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参养殖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上)

[复制链接]
目前我国已报道的海参种类有147种,确定可食用的有20多种,其中10种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而我国目前可以进行规模化繁育和增养殖的品种仅刺参1种,因此,目前水产养殖中所提及的海参养殖产业主要是指刺参养殖业。
6 z9 w' l4 F4 t- S# A, C% U
9 U# y, F' l" i4 ^/ j3 t01' a/ q/ |- r& S/ }
我国的海参养殖产业现状6 z6 d7 M1 b5 D- s
在刺参产业发展现状方面,进入21世纪,伴随着刺参繁育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刺参的增养殖得到迅速发展,养殖模式也在单一的浅海底播增殖的基础上拓展建立了池塘养殖、围堰养殖、工厂化养殖、浅海网箱养殖、海上吊笼养殖、多物种混养等多元化养殖模式,养殖区域也从刺参的自然分布区往南、往东拓展,形成了一个以山东、辽宁、河北沿海为主产区、以东参西养、南参北养等形式延伸到黄河三角洲地区和闽浙沿海的增养殖产业群。2003年以来刺参的养殖总产量和面积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态势,到2019年,增养殖面积达到24.67万公顷,年产量达到17.17万吨,直接经济产值逾300亿元,成为我国海水养殖单品种产值较高的种类之一,刺参养殖也成为继藻、对虾、贝、鱼之后第五次新的海水养殖浪潮的主体部分,成为沿海渔业经济结构的支柱性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刺参养殖业吸纳从业人员70万人,积聚了庞大的资金投入,同时也带动了加工、饲料、保健食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沿海经济结构调整和渔民就业、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助推了海参由高档养生原料向大众餐饮食材的转变,将中国海参消费由高端消费带入了大众消费时代,在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为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做出了突出贡献。. r6 F/ c6 Y0 N5 i

/ a  `& P" p' \8 C5 A* w( H3 c# L8 l7 C( L% |
海参养殖产业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三大板块的产业格局。第一板块以辽宁为核心地区,该板块属于传统的海参养殖基地,以底播增殖和围堰养殖为主要的养殖模式,养殖面积约占全国海参养殖面积的61%,养殖产量约占26%,具有养殖规模大、品牌影响力高、养殖单产低的特点,养殖规模、品质和品牌影响力等处于国内行业前列(图1~图3)。第二板块以山东为核心地区,该板块以苗种繁育和池塘养殖为主,拥有烟台、威海、青岛等原主产区和东营、滨州等刺参养殖新兴产业区,该区域养殖面积约占全国海参养殖面积的34%,养殖产量约占54%,其中刺参苗种供应量约占全国苗种供应量的62%,具有养殖单产高、苗种供应基地集中的特点,是全国海参产业重要的苗种供应基地。第三版块以南方福建霞浦为养殖核心,是近年来中国海参产业增速最快的一股产业力量,利用冬季南方海域水温优势开展海参的反季节养殖,以吊笼养殖为主要养殖模式,以占全国不足1%的养殖面积生产出产量约占全国16%的海参,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虽然在养殖单产和生长速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海参品质、加工和品牌化运营方面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A5 P! ]1 l3 \' S/ _

$ f8 ~$ E3 e& b9 w0 ^: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i5 s" k* m/ q. _! c
图1 各省海参养殖面积占比
) G6 Y8 J3 i4 z8 R' Q/ U" ?( d, M

; m7 ?7 J- l7 I; F1 B1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C8 F  s. L! c" O$ x8 s
图2 各省海参养殖产量占比

