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海 打造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

[复制链接]
海洋是威海最鲜明的印记,也是威海发展的最大动能、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威海以建设海洋强市为目标,以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为统领,坚持“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五个导向,全力打造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今天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系列报道,我们先跟随记者去一家海产品加工企业感受一下“科技兴海”的力量。

: r) J" B, m" M- ?$ `8 r4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Y3 c7 P& n+ d+ G6 {( w5 e记者来到荣成这家海产品加工企业采访时,新一代的鱿鱼加工自动化设备刚刚投入使用,不到两秒钟就能将一条鱿鱼的各部位进行自动化分离,生产效率提高3倍。
7 G% Y1 A) |+ Q( F* k( l
( l7 ]0 ^2 `. q0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V9 N; C$ h% m( w* G: ^5 q2 M
荣成市海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华军:“以前处理1吨鱿鱼,需要5个人手工操作,在政府和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下,购置了这台设备,2个人就可以完成同样的工作,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用工成本,订单现在满满的。”0 W8 @( L5 d& U, b  R' H0 _
0 p5 S5 n* `( w6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O6 V2 h4 u2 d& w+ ~
威海是水产大市,连续39年水产品产量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然而,160多家冷链食品加工企业总体上仍然是劳动密集型,前置处理工序的80%依赖人工,制约着产业的创新发展。为此,针对企业需求最为迫切的鱿鱼加工领域,我市采用“揭榜挂帅”方式,由当地的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牵头,联合威海福瑞机器人公司,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不过,每条鱿鱼的大小形态不完全一致,不同季节的内脏体积也不同,成为工艺突破的最大难题。) w  {( @& k; O9 w

4 y2 {% `! K  T! C

4 q# j* u2 A' `2 L8 q8 U. f+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q  ?- x5 r  M2 }7 ?. A8 b$ s& l(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教授 、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姚玉峰:“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仿真操作,一个是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制造,现在的方法已经完全模拟人类手的动作了。”" L' v1 l% U5 y
" W- K$ K# s- ]6 ?- u% m: }8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L, x- M3 K; H* [目前,政府引导海洋企业与60多家涉海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已有4个项目通过“揭榜挂帅”实施落地。' K; J$ Y. m- {# i8 P/ C& Z# ]0 Q

3 B* v% X* d0 h' d) X

3 F' d; G( R, y: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H, P; w7 [* W* ?. X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谭远国:“我们将‘揭榜挂帅’机制在海洋装备、海洋新材料等更多领域推广开来,引导企业开展更多的关键技术攻关,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威海传统渔业的转型升级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6 E# s/ G) A% G1 Q3 V2 H- W& H! `+ V

; Q- l2 H0 r! L)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N& W8 f0 s$ a7 E9 m( p" a党的十八大以来,威海聚焦资源和产业优势,全面启动产业突破、科技领航、生态提升、开放联动、安全固本等“五大行动”,确定了海洋生物、海洋电子信息装备和海洋新兴产业等三个创新平台招引主攻方向,进一步强化海洋科技研发攻关能力。目前,我市集聚了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威海)中心等15个高能级海洋创新平台,全市涉海创新平台达到367家,其中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42家、全省最多。; d4 j: O" L! f0 g; Z

0 t# q9 o# ?. K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x' d0 A; Y' i  p记者李鹏飞:“科技引领,创新平台支撑,让更多的海洋创新人才团队汇聚威海,在南海新区的蓝碳植物实验基地,一支由中科院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正在进行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修复实验,把这里打造成蓝碳研究的示范区。”7 U( W, S2 d5 ?  C7 M- C  C' Y, x3 s7 I
0 c0 W5 A- H( A7 t$ g1 {
0 x  f. S0 c* g0 r  p, 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A& J% k, ?3 R% _
蓝碳,指的是通过海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在南海新区这个实验基地,科研人员先后选育了柽柳、碱蓬、盐松等近20种盐生植物,30亩的盐碱地上如今郁郁葱葱,而在四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
4 I; U& W6 F' B

' E! z$ I- x# K+ 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P8 s$ l& g/ n  z3 d- K, |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院长赵明波:“这块地原来种的皂角树,死掉了以后我们把它刨掉了,今年我们把滨梅移到了这,这一棵是最典型的,它长果就是成功的,面对失败,我们不气馁,然后再重新来,再重新测,再重新种,不断扩增这些盐生植物,它就是未来新增的海岸带的碳汇的植物碳源,更加扮演护卫海岸堤和增碳的功能。”
, a1 S" p# d  Q8 D( y4 |
& `' `0 R- c: j7 E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J/ s5 N9 }* P* J, r威海在全国率先出台《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建设了全国唯一的蓝碳主题院士工作站——焦念志院士工作站和唯一的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唐启升院士设立的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观测站也落地威海。0 [0 g7 c* u0 @# _: B! s" `' a
9 n$ Y8 h0 g: K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k* p' W: G) Y) n! ?$ e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焦念志:“威海是有先发优势的,海岸线非常曲折多样,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尝试各种可能的前提条件。政产学研用结合在一起,我们一起共同可以去站在时代的前沿,去引领这个领域全国甚至国际上的发展。”创新驱动,威海先后获批“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称号,是全国唯一获得海洋领域五个国家级试点示范的城市。/ J# I% |6 t/ n, o6 X5 A* p
9 a8 Y+ J# o3 m"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 K8 P, ]$ I9 A& o0 _3 k+ q6 b回首过去十年,威海海洋经济经历了从弱到强、从单一产业到聚“链”成群:全市水产品总产量实现历史性跨越;智慧海洋牧场建设全国领先;远洋产业链规模领跑全省;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海洋新经济产业潜力巨大,全市海洋生产总值长期保持两位数增长,至2021年达到1215亿元,增长18.3%,占GDP比重首次突破35.1%,占比全省最高,已逐步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
8 v8 T4 p# C" X& l6 ?  O  |* o
4 `' `0 k  k( g8 N)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 n. ]4 U: G2 o0 Z  \踏上新征程,威海将紧紧围绕“走在前、开新局”,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抢占海洋产业发展制高点”“建设人海和谐美丽海洋”要求,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努力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
& B/ \  Z% X: }( U4 U6 U. E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b' n1 z7 W. S9 r, Z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