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s; y) U& F9 v* w% M' i2 T1 u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
3 B& N" ?% X3 s+ i) |
7 ]3 }% m6 {! `! l- Z森林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质、宁静的环境以及负氧离子等,还可以分泌多种植物精气,亦称芬多精,具有抗肿瘤、降血压、舒缓减痛等多种理疗特性,十分适合亚健康、中老年及“三高”群体。& n% Z* M3 \* @
6 Z1 L8 Y; }9 { A( V% N W
森林康养成健康中国新业态5 [) j' i; b9 x4 a1 I
o- W$ g1 p0 `: q+ a6 k' w森林康养作为林业供给侧改革的新业态,由于能促进身体康复、调节心理状态、增强人体抵抗力,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 z' r6 F3 p1 Z随着疫情的常态化,后疫情时代社会产生出新的变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健康产业。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到健康和自由的可贵,也唤醒了人们健康意识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同时森林康养对人们身体健康的改善受到普遍重视。7 r% b! B2 x0 p
以亚健康人群、老年人群、“三高”人群为重点的低免疫力人群、常见病患者,通过森林疗养、森林康复等活动,利用食物调节、睡眠调节、休息调节、锻炼调节、心情调节等综合手段,来修复和恢复身心健康,从根本上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起到抵御疾病的作用。在大健康背景下,森林康养极大契合了健康中国战略内涵。
$ V9 H$ X5 Q: i' U! |% a4 N, t( n , {0 T6 Q% @( c, A5 G
% Y4 F ~4 O- }* [
; U. w& @3 T! {7 W$ b' z& V
4 ~3 o6 J! p# n q& y! x& v/ X森林康养产业存在的现实问题/ E% Z6 d8 h' c C( ]( V" z" x
2 k1 d, s8 S6 ]" z& U7 K
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与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健康需求及人口老龄化,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和问题。
M* I$ S, X9 k& x4 S7 O4 L. L一、是我国森林康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森林康养认知不深,对森林具有独特功效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表层;对森林康养的实践,还存在模仿、套用国外经验的情况,森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存在浪费式开发;5 V9 n# Y3 r7 m& O$ n" e2 S
二、是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势复杂,有些森林康养开发区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道路交通、水电设施、服务接待等滞后,严重影响游客的康养体验;. U4 M7 N( x6 f5 }" A1 q( O3 \
三、是森林资源利用、挖掘深度不够,主要开发利用方式以森林观光旅游为主,没有充分将地方特色与地域文化与自然资源融合,森林康养产品单一,不够精细;
6 U9 J; p6 E6 ]四、是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森林康养涉及林学、生物学、生态学、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旅游、心理学、哲学、传统文化和康复医学等学科,覆盖运动、医学、旅游等行业,是新型的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的复合型产业,森林康养体验、森林康养功效取决于相应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和素养。
' Y% _9 h M# {2 p+ r8 G
2 V$ X3 A3 }0 ]
3 s) x; E6 o t1 u6 T+ S7 c( E$ s! I& s
5 O# ~1 D% t m# I$ O4 u% Y
我国森林康养的政策和资源优势" _, ]" y8 T5 G# I
' f, P. d" t5 N( S我国森林康养起步较晚,但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特征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良好态势,国家、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实践,努力推进森林资源与健康相关资源的深度融合,尤其在中国大健康背景下,森林康养产业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 [5 u/ {2 @; ?4 L% o一、森林资源优势% n: t! ]6 [# ^% l" h. F5 M; R! T
发展高度发达的森林康养产业,必然需要优质的自然资源作为基础,我国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总体面积高达2.2亿公顷,覆盖率已达23.04%,分布面积广,除西北干旱区、半干旱区及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都有大面积森林分布,具备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基础条件。目前我国拥有5个国家公园,2676个自然保护区,6514个自然公园,约战陆域国土面积的18%,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潜力巨大。; G8 g4 ]" m7 a3 N8 N: m$ b
二、国家政策支持
1 F D' N! m9 n1 J5 q7 Y, D& @1、2019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会同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全面部署开展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工作,计划到2022年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300处,到2035年建设1200处,同时将森林康养纳入了医疗卫生、中医药、养老等行业规划,并指导和推动各地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范围。& f) X- }$ x" h6 ^
2、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对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建设健康环境,坚持预防为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进行了部署。森林康养极大契合了健康中国战略内涵,受到国家和各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s& G+ T. S6 w* R- O
