C4 I: a* [: S" c; |
刘少军建议,打造良种良养良销全产业链,建立完善“种业高地+基地+农户”运行体制。通过种业高地和基地联动,把成熟的品种和生态养殖模式推广到千家万户,创造更大增值增效增收空间。
$ d# }. e$ j. Y4 d9 a; v( r4 n5 H/ t0 P+ P0 N# ~2 _+ }0 E
4 S" V* z# y/ u+ I7 Y/ L
“重视养殖数据库建设,特别是重视信息和网络科学技术应用,加强智能化和智慧化技术在养殖设施上的研发,实现水产养殖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建议,持续开展生物承载力为基础的资源养护及利用原理创新,加强水域增殖容量评估、资源现状评估、环境修复技术研发。大力推广绿色、有机水产品标准和技术体系等。
, T% j; l1 w; `, Z
3 \; }: v/ g! E* n" l加快发展新型渔业经济' w' @/ x* m3 x3 F6 {" x
“应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加大力度全方位挖掘水生食物供给潜力。”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所长潘建林说。8 A% J0 N0 [5 h, k
* M, E: Y5 n1 K1 y% \
( |/ k- Y. u% z, x 段广玉所在的临淮镇,过去近九成村民为渔民,总数超过1.5万人。为保护洪泽湖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临淮镇自2015年起推进“退渔还湿”。2018年下半年,泗洪县开始建设生态搬迁集中安置点,引导渔民上岸。经过环境整治,洪泽湖生境恢复成效初步显现。
) Y5 _, g8 V7 }
9 K9 [6 c5 b5 ?
& S1 m5 B L' u, s' G' ^, x 为实现大水面生态渔业良性发展,多位受访专家说,必须根据生态环境状况、水域承载力,坚持“一水一策”,合理选择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方式。
" A$ U" a0 C6 T( f! ?
$ K/ C6 i6 B8 T0 f5 Q5 h) Y X% G: B2 P, @* F" B" |
作为首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吴江聚力发展新型渔业经济。2018年,太湖围网拆除,全面禁止围网养殖。曾是太湖围网养殖户的孙萍萍,下定决心模拟太湖环境,在池塘里养生态绿色的太湖蟹。2019年,孙萍萍建设了万顷太湖蟹养殖有限公司双湾村基地。三年来,万顷养殖基地稳定出产精品太湖蟹。“我们实现了养殖尾水‘零排放’,每年池塘的水只进不出,一个净化池可以实现基地5个养殖池塘的尾水处理。”
6 o2 M0 e/ @" N/ r# M
3 v) u: p- a3 O1 m4 h# K0 o8 I* d# @( \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2022年9月,江苏省渔业协会在宿迁成立大水面生态渔业分会,标志着江苏大量水面将诞生新型渔业经济。江苏将在湖泊保护区以外水域发展“人放天养”大水面生态渔业,探索实施“配额捕捞、定点上岸”制度、实行市场化运作等。加快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试点,通过科学评价湖泊水体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不同水域增殖放流品种、规格、数量和时间等,探索禁捕退捕后符合江苏实际的大水面生态渔业建设新路。
, K M2 Y1 B: E1 F0 j; {( g/ H, q" b8 ~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9 ~: P, \% e9 H$ c Z: D. M5 w) ?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