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正式启用。据悉,从8月27日到9月5日,将有7000名学生搬入“新家”。* J2 f3 g8 S4 R7 r, g9 H/ M
. A, Q" b% V8 U8 `; F/ Y" C C3 R: d7 w) t9 M5 A# K
, V5 B1 Z* P2 }% t
图片来源: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建设指挥部官网6 p8 U- ]9 j# ~5 [) ^4 p
0 u: o' G# c6 s; M' r. t" v
早在8月22日,深圳海洋大学筹建团队曾到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调研,针对校区规划、功能布局、配套设施等进行交流。据了解,在广东省深圳市发布的《深圳市培育发展海洋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加快组建海洋大学,培养一批海洋专业人才,积极推动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落地。做好准备迎接两所“海洋大学”落地,足以表明广东省对于“海洋大学”建设之重视。/ }& G& r: I0 |
) P1 l% l, A% j7 c# }; I$ \1 f& g) k
“家底殷实”的沿海大省广东,历来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龙头省份。今年6月,《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2)》发布显示,2021年广东省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99万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2.1%,连续27年位居全国第一。2 b/ a0 J2 k9 n) L( R+ v
# E1 @) u$ P0 J7 p
! w( ~7 x1 I* o9 i: V近年来,在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引领下,包括广东省在内的沿海省份争相发展海洋经济、“押注”海洋强省,出现了“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局面。要实现这一目标,势必离不开对海洋人才的培育,“海洋大学”,已成为沿海城市的“特色风景线”。6 \% W( T4 P- `) }
) t2 E" e1 J' X4 q G" ^' e' a) {% d5 h1 U- N
: p, b' ^ P2 Z! V) c
沿海标配,前沿争锋!/ W: ~# l& a: O0 n
( J' B F! Y6 ^
% B+ n6 b# }( P
! x+ Q2 \8 Q9 W$ t, D/ g, z
1 n+ p3 [8 M; Z" v; n" u8 H. n细数我国的沿海省份,自北向南,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海南等均成立了本科层次的“海洋大学”,其对海洋人才培养的重视可见一斑。目前,仅有福建省、河北省、天津市、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沿海省份还未拥有独立设置的本科海洋高校。0 w4 d$ `# g8 `( G: a- C' m. W
( d' B# L- {% r! n: Q2 I
从上述“海洋大学”的更名时间不难看出,在我国高校中,“海洋大学”这个名称算得上是“小字辈”,而中国海洋大学则是其中的“老大哥”。“海洋大学”的“崛起”基本是在本世纪初,在这个被称作“海洋的世纪”,“海洋大学”的出现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产物。6 k4 ]. i! [2 a0 ]6 d0 F
$ T5 l6 {$ D1 }; O
2 s) T+ u* Z; n" c* d因海而生、与国同运的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24年的私立青岛大学,是国人在齐鲁大地上创办的第一所本科起点的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后期历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青岛海洋大学等办学时期,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峥嵘岁月、几度更名,不变的是中国海洋大学志兴学术、谋海济国的初心。. L# \2 h+ g7 Q6 K c$ u3 y0 }
4 \5 \- S% ?3 X8 E1 J) v: F+ n Q8 B1 V
( W' t! _& q- h1 }0 c* t
/ u' p* F9 Z' j
历史沿革
7 T3 _6 \2 u8 Q1 x, j% h
, ^6 l3 R; X* z5 X+ `图片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官网6 x- O' v' h8 F0 W) l
7 g3 \9 `% M' X$ F& b. {
5 X* x. L* r2 e