3、2019年在《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林改发<2019>14号】中,强调要积极发展森林康养,编制实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以满足多层次市场为导向,科学利用森林生态环境、景观资源、食品药材和文化资源,大力新办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森林康养服务。建设森林浴场、森林氧吧、森林康复中心、森林疗养场馆、康养步道、导引系统服务设施等。
, N0 [1 Y* R" G8 D三、消费群体巨大
7 u3 x, A3 S% V4 ` }2019年,我国人口总量突破14亿,排名世界第一,巨大的人口规模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收入决定消费,2019年末,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H2 w1 T9 y2 [" k2 m( y
人民的健康,也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得益于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全国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长到2020年的77.3岁,翻了一倍多,实现了70年人民生活从饥寒交迫到物质丰富、从缺医少药到病有可医的“华丽转身”。! \# \/ e- o4 G1 A' J% y3 e
四、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8 R7 r0 o; S5 W0 ~- i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已然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出去,亲近自然,低碳生活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森林康养产品代替传统的医疗及保健品,森林康养产业在绿色生活理念的影响、推动下得到不断的创新发展。
& b) P- m2 u6 z, X五、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7 u, }6 e [" X* o. _/ |3 k我国传统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清静无为”体现了自然界对人类的重要性。人们对大自然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谐性,热爱自然,崇尚自然,在诗歌、绘画、散文等作品中的一花一草一木,一鸟一兽一虫都折射出人们的情感。森林康养产业以森林资源和优质环境为依托,不仅满足了人们追求健康的需求,还满足了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
& D) ^; K0 Z, v9 k
# s. c9 V2 y0 h! Q7 J
1 X5 _( x$ A' H' q+ @5 O7 ]6 v6 y" j, O2 L4 M& e
t' B* S6 R, _9 t. O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7 v! {4 m( v+ K) N. ?# D: N5 g$ {+ H8 r Z
* \0 o5 ~& `2 Q) K
1、规范管理,构建森林康养技术标准体系
+ @+ p0 T; u1 n+ A目前,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规范的行业标准体系。实践中没有系统的可供操作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建议协调林业、医药、科技等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实施森林康养标准体系建设,以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森林康养特点的规范或技术标准,形成森林康养国家级、地方技术标准规范,促进森林康养产业规范发展。
1 P' T% ?$ p+ ]; k- \; K / ^/ u5 d2 ?( o+ y8 s
2、开拓创新,开展森林康养科学技术研究
) m5 `4 z, d$ ^/ g森林康养研究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需要跨学科的协同合作研究,包括林业、旅游、医学、环境及经济、管理、法律、传统文化等专业,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还涉及到社会科学乃至哲学。建议高校、科研单位与林业主管部门、森林康养实践单位协同发展,组建集政、产、学、研、用一体的有机整体,开展科学研究,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安全有效的技术支撑和科学理论保障。
# R' |8 q9 _+ \1 y# D* n* j$ \ & v( G5 T1 n$ h" X
3、统筹谋划,推进特色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 m$ f, I9 Z2 h+ G9 w
按照地区森林资源特征,建议以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为载体,充分发挥中医药传统医学养生优势,融合各地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康养产品,构建类型丰富、不同层级、不同服务内容的森林康养基地,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需求。* R7 e# y' l# v2 e* p
3 s! n! \: U/ R* q
4、科学培育,提升森林康养环境质量
% }# U1 D: v; @9 ?2 K我国地域跨度大,森林、气候、水、温度等自然资源丰富且差异性大,建议各地应根据当地资源特点,科学开展森林抚育、更新、林相改造和景观提升,丰富植被的种类、色彩、层次和林相,营造景观优美、生态优良、绿色安全、健康宜居的森林康养环境,增加消费人群的体验愉悦感和满意度。同时注重保护森林文化资源和森林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加大对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森林古道、古树名木等林业文化遗产和具有景观效果的森林群落的保护力度;在发展森林康养的同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森林生态资源保护提质和可持续利用。, H+ o* p$ }' p' R" ~* T0 v
' B/ g- u/ n' V7 l5、强化培训,构建森林康养人才队伍体系
9 `6 N/ l& x# S0 K' k森林康养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引导城市居民到森林里去体验,进而养成一种生活习惯,是打造“健康中国”的有效途径。关系到社会广泛参与发展健康服务产业,还关系到疾病的预防或部分疾病的辅助治疗。目前国内的森林康养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和机制,人才培养严重滞后。建议加强人才培养,让森林康养产业走向正规;建立健全森林康养人才培养体系及模式,不仅要加快培养高层次科研、教学和管理人才,更要加强森林康养职业教育,满足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需求。
) D; ^, f0 a2 y/ ^: r: }- n+ P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 `& @0 D' f+ v3 o2 p7 |6 J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u' t! s" \! q0 L( \/ Q0 u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