) N$ M' Z1 g1 S# x" }$ K
+ ~# E& T7 ^' {" o&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Q9 O8 @" _8 F5 j
图3 各省海参苗种供应占比
! w2 `1 H: R7 c3 T
02, x2 D0 m" E1 z8 l( E
我国海参养殖业面临的问题
; d  U" H1 c  o随着海参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养殖规模和养殖产量不断扩大,在助推我国渔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海参养殖产业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产业无序发展、种苗参差不齐、疾病频发、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养殖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与矛盾一方面直接影响养殖者的增产增收和产业效益,另一方面也关系到第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的可持续发展。综观产业现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 j  {7 t6 z% \7 K$ m, r: M, ~( f" x3 L: B
1.产业缺乏宏观调控,产业发展无序2 e6 f: o- b+ b$ b# Z, K$ `: o
$ B4 E0 R7 m7 E$ {! s
21世纪初海参养殖浪潮开始兴起,海参产业的高额效益吸引了大批资金投入其中,推动了海参产业的快速增长,养殖海域也从适合海参生长的黄渤海海域延伸到东海、南海海域,加入到海参养殖、加工、运营的企业和养殖户越来越多。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宏观调控、科学布局和合理规划,产业呈现低要素发展、盲目跟进、无序发展的现象,导致海参产业出现产量暴增、价格骤跌、品质安全问题频出、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2014年9月的“海参抗生门问题”、2020年7月的“海参3.15问题”及其所造成的消费者信任危机就是海参产业组织失序、扩张失控、野蛮膨胀等问题的集中暴发。而近年来在城镇化建设推进和环保风暴席卷下,黄渤海沿海大量的海参育苗大棚和海参养殖池塘被拆除,沿海养殖空间大幅缩减,水产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海参养殖产业的规划布局不清,一些养殖业者处于迷茫等待的境地。  B( p7 @: \7 U! D+ I9 n! l
$ x' @1 u, H  V( x4 A6 T1 N5 m8 ^7 ?, _
2.养殖“有种无业”,良种覆盖率低+ k9 P, I( U# s9 C
3 |1 y) [3 T6 \1 F9 K6 ^8 p+ Z  ^7 n
与其他水产养殖品种相比,海参种业滞后于养殖业的发展。海参的养殖面积逐年扩大,产业持续发展,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海参养殖良种覆盖率却只有不到30%,苗种种质退化严重,养殖过程中海参生长速度慢、病害频发等问题造成了生产成本增加且养殖风险较高。在良种培育方面,刺参的良种选育工作相对于其他水产经济生物开展得较晚,选育方式仍以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为主。我国已经审定的6个刺参新品种均为通过传统的选育方法培育获得,分子辅助育种、基因组选择育种等新型高效的选育技术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审定了6个刺参新品种,但良种覆盖率却没有显著提升,究其原因,与良种的规模化制种能力不足密切相关,并且育种与育苗脱节、育苗与养殖脱节,导致了规模化高品质刺参苗种缺乏,缺少“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体系,良种的种质潜力在养殖产业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另外,目前我国海参养殖种类以刺参为主,养殖种类过于单一,暖水性海参养殖新对象均未实现产业化养殖。1 j3 p7 {! t' Y3 `. m( _
& O3 K7 i1 U. d3 t* b0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A' j! W& e# c8 G: W7 y
■青岛瑞滋集团国家级刺参良种场
. Y; k8 _" N! g6 y% D  x6 p
# ^! p8 x9 j' S. m2 e
3.养殖技术工艺落后,工程化水平低
0 t0 x* u6 |; X- U
  v5 O1 s+ X; o$ o* b  @! T1 m7 I8 i海参养殖产业起步较晚,其育苗和养殖技术工艺粗糙、不规范,养殖存在基础设施装备简陋、水处理系统不完善、附着基不适宜、相关养殖设施不配套、缺少有效的刺参健康养殖关键点控制技术等问题,养殖可控性低;营养需求研究滞后,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生产,饲料质量和利用率低;养殖模式存在品种单一、养殖水体空间利用不足问题;采捕收获的机械化水平低,效率低下,风险大,与刺参养殖的快速发展不匹配,限制了刺参科学、精细化养殖;此外,在农业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海参养殖业中的智能化应用缺失,海参养殖业中的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偏低,养殖操作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不高,亟须提高养殖的工程化水平,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 O0 o* L6 a+ q4 K- G) ]( r- R9 ^8 z; G; f7 |
4.养殖病害频发,养殖成活率不高
; k# D" u) ~0 i* N8 k( b5 L
* C) ~* g! G9 m' m6 `1 b在海参产业发展初期,随着大规模人工养殖的发展,因粗放式的养殖管理和缺乏规范,病害等一系列不利于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也接踵而至。育苗期的烂边病、烂胃病以及稚参期和养成期的腐皮综合征等成为海参育苗和养殖过程中的重大疾病,波及范围广、海参死亡率高,每年因病害问题造成海参养殖的经济损失达20亿~30亿元,直接影响产业的增产增收和稳定发展。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围绕海参育苗及养殖期的主要病害开展了流行病学、病理学和病原学研究,建立实用快速的病原检测技术,筛选出专用药物和系列技术产品,并针对这些疾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疾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为刺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海参的疾病具有病原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新的致病原不断被发现。另外,桡足类、涡虫、大型藻类等也成为育苗期和养成期的新敌害生物,新的致病原和新型敌害生物引发的病害再次成为海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而在敌害生物防控方面,目前主要的防控产品仍然以化学制剂为主,相关化学制剂的大量使用会严重威胁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养殖环境的生态安全。另外,国家对水产养殖投入品的监管日趋严格,与我国水产养殖的多品种、多模式和病害种类复杂相比,我国已获审批的渔药种类不足,养殖户在病害防控过程中可供选择的产品也不足,养殖效益难以保障。
. A0 H6 }5 d& C! f- g3 c/ {5 g; v  y7 ]% I, s/ Y4 M

