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上午,4 V- |. s3 h1 A7 E7 m' W5 `& d7 i
青岛蓝谷2022年四季度项目. k v0 a% M2 J, p e. S' I
集中开工仪式举行,; ^7 P: Y& g# x
总投资116亿元的14个项目
9 t& i8 E& G' \# w' F 涉及科技、产业、民生等各个领域。0 D1 H7 d- A# v( l* W3 @8 k
其中,. Q1 P* ]+ p) K, g- u; R
总投资30亿元的
5 S4 B) ^3 A6 J 全国首个标准浅海试验场; w5 B, b/ B9 K1 v1 ?0 T
——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奠基启动。
/ K. Y K8 I2 E+ [4 s2 I- v 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出席仪式。 $ {' T! R0 }) A% l" \
7 @, h% \1 ?7 W7 w, Y$ ]: Y 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蓝谷经济发展,加快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青岛蓝谷和即墨区发起攻坚行动,通过实施腾地拆迁、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市政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文旅产业起势六大攻坚行动,掀起一轮项目落地建设热潮。# V; e- |# Y$ ]) f+ \
, S. h( u, X- ]* `3 ]- g
▲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一期)建筑效果图 " k, k$ l% U$ L) G6 E3 J8 Y* f/ V
01
4 e2 Z* D! Y2 P; C' f1 t- a! X
9 V8 m$ b4 H) h0 f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项目
6 W# r0 G- M2 Q) m3 K
' D7 i3 G: [. |" t& ^9 O1 ]& c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项目是《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确定的重点任务,由青岛海检集团投资运营,将为蓝谷海洋高端装备产业提供公共研发测试平台,加速海洋高端装备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步伐。据了解,早在2016年8月,青岛就在蓝谷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开展海试场建设工作。随后几年经过多次论证,青岛海试场项目于2021年3月正式立项,总投资约30亿元,主要分为海域部分和陆域部分,海上部分面积20平方公里,陆上试验基地位于青岛蓝谷核心区,占地约140亩。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总投资11.9亿元。2 O, U; d2 t* I- `4 J1 |. h
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将聚焦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打破国内海上试验服务离散化、单一化的现状,以建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全面开放的浅海综合试验场为目标,针对海洋设备总体设计、原理原型、小试中试、市场准入等研发周期各阶段,提供咨询设计、仿真验证、试验测试、标准计量、检测认证等技术服务。创新建立海上试验技术体系,补齐质量技术基础短板,研究面向海洋设备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关键技术,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大幅度缩短我国海洋装备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和门槛。* d$ z% @/ \5 Y: J+ K3 r! u' H
' m. i# K p! z9 T: \' R国家水生动物防疫技术研发中心
# N; J$ |: F& K |, V5 N+ `( U8 K( V1 s1 S9 M
02& s% ^$ P1 ? V
本次集中开工的国家水生动物防疫技术研发中心,是蓝谷引进的又一“国字号”重大平台。该项目已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的《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年)》,主要建设水生动物疫病研究综合试验基地、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综合实验室和外来与新发水生动物疫病研究实验室,专门从事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关键病原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并实现商品化。项目的落地,将与2022年5月份建成启用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等重大示范项目一起,助力蓝谷打造全球深蓝渔业创新及产业化高地。4 }! Z) u; U+ D! v1 W/ g
03$ C- G1 [0 r4 l' U$ H) \1 R
2 x3 Q$ I2 P) s, v5 R" U7 n海洋之心·
* m( }5 a# p7 x6 s o国际蓝色生物谷
3 h' C3 |- ~$ ^
# {3 w9 y5 j5 @0 W: U& J: i6 w/ k作为蓝谷重点打造的四大千亩产业园区之一,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规划总用地约981亩,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项目一期已于2022年6月底主体封顶,本次开工的项目二期占地约201亩,建设标准化厂房约1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11条园区道路。计划到年底前,一期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期部分主体封顶,华赛伯曼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等9个项目入驻,海洋中药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启动运行,打造生物医药专业园区。。# S w8 w. e. H6 @2 D
9 a# i% }. y# U$ d. T4 I千里新材高性能氮化硅制品* V2 @7 E$ D. m1 p: l, Z
产业化及总部基地项目4 p- F& u9 v* m* @( o/ \9 J" |/ b
. q0 E" A/ a/ K5 c0 L
5 R3 ~6 J+ f$ E2 e% W: ~04
; X$ K& B u* Q% H$ O0 M千里新材高性能氮化硅制品产业化及总部基地项目,是继青岛啤酒科技研发中心、青岛膜天科技产业园之后蓝谷又一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的重大产业项目。该项目依托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采用“政、产、学、研、金、用”相结合的创新驱动模式,研制高性能氮化硅陶瓷结构件、轴承球及第三代IGBT芯片用氮化硅基板,并实现产业化。
# R: `' S3 w) K3 W0 ]四季度,蓝谷还将聚焦重大产业项目落地需求,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总投资62亿元的45个项目加快建设,全方位提升蓝谷四大千亩产业园区、三大城市更新板块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为项目落地蓝谷提供配套。" D" D2 R! O3 [4 s
( A* z' W: d/ h& ^7 [. V5 _
下一步,蓝谷将突出抓好12个省、市重点建设、重点前期项目的推进,在组织14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的基础上,推动所有纳入开工计划的项目应开尽开、加快建设,形成抓开工、促建设、提进度的强大合力,以项目加快落地带动蓝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L1 a$ h* Q: J. z) K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 R0 F, I! \$ ^* Y5 u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