: `$ z* C+ m4 C- b6 [6 g作为中国海洋与水产领域的最高学府,中国海洋大学在做强海洋科学研究的同时,在海洋药物、海洋工程、海水养殖新品种等领域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2019年10月,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船正式进入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科考船舶序列,作为国内首艘、世界第四艘获得船舶水下辐射噪声最高等级——静音科考级证书的科考船,该船以对海洋环境的精准测量而成为海洋强国建设的坚实保障。从立项建设,到交船入列,历经7年,背后是中国海洋大学的自主创新、匠心制造,成就了这一走向深海大洋的国之重器。除此之外,李华军院士领衔的海洋工程技术研发屡获突破、董双林教授发起的黄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获得成功、李琪教授在牡蛎新品种培育领域捷报频传……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批批重大科技成果和科学计划,从中国海洋大学孕育并挺向“深蓝”。
3 t( x2 g4 w5 O
5 M. u- y0 Q" u. z$ c6 c1 T" l+ x. }$ K5 v( ?8 b7 _0 g2 [
海洋强则国家强,海业兴则民族兴。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以来,江苏的海洋经济发展迈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江苏海洋大学作为我国第七所、江苏唯一的“海洋大学”,在贯彻海洋强国战略进程中,义不容辞地肩负重任。
* a& |; S( `5 t0 X- U
9 L: y" I% F$ X. r, x江苏海洋大学
5 |5 c8 K) L3 n0 ~% m
0 M, [" s2 a6 {/ w7 V6 D& J图片来源:江苏海洋大学官网 9 M7 Q( H0 y& H, o
近年来,江苏海洋大学加强涉海优势学科建设,不断扩大涉海专业覆盖面,逐步形成“海洋生物与医药”、“能源化工与新材料”等特色专业群,“海洋主线、理工主体、人文基础,多学科融合发展”的蓝色专业体系日臻完善;瞄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前沿课题,学校先后建起了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海洋遥感大数据应用中心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地处滨海的区位优势,紧密对接区域海洋新兴产业,深入探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办学之路。
9 Y4 |+ |$ c4 n$ D" w' [/ E% b2 @ |2 Q) R8 ]9 c" s9 m- v
. s8 Z( D& s9 u$ ^- _) z
渔界所至,海权所在也。上海海洋大学秉承“把论文写在世界的大洋大海和祖国的江河湖泊上”的办学传统,不断增强高度诠释“生物资源、地球环境、人类社会”的能力,奋力开创新时代“从海洋走向世界,从海洋走向未来”的历史新局。
2 Y& a3 S. N( Z
5 s# B+ v' x8 R! L0 l1 V G) o6 X' j! O/ C6 q, C0 {+ \! H
上海海洋大学“淞航”号科考船图片来源:上海海洋大学官微6 C- [2 e* R* `% a) t$ F
4 `% y3 H7 b8 P& `
依托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上海海洋大学瞄准远洋渔业的共性关键基础问题,重点开展新资源和新渔场开发、渔具装备研制、渔情预报等领域技术研发;拥有我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建设了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动水槽、研制万米级着陆器成功到达10918米深渊......在依托优势平台产出优势科研成果的同时,学校面对国家急需人才的缺口,引导学生到最艰苦的行业建功立业。远洋渔业素有“最辛苦最危险工作”之称,国际性、技术性、艰苦性等行业特点让许多学生望“海”却步,国家远洋渔业专业人才队伍严重断层,成为制约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近五年来,上海海洋大学先后培养出近500名远洋渔业人才;30余年来,上海海洋大学几代师生先后奔赴全球海洋渔业第一线,开拓了三大洋40多个重要渔场,成为国家远洋渔业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的重要参与者和技术创新的引领者。
8 H+ @; g5 p2 |; k& m; @
/ s1 j+ I) |) O, S5 p: E; ]9 s1 f5 C* [
除此之外,还有突出“热带海洋”特色,在国际上首次发布重要经济物种海藻条斑紫菜基因组,首次突破密斑刺鲀的人工繁育技术等科研成果的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攻克海水稻技术难关、助力“南粤粮安工程”,为振兴我国南珠产业,为我国对虾产业摆脱国外亲本控制、自行主导对虾产业的发展,为提升我国对虾产业竞争力作出突出贡献的广东海洋大学;坚持海岛办学、深入参与“水产品精深加工”“机器换人、智能制造”“野生大黄鱼资源重建”“化工园区大气污染控制”等产业提升重大工程的浙江海洋大学......它们围绕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立足本省、向海图强,为国家海洋事业培养具有深邃涵养、勇立潮头海洋品格的一代英才。4 _$ k& C' y% k# p' P
$ T: Y- N) b7 _8 o; c/ g8 x
$ S, R8 \1 d" c1 Z
5 j$ B5 V4 j2 u1 ~: x/ f# W 多省谋划,花落谁家?