9 y+ a# ^- v8 C& E8 X( S% b. U9 X0 }3 s1 ]) E1 u6 F2 }1 u" G; \
5.高温等极端天气频发,主动防御能力不足
& {/ D- p) L2 \  E' v
! j  p' w: k( B- H; W5 `. m+ Z
( f  {. L' }* ?9 l' ?3 z* [1 V+ \5 G' F3 g8 ?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海参养殖又多次遭遇到高温、冰灾、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2013年开始,我国北方特别是山东地区夏季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在养殖者对高温没有防范措施的情况下,近10万亩的养殖池塘刺参在高温期间大量死亡,给北方刺参池塘养殖带来了毁灭性打击。2018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夏季同样出现罕见的高温,海参池塘表层监测的最高水温超过了36℃,底层水温超过了34℃,并且高温持续1周以上,辽宁、河北两省的池塘养殖刺参损失超90%,山东省刺参池塘养殖损失超过70%以上,合计经济损失150亿元左右。夏季高温期刺参大规模死亡的原因解析发现,除了水温这一直接影响因子外,养殖者对夏季高温灾害认识不足、池塘工程化水平低、清淤不及时等也是引发高温期刺参大规模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国际权威研究表明,未来几年地球仍然保持升温的趋势,夏季极端高温气候已成为我国北方的常态。虽然产业中已经使用了微生态制剂、调水剂、遮阳网、立体化附着基等技术措施,但由于缺少有效的降温设施,对于池底温度的调控仍处于被动的局面,夏季高温灾害仍然是威胁刺参养殖产业的最大风险因素。除了极端高温灾害外,台风、冰灾、暴雨等也曾对局部区域的海参养殖造成巨大损失,如2010年的冰灾、2019年的“利奇马”台风和2020年夏季汛期暴雨都曾严重影响当年黄渤海主产区的海参产量。虽然灾害预警系统逐步完善,但由于养殖业者的主动防控能力不足,在这些极端天气条件下被动等待,防灾、减灾效果不佳。3 o: p9 Z) L9 W6 Z, a$ C

& k  N; @8 a8 j4 {$ T- Q; J5 }

! A! o; w. Z  w3 a/ t
# x1 g7 {; r* A4 k7 J# {. A6.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堪忧
+ i0 V; L6 \3 B6 \5 ]: B- X! ?+ H# u* X( U/ s

7 o. j# U' e9 K; m5 o  q$ T8 n9 |; |$ t' ]: O
海参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进入门槛过低,受海参产业高额利润的吸引,来自各行各业的养殖海参人员急剧增加,致使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靠经验养殖仍占很大比例,产业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不够。8 K& H' E- r5 [5 H/ o/ g+ n
: f. B2 E/ A: O0 N

$ g+ l# v) j2 X0 [: ]( V8 a
- E- [/ k0 g6 W4 {
6 J  h' z4 ^$ I) c" K9 ?6 r6 w' Y8 U" E& q

0 `0 E$ ?2 s; C* P/ h/ M, j* C; c9 H& y7 {! t! }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6 C1 t" w  ]' u9 h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