6 }$ {( s0 j* k z, T( f4 e) ` Q% v! G% W! w" G- u0 T
% Q+ x9 ], v: I* y1 d
# }, j+ A& s x: Z
2 S7 |+ g E8 Z) m" }+ ^2021年底,广东省下发《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透露,在推进广东海洋大学等高校,重点围绕海洋科学、生物学等学科专业领域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服务沿海经济带地区承接重大产业的同时,还将加快推动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深圳海洋大学等高校。
' [' _* l( Z* |# s, ]- v, {# ?8 p' @4 Q8 T l, G
& Z; Z& w) d2 ^通过梳理各省在“十四五”期间的相关规划发现,明确表示要筹建新的“海洋大学”的,不止广东一家。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已有江苏、海南、山东、广西、河北、福建等地建成或提出建设“海洋大学”,另一些规划将逐步在“十四五”期间实施。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洋产业发展,筹建一批高水平海洋大学,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洋产业发展,已成为各沿海省份在发力海洋强国的征程中不谋而合的举措。
+ D. |* A- s- \9 }& T4 D& [5 c [& G5 l0 z; U
自被提出之时就备受关注的深圳海洋大学,其定位目标是建设一所国际化、高水平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打造全球海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海洋科技创新高地以及全球海洋发展高端智库,成为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深圳海洋产业跨越式发展,办学定位“深圳特色”显著。虽尚处规划设计阶段,海洋大学已提出构建完整的办学层次;同时,在学科设置方面,明确将对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四梁八柱”,即经济产业、科技创新、文化生态、综合管理、全球治理等领域需求,重点打造三大特色学科群,对接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现代服务、全球海洋治理领域、海洋国土安全等产业领域。1 h* d9 d/ d, n, G) ]
& H: @4 @% z! {. Y! d4 R- }1 ]/ R q0 L1 V, `4 r
海洋资源丰富的广西则提出规划建设两所“海洋大学”,分别位于北部湾重镇北海和钦州,以弥补目前省内“海洋大学”的空白。2021年6月3日,广西教育厅发布公示,拟向教育部申请批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合并转设为广西海洋学院;在同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又印发了《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明确提出,将“规划建设北部湾海洋大学”。事实上,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批准在钦州学院基础上设立北部湾大学,据北部湾大学官方网站介绍,学校将着力突出海洋性办学特色,以服务海洋强国和海洋强区战略为使命。
4 ~# c3 ~3 d9 Z! c) _4 y. N6 p5 J" |- @6 Q
5 m/ K7 ^) [! \+ I
2022年5月,福建省信访局在领导留言板对网友关于“建议加快厦门海洋大学建设”作出回复称,据厦门市教育局调查了解,厦门市正持续推动厦门海洋职业大学筹建工作,相关事项已列入福建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并报教育部申请列入国家“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2021年5月,山东省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及“优化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加快筹建山东海洋技术大学”;2017年,位于秦皇岛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提出转型建设河北海洋大学,并被列入《河北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网友也为河北的近邻天津出谋划策,建议依托天津现有高校海洋学科,与国家海洋博物馆共同建设渤海海洋大学......
* a( ^: e; M5 \( U7 C) c* |0 i+ o' Z/ q% c1 t/ @
图片来源:天津日报官微 + {0 L7 [" l2 }
1 H3 |5 x# r2 s! [9 ?( M1 i
纵观历史,大国发展莫不与海洋息息相关。我国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有着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1.4万多公里岛屿岸线、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丰饶富集的海洋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突破海洋科技瓶颈,一批海洋“国之重器”见证着中国海洋科技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程,一大批中国高校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征程中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力量。
2 C; \5 L4 T+ S' p* `
( o! H8 c( b$ x3 a- @# a$ \; Y& T+ I" K8 F1 W2 O8 r, r
21世纪是“海洋强国”的世纪,充满广阔潜力的海洋战略利益、海洋人才的稀缺、海洋强国的战略推进,给一流“海洋大学”建设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也让海洋类高校的发展空间更加充满想象。' p# ]4 j( w+ {9 m* X" O7 ~8 [
1 K, o, y% |" I$ [+ Z/ t2 y/ W$ w8 H3 Z# e
互动话题下一个“海洋大学”,会“花落谁家”?
) C6 Y" W* H7 y9 y* z3 t) a
y# k9 h5 ?" I+ E . ~8 }, M1 [ H; {
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4 Z4 H" X; D* H
[1]最有钱的省都在“争”!这类大学,要崛起了
# L! i0 X) z0 ?; khttps://mp.weixin.qq.com/s/1mY9gcJWT8IA94UEO7S81g2 H1 i8 c8 {5 e4 `
[2]目标“双一流”!这所新大学,来了$ E! h* K0 b" u1 H8 c) ~1 i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8019243914426033&wfr=spider&for=pc; J: w ^# _ A, G6 m6 H Y
[3]深圳海洋大学(筹)到中国海洋大学调研
2 @# k- B ?6 Hhttps://mp.weixin.qq.com/s/ZndQtXvMBKj6eTkY8EeY7g
2 U5 q) _9 T& H% m9 u5 D% U[4]深圳海洋大学拟今年开学,多地“海洋大学”仍停在规划阶段
1 o) @' s/ i# Z: e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163484692155828&wfr=spider&for=pc
$ T2 p8 L u @# V4 f[5]5年内走出近500名远洋渔业人才 上海海洋大学交出这样一份“蓝色答卷”
& w4 U* ^2 |4 W4 a0 D2 L/ {https://www.sohu.com/a/507046779_362042
6 }3 X, T8 _8 V/ D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O% Y5 B" O8 l$ @0 t
9 J0 j8 G2 ]* ]: v
- i* Z7 L7 ^) j# y- J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1 O# |0 e. q: S9 k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